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務部矯正署110年度績優教誨志工獎 佛光布教師張玉琳獲殊榮
【人間社 吳銘澤 宜蘭報導】2022-05-03佛光山社輔布教師張玉琳被宜蘭監獄推薦為績優教誨志工,5月2日接受宜蘭監獄典獄長蔡永生頒發「法務部矯正署110年度績優教誨志工獎」,典禮原預定於矯正署舉辦,由法務部長蔡清祥頒獎,因應疫情而更改由原提報單位頒獎。蔡永生非常肯定佛光山對監獄布教的用心與付出。 為表彰矯正署與各監所熱心奉獻的服務人員與教誨志工,法務部特別於各監所徵選年度績優人員及教誨志工,經過層層審核,選出績優人員與績優教誨志工。本次全國共有10位績優教誨志工獲獎,其中有2位佛光人獲得此殊榮,另外一位是由台中女子監獄提報的蕭麗歡布教師,令人欣喜的是,她也是宜蘭人。 蔡永生表示,對於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弘法布教非常欽佩,並對朝山會館的美食及住宿讚歎不已,提及其長輩也都安奉在佛光山萬壽園。 星雲大師於民國45年應當時宜蘭監獄典獄長陸國棟,禮聘為榮譽教誨師,開啟佛光人走入監獄布教的工作,接續有檀講師林清志、林秀美等人加入,使收容人菩提慧命不斷,讓佛光普照每個黑暗的角落。
相關新聞
-
發願來世續行菩薩道 紐籍藝術家以畫筆傳遞人間佛教
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二館4月2日起展出的「Songs for Remembrance 紀念展」,以為紀念已故紐西蘭油畫藝術家 Keith Morant。Keith 與二館有著長期互動,4月是他的78歲冥誕,館方特別為他舉辦紀念展,緬懷一代藝術大師。 Keith 在1944年出生於英國,一生熱愛藝術。他曾在倫敦從事藝術創作和展覽,1973年移居紐西蘭基督城,繼續創作及展出。1980年起,他開始到海外展出,足跡遍佈南北半球多個城市,計有倫敦、紐約、費拉拉、邁亞密、多倫多、東京、北京、雪梨、威尼斯等,獲得國際認可。從1985年至2017年,他獲頒紐西蘭、意大利、尼泊爾、紐約、德國、威尼斯等14個藝術獎項與榮譽,包括於2009年獲得「意大利共和國總統勛章 Premio San Valentino 藝術展」第一名的殊榮。 Keith 與陶藝家太太 Tricia 經常結伴出席各類型藝術展出。2016年,他與 Tricia 出席二館舉辦的「星雲大師一筆字巡迴展」,隨後出席「與藝術家面對面」聯誼茶會活動,認識了紐西蘭館館長滿信法師,自此結下不解之緣。Keith 讚歎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對他的藝術創作帶來新啟發,他希望透過創作,豐富人生及滋養大眾。 Keith 與 Tricia 於2017年8月在紐西蘭二館舉辦「Ringing True」及「Ceramica」藝術聯展,並於2018年8月在紐西蘭一館舉辦「Rhythm of the World 世界的旋律」展,及多次參與一館「Art Salon 藝術沙龍展」。能在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讓他們感到很榮幸及感動;參與道場的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人間佛教」的慈悲與力量,及佛光人的善美。 「以創意表達慈悲」是 Keith 的座右銘。他的畫充滿禪意,蘊含著佛教的空性義理,激起每一個人心靈的覺知與覺性,尋找內心真實自己的意義,進而找到生命的本質與清淨。在「Ring True」展中,作品有許多大圓、小圓,不同顏色的圓,代表著究竟的圓滿,通往開悟的解脫之門;人間佛教道場以慈悲為懷,以愛、關懷及和諧的相對待,觸動他創作「Rhythm of the World」展,將音律、節奏展現於各個層面,展示抽象與和諧的融和。 Keith 創立的 Morant 基金會在2019年資助旗下的13位藝術家在二館舉辦「Transience 藝術聯展」,呈現多媒材藝術展出,讓二館與多位本地藝術家結緣。同年,二館與 Keith 合作,以他的4幅藝術創作為藍圖,製作成方便、輕巧,又具有藝術價值的環保購物袋,提倡綠色環保生活,大受歡迎。 熱愛創作的 Keith,除了繪畫也很愛寫詩。他出版了一本詩集《Last Leaves》,內容表達他對藝術及生命的熱枕。2018年,Keith 捐贈百餘幅作品予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館為他的作品安排「生命之歌」世界巡迴展,今年開始在馬來西亞、中國及台灣展出,完成他熱愛生命及藝術的心願。 2021年12月,Keith 致電館長告知自己病危,館長即刻從奧克蘭飛往基督城探望。館長帶領二館團隊關心慰問,並誦經祈福,讓 Keith 與 Tricia 甚為感動。在眾人的祝福下 Keith 於2022年1月安詳辭世,臨終前,他發願要再來人間實踐菩薩道。
-
佛光山僧伽教育護法 馬廖雪月菩薩三時繫念報恩佛事
