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日》贈福朋喜來登酒店 點亮旅人的心燈
【人間社 鄭婉齡 台北報導】2023-01-17佛光山北海道場妙原法師、中華古今人文協會副理事長許橞鄞,1月16日致贈《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英雙語版250冊予八里福朋喜來登酒店,總經理羅世璿代表受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區委吳素霞帶領八里分會幹部共襄盛舉。 「面對著旅途中的彷徨無助、悲歡離合、榮辱毀譽,成功的喜悅、失意的傷感,希望《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這本書,能夠提供你一點幫助。」《365日》總監修星雲大師如是期待,該書能遍布全世界飯店的每一個房間,中華古今人文協會也致力於發行各種語言版本,為旅人人生的旅程注入生命的光華。 妙原法師致詞表示,星雲大師在50年前,即希望能為旅人提供一本淨化心靈的好書,《獻給旅行者365日》目前已翻譯了9國語言,流通到全世界。有位讀者分享,經歷長途跋涉的旅程,在飯店安靜的讀到其中一篇文章,提昇了自己的心靈能量,感覺下一個旅途更有希望。 羅世璿感謝中華古今人文協會的贈書,並歡喜地分享,看著飯店依據6年前的藍圖一步步成長,目前是八里地區第一個國際品牌的五星級觀光型飯店,預計於3月1日試營運,期待在地深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供顧客多樣性且全方位的服務。他說,飯店不僅只是飯店的功能,在每一個房間放上一本《獻給旅行者365日》,藉由讀一本好書,增進大眾旅遊的品味。 許橞鄞表示,協會自2014年迄今,《獻給旅行者365日》贈書近1800家飯店已逾180萬冊,中英雙語版送出17萬本。飯店提供旅遊住宿,但也有人是來飯店沉澱心情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點亮旅人的心燈。《獻給旅行者365日》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好書,有些在飯店讀過的人,會打電話到協會索書,從旅人變成了讀者。
相關新聞
-
馬來西亞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書籍予拉曼大學及廈門大學圖書館
秉持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馬來西亞佛光山於歲末期間,由馬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代表佛光山贈送星雲大師著作及人間佛教系列書籍給本地2間大學圖書館作為該圖書館的藏書。 2022年12月29日,馬來西亞佛光山有燈法師代表贈送《人間佛教藝文學報》、歷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研究》、《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佛法真義》等圖書予拉曼大學,獲得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圖書館館長洪鑽心及中華研究院副教授陳中和博士的熱情接待。 移交儀式後,洪鑽心館長也帶領有燈法師一行人導覽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圖書館,並在之後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讓大家瞭解圖書館的運作。 2023年1月5日,有燈法師代表馬馬來西亞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藝文學報》、歷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研究》、《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佛法真義》圖書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東南亞華人文獻研究中心,並由該中心主任的許源泰博士、研究員朱俊凱及研究助理方欣德接待。 在移交書籍後,許源泰博士也與有燈法師進行交流,一同探討該中心與馬來西亞佛光山未來合作開展研究專案的可能性。交流期間,廈門大學佛學會理事一行人在顧問老師池建國博士(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MBA中心主任)及主席成志喜的帶領下蒞臨研究中心參訪並與有燈法師會面交流。
-
《獻給旅行者365日》贈書活動 牆裡牆外飄書香
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光山日光寺住持慧是法師、慧一法師及中華古今人文協會副理事長黃明侃,於1月11日前往法務部矯正署泰源技能訓練所,致贈由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寶典》150冊,由泰源技能訓練所所長林振榮代表接受。日光寺主任林利國、佛光山慈善院主任王智鳳、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東區督導長謝秋貞和6位督導一同見證,所方同時也回贈感謝狀予慈善院、佛光山日光寺、中華古今人文協會,並合影留念。 林振榮表示,人與人之間是一個緣份,或許見個面就是個善緣,非常感謝。贈書活動對位處偏遠地區的該所受惠極大,因為外界比較少到這裡,當天贈書開啟一條大路,讓更多同學因而受惠,鼓勵同學拿到這本書以後,能夠當作精神糧食,時時刻刻翻閱,希望開卷有益,開拓自己的知識,藉著這本書提升正向的智能,為未來重啟一個美好的人生,爾後會有更多像這類的書籍來到泰源技能訓練所。 依來法師表示,慈悲基金會、古今人文協會將星雲大師一直在推崇、把歡喜布滿人間的365經典寶藏,好因好緣特別送到台東,感謝林所長愛顧同學,除了學到技能以外,更希望中華民族文化的菁英,般若智慧布滿人間,人生在世碰到困難挫折很多, 每一個人碰到困難挫折要怎麼樣去解救,給自己走出光明的路來,這本書非常重要,所以特別推薦給同學,如何尋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帶給自己未來的光明,相信生命是無限的,這個也是人間有情佛光有愛,大家共同的一份心。 黃明侃表示《獻給旅行者365日》有近400位作者,詩詞裡有很多古文,中華文化經典人生最重要的課程,也是人生寶典, 閱讀可以讓人生亮麗,古今人文要讓大師的書普遍在各地,讓大家從這本書裡得到利益。 贈書活動後,林振榮帶領大眾參觀所內佛堂,沿途解說,期許佛堂能有更多的佛法傳揚。
-
《獻給旅行者365日》贈書 作為旅人人生導航
