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日內瓦會議中心受邀參觀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
【人間社 張瑩 羅馬報導】2022-06-22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監寺覺芸法師受到「相遇文化-佛教徒和基督徒之間的友誼」主辦方梵蒂岡跨宗教對話部邀請,6月18日在副秘書長鮑霖神父陪同下,與泰國臥佛寺、龍蓮寺30多名僧侶、60多名在家眾和泰國天主教會樞機Andrew Vissanu Thanya-anan組成的泰國宗教代表團共同參觀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博物館位於梵蒂岡城內,佔地5.5萬平方米,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作為梵蒂岡城一部分的博物館於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西斯廷教堂是教宗的私用經堂,也是教宗選舉儀式的舉行之處。教堂的圓頂和壁畫分別是米開朗基羅所畫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6萬人,教堂中央是致敬42米的穹頂,前方為聖彼得廣場和協和大道,堂內保存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塑。 參觀過程中,泰國宗教代表團與覺芸法師親切溝通交流,屢屢讚歎佛光山与各宗教互动交流成果。臥佛寺住持Somdet Phra Maha Thirachan向覺芸法師介紹他四次參訪高雄佛光山的經歷,並表示十分欽佩星雲大師。
相關新聞
-
無畏與勇氣活出精彩人生 南天寺首場「人間的五方佛 – 與生命對話」系列對話
南天寺法堂於6月18日舉辦「人間的五方佛 – 與生命對話」系列講座「離怖畏如來—畏懼與無畏」,邀請心理諮詢師暨南天大學健康與社會福祉碩士課程畢業生Darren Wagner、慈善機構Escabags公司創始人兼執委會Stacy Jane及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為與談人,南天寺監院覺寧法師、國際佛光會雪梨協會督導長黃勁鋒、佛光人等近120人親臨南天寺參加。 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代表致開幕詞時,說明南天寺舉辦此系列講座的緣起。面對近年來自然災害、疫情、戰爭所帶來人類生態與社會的巨大變遷,如何轉換思路,找到身心改變的踏板、前進的解方。南天寺因應時代變化,以大雄寶殿內供奉之五方佛為視角,說明「大雄」作為佛陀十號之一,寓意「具備十力,降伏四魔,無有畏懼」。邀請社會在各領域有傑出貢獻或服務楷模者為與談人,分享自己如何在低谷中獲得力量、重新定位、走出人生困境,開啟生命光華的故事,亦是大雄力的表现。藉此重申人間佛教的普世價值及核心理念,期待每一位聽眾都能從中找到新的靈感和啟發,用智慧、勇氣、韌性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自2012年美國桑迪胡克社區校園發生槍擊案後,Darren Wagner希望改變國民擁槍文化,在各地進行講演,關心社區和諧,幫助受創傷者面對生活障礙,重拾信心,找回生命的意義。Darren Wagner目前正在完成自殺學碩士課程,希望學以致用,幫助心理有障礙者重建健全的人生。 覺舫法師分享研究報告,因疫情影響,全球50%需要再接受職場培訓才能與時並進;恐懼是來自「情感」及「想像危險」,因此要找出恐懼原因與根源。其中包括認識與接受不完美就是完美、擁抱人性、賦予個人權力及用慈悲連接生活。應用佛教的「平等觀」來提升自信與無畏,用佛法凝聚社區力量,共創和諧的社會。 Stacy Jane備受家庭暴力的傷害,2019年以「庇護簽證」來澳洲,化傷害悲憤為力量。2020年創辦Escabags,以善良和愛心幫助更多人遠離虐待和危險,重拾希望、和平與快樂,因為幫助一個人可能不會改變世界,但是會改變一個人的世界。Stacy Jane也感謝當天捐出生活用品的愛心民眾。 與會大眾被與談人的生命歷程感動,現場踴躍提發問題,包括「什麼阻礙了勇氣?」「如何面對及管理恐懼?」「誰的勇敢行為激勵了你?」及「對於那些失去人生方向與目的者,你有什麼建議?」等,3位與談人耐心詳細一一回答。 覺寧法師代表常住贈送結緣品給3位與談人,感謝大家的真誠分享生命故事。 講座深獲大眾回響,與談人Darren Wagner接受訪問,感謝南天寺主辦及基金會贊助成就一場感動對話,他深信大家具有同等的勇氣來面對疫情帶來的困境和挑戰,很期待能夠聆聽未來的其他4場心靈對話。與談人Stacy Jane在接受訪問時特別介紹Escabags,希望更多人可以透過Escabags遠離恐懼,重獲自由。 作為臥龍崗市政府「生活書籍Living Books」一员,身兼法語老師及瑜伽教练的Benedicte Henry總能從南天寺舉辦的各項活動汲取營養。她表示,三位與談人積極面對困境,憑藉勇氣排除萬難的生命故事讓自己深受啟發,未來也將學習他們化為實際行動,創造美好社區。 就讀心理咨詢專業的Tammy Davidson歡喜表示,這些完全不同的生命故事,對於疫情下的社會大眾學習如何有勇氣與能力面對各種考驗尤其重要。自己也從中收穫滿滿,未來將積極運用五方佛的慈悲及智慧在心理咨詢的工作中。 雪梨南一分會Margaret Lee感受到講座內容很勵志,透過與談人的真實生命歷經幫助自己反思,有否將困境或情緒化為積極和正面的行動,改變生活,讓生命更為充實。
