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材之鄉養生之地 江南藥鎮浙江盤安
【人間社 胡堯儲 浙江盤安新城區報導】2023-09-30喜歡詩文的您應該對《昭明文選》不陌生,主編這部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的蕭統,是南朝梁武帝的長子,死後被諡「昭明」而稱「昭明太子」,您也想不到這位文采出眾的帝王之子,對中藥也有貢獻吧? 浙江盤安縣被稱為「江南藥鎮」,縣內的新城區新渥街道「浙八味藥材城」的廣場前,就矗立著昭明太子的塑像,「昭明太子」蕭統在西元527-530年間,因遭陷隱居大盤山區,開闢藥園製藥救人,後人感念其功德建有「昭明院」,塑其像稱「盤山聖帝」,每年六月六日舉行大典祭祀。 盤安縣中藥材商會會長張光華說,盤安、東陽一帶自唐朝開始就種植中藥材,現今全浙江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0萬畝,而浙江在中藥的運用上可追溯到四千年前,春秋時期《世本》一書中記載,黃帝的大臣桐君在富春江畔結蘆采藥煉丹,被尊為「中藥鼻祖」,桐君山則為「藥祖聖地」。 盤安縣境內的大盤山設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以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內藥用植物達1219種,知名的「浙八味」-杭白菊、浙麥冬、溫郁金、白术、元胡、白芍、浙貝母、元蔘,盤安即占了後面的五味-稱作「盤五味」,都為中國知名的大藥房採用。 走進新渥街道,建築規畫齊整,道路寬敞,空氣中充滿中草藥味,所見皆是中藥材的販售店,店面大小不一,卻都是各味藥材俱全,許多店家外的走道上放著一袋袋裝滿藥材的麻袋,更增添「藥鎮」形象。 新渥街道內設有「地產藥材交易區」,到訪的日子不是交易日,時間已近中午,交易場顯得空曠,幾位藥農在分離「浙貝母」的殼,街道另一頭,幾位老媽媽圍坐一塊大木板旁撿選「浙貝母」,這些活兒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在做。 農曆逢2、5、8日的早上是藥材的交易日,藥農清晨2點多就開始聚集,買家多是本地人,收購後批發到外地的藥商,張光華說:「20年前家家戶戶的收入都源自於藥材,目前因為經濟發展,年輕人都往城市移動,加上土地開發,人力及土地已顯不足,野生的藥材日漸稀少,大宗的藥材90%以上都是人工種植,而藥材種植都以較為年長的勞動力為主,野生採集都是應特殊需求,由專業的採藥人去山中尋找 」。 盤安台聯會祕書長陳勇進介紹,建在新渥街道中心位置的「浙八味藥材城」:交易大廳面積就有三萬平米,地下一層為中藥材原藥、種子交易區;地上一層為公司或個人經營交易區;二層為土特產、保健品交易區;三層為中藥材博覽館、精品土特產展示館。 陳勇進說,盤安也被稱為「香菇之鄉」,據《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唐朝時羊愔在公元864年雲遊至大盤山一帶,「採菇為食,又採百合加餐,山泉為飲,日久身形清瘦,鬚髮如漆,年老童顏,身輕如雲健步如飛,飲酒三斗不醉,能日行三四百里,來去無蹤,世人稱為『菇祖』『菇仙』,這段記述應該是啟發盤安發展藥膳的靈感。 陳勇進說,江南藥鎮是浙江唯一以中藥材為發展基礎的特色小鎮,而中藥材產業是盤安最大的優勢和「生態富縣」的重要依託,從羊愔的故事得到的啟示,盤安人將魏晉時期發展出的養生延年觀念,以及歷朝歷代留下諸多的養生論述,賦予中藥多元化的角色,將古人傳統養生的理念,以及原本以治病為主的藥材,以醫療、烹飪、營養等理論,結合食材發展「藥膳食療」,轉型成保健、養生的多元化產業。 張光華感嘆說,近300年來由於西醫的強勢發展,很多人被所謂的「科學」一詞綁架,導致很多人對中國醫藥有誤解及排斥的現象,殊不知,中國的醫藥知識和技術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層面是「哲學」,中醫把「人當人」治病,用「加法」-從養生的規律,以調理加強自身的免疫力來「治未病」,從病理的角度抑制病灶使之不發作「與宿主共存」;而西醫把人當工具修理,用「減法」-哪裡有問題就切掉了事,卻讓病灶轉移,有句笑話:「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中醫讓你迷迷糊糊的活」,形象的點出了中西醫之間觀念上的差異。 西醫的「科學」和中醫的「哲學」不應相斥,而要互補,盤安的自然條件孕育出的「藥材之鄉」要善加保護妥善規畫,多元化發展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相關新聞
-
浙江玉山古茶場 中國茶葉史的一個見證地
