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黃信凱談魔幻人生磨換轉身
【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3-06-08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7日邀請熱愛魔術表演,憑藉精湛技術及熱忱,名聞國際的魔術師黃信凱,以「魔幻人生.磨換轉身」為題,分享他站上國際舞台,從事慈善公益演出及人生歷程,現場及線上有4572人參加。 黃信凱出生於宜蘭三星,少年時留學澳洲,取得格里菲斯大學學位,2011年獲得首屆昆士蘭華人魔術達人秀總冠軍及最高人氣獎。曾受邀在G20世界高峰會議上及2016年紐約雙橡園表演魔術,同年獲頒「中華民國海外優秀青年獎章」,2017年受任命為昆士蘭州的太平紳士。 黃信凱提起一生受到許多貴人的協助和影響,有一次到佛光山因緣際會下,表演魔術給佛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看,從大師身上讓他學習到尊敬別人、謙卑的風範,一輩子銘記在心;當下期許自己,不管以後多有名、多有成就,一定要保持謙卑態度。看到淨空法師、達賴喇嘛,以平等心待人處世的言行,都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導師。 在前往索羅門群島飛機上結識一位老人,老人跟他說了非常多的家族故事,下飛機才知道老人是農業部長,更推薦他到總督面前表演魔術;讓黃信凱體悟到「不要用有目的心,去跟身邊的人相處;要以誠懇心跟對方互動,也許往後他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人生的道路上不見得會一帆風順,他曾受到誣陷而遭拘閉,因表演魔術安慰同室受難者,很快獲得釋放,從這件事體會到「上帝關上一道門,必會打開一扇窗」的道理,也深信若要老天爺賞你奇蹟,自己就得將奇蹟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為弱勢長者、孤兒及社福團體做公益表演,從散播歡樂中得到快樂,使憂鬱症不藥而癒。黃信凱感恩一直支持他、為他鋪陳表演機會的啟育育幼關懷協會等社團及極力幫助他東山再起的親友。 到各地表演廣結善緣傳遞歡樂,讓父母感到安慰與光榮,人生變得大不同。因父母罹病毅然放棄在澳洲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收入,回到台灣略盡孝道。黃信凱說:「不管在國際舞台如何風光,賺再多錢財,也換不回陪伴父母的時間」。 感受到僅做魔術表演,結束後觀眾可能馬上就忘掉了,對社會少有助益,從此開始到機關學校,進行演講教學。他指出第一次演講就受到嚴厲批評嘲諷,仍然秉持這分信念堅定不移向前走,因而獲邀到美國TED演講。 黃信凱說:「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志氣,人可以辛苦,但要懷抱希望。」他看待人生的態度更令人激賞:「要贏回人生,就去幫助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要報復瞧不起自己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格比這人更莊嚴」。
相關新聞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旭東談如何打造完美績優「骨」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權威李旭東醫師,從醫30幾年,專擅於脊椎神經、腦中風、顱內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等手術。6月5日蒞臨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主講如何打造完美績優「骨」,期盼把正確的健康知識傳播出去,鼓勵民眾培養良好的骨品質,現場含線上點閱聆聽人數計6532人。 2019年李旭東身體開始出現警訊,從醫師變成病人,疾病為他上了寶貴的一課,成功對抗病魔康復後的他,也積極以醫者身分,提醒民眾照顧身體是最重要的事情。「健康是自己的代誌!」李旭東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疾病,50歲以上,平均每3人就有1人屬於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尤其長者或停經後婦女,更容易骨質流失。 根據統計,他指出,骨質疏鬆骨折1年內,約45%年長者會再次骨折,且骨鬆性髖部骨折死亡率逼近乳癌的死亡率。台灣骨質疏鬆症人口眾多,除了高血壓、高血脂外,應更加重視一低–低骨質密度,需注意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治療與預防,降低骨質風險。 「血鈣不等於骨鈣。」李旭東醫師說,鈣質攝取不足或體內的鈣量減少時,為了維持血液中的基本鈣質,就會將骨頭中的鈣質大量抽離出來。每日應攝取1200mg的鈣、800~1000U維生素D,如果食物攝取量不夠,可以吃鈣片或維生素D。強調培養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加值好骨力,才能為自己打造完美績優「骨」。 