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台北道場假日文學饗宴 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論壇
【人間社 胡琇媚 台北報導】2023-11-28佛光山台北道場11月26日舉辦「《中國佛教文學史》: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論壇,由佛光文化社長滿觀法師主持,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佛教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胡素華,以及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暨藝術中心主任林仁昱與談,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親至現場聆聽,總計逾200人參與盛會。 滿觀法師指出,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可上溯至佛陀時代,經典多有天人歌頌讚偈,如《阿彌陀經》「彼佛國土常作天樂」、《法華經》及《華嚴經》亦有「以音聲作佛事」之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講演時,會請弟子唱「鐘聲偈」或梵唄讚頌,現在還有星雲大師的「人間音緣」傳唱。當年佛教界認為星雲大師是標新立異,其實大師只是回歸佛陀本懷。 「文字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是弘法的資料,人不在,文字還在」,蕭麗華以星雲大師這段話作為開場,表達對於大師善用「文字」方便,以「一筆字」演繹「文字放光」的感佩。她回憶自己學佛30餘年,面對「文學是外學」的指稱感到挫折,而星雲大師的鼓舞及佛光人集體創作的力量,讓她得以耗時6年推動《中國佛教文學史》上、下冊的問世。近期收到德國詢問此書英譯進度,更感受文學與佛學結合所產生的弘傳力量。 蕭麗華指出,中國文學以詩歌為主體,兩漢時西域僧人引進佛教音樂,作品至今多已佚失,一般就將曹植的「漁山梵唄」視為起源。後來梵唄融合敦煌講唱文學,逐漸成為佛教法會的主體。蕭麗華以星雲大師圓寂的詩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說明,唐宋以後,依照禪宗傳統,每位大師會以一首詩偈總結自己一生的功業。而大師撰寫的「臨終祈願文」,也蘊藏音韻的元素。 林仁昱出身佛光家庭,從小跟隨雙親在宜蘭雷音寺參與共修及法會,在佛教讚偈的薰陶下熱愛文學及音樂。1990年星雲大師到高雄中山大學演講,觸發他對佛教讚偈的研究熱忱,進而著手鑽研大正藏所載大量佛教讚偈及敦煌講唱文學。 林仁昱指出,敦煌佛教歌曲內容豐富,包含極樂淨土、五台朝聖、勸說出家、道場經驗、講述故事、闡述孝道、說禪論理、禮儀應用等。讚偈格律以七言為主,套用古調或現代的揚州小調、黃梅調,都十分契合。從敦煌出土的說唱讚偈到現代的佛教聖歌、戲劇和戲曲,過去的五臺山讚到現在的佛光山之歌、雲湖之歌,佛教文學中的說唱藝術至今仍是重要的傳統。 胡素華以《星雲大師全集》之佛光教科書8的「佛教與音樂」說明,佛教音樂可遠溯於古印度吠陀的歌詠偈頌,後來佛陀沿用作為弘法的方便,也允許比丘專做「聲唄」,因此印度佛經能歌唱。後來佛經譯為漢語,改以中國曲調來唱漢譯經文,可分為三種類型:以詠經為主稱為「轉讀」、「歌讚」則稱梵唄,以宣唱法理開導眾心則稱「唱導」。 廬山慧遠大師主張「唱導」須具備四種條件:「聲、辯、才、博」,奠定佛教宣唱藝術的基礎。在南朝過後,佛教歌曲開始民歌化,梁武帝蕭衍積極推動佛教音樂,更推行「童子倚歌梵唄」,集合兒童青年佛曲。 談到「如何閱讀中國佛教文學史?」,蕭麗華建議可列為讀書會書單,用唱誦方式來閱讀;林仁昱提到佛教文學有三分之一跟說唱有關,可以先引眾進入讚頌。胡素華說,中國文學史上、下冊共有13章在講詩歌、戲曲與歌曲說唱傳統,建議聽眾可從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入門。
