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紙上博物館〕92故事巷 看見歷史記憶
2019-10-22
新店文史館又稱「92故事巷」,展示新店地區歷史演進文物與史料。在這裡,您可以看到民國38年因通貨膨脹而有「四萬換一塊」(4萬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的台幣改制,也可以看到舊時常民文物,以及新店溪由盛而衰的歷史記憶。
新店文史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由於成立於民國92年,因此又稱為「92故事巷」。文史館結合博物館學專業領域,引進「由物見史」概念,為典藏文物作深入描述,標示文史與文物的在地特色,是一個活化的地方文史館。
【常設展內容】
●地理環境
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的新店,境內屬丘陵地形,有南勢溪與北勢溪在此匯集成為新店溪,是淡水河重要的支流之一。過去,新店溪水量充沛,一年四季可行舟,清嘉慶、道光年間,泉州墾民在碧潭東岸開設店舖,與下游的「店子街」相較,是一個比較新的商店區,因此稱為「新店」。
●河運與灌溉
十八世紀的台北盆地,是一個河運時代,淡水河系的大漢溪、新店溪,除了提供灌溉用水外,也可航行船隻。後來隨著農墾擴大,人口遽增,河岸街鎮形成。上游成為茶、煤、樟腦等物產的集結地,中游負責貨物集散轉運,下游則將進口的日用品輸往內陸。
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的主要灌溉水源地,乾隆17年(1752年),以大坪林五莊地主蕭妙興等合力墾成大坪林圳,灌溉大坪林的旱田;同年郭錫瑠在大宅頭設竹蛇籠攔水築成「青潭圳」(後人尊稱瑠公圳)。新店溪在瑠公圳竹蛇籠攔阻之後,使大潭水位常保,碧波萬頃,至清末成為著名景點「碧潭」。
●平埔族與泰雅族
在漢人移民進入台北盆地之前,新店原野樹林蔥鬱,梅花鹿穿梭其間,丘陵山區住著泰雅族,平地住著凱達格蘭平埔族,他們種植黍、芋,也捕魚、獵鹿。日人伊能嘉矩在《蕃人事情》一書中,即詳細記載平埔族人吃蒸飯、喝米酒,以及泰雅族黥面等習俗。
●傳統生活展演
近百年來新店人的居住型態變化很大,早期居民移墾,草創家業,都是將陋就簡,住宅形式大多屬閩南的漳泉式建築,建材以竹幹為支柱,再用竹片編成牆,砌以石灰與泥土;也有以土埆築屋砌牆,這種房子就稱為「土埆厝」。
自清朝中葉起,由於墾地增大,大戶人家逐漸構築大型住屋,並開始使用土磚與瓦片做為建築材料。
●聚落發展與信仰
新店安坑原名「暗坑」,原指林木蒼鬱的山谷,林成祖墾號除了開發如今的中和、南勢角一帶以外,也帶領漢人移民開發安坑一帶。暗坑原來是凱達格蘭族秀朗社土地,開發之初原稱「暗坑庄」,後來覺得名稱不雅,才改名「安坑」。
先民自大陸渡海來台,多數村落都有一座廟宇,如供奉「盤古帝王」的開天宮,廟下方的引水石硿,就與郭錫瑠和蕭妙興開圳有密切關係;創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太平宮供奉「開漳聖王」,是外五張庄的信仰中心;潤濟宮主祀俗稱「三界公」的三官大帝,陪祀「九天道祖」。
此外,長老教會於1874年在新店設佈道所,1886年位於新店溪畔的哥德式禮拜堂竣工,曾被譽為「台灣北部最美觀的建築」。
●建設與教育
日人於1898年設立新店公學校,即今新店國小前身;1899年設景尾公學校大坪林分教場,1906年獨立為大坪林公學校,也就是大豐國小前身。另有「台北師範附屬小學新店分教場」供日本孩童就讀,後來改為「新店尋常小學校」,校址就是現今的文山國中。
1920年日本政府將全台劃分五州三廳,台北州下轄一市、九郡、六街等。文山郡下轄有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等四莊。不久將景尾分廳遷移至新店成為「新店支廳」,新店於是開始繁榮起來。
提到新店,就會想到碧潭吊橋。吊橋是1936年由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發起興建,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當年6月開工,歷時一年完工。
●常民文物