-
倫敦和平塔建塔37周年紀念 佛光山應邀參與並祈福祝禱
為紀念倫敦和平塔建塔37周年,日本山妙法寺於6月18日下午舉辦慶祝活動,邀請包括倫敦佛光山在內的各宗教界人士,50多人共襄盛舉。佛光山作為倫敦宗教交流成員之一,除了疫情期間,年年都參與此項活動。今年由倫敦佛光山監寺如海法師帶領數名佛光會信眾一同前往恭賀,並誦經祈福祝禱。 倫敦和平塔(Peace Pagoda)座落於於巴特西公園(Battersea Park),面向泰晤士河, 是倫敦大都市多元宗教文化同體共生的象徵。由於是疫情後首次恢復紀念活動,今年的規模相比往年簡化許多。 今年的主題是「和平」,法會先由日本山妙法寺和尚唱頌《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11》,隨後倫敦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以倫敦佛光山為代表的大乘佛教各自以梵唄唱誦的方式,送出了和平祈願的祝福。如海法師帶領佛光信眾壓軸出場,唱出了莊嚴的梵唄。高亢的稱頌「阿彌陀佛」聲,引得公園裡的行人、遊客紛紛駐足聆聽,並掏出相機錄影。歸依迴向已,由國際佛光會倫敦協會理事Jordan代表,以英文誦出了佛光四句偈。 接著大眾在僧人敲擊著圆扇太鼓及日本山妙法寺歐洲區總住持的帶領下,誦經祈福聲中,環繞和平塔一周。活動後半場,風雨交加,龍天護法也來灑淨加持;雖然天氣驟然轉冷,信眾們依然虔誠堅持圓滿繞塔。 今年也是日本山妙法寺創辦人藤井日達上人圓寂38周年。他一生致力於世界和平,反對核武器,二戰結束後開始在全球建設佛舍利塔,即「和平塔」。然而現在的世界,紛紛擾擾,仍然不太平。與會代表表示,反對核武器,呼籲和平,要靠我們每一位大眾。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之「五和」理念,為世界和平提出了行為準則,若是人人能遵守,則世界會更美好。
-
佛光大學香港境外碩士班 2022學年度佛教學系畢業典禮
經過兩年來的勤學精進,「我們畢業了!」八位佛光大學香港境外碩士班第一屆學生圓滿學業,於6月18日舉行畢業典禮,在香港佛光道場及佛光大學透過雲端同步進行。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勉勵畢業生學知識之餘,更要學做人,豐富自己的人生及致力獻身教育淨化人心。蒞臨瓊林宴觀禮的嘉賓、師長、眾法師和家長約50人,見證薪火相傳,場面溫馨又感動。 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致詞,在人的一生當中,雖然會有許多的畢業典禮,可是在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大學畢業是不一樣的,因為所學習的是智慧與慈悲,正派做人,實踐三好。這些都是未來面對人生的豐富資源寶典,期許大家永存心中。學子儘管畢業了,但佛光大學及佛光山永遠都是大家溫暖的家,香港的畢業生將來要把握因緣組團到佛光大學,真正體驗學院學習的生活。法師代表大師餽贈雲水三千書袋給畢業生,寓意他們要像雲水般自在,靈巧方便來面對未來的人生。 郭朝順院長引用善財五十三參來闡述佛教英雄的成就過程。善財童子是接受文殊師利菩薩的召喚,踏上五十三參的旅程,在各處得到許多的啟蒙,再回歸到文殊師利菩薩,最後是普賢菩薩的行願,代表要回歸人間,實踐利益眾生,廣度有情。郭朝順期勉畢業生效仿善財童子,要學以致用,以智慧、慈悲和實踐來圓滿人生,祝福大家能夠智願圓融,成為自己的英雄。 萬金川教授及其同修公開了一封寫給星雲大師的信,內容表示佛光大學的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語言文化不同,有僧有俗,共食共住共學習,彼此謙讓與協同合作,相互融洽,從中感受到大師創辦佛教學院泱泱大器的胸懷,和對學生的殷殷期盼,因此對大師辦教育的慈心悲願,充滿深深的感佩。萬金川期盼畢業生能夠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多表現佛法的內涵修養,才能堪當大任。 永富法師感謝因緣成就,除負責港澳深地區的服務者外,亦是佛光大學在香港成立碩士專班的合作夥伴、更是授課老師。回想三十多年來,大師對教育的堅定信念──「除了教育,還是教育」。