相關新聞
-
視障鋼琴家許哲誠 用精湛琴藝找到勇敢的人生
由台南幸福扶輪社主辦,台南北區、中區社、東北社、成大社、億載社、菁英社、新世代扶輪社共同協辦的「美化心靈–看見生命的愛音樂會」,11月23日在台南晶英酒店舉行。視障音樂家許哲誠結合鋼琴演奏、自編曲目、影片,以精湛琴藝,唱出勇敢的人生故事,贏得240位與會者熱烈掌聲,台南佛光合唱團團長蔡國華也帶領團員參與,響應音聲傳達人間的真善美。 「我是可愛的鋼琴小男孩」,許哲誠表示,彈鋼琴最辛苦的不是看譜,而是要抓對琴鍵的位置,用聽覺背旋律、用觸覺練琴,感謝「表演工作坊」導演丁乃箏編寫《彈琴說愛》舞台劇,在鋼琴恩師范德騰引領下,兩人一搭一唱地如實生動演出150場次;范德騰編寫全新舞台劇《聲聲不息》展演3年以上,致力傳遞歡笑給人們。 許哲誠說,自己在16歲時前往奧地利求學,因無法學好德文與點字樂譜而輟學返回台灣,關閉自我長達兩年,經友人與母親鼓勵下考取街頭藝人執照,以「電鋼琴」走上街頭,彈奏〈天黑黑〉變奏曲,融入古典與民謠風,獲得熱烈迴響;自彈自唱創作歌曲〈媽媽我甲妳講〉(台語),感謝媽媽辛苦陪伴,一曲〈蕭邦幻想即興曲〉鼓勵身障朋友,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用音樂熱情擁抱生命。 台南幸福扶輪社社長陳筱軒表示,自己也是國際佛光會台南東區第一分會委員,身為佛光人,盼活動能傳遞愛的音符以鼓舞人心,將歡喜布滿人間。 活動尾聲,大眾合唱〈這是咱的扶輪社〉,用音聲促進扶輪親善友誼。
-
南天大學美術館彩繪燈籠 展現文化氣息
為響應佛光山2024年春節平安燈法會燈籠彩繪比賽,南天大學美術館特別於11月4日和11月18日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在南天大學舉辦燈籠彩繪活動,集合社區大眾一起彩繪燈籠,為南天大學增添一抹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 燈籠彩繪比賽旨在鼓勵創意,凝聚社區力量。透過燈籠的彩繪,參與者不僅表現出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墨寶和三好理念的理解,更呈現出各地人文特色之美好景象,向世界傳達對生活和諧、世界美好的美好期望。南天大學美術館將從中挑選優秀燈籠,寄回台灣佛光山參加評選,並為優勝者頒發奬金和證書,激勵藝術創作者的熱情。 燈籠彩繪的熱潮吸引了來自南天寺附近的大學生Mia Sunk。她表示,本次活動適合各年齡層參與,參加燈籠彩繪活動讓她感到心靈平靜,也激發了她對藝術的熱愛。 另一參與者Smarika和她的父親來自尼泊爾,他們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Smarika在她的燈籠上描繪了寺廟、櫻花樹、河山、鳥和太陽,表達對美好家園的夢想。父女共同參與的瞬間,不僅豐富了他們的週末時光,更拉近了親情距離。 Gabriela享受與7歲的兒子Salvador親子共畫的時光。身為藝術家的Gabriela感恩南天寺和南天大學經常舉辦各種藝術活動。Salvador表示最喜歡南天大學美術館正在展出的藝術作品,同時興奮的分享自己的預感,認為母親的優秀畫作一定可以在繪畫比賽中獲獎。 燈籠彩繪比賽不僅是一場創意的盛宴,更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交流平臺。透過繽紛的藝術表達,讓更多人感受到佛光山的祥和氛圍。南天大學美術館期待藉由此次比賽,為社區注入更多正能量,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平安燈法會揭開序幕。
-
「一念慈悲 石谿墨緣」教育推廣課程 佛畫創作心存恭敬