館藏中可一覽新店的古今樣貌,包括聚落、交通、產業、文化發展變遷等,還可了解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至民國38年的「台幣改制,新舊台幣兌換」,以及光復後的服飾演進等。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店人早年以各類民船在新店溪捕魚、運貨;如今新店溪航運式微,已成為歷史記憶。
【兩個專區】
●劉其偉紀念特展區
劉其偉(1912-2002年),早年攻讀電機工程,是工程師、探險家、作家、藝術人類學家,更是保育代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晚年致力於公益活動與教育事業。2002年1月1日獲頒新店市榮譽市民。
●瑠公圳的故事
郭錫瑠(1706年-1765年)是漳州南靖人,隨父來台。1740年引青潭口之水鑿圳,希望經過新店大坪林,越景美溪以達台北盆地。經過12年鑿石穿山未成,1752年與大坪林莊蕭妙興等墾戶交換水源,改由獅山邊大潭開圳。1765年郭錫瑠因病去世,長子郭元芬承父業,1767年完成水圳,是為「瑠公圳」。
瑠公圳自碧潭取水,圳道經大坪林、景美、公館乃至台北盆地,灌溉農田1200餘甲,堪稱台北第一大圳。
新店文史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由於成立於民國92年,因此又稱為「92故事巷」。文史館結合博物館學專業領域,引進「由物見史」概念,為典藏文物作深入描述,標示文史與文物的在地特色,是一個活化的地方文史館。
【常設展內容】
●地理環境
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的新店,境內屬丘陵地形,有南勢溪與北勢溪在此匯集成為新店溪,是淡水河重要的支流之一。過去,新店溪水量充沛,一年四季可行舟,清嘉慶、道光年間,泉州墾民在碧潭東岸開設店舖,與下游的「店子街」相較,是一個比較新的商店區,因此稱為「新店」。
●河運與灌溉
十八世紀的台北盆地,是一個河運時代,淡水河系的大漢溪、新店溪,除了提供灌溉用水外,也可航行船隻。後來隨著農墾擴大,人口遽增,河岸街鎮形成。上游成為茶、煤、樟腦等物產的集結地,中游負責貨物集散轉運,下游則將進口的日用品輸往內陸。
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的主要灌溉水源地,乾隆17年(1752年),以大坪林五莊地主蕭妙興等合力墾成大坪林圳,灌溉大坪林的旱田;同年郭錫瑠在大宅頭設竹蛇籠攔水築成「青潭圳」(後人尊稱瑠公圳)。新店溪在瑠公圳竹蛇籠攔阻之後,使大潭水位常保,碧波萬頃,至清末成為著名景點「碧潭」。
●平埔族與泰雅族
在漢人移民進入台北盆地之前,新店原野樹林蔥鬱,梅花鹿穿梭其間,丘陵山區住著泰雅族,平地住著凱達格蘭平埔族,他們種植黍、芋,也捕魚、獵鹿。日人伊能嘉矩在《蕃人事情》一書中,即詳細記載平埔族人吃蒸飯、喝米酒,以及泰雅族黥面等習俗。
●傳統生活展演
近百年來新店人的居住型態變化很大,早期居民移墾,草創家業,都是將陋就簡,住宅形式大多屬閩南的漳泉式建築,建材以竹幹為支柱,再用竹片編成牆,砌以石灰與泥土;也有以土埆築屋砌牆,這種房子就稱為「土埆厝」。
自清朝中葉起,由於墾地增大,大戶人家逐漸構築大型住屋,並開始使用土磚與瓦片做為建築材料。
●聚落發展與信仰
新店安坑原名「暗坑」,原指林木蒼鬱的山谷,林成祖墾號除了開發如今的中和、南勢角一帶以外,也帶領漢人移民開發安坑一帶。暗坑原來是凱達格蘭族秀朗社土地,開發之初原稱「暗坑庄」,後來覺得名稱不雅,才改名「安坑」。
先民自大陸渡海來台,多數村落都有一座廟宇,如供奉「盤古帝王」的開天宮,廟下方的引水石硿,就與郭錫瑠和蕭妙興開圳有密切關係;創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太平宮供奉「開漳聖王」,是外五張庄的信仰中心;潤濟宮主祀俗稱「三界公」的三官大帝,陪祀「九天道祖」。
此外,長老教會於1874年在新店設佈道所,1886年位於新店溪畔的哥德式禮拜堂竣工,曾被譽為「台灣北部最美觀的建築」。
●建設與教育
日人於1898年設立新店公學校,即今新店國小前身;1899年設景尾公學校大坪林分教場,1906年獨立為大坪林公學校,也就是大豐國小前身。另有「台北師範附屬小學新店分教場」供日本孩童就讀,後來改為「新店尋常小學校」,校址就是現今的文山國中。
