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台東縣紅葉板達腊文化樂團
【人間社 薛斐文 大樹報導】2022-12-28台東縣紅葉板達腊文化樂團於民國94年成立,為傳承傳統文化及保存祭儀,以布農族語吟唱歌謠展演,為人類最古老的音樂,被列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經文化部推薦,12月25日在佛陀紀念館展演,政務次長蕭宗煌特蒞臨關心觀看。 國寶級的板達腊文化樂團,聲音真誠渾厚,自然融入遍傳佛館。「報戰功」時,身穿鮮豔色彩編織複雜圖紋服飾,以四個音節為一句,敘明狩獵的英勇事蹟,團員也隨著複誦,菩提廣場民眾聽著,紛紛圍靠過來。 「Pasibutbut lus'an 祈禱小米豐收祭」,由Istandal和Lavalien的二位Lavien領導者,率男性家人以聲音模仿瀑布、蜂群鼓翅,聲響高亢莊嚴,唱到最高音時,八部合音極為協和,回鑾時展演這首,象徵2022年神明聯誼圓滿成功。
相關新聞
-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南北軒北管神將陣頭 年輕人演出古早味
成立105年的南北軒,由淡水的北管子弟兵團成立,祀奉主神西秦王爺,此次受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薦,參與12月25日佛陀紀念館世界神明聯誼會北管神將陣頭表演,南北軒是以戲為主的音樂,參與成員來自淡江大學、台北藝大、城市科技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等人,共80名參與此活動,陣頭還有七爺八爺判官等加入行列。 南北軒總幹事翁瑋鴻表示,南北軒最早是左鄰右舍幾位熱愛戲曲號召,有錢出錢有,購買樂器、聘請戲曲師傅,庄家子弟便學起傳統戲曲,並學習北管擔任神明駕前的音樂陣頭,為神明服務,努力維持子弟傳統,透過在地廟會慶典中出陣、排場,增添年輕人後使團隊偏年輕化,讓更多對廟會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 來自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學員許普勝加入南北軒6年,分享從小耳濡目染廟會,北管教會他尊師重道,北管是傳統戲曲,和來自各個不同環境的年輕人透過共同學習北管,還能做各種交流,使他感覺很溫馨。 出生就和北管綁在一起的林星先說,自己在北管的家庭長大,能在南北軒上台演出子弟戲,不吹流行歌曲,北管需要原汁原味的傳承,才能一代傳一代,傳出傳統子弟老軒社的古早味。
-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開幕 展現寺廟工藝美學
配合世界神明聯誼會,佛陀紀念館和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結合,推出主題展覽「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於12月25日世界神明聯誼會當日開幕,時間在上供祈福法會,地點在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這個與寺廟工藝有關的展覽開幕,與會者就是眾神明與全台各宮廟信徒,如此場合可說難能可貴。 眾多貴賓出席開幕,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致詞表示:「寺廟不只有工藝美學,也是聯繫神明與人的感情羈絆。」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說:「從展覽可以看到寺廟的美、藝術與文化,看到寺廟如何安頓每個人的身心。」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指出:「寺廟是民眾的信仰中心與集合中心,集結許多優秀的工藝師,所以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也是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總策展人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寺廟工藝是常民的美學,以工藝做為媒介,從寺廟構件、神明禮器、深入表現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的關係。人們用工藝做為媒介,從寺廟構件、神明禮器、深入表現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的關係,相互連結,對話與交流。 25日開幕,於佛館本館由八家將以表演方式帶著大家進到本館第二展廳處,接著由張仁吉現場導覽,入口有門神彩繪展演,接著有布袋戲表演、捏麵人示範等。 展場規畫以「廟埕」為出發點,這是欣賞寺廟建築工藝的最佳視角,也是最容易觀察與感受常民生活的區域。博物館所訴求的公共化、社會化,早已在寺廟中就可體現,因為寺廟本身就是匯聚多元文化、交流信仰的地方。 現場可看到傳統布袋戲彩樓戲台、木雕、香火袋、神龕等寺廟構件、神明禮器、工藝等,並結合3D點雲、AR、VR等科技的運用。寺廟在台灣非常普遍,其文化早已深刻融入大眾生活之中,承載了人們的情感記憶與信仰;社區轉角就是一座寺廟,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
-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國寶級文化資產匯演 成就「五和」核心價值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12月25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重磅登場,本著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的緣起理念,「不管什麼宗教,所謂信仰都是代表自己的心,儘管人不同,信仰的對象不同。其實,人心要有信仰,這是都一樣的。」並落實宗教間「共尊、共享、共榮」精神;從2011年至今,已舉辦第11年第12次,在高雄市政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大力支持,和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共同主辦,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協辦,廣邀各路神明與護法神祇,超過800間宮廟,逾3000尊神明,10萬人香客再度齊聚高雄,舉行星雲大師2023年新春賀辭「仁和安康‧富樂吉祥」祈福法會,讓民眾透過宗教融和、文化展演與文創市集,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之美;以及各宗教間彼此圓融無礙,異中求同、包容尊重的核心價值。 甫參加就職典禮後,立即奔赴此盛會的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說到,12年前在星雲大師與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榮譽總會長王金平共同努力下,成立「世界神明聯誼會」,造就今日盛況,讓民眾更了解寺廟的信仰內涵,人與神的感情羈絆。