
用智慧練習轉念 將修行落實在生活中
【人間社 簡美換 花蓮報導】2023-09-18由花蓮扶輪社主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吉安第一分會協辦,扶輪家庭寶眷聯誼活動,9月17日在佛光山月光寺舉辦,邀請長期推廣預防醫學的洛桑加參醫師講演,暢談「用智慧練習轉念」。以茶席方式進行,近百人與會。 悠揚的國樂音聲中,主持人戴慶華以沉著磁性的嗓音引導茶行者入席,有層次的引領與會者靜心,體會「茶禪一味」的意境。戴慶華溫馨提醒與會大眾「今日的聚集,不僅是品茶的滋味,更是心靈深處的探索。」 佛光山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歡迎大家的蒞臨,首先介紹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千金一諾上棲霞」的出家因緣。法師說,月光寺新建工程是星雲大師送給花蓮人最好的禮物,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是月光寺的特色,預計明年完工。為落實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未來月光寺將以藝文、教育、文化、禪修等做為弘法及修持方向。竭誠歡迎大家前來共同參與。 「快樂的情緒,是增加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泉源。」洛桑加參以「轉念可提升靈性智商」、「想轉念,但為何總是轉不了」、「練習轉念的心法」、「練習轉念的做法」四個單元,為講題「用智慧練習轉念」作詮釋。幽默風趣的講演方式,為現場帶來笑聲不斷。 「第一次以茶席方式進行講演,場地布置與氛圍都讓人覺得很舒服。」洛桑加參說,他在演講中常常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法語做分享,大師的法語簡單明瞭,很有穿透力,很能攝受大眾,並讚嘆「修行本在生活中」的「人間佛教」很接地氣。 洛桑加參認為「身心靈健康很重要,快樂的人較不容易生病」,他說,練習不生氣的法門須從轉念著手。轉念,就是思惟的改變。以慈悲心為導,提升善的種子,戒除壞的思維與行為。強調「不生氣可以為自己增進福報」。心存「感恩與懺悔」的心態,是修忍辱的良方。 講座結束後,妙勳法師帶領與會大眾參觀月光寺新建工程,並一一介紹規劃中每一棟建築物的未來用途。與會貴賓有花蓮扶輪社社長楊代雲、花蓮扶輪社內輪會會長劉正帆。 妙勳法師送給與會者每人一個星雲大師2023年新春祝福「仁和安康·富樂吉祥」小吊飾,以及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小叢書系列237《佛法真義—明因識果》結緣。
相關新聞
-
「先放手,再放心」講座 學習《心經》的人生智慧
台灣著名作家吳若權於8月5日在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分享《心經》的其中7個人生智慧,希望大家透過《心經》,更加懂得人生要活在當下,因為只有此刻才是最真的。此次講座主題為「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講座會,由佛光文化聯合《星洲日報》及富貴集團聯辦,適逢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許多信眾前來聆聽,現場超過300人出席。 吳若權是作家,也是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是多家企業行銷顧問,他從《心經》中學到7個人生智慧,包括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覺察的角度、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無常其實是日常、苦的根源是因為不接受、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恐懼、要相信自己是被愛的,以及真正的獨立是保持連結。 他說,《心經》講空和無,往往讓人誤解,變得消極,如「認為人生一切都是空,所以凡事不要當真」、「人生很苦,要想跳脫才能離苦得樂」,甚至認為「為了超越煩惱,無法改變別人,就只能改變自己」。他說,這些都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透過《心經》,人生更加要懂得活在當下,因為只有此刻才是真的。「人生不長,所以要認真經歷,接受臣服,把痛苦視作妄相,同時要同理慈悲,多為別人著想,彼此要一起精進。」 吳若權並解釋「放棄」和「放下」的不同,放棄是沒有目標、不抱期待,輸贏都無所謂;而放下是指放下煩惱,得失或勝負都不再牽掛。「我們要把握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去體驗一切,對事物先不用下定論,必須無限制地包括各種可能性。所有的恐懼都是妄念,只有愛與慈悲是實相。」吳若權表明,他個人最喜歡《心經》中最後一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它是最高的智慧,無可超越的知見,能消除一切煩惱。呼籲大家一起去向沒有煩惱恐懼的彼岸,成就覺智圓滿。 講座會結束後,吳若權也幫每一位購書的讀者簽名及拍照留念。