中華古今人文協會12月21日舉行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贈書活動,由理事長周學文、副理事長黃明侃偕同佛光山日光寺住持慧是法師、主任林利國,將中文正體版88本、中英雙語版20本贈予台東縣鹿野鄉鹿鳴溫泉酒店。另外,慧是法師也致贈星雲大師癸卯年墨寶「仁和安康‧富樂吉祥」,由酒店創辦人潘永豐代表接受。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東區督導長楊月珠、督導、佛光會幹部等近20人,偕鹿鳴溫泉酒店協理林元正、財務長廖雪雲等同霑法喜。 慧是法師表示,古人謂:「開卷有益。」《365日》中英版每日一篇,承載著古人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而旅行是行者對新環境進行未知的探索,因為大師的慈心,有365篇的厚度,對每個行者生命都會有提升的高度,讓每日生命更加踏實和精采。 周學文致詞表示,《獻給旅行者365日》給旅遊住客有機會接觸人間佛教,其中涵蓋傳家智慧、勸世文、大師文章,受益旅行者身心靈人生有方向、指引人生明燈,讓生活幸福美滿。 周學文舉出今年4月間曾贈予新北市轄下82間飯店及民宿業者7000多本《獻給旅行者365日》;目前全台灣各地總計已有1700多家飯店,於房間陳列本書供房客閱讀,希望撫慰旅人。 黃明侃致詞指出, 2005年在擔任南區協會會長期間,就與鹿鳴酒店潘創辦人熟識,尤其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年會時,曾在鹿鳴酒店辦理聯誼會,承蒙潘創辦人鼎力配合,更加順利圓滿;《獻給旅行者365日》這本書,過去曾與酒店結緣,希望與來鹿鳴酒店住宿的旅客好書分享。 潘永豐致詞,此書綜合中華文化儒、釋、道以白話文敘述,讓大家更了解佛教緣起性空,空有不二的真理及佛教對國家社會和諧的影響,也讓住宿旅人精神上獲得慰藉。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首部學術叢書 百年人間佛教文化研究新里程碑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12月7日在漢學研究中心隆重登場,此套書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年度鉅獻的學術智慧寶典,不僅首度為星雲學說做了最完整且全面的詮釋與定位,也為人間佛教鋪設了最有力的學術基奠。 智慧範型 人間佛教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計畫,是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2013年開始設計和規畫,並於2014年逐步開展組織與實施。計畫緣起迄今,佛教的弘化進程已突破歷史發展,走出漢傳佛教歷史的至高點。 尤其星雲大師帶領的佛光教團已展現佛教與當代文明的接軌,從地區性走向世界性,從獨立發展走向宗教交流對話,進而成為全球化、現代化的佛教文化。因此,本計畫的主旨在於以學術的邏輯思考為依據,將佛光山的弘法範式,作一理論與實踐的系列探究,成為未來各界專家的參考。 十年研究 多角度分析 12本叢書以不同的面向,分析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是11位資深學者,逾10年的研究成果 。12本叢書分別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上海大學程恭讓教授著)、《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著)、《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武漢大學吳光正教授著)、《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四川大學邱永輝教授著)、《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佛光山永本法師著)、《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著)、《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南華大學黃國清教授著)、《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鍠教授著)、《人間佛教開啟「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向平教授著)、《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逢甲大學翟本瑞教授著)、以及《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南華大學尤惠貞教授著),內容多元深廣。 專業意識 多學科研究 佛光山持續推動佛教學術文化已近40餘年,在大師帶領下,人間佛教研究院致力推廣人間佛教,有意識地、系統地規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全球弘法與文化適應問題研究、人間佛教視野下的佛教史研究、佛教與社會及文化互動問題研究等,將佛教與學術的良善互動推進新層次,從而催生出重要且豐碩的佛學研究論述,並同步培育未來佛教學人高品質的佛學研究成果。而許多海內外學者也因接觸人間佛教而深心推崇,不僅積極研究著述,也大力宣揚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學術化最大的效益,就是學界站在佛教的立場,對佛學真正投入研究、發揮,並加以勝解。佛法需要實踐的核心,也需要理論的根柢,唯有事理圓融,思想與體證並行、教義與學術並重,才能增加大眾對佛法教義更深一層的理解。 有鑑於此,2022年人間佛教研究院收錄兩岸三地11位資深佛教學者多年論述成果,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結集出版,並同步舉行新書發布會,此項目對於把人間佛教研究進一步深度學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 這套書的作者群皆有不同的學術專攻,領域涉及佛教思想、佛教歷史、佛教哲學、佛教文化,期望能透過多學科、多專業的研究模式,讓社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豐富性、深刻性,有系統且全面的認識。 未來,人間佛教研究院將呈現更多佛教學者的鑽研成果,正如星雲大師所期盼,佛教的學術研究終能拋開過去玄談、考究,甚至批判、辯論的形式,將研究論述落實人間,裨益當代社會,回歸人間佛教生活化的本懷,而這正是佛法與學術相輔相成的最佳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