李旭東說,若出現「駝背、變矮、腰酸背關節痛」三大警訊,就代表可能骨質疏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面對無形殺手—骨質疏鬆症,必須持續藥物治療,使蝕骨細胞的破壞和造骨細胞的新生達到平衡;改正高油、高糖、高紅肉、低鈣的不良飲食習慣;多運動走路,正確練習肌力,加值好骨力;運動或動作要盡量「不彎、不扭、不過速」,保命防跌。 李旭東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習慣就成為最壞的主人。」勉勵觀眾留意習慣的力量。他說,1.01的365次方是37.8,每天進步一點,1年後的進步會成為37.8。 如何打造完美績優「骨」?李旭東最後後鼓勵大家要重視良好習慣的養成:定期骨質篩檢、運動練肌力、吃高鈣食物、每天曬太陽15分鐘補充維生素D、不菸不酒、不喝茶和咖啡、定期回診,一定要按時服藥,只要遵循以上原則,便能擁有健康的骨骼。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依空法師談把心找回來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暨中華總會理事依空法師,6月3日在惠中寺2023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以「把心找回來」為題,取材佛經中關於「心」的闡述,結合禪門公案、自身經歷及生活中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善用譬喻,妙語如珠,啟發大眾找到人人本具的真心,現場及線上同步聆聽有8443人。 「一般人錢包、手機、孩子、鑽石戒指丟了,都知道要找回來。但有一樣東西丟了,卻不知道要去尋找,甚至不知道已經遺失了。」那樣東西就藏在生命內部當中,也就是人心。到底心是怎樣丟掉的?又要如何找回來? 依空法師表示,《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所謂「二門」,指「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意即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一顆與佛同等的「真如心」,那是清淨無染、善的、好的,稱為「心真如門」;另一則是邪的、惡的、壞的、染的「心生滅門」。 關於心意識,唯識學提到「阿賴耶識」;天台宗講「一念三千」,心念轉變非常快速;華嚴宗有「遊心法界」;禪宗則講「明心見性,即心即佛。」依空法師闡述心的譬喻,心如猿猴、心如盜賊、心如工畫師、心如國王、心如工廠、心如源頭、心如主人、心如犢牛。心的造作會產生貪嗔癡慢疑等煩惱,對人事物有錯誤的見解及成見。 依空法師指出,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學正確的知見,而最難調伏的是人的心。如何找回忘失的真心?依空法師引用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他說,生命如水,讓心常常接受活水新知、新觀念,淨化身口意,生命才能日新月異,生生不息。 提到心的障道十二因緣,依空法師引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維摩詰經》表示,心門打開,光明才能進來,並以人間佛教「治心十法」中所說,以喜捨對治貪婪心,以慈悲觀對治瞋恨心,以不淨觀對治淫慾心,以般若觀對治愚癡心,以數息觀對治散亂心,以念佛觀對治懈怠心,提供對治身心煩惱的法門。 依空法師也分享無際大師的「心藥方」,「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箇,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作為修心的參考,更期勉大家在生活中要學習看破、自在、放下,要承擔,不要負擔,把真如自性找回來。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朱為民談生命自主是一種厚道
如果生命已走到盡頭,碰到「要不要急救」的抉擇,您希望由自己決定,還是讓家人替您作主?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日邀請有多年安寧病房緩和醫療經驗,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為民醫師暢談「生命自主,是一種厚道」主題,現場與線上5590人同步聆聽。 「如果對死亡有更多的認識,就會更了解生命。」朱為民說,人生就像一棵樹,會經歷生、老、病、死,也必定會經歷成、住、壞、空。他帶領大眾模擬人生最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填寫「何時才是我的生命盡頭?人生的最後,想跟最愛的人說什麼話?」等「人生的最後期末考」8道考題。 如果有一天走到生命的盡頭,要不要急救?什麼是急救?朱為民說,所謂的「死亡套餐」包括急救、插管、電擊、CPR、再電擊,會聞到燒焦味或聽到肋骨斷裂聲,聽起來雖然很可怕,但它是醫療上偉大的發明,可以拯救溺水或被電擊的許多生命,但若是失能、老病、癌末,就必須重新思考,對病患的生命是否有意義。 