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馬廖雪月菩薩,於3月18日圓滿此生功德,享年91歲。一生發願追隨星雲大師,護持叢林學院的僧伽教育,讓一千多位法師將人間佛教傳遍世界五大洲。 為感謝馬廖雪月菩薩終生護教,培育無數弘法僧眾。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3月26日在叢林學院啟建淨土道場,舉辦三時繫念報恩佛事。法會由男眾學部主任慧思法師、慧中法師、慧功法師主法,學院師生48眾、安國寺監寺道祥法師帶領家屬寶眷和108位佛光人同步連線。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慈示,這份殊勝因緣,緣起星雲大師60年前開山時,馬廖雪月菩薩深知大師致力培育僧伽,因此不僅提供學院獎學金,更護持大師的理念、發心發願追隨大師護教培育人才。馬廖雪月菩薩曾說過,我沒讀什麼書,很願意盡自己一點心力,護持大師及叢林學院的僧伽教育。現今學院畢業的弘法人才,積極勇敢弘法佈教到世界各地,每位出家法師都領過獎學金,也落實人間佛教傳遍全世界,實在是人間菩薩信眾的典範。 慈惠法師提及馬廖雪月菩薩,信仰虔誠、為人謙卑、賢淑,居家相夫教子,子女各個都很有成就。對自己的信仰及大師弘法教育更是極力推崇,並實踐法布施,一生以護持叢林學院教育為己願,46年來從不間斷。 佛光山叢林學院特舉辦這場三時中峰繫念報恩佛事,叢林學院的師生及安國寺信眾同步連線,慈惠法師開示中勸導馬廖雪月菩薩,您一生的心願,大師已為您兌現,您可以放心隨佛去修行,今天,叢林學院師生共獻誠心的心香一瓣,祈願仰仗彌陀三聖的威德,讓馬廖雪月安祥隨金台接引、蓮品上升,往生極樂國土,讓生亡兩利都得到佛法的法喜。
-
〔人間菩薩〕歌聲所至願力所成 曾黎明與大慈合唱團
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合唱團時常在佛光山各大活動中擔綱演出,這群王子與公主,他們以童稚的嗓音,唱出純淨與感動,滿臉的笑容、活潑的帶動,讓大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歡喜。而這些演出,來自曾黎明的指導成果─他是大慈的音樂老師,是一位義工。 時間回到1979年,曾黎明還是大二的學生,他的學姊在佛光山出家,引領他到大慈育幼院,因此認識現任大慈育幼院導師依來法師和院長蕭碧涼。彼時,他看到一群孩子圍繞在風琴旁唱歌,那天真模樣深深印烙在他心底。受依來法師邀請,從此在學期間每年寒暑假到大慈帶領營隊,以音樂帶動活潑氣氛。 曾黎明除指導大慈育幼院合唱團,也在寶華寺、普賢寺等道場合唱團指導。曾黎明音樂造詣深厚,具備活力、熱忱、耐心,與過人的指揮和教唱功力。令人驚訝的是,曾黎明大學讀的是外文系,那麼非音樂系出身的他,如何帶領合唱團,唱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歌曲? 「一切都是願力所成。」真正開始教合唱團是大學畢業後,他加入壽山寺青年會,因曾是大學合唱團團長的經歷,法師邀請他教大家唱歌。待上台教唱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只會唱歌,不會指揮,法師說:「你要發願。」這句話讓他如當頭棒喝:「對啊,我要發願,雖然不會但可以學習。」曾黎明回想大學合唱團指導老師如何教導,他期許自己要像老師一樣教導,他心中並生起一個想法:「以後星雲大師到哪裡演講,我們合唱團、我們的歌聲就要到哪裡!」 曾黎明訓練大慈育幼院的孩子發聲、唱腔、儀態,最重要的是帶給孩子自信,和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孩子們從音樂中培養自信,唱出的歌聲也讓大家聽了心生歡喜。 2015年,星雲大師至揚州講壇展開連續三天的心經講座,曾黎明也帶著大慈育幼院的孩子連三天表演歌唱和舞蹈。第一天〈觀音靈感歌〉的反應平平,甚至認為小孩子不可能唱得這麼完美。也許菩薩真有感應到,第二天〈心經〉還不到三分之一,設備出狀況,導致音樂中斷,但孩子記得平時的教導,在台上無論任何狀況,歌聲都不能停下,最後是以清唱全場唱完,結束後掌聲如雷,久久不歇,許多人感動落淚。「那一刻大家終於知道,大慈孩子的聲音是最真實真誠的。」 大慈育幼院合唱團成員年齡參差不齊,從幼兒園到大學生都有,有的年紀小的還不認識字、口齒不清,對於曾黎明是一大挑戰,他採土法煉鋼方式,逐字逐句教。先聽完旋律後讀字,每一個字都讀清楚再逐句唱,所有音都準確後才教下一句。接著分組考試驗收成果,只要一個音唱錯就必須停下來,重複到對為止。 曾黎明還帶他們去專業錄音室錄製歌曲,「孩子們錄音時會很緊張,不過他們都蠻開心的,因為有種新奇感,和在育幼院唱歌時完全不同。」大慈育幼院也錄製了專輯,包括膾炙人口的〈遇見文殊菩薩─文殊心咒〉,和〈童聲童語─歡喜心〉,以及讚頌佛光山50周年的〈讚頌樂章〉,和紀念大慈育幼院50周年的〈佛光慈音50〉。 曾黎明還展現作曲才華,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2018「三好兒童歌曲」徵曲活動,以〈謝飯〉獲低幼兒組人氣獎,希望透過這首曲子的傳唱,讓大家了解凡事要心懷感謝,感謝所有成就的因緣。
