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華寺元旦佛學講座 慧開法師解讀《阿彌陀經》的密碼與修持心法
【人間社 陳姵澐、凃爃燁 高雄報導】2023-01-02迎接新的一年,佛光山寶華寺2023元旦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主講「解讀《阿彌陀經》的密碼與修持心法」,現場近150人及線上290位信眾,攝受聆聽法要,深入經藏,同霑法益。 慧開法師說明《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為阿隬陀佛淨土的招生宣導,並談到隬陀淨土世界生活及教學環境介紹,極樂國土的軟、硬體教學都比我們現今的教學「後現代、超現代」還要先進,其境教環境充滿創意設計,境教內涵包含生活及教學環境,針對眾生的身口意與身心靈而設計規畫,山河大地、一草一木、諸眾鳥、行樹羅網等等都在說法,猶如超現實的大自然多媒體效應,到處都能出微妙音。 能到極樂國土的眾生都是「阿鞞跋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只會精進向上,不會退轉。法師提點大眾,在隬陀淨土中,可以與菩薩、阿羅漢做同學,能夠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甚至能周遊十方的佛國淨土,培養「心懷法界、回向十方」的慈悲與智慧,以期未來修道圓滿,更有能力廣度眾生,是非常殊勝的修學情境之所。 要如何入學申請呢?報名申請沒有任何資格限制,但有最低錄取標準。法師提出三個要點:一、要有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二、要執持阿隬陀佛名號,一心不亂。三、命終之時,心不顛倒。 如何與佛、菩薩On-line連線,法師傳授念佛四感心法,「感覺」、「感情」、「感動」、「感應」,念佛要有Feeling,勿把佛當路人甲,念佛要帶入深厚的感情,念佛要深切知道諸佛護念自己,而心生感動,有了前三感後,自然會有感應現前。 除了三要點及四感心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探取實際行動」及「發願往生」,一步一腳印才能向前邁進,才能實現願望,並親自向佛、菩薩告白發願,必須要「信、願、行」,堅信佛不虛,並深信法門,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歡喜信受,依教奉行,廣結善緣累積福德智慧,讓資糧具足,到時阿隬陀佛與諸聖眾會到府接送。 真正的捨報往生是一項積極自主的行動,而真正的往生,身心必需有足夠的動能支持才能完成,法師叮嚀想要蒙佛接引,如願往生淨土,必須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在跟阿隬陀佛連線(On-line)時,才能感應道交。 最後,慧開法師以他的著作《生命永續經營》和《生死自在》的四句偈,勉勵聽眾並為講座畫上句點。《生命永續經營》四句偈:「真誠擁抱生命,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永續經營來生」;《生死自在》四句偈:「活得充實而精采,老得成熟而睿智,病得深思而豁達,走得瀟灑而無憾」,期望每個人都能懂得與佛連線。
相關新聞
-
從東西方宗教觀之對比談起 慧開法師宣講人間佛教真實義
12月17日,香港佛光道場舉辦「2022-2023人間佛教系列」講座,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於線上主講「人間佛教真實義─從東西方宗教觀之對比談起」,接近4,300人聆聽講座。法師提出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跨越東西宗教觀,走向國際化在世界各地紮根,把「三好」與「八正道」普及化,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間佛教理念。 法師帶領聽眾進入東西方宗教的歷史旅程和因緣,西文的Religion與漢語的「宗教」的語源與文化意涵,從而了解東、西方宗教的同異。西文的Religion帶有主導與規範性,充分顯示出啟示性的宗教特質;東方的「宗教」二字最初由日本德川家康以漢字翻譯西方一字而來,「宗教」意涵是宗旨教化及自覺覺他,從阿羅漢自覺與菩薩覺他,趨向佛陀的覺行圓滿。東方的「宗教」核心精神是不以神道設教,以人為主,以心性為本,任何人都可以經由自我修練而超凡入聖。 