1920年日本政府將全台劃分五州三廳,台北州下轄一市、九郡、六街等。文山郡下轄有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等四莊。不久將景尾分廳遷移至新店成為「新店支廳」,新店於是開始繁榮起來。
提到新店,就會想到碧潭吊橋。吊橋是1936年由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發起興建,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當年6月開工,歷時一年完工。
●常民文物
館藏中可一覽新店的古今樣貌,包括聚落、交通、產業、文化發展變遷等,還可了解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至民國38年的「台幣改制,新舊台幣兌換」,以及光復後的服飾演進等。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店人早年以各類民船在新店溪捕魚、運貨;如今新店溪航運式微,已成為歷史記憶。
【兩個專區】
●劉其偉紀念特展區
劉其偉(1912-2002年),早年攻讀電機工程,是工程師、探險家、作家、藝術人類學家,更是保育代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晚年致力於公益活動與教育事業。2002年1月1日獲頒新店市榮譽市民。
●瑠公圳的故事
郭錫瑠(1706年-1765年)是漳州南靖人,隨父來台。1740年引青潭口之水鑿圳,希望經過新店大坪林,越景美溪以達台北盆地。經過12年鑿石穿山未成,1752年與大坪林莊蕭妙興等墾戶交換水源,改由獅山邊大潭開圳。1765年郭錫瑠因病去世,長子郭元芬承父業,1767年完成水圳,是為「瑠公圳」。
瑠公圳自碧潭取水,圳道經大坪林、景美、公館乃至台北盆地,灌溉農田1200餘甲,堪稱台北第一大圳。
最新消息
佛光榮耀 佛光山僧眾獲各界表揚肯定
2025-09-19擇善寺宣講員培訓 弘揚人間佛教
2025-09-19法務部矯正署南區組訓 佛光社輔佈教師精進研習
2025-09-19瑞典佛教聯合會臨終關懷課程 瑞典佛光人共學
2025-09-1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4
2025-09-19聖安德魯主教中小學師生參訪香雲寺
2025-09-18南華大學USR攜手雲林展現永續行動力 「咖啡神在雲林」慢食盛會9月27日登場
2025-09-18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廣式月餅圓滿迎中秋
2025-09-18114年膳食委員會暨美食DIY活動 手作美味幸福共享
2025-09-1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3
2025-09-18
相
關
消
息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BK學院再次來台 被陳范柏彥驚豔到 2025-07-03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重返台灣很熟悉 葉子偉:氣氛太棒了 2025-07-02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連文鈴扭傷續拚 佛大首勝到手下戰拚日本 2025-07-02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游艾喆扛世大運隊長 鼓勵學弟勇於開口 2025-07-02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來台前隊友突猝逝 菲國家大首勝獻給她 2025-07-02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澳門昊駿來台奪首勝 容毅燊探班送飲料 2025-07-01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世大運男籃首秀準爆 大勝拓殖大學41分 2025-07-02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澳洲球員姊姊跨海組粉絲團 扛旗為弟弟加油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