-
〔人間菩薩〕延續監獄佈教精神 吳銘澤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監獄佈教,是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工作。」國際佛光會宜蘭第一督導區督導長吳銘澤,和擔任宜蘭第二督導區督導的同修張玉琳,他們還有個共同的身分─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社輔佈教師,並都曾獲中華民國觀護協會金舵獎表揚。 吳銘澤出生在佛教家庭,從小就跟著祖母到雷音寺禮佛,1959年吳銘澤就讀星雲大師開辦的慈愛幼稚園。受祖母耳濡目染,他跟著閱讀《覺世旬刊》、大師的演講集等,直到後來至外地求學、工作,閱讀大師著作的習慣從未間斷,以此方式延續著與大師接心。 吳銘澤曾在榮工處擔任工程師,公職生涯中的28年全台跑透透,參與北迴鐵路、南迴鐵路、新中橫公路、雪山隧道等重大建設,退休後才回到宜蘭。退休那年,他承擔佛光會會長,全心當義工,到宜蘭家扶中心輔導瀕臨中輟的學生,在醫院的護理之家透過故事引導,闡述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希望大家對於生命、生活、生死有正確的看法。 吳銘澤一直以最早跟隨星雲大師到宜蘭監獄佈教的林清志為榜樣,2008年,受當時蘭陽別院住持滿禎法師推薦,加上林清志的鼓勵,因此他和同修張玉琳就此走上監獄佈教的道路。 曾有收容人問他:「沒薪水、花時間,還大老遠開車來,你們為什麼會願意做這工作?」吳銘澤回答他:「我這是在幫助我自己。」看著對方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他繼續說:「因為我必需先閱讀許多星雲大師的著作,消化內容,才能將大師的道理講給別人聽,這過程使我成長很多。如果聽的人有所感受、進而改變,這樣,好人會愈來愈多,大家就會更安全,所以,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啊。」說到這裡,對方看著他,彷彿若有所悟。 監獄也有針對所有義工的組訓課程,他們來自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等,有次吳銘澤分享他的佈教方式,是透過故事闡述道理,引導大家能夠很快進入情境中。課程結束後,有人特地來跟吳銘澤說,他也認為用故事引導是很好的方式,吳銘澤說:「這都是星雲大師教導的。」 當然,還是有人認為人性難改,對監獄教化持悲觀的看法,問他:「你監獄佈教真的有成效嗎?」對此,吳銘澤認為,種下種子,只要因緣成熟,總有一天會萌芽,雖然那一天不知何時到來,但如果連種子都沒種下,那要如何發芽?「所以這是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工作。」 吳銘澤說,即使只有百分之三,能夠因為監獄佈教而改變,那就值得了。一樁犯罪案件中,造成加害人、被害人雙方家庭破碎,若以3000個人、百分之三的比例來看,有90個人得到改變,這90個人的改變就是代表至少180個家庭受益,所以這是他和同修至今堅持下去的原因。 吳銘澤對星雲大師最佩服的是,大師觀機逗教,契理契機,將艱深難懂的經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闡釋,讓大家了解到人間佛教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的。星雲大師的「有佛法就有辦法」、「你大我小」、「你對我錯」,都讓他有深刻的體悟。吳銘澤說,星雲大師自1956年踏進宜蘭監獄,開啟監獄佈教之路,他期許延續大師的精神,以參與這神聖工作為榮。
佛光山開山56周年 金光明寺抄經祈願走過難關
2022-05-17南台別院同步抄經 祈願世界疫情消弭世界和平
2022-05-17渥太華佛光山新戒回寺 首次抄經座談修道會
2022-05-17佛光山開山56周年紀念日 5位大馬出家青年僧親屬蒞臨東禪寺線上觀禮
2022-05-17台東大學烘培課進道場 金剛寺弘法有亮點
2022-05-17紐約協會三好娃娃花車大遊行
2022-05-17巴西如來寺響應「佛光山開山56週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
2022-05-17世界總會30周年 里斯本協會26周年紀念回顧
2022-05-17佛光三十奮起飛揚影像展 多倫多放光
2022-05-17芝加哥繼往開來奮起飛揚 佛光三十影像展揭幕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