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緣雙特展 集刻《心經》印心、長輩畫佛接心
【人間社 王淑芬 高雄大樹報導】2023-04-24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迎接佛誕節舉辦雙特展,「經篆觀心─2023阿罩霧小刀雅集聯展」、「尋覓心中的佛陀─慶祝2023國定佛誕節特展」4月23日揭幕,有62人合力篆刻的《心經》套印,也有農村長輩以彩筆詮釋心中的佛陀等,創作者以心接心,分享他們的一方淨土。 雙特展下午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展,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篆刻藝術家林滄池、藝術家莊雅棟、策展人陳看牛、繪畫老師許翠華等人剪綵,還有百餘名創作者與會共同揭開雙特展的序幕。 如常法師致詞介紹雙特展的內容時表示,感動於社區長輩素人以純淨的心,直向的用線條構圖,畫出「莊嚴的佛像」,他肯定每一張創作都是「生命中最美的作品」。 蕭宗煌說,長輩素人的創作圖像不拘泥於形式,正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體現;也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寫照,映照出創作者心中的平和、喜悅。 來自燕巢、岡山、彌陀等地區的農村長輩,創作者年齡不一,多為70歲以上,而年紀最長的是90歲的楊萬福。他的「菩薩像」被形容是「最不像的畫像」,但許翠華肯定有「孩子般的初心」,純真、可貴。 82歲的劉雪以「尋覓心中的佛陀」為主題,畫出一幅方臉、塌鼻的佛陀像,還被放大成展場的背板,成了眾人的焦點。被問到創作的發想,直說「拍細啦!」 他受訪表示,「剛開始學拿畫筆不知如何下筆,簡直比拿鋤頭還重。慢慢地畫出興趣來了,已能放得開、大膽的畫下去!」 「經篆觀心」篆刻作品也很精采,由林滄池帶領62名篆刻者,以一人一句的方式,集刻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參與者各自篆刻一套《心經》,也透過集刻的方式再共同成就260個字的《心經》套印。 林滄池指出,參與者以1至2年的時間篆刻,他們透過創作觀照自心,清晰地看見自己六根所對應的世間,在每個刻刻磨磨的過程中,消減心中的貪瞋痴,同時也在精進篆刻技藝。 林滄池、莊雅棟、許翠華及多位創作人也為觀展者導覽解說,分享創作心得。雙特展即日起展覽至6月4日,歡迎民眾觀展。
相關新聞
-
「富樂吉祥─廖勝文漆藝創作展」開幕 以傳統工藝喜迎新年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新春特展「富樂吉祥─廖勝文漆藝創作展」1月14日開幕,展出藝術家廖勝文為台中市文化局「漆藝—夾紵漆器」保存者,鑽研漆工藝逾20年,曾獲大墩美展、傳統工藝獎、日本金澤國際工藝三年展等獎項,為優秀中生代傳承人;作品融和傳統與現代,呈現當代漆器藝術的新思惟。此次展覽配合「佛光山2023年春節平安燈法會」,希望以這美麗的傳統工藝和大家喜迎新年。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提及漆藝約有7、8千年歷史,唐代鑑真大師東渡日本,也將夾紵造像帶進日本,漆藝後來被發揚光大,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工藝之一。廖勝文將傳統融合現代,每件作品都是真心投入,充滿生活的朝氣和生命的趣味。 1996年,漆藝家黃麗淑見漆藝日漸凋落,提出「漆器藝人陳火慶技藝傳習計畫」並開班授徒,廖勝文也去報名,當時主辦單位考量廖勝文已經36歲且已婚,猶豫是否收為學員,後來見他是美工科畢業,於是讓他錄取這項計畫,從此廖勝文走上漆藝這條不歸路。 提到這段經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吳華宗以「傳奇、坎坷」形容廖勝文的前半生;廖勝文用的是施作難度高、工序繁複的脫胎技法,堅持使用生漆,以傳統技藝為基礎,結合現代媒材創新形式,作品精湛典雅,為台灣漆工藝開創新風華。 廖勝文表示,此次能在佛光緣美術館展出,要感謝眾多前輩先進。他為此次展覽特別創作〈富樂兔〉、〈吉祥兔〉、〈兔大叔〉等迎春作品,其中〈兔大叔〉是其〈漆藝大叔〉系列的延續;大型漆器創作〈棒棒糖女孩〉則是他心中女兒的形象。