2019年1月6日台灣開始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是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針對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及重度失智,政府公告其他重症,符合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為了尊重病人,達到醫病自主,保障病人善終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可預立醫療意願。 簽署預立醫療書之前須先作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由意願人、親屬、醫療團隊、醫療委任代理人共同討論,以了解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營養的優缺點,特定臨床的意義;討論時要思考意願人的價值觀,最在乎及最喜愛的事,然後把重要訊息告訴家人及最重要的人。面對預立醫療最重要的是高品質的溝通,要盡早溝通、用心溝通、全面溝通、反覆溝通,不只做決定,還要經常把決定告訴身邊親近的人。 「厚道」是生命自主、善活善終、預做準備,在關鍵時刻才不致造成緊張焦慮或留下遺憾。朱為民說,目前台灣2300萬人中,只有4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書,為了生命的圓滿,呼籲大眾為愛預立醫療,就近選擇一家醫院,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帶著家人一同前往諮商,也期盼大家多分享預立醫療,讓更多人從生命自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厚道。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盧建彰談在你裡面的比世界更大
「一開始,世界可能只有好一點點,但你會好很多。」秉持這種信念,具有廣告導演、詩人、作家素養,並且獲得坎城、4A、及CLIO 等國內外廣告大獎的盧建彰,應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厚道」系列講座邀請,5月30日以「在你裡面的比世界更大」為題,詮釋自身經歷的生命故事及關心的事項,現場逾320人參與。 盧建彰分享生活及職場上的點滴,以另類思考、不同角度來看待,往往能從故事的觸角發現心性良善的本質。常分享自己拍攝的影片,希望藉由正向的思惟及作法,影響周遭的人,他明白:「剛開始對大眾、對社會可能只有好一點點,但自己卻已變得很好」。 盧建彰擅長以幽默口吻,輕鬆面對世事的角度切入,闡述生命中的大小故事,並適時導入社會上關心、環保衛生議題,將「好事說成好故事。」企盼藉此引領世人,好好思考生命重要課題,決擇走向正確的道路。 經歷母親車禍重傷失智,父親肝癌離世,盧建彰以寫詩、著作療傷。播放母親失智記錄片,解說罹患失智症比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但現代人因生活環境及壓力,失智症已有提前年輕化的趨勢;家中有人失智,全家的生活都會陷入深淵,因而檢查、提前預防、身心陪伴治療,才能延緩發生、降低症狀。 播放「未來十年」影片,解說爺爺與就讀大學的孫女在運動時,談論青年出社會時必備的思想,爺爺提醒孫女,現代人常提起薪水僅22K,將來會如何如何,卻忽略成年至老年的生涯規劃,低薪雖然已影響眼前的生活,倘若又不懂得規畫未來,那是平白浪費生命。 引述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盧建彰說,空氣汙染每年造成700萬人過早死亡,這死亡數字與抽菸、疾病、不健康飲食習慣不相上下,台灣每年死亡人數也達到2萬人;幾乎所有的肺癌、中風、心臟病及肺部疾病,都與空氣汙染脫不了關係。 提起環保攝影家齊柏林在高空中工作的點滴,讓觀眾感受到齊柏林對環保問題的重視以及對工作的專注態度。《看見台灣》記錄片鉅作得以如實呈現,絕無任何僥倖之處,因為這是齊柏林傾盡生命之力,用他的專業所拍出的,期望喚醒人們注重生態環境保育,齊心為拯救地球浩劫努力。盧建彰憂心的表示,現代有幾人已覺醒,並且會及時去實踐? 盧建彰認為最強勢的貨幣是「時間」,因它不可借貸、不可儲存、不可預支。他指出,如果將剩餘的生命,一天當做一塊錢,想像你的銀行存款僅剩這一點錢,你必然會非常謹慎的使用這每一塊錢。旨在提醒大家妥善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利人利己的光明。
駐日內瓦辦事處處長 訪日內瓦佛光山
2023-06-10南非德本協會捐贈輪椅 佛光人愛心超越距離
2023-06-10多倫多佛光人森林浴 體會人間一方淨土
2023-06-10南投國姓國中生命教育講座 從服務看未來與希望
2023-06-10育德工家 林賜勳暢談霸凌
2023-06-10南華大學舉辦運動競技與健康促進趨勢學術研討會 致力打造棒球專業訓練基地
2023-06-10【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2.佛法義理55皈依
2023-06-10國際義工在佛光山 深刻體驗佛門生活
2023-06-09瑞典佛教會慶祝衛塞節
2023-06-09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詹慶齡談閱讀傳愛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