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辦「自覺式管理文化」線上證書課程招生中
【人間社 陳肯 香港報導】2022-05-16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合辦的人間佛教e學院「自覺式管理文化」線上證書課程,現正接受網上報名,課程將於7月至10月通過ZOOM線上教學,為期四個月。面對現代企業所發生的領導能力偏失及道德觀念問題,傳統文化應用於當代管理領域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課程將傳承中華文化的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結合,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表示,佛光山的弘法事業,其成就有目共睹,這樣的成就是值得研究的。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時代性人物,他的思想理論與實踐成果,是須予以嚴肅的對待,這對人類的未來發展有其必然的價值。佛光山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所涵攝的管理秘密藏有太多值得我們研究,並且以此建構「自覺式管理」,來彌補目前西方管理學所產生的問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曾參與編輯《星雲大師全集》,記錄大師口述《佛教管理學》,大師說,所謂「自覺」,就是自我要求、自我肯定、自我啟發、自我覺悟。也就是佛陀教我們的「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自覺」就是最好的管理。佛光山在全球開創三百間寺院單位,以及五所大學、叢林學院、各級中小學校等,其中的管理要義可從大師口述的《佛教管理學》中汲取,它體現中華文化的管理智慧,是值得學習的佛教管理學著作。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的師資陣容強大,邀請佛教界、學術界和企業界精英擔任嘉賓講師,例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台灣水泥公司張安平董事長、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教授、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財金系陳嫦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以及台比荷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紹穎博士。 課程包含四個主題:一、自覺式管理經典;二、自覺式人才管理與組織績效;三、自覺式管理企業禪;四、自覺式創新力思維與智慧資本。課程修畢圓滿,將獲得主辦單位頒發的「自覺式管理文化」結業證書。 「自覺式管理文化」的新模式與新趨勢,是結合佛教與現代管理思想,各行各業可借鏡佛法的思想義理,提升公司的創新與競爭能力,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形塑企業的文化,是創造公司、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在身心愉悅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即日起受理報名至6月15日,額滿為止。課程和報名方式,請掃描QR Code瞭解更多。
相關新聞
-
讀報教育播種府都忠義國小
台南市忠義國小位於人文薈萃孔廟園區內,為教育部永續校園執行學校,5月11日首次邀請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暨《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講師李秀珍為學校老師社群研習活動,分享《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共同「啟動思考,快樂閱讀」。一向重視閱讀的校長林德宗親自帶領近50位老師線上參與學習。 李秀珍首先簡單介紹如何成為福報學校,推展系統思考與圖文讀報策略。讓老師們清楚了解讀報教育。更教以閱讀啟動思考引擎,在做中學,透過跨領域學習來啟動讀報的樂趣。培養擷取資訊,統整省思能力的閱讀素養。 李秀珍舉例《人間福報》的豐富圖像、文字閱讀,說明報紙蘊藏近60多萬筆有效珍貴資訊,可滿足多元議題學習需求。還有語音下載可供不同人士需求,不同的聆聽學習。李老師以輕鬆唸謠介紹報紙各個精彩版面,活潑有趣。