法師進一步闡釋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真實義,指出人間佛教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來跟隨佛陀的教法,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一步一腳印的務實精神來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三好」運動即是成佛的基礎,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修學佛法與正念的心法秘笈整合我們的身心,「做好事」把事情做好、態度認真,方法要正確;「說好話」態度要誠懇親切,言詞要輕重適當,學習細心觀察與耐心傾聽;「存好心」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虛情假意。以上能所作皆辦的話,已修正身口意三業了,以「八正道」深化在三好的言行中,就能達至安頓身心的生命終極關懷。 法師最後結論,能時時檢視己身,處處觀照自心,體恤他人,透過力行三好將佛法行持在生活當中,就能破除煩惱,終究這一生能瀟灑走一回。
-
慧傳法師南台別院開示 念佛法門之要領
佛光山南台別院彌陀法會第五天,12月14日禮請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蒞臨,為大眾開示「念佛法門之要領」,強調念佛重在「持之以恆」,生命中處事也貴在有恆心,方能顯現功效。350人同沾法益。 慧傳法師說,念佛需要專注,一心不亂,人往往因眼根攀緣生起比較與計較,心生煩惱而無法平靜,透過一心不亂專注念佛可以忘卻煩惱。 慧傳法師舉例世界盃足球賽故事,譬喻說明足球與念佛的關係。故事中球迷因非常專注於球賽,過於入神,而不甚引起火苗,被殃及者,也因專注投入球賽,非但完全忘卻火苗燒己之疼痛,更不責怪他人。故事意涵,當一個人全心專注事情,達到忘我境界時,會忘記是非、忘記生活中的比較與計較。反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常常記住太多的煩惱與是非,而導致心無法平靜。透過學習念佛的專注一心不亂,可以忘卻煩惱,有異曲同工之妙。 慧傳院長接著說明,念佛專注的重要性。他分享星雲大師的故事說,星雲大師於1954年在宜蘭念佛會打佛七時,一心不亂專注念佛。吃飯、刷牙都與阿彌陀佛同在,走路也猶如腳踩蓮花般輕盈,睡覺時更是每分每秒都在心裡念佛,佛號不間斷,念念皆是彌陀聖號,恍如「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七天時光就如一剎那般瞬間飛逝,念佛能達到渾然忘我境界,就是一心不亂。專注可達到不可思議境界,對念佛人非常有幫助。 至於「如何一心不亂?」慧傳法師說,念佛的重點必須「持之以恆」,人生處理各種問題同樣需要持有恆心。星雲大師在佛七用功修行的時間高達700多場次,長期精進不懈。同樣在普門中學的學子亦於老師用心陪伴,及學生「加行精進」下,不斷用功努力學習,果然於全國商業競賽中突飛猛進,進升達前十二名的輝煌成就。普門棒球隊更是日以繼夜不斷加強練習,努力強化各種球賽技巧,堅持恆心毅力,加上三好體協的鼎力贊助支持,更榮獲全國第二名佳績。足見「持之以恆」的重要性。 最後慧傳院長,再次勉勵大眾。生活中除念佛外,所有事情皆應秉持如此信念。念佛要有恆常心,只要持之以恆,自然而然,效果必定展現出來,就能念出好香別。
-
台北道場舉行彌陀佛七 依空法師開示淨土法門
佛光山台北道場於12月11日舉行彌陀佛七法會,恭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為信眾開示說:「持名念佛的方法:高聲念、默念、金剛念、追頂念、數珠念、十口氣念、觀想念、禮拜念。」星雲大師於民國四十二年在宜蘭雷音寺組織念佛會,因此佛光山各道塲每年舉辦佛七法會。 依空法師表示,佛陀十二分教,有譬喻、本生、本事、自說等,每一部經都有當機眾,唯有淨土法門的《阿彌陀經》是佛陀自説。淨土宗除了廬山慧遠大師之外,還有唐代少康大師引導持名念佛,念佛一聲,即給一錢。法師回憶自己兒時,在雷音寺念佛會後領結緣品的往事。 法師接著説,很多經典都讚嘆彌陀淨土,如《華嚴經》中,善財童子聽聞文殊師利菩薩說法,發菩提心,次第參訪53位善知識,最後到普賢菩薩處,引導他修淨土法門。《大乘起信論》最後也加行念佛。歷代祖師大德修持淨土法門,如天台宗智者大師、唯識宗窺基大師、三論宗嘉祥、地論宗慧遠。 淨土法門怎麼修?《觀無量壽經》修十六觀、三十二相;修淨業、修深心、真心、願心、修戒、修智。法師並指出七個三要領:1.三到:口到、耳到、心到;2.三要:信、願、行;3.三聲:大聲、小聲、心聲;4.三業:身拜、口念、意想;5.三法:持名、觀想、實相;6.三時:平時、忙時、亡時;7.三利:利己、利他、利眾生。 最後,依空法師勉勵大眾隨時隨地念,走路、睡覺都可以念,每天10分鐘定課念,1個月可念3萬多遍,30年累計1,000多萬遍。把這句佛號念得熟、念得順,平常念佛寄放功德箱,祝福大家把「阿彌陀佛」聖號念起來。
