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報導〕從經論到現實 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
【人間社 心曇 高雄報導】2022-05-04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畫「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系列論壇,5月1日第三堂課「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由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郭朝順教授,與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進行對談,精采講說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播出,五大洲同步聆聽法要。 慧喜法師於開場時提出,260個字的《心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中最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被視為修行的經典、信仰的念誦、神力的加持。郭朝順透過列明十一類《般若經》系統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整個核心的心要,所以修行需要學習「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而且必須能「照見五蘊皆空」,最後才能夠「度一切苦厄」,達到真正圓滿究竟解脫。 此外,郭朝順說明《般若經》與《心經》的關係,以及《心經》的流傳、主題、核心思想、觀修方法「名假、受假、法假」及功德勸行。分析《心經》的核心思想:「無受三昧」、「性空假名」、「空有不二」。落實到生活中,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日常經驗到的事物當成一成不變,而自困於框架之中。我們應該順應不同的因緣,重新去審慎、調整自己,從而擺脫掛礙、發揮慈悲,真正地利益其他人。 慧知法師則分享,《心經》中感受最深刻的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如果「彼岸」是極樂世界,要從自己的「此岸」去到「彼岸」,需要跨越痛苦、貪念、惶恐等障礙,「波羅密多」是修行人應有的生活風格。他又舉自己第一次和星雲大師近距離接觸的例子,是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要在萬人的鼓掌歡呼中,扶大師上台。大師覺察到自己的緊張,只說了一句「倚著我,靠著我」,幫他跨越當下的情緒障礙,順利抵達「彼岸」──安心。從中也體會到「波羅蜜多」的真義:如果停留在情緒、障礙中,就是自己在障礙自己,要勇於面對、自覺、跨越,才能邁向解脫。二位講師理論實踐兼具,生動、生活的體現《心經》的精神。 主持人慧喜法師在結語中推薦,若想進一步深入了解《心經》,歡迎參閱大師的《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並預告6月1號的講題是「八識講話的無我觀」,將邀請到佛光祖庭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佛光大學陳一標教授對談,由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擔任主持。 「般若心經的空有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grmmzRF63Bk
相關新聞
-
心保和尚法寶寺系列講座 種下菩提種子成佛有望
4月30日法寶寺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壓軸場,禮請到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講「菩提心—成佛的種子」,闡明佛陀出生、修行、成道、說法皆在人間,佛陀跟我們一樣是人,人人皆有佛性,只要發心就有力量,成佛做主指日可待,大眾聞法皆生起無比信心,願依佛陀的教法,發菩提心、共成佛道。 講座前的暖場由法寶佛光青年團表演「朝山」,手語加上青年歌聲贏得滿堂彩,為講座拉開青春有活力的序幕。 心保和尚指出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也是眾生得度的因緣,好比開車時需要導航指引正確的方向才能到達目的地,發菩提心就是確立重要的目標和方向。菩提心全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或「無上心」、「道心」,也就是求「無上菩提」之心。 「佛是誰做的?」心保和尚以輕鬆的問句帶出重要的觀念,「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陀是人,成佛前也和我們一樣曾在六道輪迴,做過五通仙人、轉輪聖王、夜叉王、婆羅門等,因累世發菩提心才漸成就佛道,說明只要人人肯發心行菩薩道,佛道究竟可成。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心保和尚以佛陀曾墮入地獄受無量苦的故事,說明因不忍眾生苦,心生悲憫,發菩提心,種下日後成佛的種子。