他認為漆藝最可貴的在於材料,既天然又環保,運用在日常用品、藝術上皆可,更希望漆藝走進大眾的生活中。 廖勝文致贈作品〈透視年代〉予佛光緣美術館,如常法師代表接受和頒贈感謝狀、星雲大師新春賀辭「仁和安康‧富樂吉祥」、大師著作《合掌人生》。前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瑞珍、台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响仁和鼓藝工坊王錫坤、漆藝家及「人間國寶」黃麗淑,以及台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王龍德、台中市漆藝協會理事長劉凌冲,和藝術家黃大安、莊雅棟、許翠華等近150人出席。
-
法寶堂「華開了」藝術展 以陶木畫藝展現生命的本質
「任何的藝術創作品,都是藝術家獨有且真摯的表達,將自身的生命價值回歸原來面目,而堅持和努力就是最美的藝術品。」由陶藝家王大華、木藝家黃全成及畫家任惠秋聯展的「華開了」藝術展,於1月8日在佛光山法寶堂隆重登場,約150名貴賓及藝術愛好者雲集及共同見證開幕儀式。 現場由古箏演奏家陳麗美彈奏〈瀏陽河〉及〈岳飛情懷〉迎賓,為開幕儀式掀開序幕。 佛光山法寶堂堂主慧屏法師在致詞時表示,每一件藝術品都是藝術家生命的一部分,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分身。並歡迎各界可善用法寶堂的空間,讓彼此共同進行一場生命的交流。 藝術家鄭弼洲指出,不管是任何的藝術作品,都是創作者用獨有的表達方式來認識自己,將生命的價值回歸原來面目,而堅持和努力就是最美的藝術品。 參展藝術家王大華表示,此次展覽是其退休後的首個展覽,透過作品的呈現來表達真心,並期許自己未來可以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隨後由慧屏法師與貴賓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藝術家拾得法師、王大華、黃全成、任惠秋,一同進行鳴鑼開幕儀式。 慧屏法師致贈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2023年新春墨寶「仁和安康.富樂吉祥」予王大華,而王大華亦回贈自己的陶藝作品「青玉瓷壺」予佛光山。 其他與會貴賓包括藝術家陳麗英、駱惠玉、陳麗光、胡嘉蕙、畫家洪仁堡、陶藝家陳榮展、侯庭室內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清智伉儷、唯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見助伉儷等。
-
金剛寺弘法 培育小秀才學堂藝術家
「巧緣印開菩提路,法妙寬廣人天渡;東山揮舉藝禪殊,拈起飄香衆歸處」。從2021年開始「全聯幸福手推車計畫」,由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攜手社團法人中華小秀才教育學會「小秀才學堂」共同合作,以營養餐食、鮮奶補給與課輔鐘點費用,長期兼顧了學會裡偏鄉孩子在健康及學習上的品質。而小秀才學會培養了8年的藝術班孩子們更於今年在全聯台東中山店的「微光藝廊」首次舉辦聯展,作品中天馬行空的創意也流漏出孩子們對這個世間的愛與希望。 小秀才學會藝術班的孩子20人在11月12日來到藝廊進行開幕式,個別分享自己在畫作的想法,如:掌管蓮花池的公主,可以讓眾人都能看見美麗的景色;又或是龐大的鯨魚,背上能承載著美麗的城市等。微光藝廊的公益展覽,將生活與藝術作結合,配合資源薄弱的機構、偏鄉學校,讓孩子們可以無畏地、大膽發揮藝術天分。 開幕當日,基金會為讓孩子們可以體驗多重藝術領域,以及心靈上豐富多元的體驗,特別邀請在地藝術家張雅慧暨佛光山金剛寺藝術總監教授「禪繞畫袋子」,以簡單易學的禪繞畫五元素輕鬆上手,孩子們也能於中沉澱心靈,達到多重良好效果。而此計畫負責人林意涵特別說明,活動的設計包含了小朋友的禪繞畫袋子成品將以義賣的方式售出,義賣所得將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對象。如此,孩子們知道自己也具備「給」的能力,以有效提升自我尊嚴及心理素質。 慧立法師作為台東地區藝文禪提倡者,本次除了提供美味餐盒,也帶領自身所指導的台東大學覺青社教育系幹部來為小朋友一起玩UV膠手作DIY,輕鬆有趣的藝術作品設計帶來不同的創作體驗,大夥全心投入不亦樂乎。 金剛寺藝文禪的推行能帶來歡喜人生、實踐生活藝文化,讓更多民間團體藉諸因緣看見人間佛教「文化弘法」的精神。全聯佩樺基金會成立宗旨與金剛寺弘法事業上不謀而合,是以促成本回因緣,慧立法師秉持人間佛教入世精神,開啟禪的大用,海納川流,撒下菩提種子,連結更多更廣的因緣,共成人間佛教大業。
