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洲人間社記者線上「新聞寫作輕鬆學」
【人間社 廖麗珠 台北報導】2021-01-28「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及『人間通訊社』,就是希望把善美的新聞傳播出去。」佛光山人間通訊社於1月28日,在台北《人間福報》總部,開辦線上北美洲人間新聞培訓營「新聞寫作輕鬆學」,《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期勉來自北美洲近250位學員,共同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真善美而努力。 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線上致詞表示,感謝人間社大力協助開設課程,並邀請人間社中區主任江俊亮教授本課程,這是系列培訓講座的第三講。他強調全球佛光人每天發生非常多善美的事蹟,需要透過各位的新聞眼及新聞筆記錄下來與報導,將人間佛教在全球推廣開來。 「寫文章沒有捷徑,老師只能教烹飪,學員自己要下廚房!」江俊亮開場表示,新聞寫作不是速食文化,需要一步一腳印,先放下我執,所見所聞要如實報導,不要套入自己的情境,更不要加上自己的觀念與感知。江老師再三強調新聞內容要「字字有根據,句句有來歷」,新聞稿是要記述事實,發生了什麼事?辦了什麼活動?參與者有哪些回饋?都是寫作重點。 江俊亮接著說,記者是讀者的眼耳鼻舌,須用第三人稱下筆。他分享修改學員200多篇新聞作業的心得:「導言字數最好在100字以內」、「新聞都是有因有緣的,不能用自己的看法來記錄,更不是寫心得或散文、論文」、「避免畫錯重點,現場採訪亮點人物是必要的」、「新聞要在生活中找,新聞是人創造出來的,道場新聞是最好下手處,例如:大寮中感人的義工事跡」,運用新聞眼找出娑婆世界中的真善美。 「法無定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江俊亮回答線上學員的提問。他說,一則好的新聞稿,應具有故事性、有血、有淚。上千字數恰當嗎?新聞是絕大多數人關心的事,吸引人的是標題還是導言?老師建議少用時下年輕人常用的「火星文-哏」(慣用-逗趣語);不同宗教皆有真善美的故事,都是人間新聞報導的題材。 妙熙法師感謝北美西來寺給的因緣,促成人間社數位化發展速度。《人間福報》在全世界有8個國家發行,共有19個合作媒體。每周選取當地新聞,配合當地出刊,目前有100萬人閱讀海外紙本《人間福報》,「未來線上的各位都是我們在當地的新聞眼及新聞筆。」 妙熙法師讚歎講師江俊亮,具有32年記者豐富的資歷,為佛教培養文宣傳播人才。主持人鄧淑明是人間社10多年來長期義工,也是文宣組主任。最後,法師勉眾,善的循環會影響全世界,期許從事文化工作者,皆能持之以恆,努力不懈,永不退轉。
相關新聞
-
新北大埔國小品格教育講座 行三好世界更美好
新北市三峽區大埔國小19日辦理品格生命教育講座,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妙慧講師闕曉菁,主講「品格教育」,為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同學宣講,希望同學在未來求學生活中,能互動相處得更好,進而帶動社會更美好,校長、師生近80人聆聽受益。 闕曉菁一開場,就請同學互相肩夾按摩,展開了三好的互動,也列舉幾件學生常會犯的錯事,讓同學反思回饋。甚麼是「品格教育」?講師以國際品格教育聯盟提出的品格六大支柱來分享,從如何學習「尊重」、如何成為有「責任」的人、你對待別人「公平」嗎、懂得「關懷」、有盡到「公民責任」嗎、你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講師一一以勵志影片分享、設計提問的方式,來加深同學對品格教育印象的落實。 什麼是「三好」? 闕曉菁講師以自己去海邊旅遊為例,看見有名的旅遊勝地,沙灘上竟然有這麼多垃圾,動念即與朋友一起動手撿垃圾,沒想到旁邊遊客看到了,也開始響應一起幫忙撿。闕曉菁分享,想做好事,就馬上去做,會引發善的傳遞。講師更以植物實驗為例,同樣的環境照顧下,一棵是每天聽好話的,一棵是每天聽責罵負面言語的,實驗證明,每天聽好話的植物長得健康茁壯,另一棵植物卻枯黃了,說明連植物都需要善美的營養語言。 校長林振雄表示,我們平時都要有尊重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的情操,對於自己的事情要有責任心,培養別人對你的信賴感;要盡公民的責任,因為我們都是國際村的一份子。透過品格教育講座,我們應該要有更優良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蕭宇程同學分享,今天的課程讓他很感動,將來會努力實踐成為一個可以幫助人的人。 王雁翔同學分享,印象最深的是「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如果大家都能行三好,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也感謝講師、義工叔叔阿姨來學校講演,自己會做一個行三好的人。 「品格教育的目的,是希望生活中的你我他能相處得更好,不要小看一句話,一個舉動,將可能改變受助者的一生,你我都可以成為給人感動的人,小學六年級同學也可以做很多讓人感動的事」,闕曉菁期許同學們,大家一起變成讓人感動的人,傳遞人間真善美。