提及第七版的「智慧語錄」,可藉由「如是說」各行各業的生命體悟來啟發道理。另外「少年天地」則是學生們最愛的投稿版面。福報多元性,版面分類不同、議題不同,在教學上可互動連結,透過分類來提升記憶與思考,建構知識的索引。以閱讀力來提升素養的軟實力。 「福報可帶給學生什麼?」李秀珍表示《人間福報》涵括國際觀、品格教育、科普醫藥新知及藝文體育等多元主題,可創造品德、品質、品格、品味的四品人生。養成每日的閱讀,可以讓心靈豐富,每一天都充滿感動與歡喜。 林校長肯定《人間福報》是一份不具腥羶的優質報紙,充滿各種多元豐富議題知識,值得推動孩子們閱讀。更是歡迎俟疫情趨緩後,有因緣再邀請讀報老師們一起來共學推動閱讀,啟發孩子們活潑主動學習提升閱讀素養。對於宗教議題,李秀珍再推薦有科普新知的「趣味多腦河」及蘊涵生命教育之「奇人妙事」等皆不具宗教色彩之版面,同時可啟動孩子們尊重生命教育關懷。 短短1小時的社群讀報教育研習,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瀞方也加入學習行列,共同拓展老師們對讀報的視野,及對《人間福報》進一步熟悉與了解,大家紛紛表達歡喜之意,也為府都孔廟學區灑下善美的種子。
-
心理輔導培訓課程
繼「心理急救 Psychology First Aid」培訓課程之後,「心理輔導」培訓課程在3月5日正式拉開序幕。此次的課程由馬來西亞佛光山教育中心主辦、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協辦。學員是來自「心理急救」成功畢業之學員,通過考核後才被錄取參加。此課程共四個階段,包括自我覺察、輔導理論、輔導技巧,以及輔導專題。此課程的目的包括讓學員經由培訓,掌握心理輔導知識與技巧,成為輔導熱線的義工。 在課程開始之前主辦方禮請請佛光山新馬泰印總住持覺誠法師擔任開學典禮嘉賓。覺誠法師慈悲開示,重申了心理健康對於社會安寧的重要性,並且鼎立支持這項心理健康培訓課程的計劃。開學典禮中,有燈法師也慈悲為學員們進行了宣誓禮。 第一堂課程由李志祥博士帶領了「團體建立」的單元。這堂課中,李博士由互動的方式進行,包括了每一位學員的心情天氣匯報、學員對自己和團體的認識、學員對團員們的認識。課程的最後,李博士更強調了輔導團隊裡的三大原則,那就是保密、尊重、少批判,來維持與團員們的和諧。 第二堂課由李志祥為學員們上了關於「自我概念」的單元。李博士先以「我看我、你看我」自我了解練習,讓學員們列出自己所擁有的特質,再以 Johari Window,週哈里窗,來解釋活動的意義。 第三堂課由臨床心理師劉梅玉老師主講「原生家庭」。老師以兩種形式:理論以及活動的方式,來帶動課程,讓學員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 第四及第五堂課的課程由陳漢維老師來帶領,與學員們一同探討情緒、認知與行為。漢維老師在課堂的開始就讓大家認識到,原來情緒、認知和行為都是環環相扣,以及互相影響的。漢維老師採用了活動的方式來讓學員們更加了解自己。 第五堂課中,漢維老師使用了2種性格測試,來讓學員們更加了解自己,那就是DOPE以及MBT性格測試。DOPE裡使用4種動物來描述4種性格,那就是鴿子(Dove),代表著感性與內向、貓頭鷹(Owl),就是理性與內向、孔雀(Peacock),就是感性與外向,以及老鷹(Eagle),就是理性與外向。 第六堂課則由梅玉老師來帶領大家了解「自我照顧」。在生活中,人們時常被一些「你應該」「你必須」的想法束縛,而導致自己無法分化別人對自己的要求,因此忘了在生活裡要好好對待自己。 第七堂課的主題為「我的生命歷程」,歐淑萍老師以輕鬆、生活化的方式來帶領課程,其中包括從以不同的方式來介紹自己開始。這堂課中,淑萍老師主要提及了復原力的這個課題。復原力的特質分別有六個,那就是自我覺察、自我調節、心智敏捷、樂觀、自我效能以及連結。 在最後一堂課中,有燈法師慈悲為學員們重點回顧了每一堂課的內容。之後,學員們被安排進入了群組裡,與小組一起回顧第一階段每一堂課所學習的內容以及心得,並把重點以Powerpoint Slides來呈現。透過這樣的學習,學員們表示都非常有幫助,也可以很完整地回顧了每一堂課的內容。 梅玉老師以及志祥老師為學員們介紹了第二階段的內容,也為學員們解答了一些在第一階段所面對的疑惑以及問題。解答完畢後,第一階段的培訓正式結束。第二階段將在5月21日開始。
-
培育「好藝苗」 南天大學美術館兒童與青少年藝術教育計劃開啟