當時在佛學院時,跟隨慈惠法師為興學籌辦各種活動,包括辦老歌義唱、路跑、佛光緣書畫義賣、各種義賣興學、資源回收、托缽興學;尤其是百萬人興學至今亦從未間斷,特別感動香港的護法信徒為成就學生讀書,一路跟隨法師們護持不同的興學活動。並提醒學生們不只是追求學問上的知識,更是為學做人,透過讀書把人做好,誠如大師所說「人成即佛成」。總住持提出,未來將成立高等教育中心,歡迎畢業生共同為教育淨化人心而努力;亦歡迎台灣的學生前來香港參學,鼓勵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化學習。最後,總住持以「無形彩色筆」贈送畢業生,期勉同學們畫出未來豐富、美好的精彩人生。 隨後永富法師為畢業生頒發證書及撥穗,代表圓滿了碩士專班課程。接著進行三個儀式:一、獎學金捐贈儀式,由第一屆學生發心自願捐助香港碩士專班而成立的「獎學金項目」。二、送燈儀式,帶有學生簽名的原創檯燈,寓意「薪火相傳」。三、送花儀式,祝願香港碩士專班開花結果!最後在全體大合照及歡笑中禮成。但在畢業生心中「師恩難忘,師情永在」! 香港學員在這兩年面對疫情衝擊仍勤學不輟,但在愈困難的環境愈顯得難能可貴。黃少聰興奮的分享,兩年前因為法師的鼓勵而報讀課程,因為有工作及家庭,期間有感到作業壓力大,但老師非常慈悲給予彈性,同學們也彼此幫忙和互相勉勵,過程雖然辛苦,但也很享受。課程的教學方式,是透過啟發引導學生自覺學習,跟外面的學校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終於畢業了,收穫了很大的成就感,並鼓勵有心者報讀課程。 何泳賢表示,不知不覺兩年時間已過,今畢業典禮心情是平靜加感恩。感恩有因緣能讀到這麼有素質的課程,在知識層面上,對佛學有更全面的概念。老師們的素質和對同學的慈悲關懐,讓他很期待上每一堂課;現畢業了,內心難免有些不捨,但也謹記老師們的教導,做個有慈悲心和樂於助人的菩薩行者。 龔敏英歡喜的分享說,今天難得和同學相聚,才發現原來當初和同學同室共學的時光是多麼可貴!慶幸當初作了報讀佛大碩士班的決定,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方向和目標,並感謝所有優秀的教授老師們用心的栽培和教導。他表示完成碩士課程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期許藉著總住持贈送的彩色心意筆,作世間的工畫師,為自己及世界畫出充滿佛法的亮麗色彩。
-
基督城監獄受刑者申請佛教書籍 佛法成為人生指引
紐西蘭南島佛光山於6月15日收到基督城Rolleston受刑者Michael Harrison Cooper的信函,表示最近在研讀佛法,對佛學義理非常感興趣。他目前報讀奧克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線上哲學課程,佛教為課程綱要之一,希望道場捐贈一些佛教書籍,輔助他的課業需要。 Michael從課程中認識各種宗教的哲學義理,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當中與佛教最相應,給他帶來很多新的價值觀,進而感受到內心的平和。他是個面對群眾有焦慮的人,研讀佛法後,內心漸漸感到平靜,不會在意他人的評價。 雖然Michael在獄中成功戒毒,然而當他認識四聖諦、八正道、五和等佛教義理後,發現更能夠得到究竟的智慧;透過專注與靜坐,讓他漸漸遠離毒癮。他正在撰寫一篇「佛教如何降伏毒癮」的論文,希望藉由佛教書籍解除課業上的疑惑,甚至成為未來生活方向的引導。 較早前,Rolleston 監獄曾有好幾位受刑者致函道場,申請佛教書籍,幫助他們開啟學佛之路。閱讀書籍後,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很大的鼓舞,有的還認真行踐,例如練習靜坐把心安定下來,進而對人生建立了新方向。監獄管理員對於此事大表支持,給予很大的配合。
沙巴禪凈中心佛學講座會 絲路上的犍陀羅
2022-06-24馬佛青到東禪寺學習直播 參訪東禪佛教學院
2022-06-24澳洲專業人士參加中天寺「舒解壓力、身心平衡」工作坊
2022-06-24遇見就是風景 森林浴奇妙之旅
2022-06-24三生有幸座談會 陪伴喪親者解開心中「結」
2022-06-24北市北督導線上研習 分享會務輔導及公關文宣
2022-06-24【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33-3
2022-06-24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許亞芬闡明「蛻變的蛹,如何化蝶」
2022-06-23覺誠法師拜訪巴基斯坦大使 落實共生吉祥好因緣理念
2022-06-23倫敦中譯英翻譯團隊慶四週年 妙光法師千里之外祝賀傳佳音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