-
惠中寺雲講堂 蔡淇華談如何陪伴下一代
「您知道現在的青少年其實不怎麼快樂嗎﹖」曾獲師鐸獎、總統教育獎、台中市文學獎首獎,也是知名作家的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蔡淇華,做過調查研究發現,有憂鬱情緒的國、高中生不在少數,因此6月18日在佛光山惠中寺2020「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雲講堂」中,他分享多年來,陪伴學生走出情緒困擾的方法,希望提供教育者及父母做參考,讓年輕的一代重拾快樂。 根據蔡淇華對666位國高中生所做的憂鬱情緒量表統計,有26%的國中生憂鬱情緒表現很明顯,高中生所得的數據是52%,也就是2個高中生就有1個自覺不快樂,而有嚴重憂鬱情緒的高中生比例是26%,意即4個高中生就有1個極度不快樂,綜觀他們覺得不快樂的原因,最主要是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及天生的憂鬱情結。再者天下雜誌報導,大學生參加諮商的人數,及教育部的全國自殺通報資料當中,也顯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年輕人不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有自殺意圖並付諸行動的人當中,成長率最高的,是15歲到24歲之間,也就是青少年以及壯年。或許也該思考,試圖讓學生減輕課業負擔的教改,為何沒有讓學生愈來愈快樂﹖蔡淇華從陪伴學生的經驗中,舉出五個有效的方法。 首先,蔡淇華認為要教「失敗學」,讓學生知道失敗並不可恥,台灣的孩子從小在考試的競爭中長大,往往覺得只有贏過人家,考進前幾志願才算是成功。因此可以看到2019年12月Pisa對全世界青少年的一個問卷調查中,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就是台灣的學生,女生尤甚於男生。成功經驗愈多的孩子,愈缺乏失敗經驗,於是遇到失敗時,反應更驚人。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尤其在感情方面,遇到挫折就是呈現破壞式思考,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因此要教孩子學會接納失敗。 其次,多元的時代,學生也各具特性,蔡淇華表示,要主動伸出觸角,關心每位學生,才能發現問題所在,學生的困難點,並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協助,面對不快樂的下一代,如果老師們具備特殊教育的素養,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第三,是要設法處理各種霸凌,師長永遠是霸凌訊息的神經末端,蔡淇華會在開學第一天,告訴全班同學,不允許有霸凌事件,並鼓勵被霸凌的孩子向老師報告。 第四,要從學生的長處出發,不同的孩子,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人適合動手做,有些人可以做抽象式學習,有些人適合用聽覺,有人適合用視覺。彼得杜拉克也說過﹕「人只有從自己的長處出發,才能夠贏過別人。」蔡淇華提及自己,從大四考預官英文只考8分,到後來能成為英文老師,靠的就是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最後是要做動態的陪伴,做課程性的陪伴,也就是積木式學習,蔡淇華在6月份出了新書,插畫是學生畫的,原本是一個拒學的孩子,從陪伴過程中看到,只要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那麼師長所提的要求,他都會願意達成。唯有我們耐心陪伴孩子第二次習步,他們才可能慢慢走向一個穩定的人生,達到108課綱適性揚才的目標。
-
雁行偏鄉 泰安國小閱讀生活