為發掘和培育更多的小小藝術家,由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澳洲南天大學美術館發起「好藝苗–2022年南天兒童與青少年藝術獎」(Nan Tien 2022 Sow Creative Children & Youth Art Prize),本屆的主題是環保護生。參選作品旨在體現對自然環境的關愛和保護,同時也能展現出對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尊重。主辦單位特別安排系列「賽前培訓」活動,5月7日舉辦首場工作坊,邀請到與美術館結緣多年的Brittany Ruiz執教,吸引了進80位兒童和青少年前來創作。 Brittany Ruiz是臥龍崗大學視覺藝術專業畢業,她的藝術作品在2020和2021連續兩年參與了南天大學美術館「社區參與藝術計畫藝術展」。本次作為義工參與工作坊的指導,她很驚訝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相信這一系列的工作坊對於社區兒童藝術的培養和教育有深遠的意義。 平時就非常專注於手撕紙創作的學員Annika,在工作坊創作了她體現環保主題的作品〈樹〉。作品完全是使用紙板和環保紙張做成,她用樹木做成的紙張撕開又組合成一棵樹,體現了生態保護中的同體共生的主題。並巧妙安排的小動物藏於樹木中,作品意在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她的母親表示會鼓勵她繼續創作,並報名「好藝苗–2022年南天兒童與青少年藝術獎」。 首場「好藝苗– 2022年南天兒童與青少年藝術獎」工作坊誕生了超40副作品,後續南天大學美術館還將繼續舉辦類似工作坊,幫助社區兒童及青少年更好地進行藝術創作。「好藝苗藝術獎」作品選送截止日期為9月30日,入選作品將於10月22日至11月27日假南天大學美術館展出。
-
紐約佛光中文學校小朋友勇敢參賽 大聲說「我愛我的好媽媽」
母親節,紐約佛光中文學校學生萊絲莉(Lesley K)、絲塔茜(Stacy Y.)和馬汀(Martin Q.)十多人和學校義工代表溫妮(Winnie L.)選擇勇敢站上台公開對媽媽說「我愛我的好媽媽」。同時漢娜(Hannah C.)等四位小朋友更友誼相挺聯手出擊,帶著媽媽和爸爸上「戰場」,同班的米雪兒(Michelle N.)更帶著幼兒班的弟弟前來加油,級任老師王嶠場邊關注,師生力行「三好」景像此起彼落,不曾落幕。 紐約中國廣播網5月8日在法拉盛喜來登酒店舉辦「母親節中文演講」比賽,紐約佛光中文學校應邀出席,校務行政執行王老師指出,儘管時間急迫,疫情陰影籠罩,學校師生組隊出席,主要希望小朋友在安康的情況下,利用機會練就膽量,既自我檢視且觀摩參賽者中文語言表達力,師生和家長一行人也以行動支持本地社區活動,與社區人士互動。王老師表示非感謝家長對出賽的支持。 這項比賽主題為「我想對媽媽說……」,並分為兒童組、少年組和青年組,依照規畫從8日上午展開,大小選手上台以中文演講或朗讀,表達對媽媽的愛與感謝。市議員黃敏儀當天到場發表簡短談話,紐約中國廣播網台長程蕙指出,今年比賽令她最受感動。 在此次比賽中,紐約佛光中文學校參賽學生以本地出生的華裔子弟為主,參加兒童組的萊絲莉、漢娜、艾許莉(Ashley W.)和艾維瑞(Avery C.)團隊一枝獨秀,連說帶動作,活潑有默契,榮獲最佳團隊獎;馬汀上台侃侃而談,贏得最佳人氣獎。少年組的絲塔茜台風穩健,落落大方,獲獎肯定。15歲的溫妮挑戰青年組,咬字清晰,情感自然流露,講稿是媽媽宋宏雁老師的原創作品,字句訴說母女的相依扶持。到場助陣的陳老師認為,小朋友透過不斷練習並勇往直前和媽媽互動,是一份非常別緻的媽媽節禮物。 紐約佛光中文學校本次參賽締造許多可能,小、大佛光人展現領導力和潛能,參賽原創作品除了宋宏雁之外,兒童組團隊使用的是老師王嶠的創作,馬汀是媽媽慧子的作品;雪莉(Sherry X.)說的是媽媽親自為她整理的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兒童組的海蒂(Heidi L.)不畏較弱的語言背景,自我挑戰成功,上台獨誦短文,一字一句平實訴說媽媽的愛,海蒂媽媽開心海蒂真的背好短文,上台完成任務。其他小朋友的表現亦是各自精彩,打頭陣的阿契(Archie W.)自然率直,說出對媽媽的辛苦,5歲的傑生(Jason N.)笑臉迎人,字正腔圓;艾德溫(EDWIN G.) 唱作俱佳,很有創意,威廉(William Y.)造型引人矚目,文短情長;就連經常靜不下來的山姆(Samuel W.)也定定站在台上說,「媽媽很辛苦,做他愛吃的炒蛋、包子和餃子,我愛媽媽!」
佛光山開山56周年 金光明寺抄經祈願走過難關
2022-05-17南台別院同步抄經 祈願世界疫情消弭世界和平
2022-05-17渥太華佛光山新戒回寺 首次抄經座談修道會
2022-05-17佛光山開山56周年紀念日 5位大馬出家青年僧親屬蒞臨東禪寺線上觀禮
2022-05-17台東大學烘培課進道場 金剛寺弘法有亮點
2022-05-17紐約協會三好娃娃花車大遊行
2022-05-17巴西如來寺響應「佛光山開山56週年全球同步抄經修持」
2022-05-17世界總會30周年 里斯本協會26周年紀念回顧
2022-05-17佛光三十奮起飛揚影像展 多倫多放光
2022-05-17芝加哥繼往開來奮起飛揚 佛光三十影像展揭幕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