同時特別感謝各宗教團體,在疫情期間舉辦消災祈福法會,讓人民身心得到慰藉,期許來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主辦單位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盡地主之誼,歡迎大家回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並問大家「今日歡喜嗎?」因為只要大家歡喜,人天就歡喜。心保和尚表示宗教融合的盛會,自己也要與心融合,星雲大師提倡的「五和」思想,則以「和諧」最為重要;透過宗教間聯誼,學習提升信仰層面,在宮廟的美學、藝術、文化推廣,進而安住每個人身心,祝福大家「仁和安康‧富樂吉祥」,一切順利。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表示,寺廟是民眾信仰、集會中心,也是許多優秀建築師、工藝師的大作之處,亦是宗教、工藝博物館;而宗教慶典祈福法會,集結表演團體,寺廟不只是間博物館,也是文化表演中心。今日集合國寶級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的「人間國寶」與團隊,是人與神的「交陪」,更是呼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精神,宗教不應只存在寺廟,文化藝術也不能只存放殿堂或博物館,應回歸人間與民眾親近。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榮譽總會長王金平提及,當年星雲大師要他籌組神明聯誼會,唯一重點就是希望全世界主要宗教,能夠互相交流、尊重、包容,能達到「五和」的世界,再看到星雲大師著作高瞻遠矚,令人讚歎。大家以虔誠心來成就今日的殊勝莊嚴,希望大家能多閱讀大師書籍,多去奉行實踐,就能早日達到世界和平的願心。與此同時,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亦頒發感謝狀於指導單位: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以及護持世界神明聯誼會護法信徒等代表接受。 配合世界神明聯誼會舉辦,佛館結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共同舉辦「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特展開幕式,策展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形容,可以知道寺廟在台灣的普遍性,寺廟文化早已經深深地融入人們生活之中,寺廟工藝成為人們的美學藝術。寺廟「慈悲、包容、不排他」,成就今日神明聯誼活動,也希望宮廟代表可以給「工藝人」機會,讓宮廟能變成一座生態博物館,遍佈每個角落。 曾榮獲登錄文化資產項目的保存團體,在文化資產局推薦下,於萬人照相台前展演。亮點之一的陣頭表演,有「淡水南北軒」以傳續北管戲曲,重振北管民間活力為傳承,帶來〈出陣頭、打北管:鬧熱滾滾逗陣來〉曲目,演奏出台灣獨有傳統交響樂。「鎮狩宮吳敬堂藝陣社」帶來精彩〈鎮狩宮什家將〉,華麗的陣勢變幻,搭配講究的服飾、特殊的臉譜,堪稱藝陣精髓,顛覆人們對八家將傳統民俗文化既定印象。 傳統宮廟的表演精彩絕倫,「北港德義堂龍鳳獅表演藝術工坊」第五代傳人吳登興,帶領表演〈獅藝之龍鳳獅〉,為北港朝天宮媽祖廟遶境重要藝陣之一。「台東縣紅葉板達腊文化樂團」以傳承與永續,留存文化為目標,演出〈布農族Pasibutbut儀式音樂〉呈現出原住民特色,亦顯示宗教融合中的種族平等、同體共生。 而與宮廟文化因緣甚深的歌仔戲,則是於菩提廣場邀請「明華園黃字戲劇團」,再度盛情演出沉香救母的戲碼〈妙善神仙孝子〉,為這場宗教嘉年華活動帶來豐富演出。 下午各宮廟、宗教代表,一同舉行「仁和安康‧富樂吉祥」祈福法會,由心保和尚帶領恭讀〈為神明護法信者祈願文〉。和尚表示,再次感謝大家發心回來,星雲大師曾說過「十方來,十方去,共結十方緣。」今日大家來結個好因好緣,有好因好緣,世界就愈來越寬,法界越來越廣,走到任何地方都能更自在。祈福法會禮成,神明起駕回鑾,圓滿一時千載,千載一時「眾神」共赴靈山盛會的人天歡喜。
-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鎮狩宮什家將 文化技藝代代相傳
2022世界神明聯誼會,新化鎮狩宮吳敬堂演出什家將,什家將通常被認定為民間瘟疫之神五福大帝部將,行進時必須走「八字步」,此次首先由兩位國小學童表演文差、武差,再由11位團員正次演出文武差爺開兩儀、謝范爺的故事,八卦等。吳敬堂將傳統陣頭加入藝術元素,從服飾、妝化、陣型走位和動作,無一不講究。. 團長王延守表示,自2018年到佛館表演,今年是第4次在世界神明聯誼會表演,有別於往年,當天特別安排先由兩位就讀國小的孩童表演文差、武差,他們的父親也有參與這次什家將表演,以呈現文化的傳承,也期待陣頭技藝能夠代代相傳。
烏日分會幸福百法生活講座 暢談保健養生之道
2023-06-10【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佛法義理55皈依
2023-06-10駐日內瓦辦事處處長 訪日內瓦佛光山
2023-06-10南非德本協會捐贈輪椅 佛光人愛心超越距離
2023-06-10多倫多佛光人森林浴 體會人間一方淨土
2023-06-10南投國姓國中生命教育講座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
2023-06-10育德工家 林賜勳暢談霸凌
2023-06-10南華大學舉辦運動競技與健康促進趨勢學術研討會 致力打造棒球專業訓練基地
2023-06-10慧傳法師開示 法會度脫有緣無緣眾生
2023-06-09國際義工在佛光山 深刻體驗佛門生活
2023-06-09
世界神明聯誼記者會 世界和平在眼前 2017-12-25
27位里長抬神轎 高雄林園的信仰使命 2017-12-25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22】旗山天后宮 高雄市定古蹟 2017-12-19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21】港嗇色園黃大仙普濟勸善 品質管理獲ISO認證 2017-12-18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20】豐田碧蓮寺 首座不動明王朝山 2017-12-17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19】彰化大村慈鳳宮 軟身雕刻老四媽 2017-12-16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18】文衡殿關聖帝君顯神蹟 護佑潮州居民 2017-12-15
【2017世界神明聯誼會系列17】倡宗教同源 一貫道熱心社會公益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