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請問您有幾個願?」心保和尚點出如果沒有四十八願也可以學習發四弘誓願,當成自己的願力。他解釋阿彌陀佛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引經據典指出欲求生淨土者也需發菩提心,發大菩提心才能得生淨土。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省庵大師於《勸發菩提心文》中,「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強調學佛首重發心立願的重要。 心保和尚勉勵大眾修行就是養成行「三好」的習慣,天天種下許多成佛的種子,當布施、念佛、禪定、說好話等功夫都養成了,久了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有力量,終能成佛。
-
慧傳法師法寶寺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 奮起飛揚在人間
佛光山法寶寺4月23日舉辦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第7場,禮請到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主講,以新書《奮起飛揚在人間》出版緣起,結合自身解行並重的修行體悟,深入淺出闡述大師新春墨寶深層的智慧慈悲,帶領大眾了解人間佛教的本質,激發菩提心,希冀大眾聽聞妙法奮起飛揚。 慧傳法師分享新書《奮起飛揚在人間》,出版的因緣:第一階段為心動沒有行動;第二階段解行並重及體悟墨寶含意;第三階段因緣成熟,完成出版心願。娓娓道出每年以星雲大師「新春墨寶」為主軸,用心深入體悟墨寶意涵,花了13年的時間彙整出書的心路歷程,並以幽默風趣講述「身心自在」、「生耕致富」、「三陽和諧」、「巧智慧心」等精采的內容與故事,讓大眾體解大師的弘法理念,同霑法益。 講座前,法寶佛光青年團表演以吉他伴奏的〈奮起飛揚〉歌聲暖場,獲得滿堂采。慧傳法師表示,記得第一次來是2年前,很高興此次能再續前緣。 新春賀詞是大師給大眾新年的祝福,也是一年重要的行事方針,源自於1996年大師寫「平安吉祥」的新春賀詞與大眾結緣開始,除了祝福,也是佛光山一年的重要行事方針。同時佛光人也可以拿春聯和社會大眾結緣。墨寶除了激發慧傳法師的演說靈感,也意外開創了寫作之路,新書出版之後,筆耕不斷,目前每週兩次在臉書發文,弘揚大師「奮起飛揚」的三好、四給人間佛教理念。 慧傳法師幽默地談到獲知大師的新春墨寶是「身心自在」那年,自己其實「身心很不自在」,時值2003年10月,自己剛調回本山擔任都監院院長,奉大師慈示,在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須完成通往佛陀紀念館的道路興建及布置春節平安燈會等重要工程,評估種種的困難障礙加上時間的壓力,體悟到需歷經千錘百鍊、大冶洪爐的淬鍊,方能成就菩薩道,獲得「身心自在」。 大師墨寶「三陽和諧」和傳統所說的三陽開泰,到底有何不同?經過法師深入淺出的分析,原來大師勸勉我們要有居安思危的警覺,切勿驕縱自滿、奢侈浪費、不思上進,應該要持盈保泰、廣結善緣及奮發向上,才能長盛不衰。大師對於弟子們諄諄言教、身教以及深厚的學識底蘊,著實令人感恩、敬佩又讚歎。 蘇東坡曲折的一生充滿佛法的實踐也引起法師的注意和研究,慧傳院長特以古詩古調高吭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法音清流薰入佛子身心具清涼,輔以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故事喻談「巧智慧心」,介紹蘇東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一生。 新書出版後,法師常常要簽名數百本的新書,以饗書友,過程深刻體會到大師書寫「一筆字」的耐力、專注與慈悲,著實令人敬佩,期以奉行大師所說的「惜福結緣利人天」的人間佛教行者精神,運用在生活中,一起奮起飛揚在人間,因為人間佛教是做出來的 不是講出來的。
-
法寶講座 一半一半
佛光山法寶堂舉辦法寶講座,4月24日主題「一半一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與談人佛光山人間大學講師依昱法師、高雄佛教堂監寺覺流法師。說明人們希望都凡事百分百的圓滿卻不可得,以星雲大師文章〈一半一半〉提到「一半的世界看似不圓滿,卻也充滿了希望」,透過對談和法師弘法的經歷,探討如何與另一半的世界和平共處。 心保和尚說,世間的道理是「一半一半」,在世間不要太強求,因為不可能全部都得到,也不可能全都失去 ;看這世間不要認為太美好,但也不要感到太失落;以正確的觀念看待,則可以去除許多妄想。以星雲大師所說,人生憂喜、名利得失、財富聚散,修行佛魔都是一半一半;在這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好的一半提昇,智慧愈高,煩惱愈少,就能身心自在,圓滿菩提。 依昱法師以《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之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即真心與妄心。妄心就是攀緣心,即是妄想識心。真心一半、妄心一半如何用功?就是找到真如實性,生死的根本來自妄念。《金剛經》有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我們都住在妄念裡,《維摩詰經》有說病的根源就是攀緣。