-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 分享閱讀書籍的方法與心態
佛光山金光明寺在12月16日舉辦「學習好快樂」講座,特邀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蒞臨指導,以生動活潑的影片,配合輕鬆的談話互動方式,暢談敏隆講堂20幾年來,為社會人文默默耕耘的經驗分享,以及指導有效閱讀書籍的方法與心態,幫助我們找到學習的樂趣,線上線下共有200位學員一同參與。 簡靜惠從事文化教育與藝術推廣,對各地人文發展皆有甚深的影響,一邊看著敏隆講堂的影片介紹,一邊分享敏隆講堂成立的因緣與有趣的故事,走進敏隆講堂,走進讀書會,共同閱讀一本書,師生透過講授、聆聽、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與經驗,簡靜惠勉勵學員,不要將學校學習作為終點,學習能夠擴展生命,讓我們發現生命中無限的可能。 簡靜惠藉著播放〈熱情讀一本書〉的影片,教導學員透過快速瀏覽封面、封底、目錄、作者簡介初步認識書籍,選擇有趣的章節,分享感動段落及閱讀收穫,並提及熱情的去閱讀,以積極主動的心,友好的態度跟情感的去對待學習與閱讀,當我們真心去喜歡,會發現學習是很快樂的事。 最後,簡靜惠鼓勵大家要樂在學習,學習不僅限於學會書籍的知識,我們也必須培養理財規畫的能力,學習照顧身體,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活出精彩的人生。
-
佛光山南屏別院菩提眷屬法座會 人間歡喜修行
佛光山南屏別院在11月20日舉行「菩提眷屬法座會」,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陳秋琴伉儷主講「人間歡喜修行」。兩人從家庭、職場、日常生活等面向,和近三百位聽眾分享歡喜修行的祕訣。 劉招明伉儷回顧當年移民澳洲,因星雲大師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心,在澳洲建立中天寺,讓他們有因緣進入佛門,將佛法帶入生活中。因為學佛、行佛,發現修行十分重要,能修正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福修慧,廣結善緣,讓人生更有意義。雖然人生不免遇到困境,但以佛法為依歸,就能轉念,化煩惱為菩提,以歡喜自在心來生活。劉招明強調:「人間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歡喜心。」 如何歡喜修行?劉招明說:「心甘情願,是堅持行佛的修養工夫,也是勇猛精進的方便法門。」修行不可能離開世間,必定要在生活中觀照與實踐。劉招明例舉曾和妻子有些齟齬,讓他發現自己的語言不夠柔軟,因此改變說話的語氣與方式,發現自己的人緣反而更好了。這讓他明白要站在對方角度去著想,體會「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的實踐方法。 如何在家庭歡喜修行?「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陳秋琴分享在家庭中快樂修行的方法,除了敬事父母,教育子女,還要引導他們建立正確信仰。他例舉婆婆在中天寺變得活潑有自信,而孩子們有了信仰後,明白要服務才有福報,懂得惜福感恩。全家因學佛建立共同價值觀,更加團結一條心。 如何在職場修行?劉招明表示,在職場是修行的道場,要敬業樂群,尊重包容、熱忱服務、自利利他,在服務中累積因緣,賺取淨財與法財。並引用彌勒菩薩所說:「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說明經營企業必須有情有義、有容乃大。因為「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 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劉招明伉儷提醒「放下」的重要,只有放下,才有手去抓住自己的快樂。勉勵大家養成布施的習慣,因為「愈布施愈富有」。指導大眾從戒定慧與聞思修來自我覺醒。並解說「八正道」能離苦得樂,轉凡為聖,勉人時時憶念善法,在生活中踐行「三好、四給」,時時充滿正能量。 劉招明伉儷說明:「佛光山的產品是歡喜,佛光山的品牌是正派,佛光山最大的力量是和諧。」