-
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慧開法師例證輪迴可由科學方法證明
佛光山台北道場12月3日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暨南華大學副校長慧開法師,於14樓如來殿為參加八關齋戒戒子與信眾及線上收看YouTube直播的大眾近800人,講說主題:「輪迴的真實性可否 經由科學方法證明」。法師從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到追求心靈的解脫自在,作為他一生的寫照。他發現科學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只有追求心靈的解脫自在才能解決。 慧開法師接著說,生死大事大家常問道:「佛教講前世今生、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能夠證明嗎?人為什麼會死?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死後去哪裡?能不能預知自己的死亡?真的有死後的生命和死後的世界嗎?如果有前世今生,為什麼我都不記得呢?如果真的有來生,我能夠選擇自己的來生嗎?」。答案盡可在他所著《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一書中獲得解答。 慧開法師再從眾生理解認知的層次:現量、比量、聖言量舉例說明,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見光,人類看到的世界就等於全世界嗎?並以光譜圖、電磁波光譜及光譜之波長與頻率加以說明人類對現有世界認知所產生的侷限。 「因為生命是永續的,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經營,也要永續。」慧開法師從經典《唯識三十頌》重點揭露,肉體生命是有限的,而心性生命則是永續的。從當世的角度觀之,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落幕;從來世的角度觀之,則是邁向「下一期生命」的嶄新開始。 法師以數學概念在不同的數系中可以有不同解題方式的啟示,強調人生的問題也是一樣。在「一世生命觀」看似無解的難題,當提昇到「三世生命觀」就不再是無解難題。生命輪迴的觀點與說法,也不是佛教專屬,只是佛教將跨越時空的有情生命的流轉現象與生死的奧秘講得更通透。 「輪迴轉世」中前世的記憶是會影響今世的小孩。通常小孩在2-8歲前,都有前世記憶的浮現,但常被大人壓抑與制止,不講之後就會忘記。慧開法師例舉,詹姆斯.賴寧哲 (今生:1998~ ),前世係參與二次大戰陣亡的美軍戰鬥機飛行員詹姆斯.休斯頓 (1924~1945),找到他現存前世的姊姊與戰友,這是20世紀的真實輪迴故事。 有關以科學方法證明輪迴轉世的邏輯思辯,慧開法師例舉,華裔神探李昌鈺,憑科學鑑證偵破8000宗案件的啟示;另《超越骨灰之外.從納粹大屠殺輪迴轉世的案例》一書,則提供證據,支持「生活在今天的人,有可能前世死於納粹大屠殺。」;而《靈魂的物理學》是一本談生、死、輪迴與不朽的量子書,作者使用量子物理學的語言及概念來探索並證明輪迴與生命不死的形上學理論。 《前世今生》則是有名的心理諮商與精神治療著作,係應用催眠術而有跨越前世今生的臨床報告。慧開法師並以當今最權威《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指出作者運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研究方法與驗證程序探索輪迴轉世的現象之實際田野研究報告,從而證明輪迴的真實性。 「發願求往生到佛國淨土,這是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實踐。」慧開法師勉眾,佛教不會無謂的恐懼死亡,因為「肉體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積極預作準備,才不致於迷失方向。法師再次強調,我們須自覺每一分、每一秒都親身處於「輪迴的系統」中,應及早作好準備迎接下一期生命的來臨。 法師強調,生死輪迴是一個系統,佛教的生命觀有兩重,一即世俗締的觀點「緣起緣滅」生死流轉;二是勝義締的觀點「不生不滅」涅槃寂靜。這就是人間佛教的宇宙生命觀與生死自在觀。 講座圓滿,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特別禮請慧開法師頒發2022年八關齋戒全勤獎戒子,獲獎人共有27位,頒發獎狀以茲鼓勵,希望大家未來繼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