香港佛光道場佛光緣美術館現正展出「一念慈悲 石谿墨緣」水墨畫展,展期至12月30日,期間於11月19日及12月3日舉行兩場描金畫教育課程。11月19日首場推廣課程,由石谿墨緣吳淑英指導26位學員學習瓷青佛手描金畫。第二場推廣課程會進一步介紹青金、赤金著色的描金畫。 吳老師解說,佛畫要用心繪畫。瓷青畫上的主題「蓮花手、施無畏手、五色雲手」,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清淨,向眾生施予無畏。繪畫時心要專注、清淨,在畫中融入意念。吳老師鼓勵學員學習佛畫,訓練耐力與定力,專注淨心勾勒觀世音菩薩法相的線條。 顏料用色的對比及選擇對作畫同樣重要,是日課程學習用黃金色,由亮麗粗粒質感的廣告金,配上幼細通透的天然植物—滕黃製作而成的顏料,一粗一幼,一亮一透混合而成。吳老師讚賞學員專心學習,首場課程已看出成績。 王金浪與很喜歡繪畫的九歲兒子進謙一起學習描金畫,他第一次畫描金畫,表示感受到畫畫時的專注與清淨,已報名第二場教育課程。張巧珠抱著輕鬆的心態參加課程,笑說考驗了自己的耐性與定力。 何少霞憶述10年前曾學習過工筆畫,感到畫幼細的線條有難度,然而繪畫有抄經時的寧靜感覺,歡喜地完成作品。何銀笑也是學過畫佛畫,分享繪畫時心很清淨,會有與佛接心、相應的感覺,完成作品後,很滿足。
-
月光TeaTALK 杏壇石雕話畫自在
佛光山月光寺每月一場的TeaTalk茶話會,11月19日邀請花蓮縣私立四維高級中學董事長黃淑怡和以刻畫佛像石雕享譽國際的藝術家魏永賢,分享如何從執業律師走進教育支持者的「自在」之路,以及如何自在地與佛同框。月光寺布席10桌茶席,近百位觀眾一起「觀自在」。 黃淑怡提起父親黃英吉在他當時還只是4歲時,因為報導這所高中因財務困難,校長失去聯繫,當屆畢業生將會因為沒有校長,無法取得畢業證書,黃英吉不忍學生們的求學之路受阻,毅然決然接下四維高中,幫助學生順利畢業,賦予學校新生命。 黃淑怡說,民國62年間,父親在佛光山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個短暫3分鐘談話的因緣,沒想到,10年之後在一場法會上,大師還記得他的名字,從此以後,父親把握因緣向大師請益教育培養人才等辦學之道,讓四維高中從不到300名的學生,最高峰時,學生人數超過3,000人,為東部之冠。感謝與星雲大師之間的情誼善緣,成就了四維高中成為「三好校園」,注重品德教育,作育英才無數。黃淑怡並透過影片感謝懷念星雲大師與父親黃英吉。 執業律師30年的黃淑怡,在父親離世後依諾接下董事長,傳承父親對教育的使命,亦步亦趨地跟著學校師生的大小活動,看著大家辛苦背後的成績展現,現在不再只稱孩子們為愛徒,而是「寶貝愛徒」,唯有這個稱呼,才能精準地表達,這分殊勝因緣讓自己來到四維高中,願盡全力呵護所有孩子們的心意。 魏永賢談到與佛的因緣,是當兵同僚的接引,少年時,常自問「我為什麼在這裡?從那裡來?將往哪裡去?」在幾次和他寺的師父請益領受《心經》、《大悲咒》,開啟了佛緣,得到啟發,以自己的藝術天賦,決心以佛雕為正業。 在一次看不清觀世音菩薩面貌的夢境中醒來,體悟到佛法中觀照的力量,將之創意展現在作品中,如沒有五官的佛像作品「未來佛」,正是《金剛經》所提「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佛法中空無思想的體悟,依佛而做,即是觀自在,是自己創作的來源。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勉勵大家,學習星雲大師要大眾發願成就自己「我是佛」,身、口、意行三好,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 佛光長者賴馨齡(黃淑怡的母親)、四維高中校長蔡忠和率領師生20位特前來聆聽。月光寺特於中場時間安排社教課月光吉祥鼓表演,帶給大眾知性、感性的茶話饗宴。
新加坡人間佛教青年論壇 信仰年輕化
2023-11-29佛光山台北道場假日文學饗宴 佛教文學的說唱傳統論壇
2023-11-28彩繪燈籠點亮人生 永靖分會與親子共樂
2023-11-28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2023-11-28紐西蘭佛光山本土參訪團熱絡 寺院成為人生加油站
2023-11-28佛光山普門寺僧信二眾歡喜彩繪創意燈籠
2023-11-28人間生活禪 體驗禪修的奧妙
2023-11-28細說星雲大師三不朽人生 慧傳法師點亮蘭陽信眾心燈
2023-11-28〔寶島采風〕沙洲離島南國風 繽紛浪漫夕陽紅
2023-11-28慧慈寺微講座 「孩子,我想和你好好說話」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