華人世界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雅集:琴棋書畫詩酒茶,都離開不了「茶」,茶在華人圈中是不可或缺的飲品。 眾所周知,中國的茶文化始於神農,至唐朝興起於宋代最盛,之後普及至今乃至風行全世界。 西漢時,西南地區的「茶馬古道」開拓了內地漢族與其他民族的經濟往來,東南一帶,南宋時在浙江盤安玉山鎮的馬塘村建有「茶場」,施行「榷茶—專賣抽稅」制度,派官員管理「貢茶」—「婺州東白茶」的交易,成為浙中的茶葉交易中心。 如今的「茶場」被冠上「古」字,突顯其歷史及文化上的特性,現存的建築為清朝時重建,包括茶場廟(祭祀及活動),巡檢司(交易管理單位)和茶場(茶葉交易所)三個部分。 盤安縣主管文化交流主任潘堯平說,北宋初年即在江南設茶場,南宋定都臨安後,玉山鎮的茶場成為「貢茶」的基地,主要是管理在唐朝就被列為「貢茶」的盤安名茶「婺州東白茶」,之後茶場成為歷代指定的茶葉交易場所,19世紀中期,海運開通外銷興起,盤安的茶葉通過茶場運至港口銷到各地,玉山的「茶場」是中國茶葉發展史的一個見證地。 潘堯平說,位於浙江中部的盤安縣歸金華市管轄,群山環繞冬季高山多雪,主峰大盤山高1245公尺,是浙江的「群山之祖,諸水之源」,被稱為「浙江之心」,自然環境優越,山林資源豐富,是休憩養生的最佳環境。 潘堯平特別介紹「婺州東白茶」的來歷,他說,盤安人種茶、製茶可追溯至東漢時期,東晉時,道教淨明道派祖師許遜遊歷玉山,見山野遍生優質茶樹,卻因山區偏遠無法產生經濟效益,茶樹被居民砍作薪柴殊為可惜,乃留下與茶農研究加工工藝,研製出有高山雲霧特色的「婺州東白」茶,名聞遐邇,唐朝時被錄入「茶經」列為「貢茶」,當地人尊其為「茶神」,建廟塑像四季祭拜,之後盤安人又仿古法做出條形的「盤安雲峰」茶以及「盤安雲霧」「盤安龍井」等名茶。 由於茶葉帶動地方的繁榮,民間活動連帶熱絡,逐漸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明朝開始,春、秋兩個時節固定辦理祭祀茶神的活動,稱為「春社」—鬧元宵迎燈籠和「秋社」—豎龍虎大旗,民間則叫做「趕茶場」,是盤安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豎大旗」更是重中之重的民俗活動。 大旗因繡有龍虎圖案而得名,分子旗和母旗二種,母旗小,子旗大,先豎母旗再豎子旗,子旗旗面闊達一畝,旗桿高達36米,總重量約一噸,需要至少40名以上的壯漢來豎旗,十分考驗團隊的默契和個人體力,潘主任說,豎旗的團隊由村民自發組成,但也面臨年輕人力不易接替的斷層,地方上還是有組織一個專業團隊施以訓練,以維繫這個文化傳承。 飲茶使人「喉吻潤、破孤悶、肌骨清、通仙靈」,佛家講茶禪提神,開思路,明性,頓悟;儒家講茶德-人際溝通,和諧共處;道家講天人合一空靈虛靜,避世超塵;茶文化是華人特有的文化,通過品茗,體驗民俗活動及探訪古蹟文物,更能體驗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佛手牽兩岸 共襄盛世緣
由法門寺與星雲文教館共同舉辦的「法門佛光—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暨佛指舍利赴台交流回顧影像展」於9月19日在星雲文教館圓滿開幕,法門寺住持寬嚴大和尚一行遠道而來,逾百位嘉賓共同回顧20年前的佛門盛事,致敬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寬嚴大和尚致詞時指出,彈指間,佛指舍利赴台交流的盛事已過去20餘年。當年百萬人恭迎瞻禮,是仰仗佛陀的慈光之力,星雲大師用慈悲智慧架起了一座法橋,貫通了兩岸之間心的交流,讓四眾弟子同霑法益。 「星雲大師是一位秉持佛法慈悲喜捨、饒益眾生、行走在我們身邊的菩薩。在現場看到每一幅照片,都勾起了對大師的崇敬之情,感受到大師為眾生的弘大願心。」 寬嚴大和尚表示,今日藉「法門佛光」,希望在佛陀的慈光照耀下,大師的慈力加持下,我們一起攜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海峽兩岸的共同心願而努力。 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分享,所謂「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因緣可以成就一切。因為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20多年前佛指舍利赴台,促成的是法門寺和佛光山兩代之間的交流。感謝大師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因緣,更為未來留下無數善美因緣。 永固法師表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希望有陽光的地方就有佛法,這是星雲大師一生的宏願,也是大家未來努力實踐的方向。 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讚歎,當年星雲大師促成了佛指舍利到訪台灣,兩岸共襄盛舉,轟動一時,為兩岸交流寫下了歷史。佛法本無分別,當年的盛事不僅示現了佛法的不可思議,更讓人看到星雲大師用廣大無邊的心可以破除一切障礙。 作為佛光人,錢文忠表示,一路追隨星雲大師多年,每次來到大師創建的道場,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悲與智慧。