依昱法師指出現代人在職場、團體中常有的迷思,就是總覺得努力不被看到,但看長遠而非眼前,許多是時間未到,所謂事緩則圓,心一急妄念就出。此外也分享開辦樂齡大學的經驗,以「一半一半」的哲學,讓長者在學習上更自在快樂。「大師教導大家的『一半一半』,是非常明智且豁達的人生態度。 對於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易相處的人事物又該如何面對?覺流法師以星雲大師開示的智慧法語說明,大師強調因緣很重要,善的因緣可以具足人事物的圓滿。以及學習大師的人間性格,還有「無我」的胸懷,要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和善觀因緣 、與時俱進。大師說:「能處難處之人,能做難做之事 」,如此就沒有不易相處的人事物。在面對毀譽參半時,又要如何將不平轉化為和平? 提及初到高雄佛教堂時,也時常要面對境界的考驗,此時就會想到大師說的「凡事能從大局著想」,用更耐煩的態度去磨合。覺流法師說,大師對於毀謗的看法充滿著正能量,認為這正是反省檢討的機會,且更堅定目標方向。
-
心培和尚法施度眾 修行在人間
佛光山普賢寺2022人間佛教系列講座,4月17日禮請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以「修行在人間」為題,內容依序以何謂人間佛教、如何修行、修行四心,以及結語架構,贈眾法寶,指引迷津等,信眾250人領納服膺之情,溢於言表。榮譽功德主曾進朑居士,高齡90歲,亦前來聆聽培和尚的法音宣流。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心培和尚以佛門古調吟唱古德偈語後,強調佛法的珍貴與稀有,難遭難遇。策勵眾人,來到人間,要把握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提升有限生命的品質。 何謂人間佛教?心培和尚引據星雲大師的定義-「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並放映大師開示的影片,提倡重視現在「人間的和樂,人權的和諧,社會的和平,讓大家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再引述《六祖壇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令眾體認諸佛在人間成道,眾生在人間得度。 述及如何修行,心培和尚擷取影片〈玉琳國師〉片段播放,先演繹兩條修行之道:出離喜貪、去執降慢。佛經說,「苦盡從貪欲起,離喜貪,才能解脫。」影片演示「要想辦法把心中的我去掉,我不去除就會引發我想、我要、我恨、我愛,一個人的心全被自私的我給占滿了,心裡頭還會有別人嗎?還會不煩惱嗎?」心培和尚闡說,無我是一種智慧,無求當下就能自在,喚起佛性,找回迷失的純真善良。 所謂「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心培和尚藉由影片中所言,「脫掉傲氣、執著;脫掉一切使自己罣礙的東西。」「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萬般皆無有,只有業隨身,什麼是你的;什麼不是你的。」曉諭眾人,修行要改變的非外境而是自心,人生的修行功課就是降伏慢心與傲氣。 「如果牛車不走,打牛還是打車呢?」心培和尚問道,從影片〈禪修心是根本〉中,由達摩的禪示,「心即根本,罪從心生,還從心滅,一切善惡,皆從心生。」了悟若只知道打坐,卻不知道為何打坐,這樣便永遠見不到大道。心培和尚又以〈佛祖感應〉視頻的念佛信願行、佛歌〈彌陀天堂〉讚頌極樂世界,引申修行法門之三–禪淨雙修。 修行法門之四乃是無我度生,無我度生才能與般若相應,證入般若空性。心培和尚再度以〈玉琳國師.般若心悟〉片段,令眾了解如何免死輪迴,唯有一心拜佛,眾善奉行,大限之後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永遠免受輪迴之苦。又透由另一部影片〈師徒之間〉闡示相布施,無得而修;從反寫的「佛」字,寓意好人是人,壞人也是人;好人要度,壞人也要度。 至於修行四心,心培和尚揭櫫感恩心生活、以慈悲心待人、以無常心修道、以菩提心度生。心存感恩,必能知足,生活無所匱乏;心中有慈悲的能量,慈悲無障礙,天涯海角都能安身立命;雖處在舒適的環境裡,但無常隨時都在,心中無常想,就會修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祈願一切有情離苦心安樂、祈願一切有情智慧心自在、祈願一切有情慈悲心無礙、祈願一切有情修行無上道」,於講座結束時,心培和尚領眾至誠祝禱。
佛光山開山56周年 金光明寺抄經祈願走過難關
2022-05-17南台別院同步抄經 祈願世界疫情消弭世界和平
2022-05-17渥太華佛光山新戒回寺 首次抄經座談修道會
2022-05-17佛光山開山56周年紀念日 5位大馬出家青年僧親屬蒞臨東禪寺線上觀禮
2022-05-17台東大學烘培課進道場 金剛寺弘法有亮點
2022-05-17紐約協會三好娃娃花車大遊行
2022-05-17巴西如來寺響應「佛光山開山56週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
2022-05-17世界總會30周年 里斯本協會26周年紀念回顧
2022-05-17佛光三十奮起飛揚影像展 多倫多放光
2022-05-17芝加哥繼往開來奮起飛揚 佛光三十影像展揭幕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