鳳凰花開,驪歌聲近,6月18日佛光山惠中寺「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如期來到台中市后里區泰安國小,6年級的學生正整隊走向校外的遊覽車參加畢業旅行,看到從小學一年級就陪伴他們成長的雲水書車、海鷗叔叔和故事阿姨,彼此頻頻揮手互道珍重,書車深耕偏鄉,在大榕樹下為孩子打開閱讀的首頁,接下來的續篇則祝福他們勇敢迎向未來。 校長薛文烈表示,感謝書車開啟小朋友戶外多元閱讀的經驗,孩子在樹下聆聽蟲鳴鳥叫,微風拂面輕鬆自在,讓悅讀成為樂事。6年來書車和義工不辭辛勞,持續不斷付出,是最佳的品德學習示範,讓學生了解做人要信守承諾、樂於服務、帶來希望,他的教育理念不僅教孩子讀書也教讀人。 「泰安國小因學校旁的落羽松秘境,及泰安派出所櫻花祭而在秋冬季成為遊客打卡的中繼站,校內各種生態都是閱讀生活的元素」,薛文烈指出最近淡青斑蝶在華他卡藤上由毛毛蟲變成蛹,再羽化出蝴蝶翩翩起舞,孩子從觀察蝴蝶生態,不再懼怕毛毛蟲,其他如食農教育自己種菜自己吃,落葉堆肥種花等,都是閱讀人文自然的一種方式。 最讓薛校長感到欣慰的是5年甲班詹佩晨榮獲台中市109年語文競賽初賽(第四區)國小學生組作文第2名,將代表學校參加10月的複賽。他說,能代表偏鄉地區與都會區佼佼者競賽,是泰安國小最大的榮譽,同班賴泓穎也得到國語朗讀第四名。 「書車的文字書,每一本都充滿了想像,學到許多字彙和成語」,靦腆的詹佩晨沒上過作文班,就是喜歡涉獵各類書籍,文章寫完請老師指導,這次以「幸福的感覺」寫家人、同學、師長帶給自己的幸福感,獲獎很開心。開朗的賴泓穎因愛說話善於表達,被選上參加朗讀,但因開始變聲,成績受到影響,他超愛書車有如大雁飛來,歷史故事《三國演義》百讀不厭。 書車義工洪淑華與詹秀琴服務泰安國小多年,孩子們的回饋讓他們更用心。洪淑華表示,很高興3年前與老師共同促成「愛的陪讀」,由4年級的學長姊,手把手的一人帶一個幼兒班的學弟妹,講故事給他們聽,大小朋友共讀的身影是校園最美的風景。詹秀琴是從對著鏡子練習說故事,克服木訥和膽怯,到現在與孩童打成一片,讓「心」愈來愈年輕。 4年甲班江喬靜覺得幼兒園的學弟妹好可愛,會選書也很認真地聽故事;曾楷滕則說自己也是像他們這樣長大的,陪讀是很快樂的事。3年甲班的翁品萍和陳映容喜歡在大樹下沒有壓力的看書,故事阿姨講的故事好聽,能學到很多知識。
-
生命教育校園講座 新興國小美好開講
「尊重生命,霸凌止步」。6月16日國際佛光會頭份第一分會,於苗栗縣頭份市新興國小舉辦「生命教育」校園講座,邀請佛光會檀講師彭桂芳主講「從霸凌看校園安全」。透過感人的故事及影片說明「校園安全的重要性」,能影響學生的未來,新興國小3~6年級學生120人聆聽受益。 檀講師透過主題短片的播放與同學們互動,影片中藉由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35年研究,講述校園「霸凌」影響深遠。八歲時有霸凌行為者,一生中都常有霸凌的行為,很多校園小霸王長大後被法院判罪,或有物質濫用、染上毒癮與酗酒等行為產生。 講座中提出霸凌的類型有,反擊霸凌「受凌反擊,也就是『魚吃蝦米』」、性霸凌「校園性侵害或騷擾」、肢體霸凌「歐打身體,搶奪財物」、關係霸凌「排擠孤立,操弄人際」、言語霸凌「出言恐嚇,嘲笑汚辱」、網路霸凌「散播謠言或不雅照片」,讓學生清楚明白,那些舉動是不對的。 彭桂芳以自身經驗分享被霸凌的心情,及教授受到傷害時,該如何安住、如何去面對的心理建設。請同學們以同理心去了解霸凌者的心態,和被霸凌者的心情。 雙手萬能「做好事」,面帶微笑「說好話」,日日行善「存好心」。講師最後告訴大家,行三好是尊重別人最好的妙方,霸凌事件會因此而減少。 就讀六年乙班的羅雲表示,非常高興參加講座,老師講的課程簡單易懂。自己以後會使用行三好的妙方,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讓世界更美好。 新興國小訓導主任張秀萍代表校長,感謝佛光山與佛光會長期為校園的努力與貢獻 ,讓國家未來主人翁有正知正見,特頒發感謝狀給檀講師彭桂芳與頭份第一分會會長林玲惠。
2021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首場 佛光人深入禪宗般若妙義
2021-02-282021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首場 依空法師導讀《六祖壇經講話》
2021-02-28東禪平安燈會圓滿 覺誠法師:利人利己,佛教徒應接種疫苗
2021-02-28太麻里「有福館」揭牌啟用 嘉惠南迴的長照便利商店
2021-02-28氣候變化線上研討會 用慈悲讓世界更美好
2021-02-28佛光青年之光 顧弘開完成生存挑戰訓練
2021-02-28松鶴學苑寒假精進修持 線上開學分享喜悅
2021-02-28普門中學外籍生關懷座談會 學生心懷感恩
2021-02-28【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24
2021-02-28東禪平安燈會最牛燈會創歷史 寫入大馬紀錄大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