如今推動兩岸和平,大師已經用智慧和慈悲為大家指引了方向,值得大家去緬懷和領悟。 華東師範大學唐忠毛教授談及2002年星雲大師促成了兩岸交流的佛教盛況,讓人看到,兩岸民眾乃至全球華人都是同根同源的。 「此次回顧展覽極具價值,回憶也是一種重構,相信通過展覽能為當代的人們重新建構對於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的共同認知。」 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指出,佛指舍利赴台20年之際,寬嚴大和尚延續起佛光山與法門寺之間的法緣,發心再為佛教多做有利於眾生的事,令人感動。 「星雲大師在畢生推動人間佛教的過程中,一路以來都是為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升心靈的層次,擴大生命的情懷,讓忙碌的身心得到安頓。」 滿蓮法師表示,大師為推動兩岸交流,始終不遺餘力排除萬難,一生促成了佛指舍利赴台、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北齊佛首回歸等多項盛事,無不體現了大師推動兩岸和平的心願,也是大家未來的使命所在。大師雖然已經圓寂,但智慧長存。 「這次通過20年的影像回顧展,除了緬懷大師,更寄語我們海峽兩岸同胞,與佛陀印心、與大師接心,在我們心中種下慈悲智慧的因緣種子,以和平無我的精神,一起走向光明的未來。」 當天下午,星雲文教館特別禮請寬嚴大和尚主講《法門寺的歷史與文化》,法師生動精采地講述了法門寺的千年歷史、佛指舍利示現的因緣與歷代以來的文化盛事。大眾聆聽法益,掌聲連連。 在頒贈結緣品環節,寬嚴大和尚將「琉璃摩尼寶珠」捐贈給星雲文教館作為典藏,滿蓮法師則將星雲大師一筆字「入佛智海」捐贈給法門寺。 講座的尾聲,寬嚴法師感懷星雲大師一生愛國愛教,弘揚人間佛教。「一個中國,大家不可分離」是大師畢生所盼的最大心願,希望兩岸攜手共進,同登彼岸。
-
佛青打造素食一條街 展現「菩薩心青年力」
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澳門佛光青年團於9月15日至17日,假新橋花園舉辦「第八屆素食節」活動,藉此推廣素食護生的正確觀念及文化,一連3天與近1萬2千民眾在中秋佳節前,共度歡樂時光。 睽違三年,逾50家商鋪進駐「素食一條街」,各款純素熟食、輕食、有機食材突破素食單一寡味的刻板印象;配合推動文旅的發展,加入了不少文創元素,為青年提供創業推廣的平台。 16日下午開幕儀式,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佛光青年團輔導法師覺仁法師、澳門佛光青年團團長郭政民,帶領一眾嘉賓為飛機模型啟航,象徵著澳門社會在疫後乘風啟航,而人間佛教亦隨之傳遍寰宇。 覺仁法師開示,辦素食節提高大眾對素食與護生的意識,食素是護生,亦能促使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素食節的另一個主題是「菩薩心青年力」,法師說星雲大師重視青年,青年是世界的未來,因此要給予青年鼓勵、支持與讚歎。素食節給予青年平台,從承擔中培養出力量,期許青年以菩薩心、慈悲忍耐產生力量,期望人人保持善良、正能量的心,促進社會及國家發展。 郭政民致詞時稱,是次選址新橋花園,盼活化該區經濟,亦期望創新的元素,能讓大眾對素食有全新的印象。 融合傳統與潮流的元素令人流連忘返,人生卜事區內,小朋友樂於從扭蛋機中抽出法語二維碼,市民到祈福區向觀世音菩薩獻花,再到展示區細閱星雲大師弘法事蹟圖文。中秋將至,菩薩心青年力打卡區內可愛的三好娃娃與明月、玉兔造形,使人禁不住要進去拍照留念。新式與傳統美食,中西融合的風味令人回味,吸引街坊前來品嚐,各式文創產品大賣。 舞台上精采紛呈,佛光青年舞動人間音緣〈超越距離〉,綻放活力,青年團顧問湛啟光分享「素食煮意」,健康有營沒難度;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細訴生活中力行環保的點滴,指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精神,是推動環保生活的動力。 澳門歌手盧紀嵐、歐陽兆樺獻唱人間音緣,動聽歌聲傳揚人間的善美。著名魔術師蔡潔輝與觀眾開心互動,投入精彩的魔幻世界。大人小孩都喜歡遊戲「投入佛法中」,得聞法語獲得獎品。法師帶領祈福儀式,同心祈願人心康泰、社會繁榮安定、國家富樂吉祥。 青年團自2013年首創素食活動,冀能淨化人心,為社會注入正能量,秉持「智慧與創新」的理念,每年皆加入不同元素,迎合青年及大眾的需求,盼能把素食節打造成旅遊品牌活動。佛青直下承擔,用心策劃每個細節,親自研發純素輕食,他們散發的活力與向心力,展現「菩薩心青年力」。
-
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頒獎 萬年寺獲頒組織獎