-
提升環保護生意識 南天大學美術館舉辦「好藝苗–2022年南天兒童與青少年藝術獎」
由佛光山澳洲南天大學美術館主辦,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和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的「好藝苗–2022年南天兒童與青少年藝術獎」,10月22日在南天大學美術館舉行頒獎暨開幕典禮,展出包括雕塑、繪畫共85幅藝術作品。 南天大學董事暨本次作品評審委員妙友法師、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社區知名藝術家暨本次作品評審委員Judy Bourke及社區民眾、家長等近50人出席。本次展覽共展出五周,在南天大學一樓美術館展至2022年11月27日結束。 「小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表達內心世界」,覺舫法師指出,藝術獎配合聯合國發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13「氣候行動」,透過作品提升社區的環保意識;小朋友需要有創意來面對生活,解決困難及服務社區,從藝術作品可以感受到下一代未來更美好。 「兒童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Judy Bourke致詞,讚揚小藝術家們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新,從提供參展的作品,可以體會小朋友很積極關心環保與愛護大自然;鼓勵小朋友將藝術創作為終身學習理想,要感恩父母親及師長的鼓勵和幫助,在健全環境下學習藝術創作。 展期5周的「好藝苗藝術獎」,主題為保護環境,尊重生命、眾生平等,共展出85幅與環保相關的藝術作品,歸類為「兒童初級組」、「兒童高級組」及「青少年組」;題材積極正面,例如:「多走路、少吃肉、用綠能」、「The Caring Hands」、「Care for Our Planet」及「Ray of Hope」,無論在色彩、意境及創意均明確配合大會「環保」主題。 妙友法師頒發6位鼓勵獎、Judy Bourke頒發7位入圍獎、覺舫法師頒發3位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獎與優等獎給獲獎的小藝術家們,肯定大家的藝術作品。 由父母親的陪伴參加開幕式的5歲小藝術家Zachary Tilbrook說,很喜歡綠色及樹木,蔬食有助於身體健康,發願全力支持環保。獲頒發立體類「入圍獎」,來自Port Kembla的小藝術家Charlie North說,自幼熱愛藝術創作,靈感和啟發是源自身旁的一切事物,很自豪能夠參加「好藝苗藝術獎」,並感恩南天大學美術館舉辦具意義的藝術活動。 獲獎作品「Ray of Hope」年輕藝術家Vi Hong Le被南天寺的包容、溫暖與友善環境所感動而參加藝術獎活動,他指出,水彩作品以地球為主,再混合小船、小白兔及蝴蝶等,表達大家需要愛護地球和尊重生命。
駐日內瓦辦事處處長 訪日內瓦佛光山
2023-06-10南非德本協會捐贈輪椅 佛光人愛心超越距離
2023-06-10多倫多佛光人森林浴 體會人間一方淨土
2023-06-10南投國姓國中生命教育講座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
2023-06-10育德工家 林賜勳暢談霸凌
2023-06-10南華大學舉辦運動競技與健康促進趨勢學術研討會 致力打造棒球專業訓練基地
2023-06-10【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2.佛法義理55皈依
2023-06-10國際義工在佛光山 深刻體驗佛門生活
2023-06-09瑞典佛教會慶祝衛塞節
2023-06-09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詹慶齡談閱讀傳愛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