並以「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真正修行在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中。」和大家共勉。並能說會唱,除了分享歡喜修行的方法,還演唱〈十修歌〉、〈幸福是啥物〉、〈無相頌〉等歌曲,讓大眾從歌聲走入佛法。 逢甲校友會、氣功協會、救國團張老師、佛光會、望輔會等團體,都組團前來聆聽講座,劉招明伉儷特別介紹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讓與會大眾認識人間佛教的理念。 林金華認為這場講座非常精彩、受用。把佛光山的歡喜帶到會場,將大師的「三好、四給、五和」的理念都融入其中,可以帶回家中來實施,讓家庭更幸福。黃秀絹聽聞這場講座,認為劉招明伉儷把佛法融入生活,全家一起學佛,是佛光家庭最好的典範。劉育珍則從他們演唱的歌詞中受到感染,感覺自己更加幸福了。
-
法寶講座青年系列 創意與進化的植人精神
佛光山法寶堂第50季法寶講座「全方位X找自己」青年系列,7月31日主題「創意與進化的植人精神」,法寶堂現場和線上直播同步進行。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與談人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無肉市集創辦人張芷睿,分享無肉市集和佛教信仰中,所蘊含的創意與進化精神。 張芷睿提及舉辦「無肉市集」的初衷,來自於想要守護家人、守護地球的心,希望生命不再受到傷害。為讓所有人都可以享用美味蔬食,「無肉市集」所有品牌強調無蛋奶五辛;為提倡環保,採裸買裸賣,購買須自備餐具。為讓大眾了解無肉市集的文化與精神,張芷睿許下每辦一場市集就做一場公益的心願,即使沒生意也要深入偏鄉,「3年來舉辦17場市集,但做了無數場公益。 」 張芷睿說,籌辦市集要面對很多人事物,活動表面熱鬧風光,但背後是無數汗水淚水交織而成,「這都是很好的歷練,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感動另一個生命 ,有願就有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點燃別人心中火炬的那把火。」 慧屏法師指出,佛教的根本內涵就是看見所有人的需要,然後給予好的解決方法,此為佛教的創意與進化,因為觀機逗教,所以法無定法。星雲大師提倡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就是大師對佛教透徹了解後,在這個時代開展的佛法。 慧屏法師曾經為了護持星雲大師發起的「百萬人興學運動」,號召全班同學吃素食,「100元辦大學很有創意,可以讓很多人參與」;以及「雲水醫院」將醫療服務給予有需要幫助的人;「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將書送到偏鄉,開著雲水書車的海鷗叔叔還會變魔術。慧屏法師說,星雲大師的創意來自看到所有人的需要,和對佛法的重新詮釋,從大師著作《佛法真義》,可以看到大師以獨到、精準的語言文字,啟發對佛法不一樣的思考;例如:提到「輪迴」的意義不是折磨壞人,補償好人,而是因為有輪迴,心願有實現的一天,過去犯下的錯誤也有彌補的機會,在輪迴中可以解脫;當心裡有力量,就不會害怕輪迴,在哪都很自由自在。 張芷睿表示,身為母親後,更能知道如何以同理心看待所有生命,希望用慈悲的心讓這世界愈來愈好。「無肉市集」的推動甚至打破同溫層,影響品牌從葷轉素,「波洛卡手作窯烤披薩」負責人陳致榮夫婦現身分享,由於一個轉念,他們賣掉原先用具改做素食,自己也成為素食者,雖然阻礙重重,但一路上秉持信念,並因為做素食,發現從自身原本的小小世界看到更寬廣的天地,「我們希望為下一代做對的事情!」 妙凡法師表示,如果相信這對大眾是好的,那就堅持下去,因緣會變化,旁人也能感受到,進而認同、護持。現今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是大自然的反撲,吃素是對大自然的慈悲與回應,愛護大自然,相信它也會給予善的回應。
南方寺逾110人參加佛學會考 深入經藏
2023-09-26大林講堂佛學講座 慧讓法師:「人間佛教的信解行證」
2023-09-26瓜地馬拉國防部長訪佛光山 允代言三好四給
2023-09-26西來寺一日禪 學習「悟後起修」的方法與次第
2023-09-26佛光好事集 多元美食令人驚豔
2023-09-26禪茶與法師的相會 萬年寺傳統茶禪教學
2023-09-26星光野餐佐音樂 光明寺八風茶會慶中秋
2023-09-26金光明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觀世音菩薩契子女福德智慧具足
2023-09-26星雲大師的人生三百歲 覺具法師南方寺開講
2023-09-26屏東爆炸殉職勇消 佛光山誦經祈生淨土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