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監寺覺林法師及佛光緣美術館馬尼拉館主任有道法師,8月23日至26日,帶領「菲律賓小小畫家」代表團共12人,遠赴北京參加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頒獎典禮。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獲頒組織獎。 這次比賽是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2年第六屆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秉承宋慶齡先生提出的「兒童是主人」的思想和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的理念,提倡保護環境從兒童做起,旨在宣傳環保,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環保觀念,促進兒童美育。 本届大賽主題是「關愛地球多樣生命」,共收到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巴西、巴拉圭、新加坡、馬拉西亞、南非、西班牙、挪威、丹麥、瑞典及港澳台地區的近萬幅作品。經評審委員初評、複評後共評選出特等獎5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組織獎10個、組織獎29個。 菲律賓在此次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共有66間華人學校和菲律賓學校754份作品參與比賽,其中共有27間學校,55位獲得大賽獎項,其中來自菲律賓計順市基督學院12歲尤力偉Wincame Rezner M. Yu,榮獲一等獎;15歲Willhard Co、15歲李美珠 Bea Samantha R. Dy,榮獲二等獎;12歲Djibrel Jose V. Fontanilla,來自Antique National School、15歲 Blitzen John J. Masip,來自Sorsogon National High School 兩人榮獲三等獎。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計順基督學院獲得組織獎。 4天3夜的行程安排得滿滿有序,24日主辦單位安排遊覽北京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名勝古蹟故宮、王府井大街,並參訪了佛光山中文教館。 25 日下午兩點在北京未來劇院舉辦頒獎典禮。典禮內容豐富活躍,精彩的舞蹈表演、武術表演、合唱節目等等,讓在場觀眾掌聲不斷,每個孩子都充滿活潑可愛的氣質,表演投入、生動有趣。 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後,主辦單位為答謝來自海内外的得獎人和得獎機構,舉辦了一場充滿溫馨、歡喜、祥和的答謝晚宴。晚宴中來自海內外的小朋友還分別上台各展才藝、獲獎單位也代表上台分享心得。 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靜之在晚宴上,對不辭辛苦、不遠千里萬里從巴西、西班牙、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獲獎者表示歡迎,並表示會在未來的繪畫大賽中拓展影響力,改進評選辦法、頒獎儀式的時間及地點等等,獲得一致認同。 覺林法師開示表示非常肯定和支持繪畫大賽,菲律賓的成績也是令人滿意,重視環保,從小做起,相信未來必定幸福滿滿。 頒獎典禮中也揭示「2024年第七屆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主題:「減塑撿塑暢想」,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現。
三好精神化敵為友 岩湖小學彩繪燈籠展創意
2023-12-03妙謙法師談星雲大師 佛光菜根譚的智慧
2023-12-03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首創微電影閱讀及會長專班
2023-12-03芝加哥佛光山參訪緬甸寺院 佛教文化交流
2023-12-032023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300位愛書人齊聚蘭陽別院盛況空前
2023-12-03國際佛光會實際行動 響應世界氣候行動峰會
2023-12-03花蓮佛光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縣府成果展看見三好運動
2023-12-03人間佛教思想臨床運用 心理師勉勤掃內心
2023-12-03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瑜伽燄口的人間佛教管理學啟示
2023-12-03花蓮佛光人彩繪燈籠 結緣聯誼增溫情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