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菩薩〕Madz生活中實踐佛法
【人間社 JANNA GO、黃珍珍 馬尼拉報導】2021-04-03人間菩薩Madz Pamumulakin 從2010年起就在佛光山當義工。其間她曾擔任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青年分團團長。目前居住在美國聖地牙哥的西方寺。 因為工作的關係,十多年前,Madz 搬到了鄰近寺院的地區。有一次路經寺院被寺外的海報吸引而走入佛光山萬年寺。在那裡,一場對話改變了她的人生,她遇到了住持妙淨法師並鼓勵Madz加入佛光大家庭。在此期間,Madz正為失去父親而悲痛。加入佛光山讓她學會放下,對生命有更多領悟。她認為這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之一。 Madz積極參加寺院各項活動,慶祝新春、禪修班,社區服務等等。作為菲協會青年分團秘書她與當時的團長吳金釧攜手合作,使得青年團活動頻繁,團員添增,成長率達十倍。 Madz也協助籌備青年夏令營,藉由課程,游戲讓青年們能對佛光山、三好和人間佛教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增長知識。因人數及場地的關系,營地都選擇在寺院外舉行。之前的營地在宿務卡莫特斯島及內湖舉行。她形容這次經歷壓力很大,但對領導者卻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及成長的機會。 自2016年至今,Madz以義工的身份展轉居住過9個不同的國家。在臺灣,她協助設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中的一筆字書法部分。在澳大利亞,她為兒童編寫教育材料,作為南威爾士基宗教課程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在美國,她的工作都以互聯網技術為主,如改變網路和伺服器的路線。她曾數次參加國際蔬素食博覽會當義工。她最難忘的經歷是到台灣參加佛光山總本山舉辦的短期出家修道會、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及七日禪修課程。她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的學生交流,更多地瞭解佛教和素食主義。而最重要的是見到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 目前,Madz除了在寺廟院當義工外,還利用空閑時間上平面設計課程,學習如何烹飪和烘焙。作為一名應用數學系畢業生,她從未想過她的生活會變成現在這種方式。她最感激的是佛光山對她照顧,無論身在何處都讓她有家的感覺。她希望自身的經歷能激勵年輕一代,尤其是那些有興趣加入義工行列的。當被問及她從經歷中的得獲,她強調要了解無常的真相及該如何靈活應對的重要性。
相關新聞
-
〔人間菩薩〕Jude Thaddeus Gitamondoc苦空無常 從心出發
2003年為慶祝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年,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舉辦菲律賓地區「星雲大師佛教歌詞徵曲比賽」。Jude Thaddeus Gitamondoc以一首〈We are one〉(英文)榮獲第一名,與菲律賓代表6人共赴台灣,參加於國父紀念館舉行的「二○○三年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由Raki Vega女士演唱他的創作曲目,分別榮獲星雲大師獎的佳作及佛光緣獎第二名,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從此他便開始擔任慈恩寺的作曲老師,亦創作許多首佛教聖歌,如:〈Amitabha BuddhaA〉、〈Praye〉等。 整個創作過程對Jude Gitamondoc來說具有啟發性與覺悟性,因為在編導〈悉達多太子音樂劇〉時,他不斷地從佛陀的教義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佛陀的教導也深深地改變和影響他對生活的態度。Jude Gitamondoc在很小的時候,父母便在殘酷的謀殺案中去世。這是他內心深處一直難以磨滅的陰影,也一度讓他患了憂鬱症。但是當他閱讀了星雲大師對於佛陀開示「無常」的教義後,讓他從幼年痛失雙親的悲慘遭遇中,終於獲得了解脫。爾後的生活Jude通過音樂劇的創作,不斷的認識佛教的真理,並能夠運用佛法來調適自己的各種情緒。當面對生活的苦難時,對他來說不再那麼的痛苦煎熬而難以跨越。 如今總是帶著開朗笑容的Jude Gitamondoc回憶,2007年應覺林法師及陳祖仁居士誠摯邀請,以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為藍本,並以星雲大師寫的詞、人間音緣的歌曲,為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譜下動人的音樂劇。創作時由於自己來自天主教家庭,對佛陀一無所知,籌備音樂劇的角本時,必須收集閱讀很多的資料。與覺林法師共同研討,如何用音樂劇來詮釋和編寫佛教教主的一生?為了要把故事詮釋得更動人,透過與覺林法師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一再的修改調整終正式演出。緊湊的情節與流暢的演出,帶領觀眾進入佛陀的世界。 自從走進佛光山,Jude漸漸從一名自我封閉的天主教徒,開始敞開心扉認識並接納佛教。從此他不再堅信一種宗教,他相信世間有很多真理,沒有人會因此壟斷善良。因此Jude決定瞭解各種不同的教義,能自由的探索自己的信仰與命運。只要有可能,他總是告訴身邊的朋友,他是如何從佛陀教義的反思中受益。Jude表示在這裡自己得到了對人生最好的見解之一,生活的目標是和平,而幸福是和平的果實,當人們以平靜的心態接納悲傷時,就可以從積極的角度化解悲傷。 身為編劇Jude說對於《佛傳》的成功,是來自佛陀慈悲與智慧的故事,才使得演出獲得成功的。我們旨在努力還原佛陀本身的經歷,讓觀眾可以從這部音樂劇中認識偉大的佛陀。無論是在劇團成立之初,還是後來在全世界的巡迴演出,星雲大師與法師們以及全球佛光人都給予極大的支持,Jude深深感受到在佛光山度過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充實而有意義的。
-
〔人間菩薩〕朱四色廣結善緣 自利利他
多年前菲律賓佛光山還未在伊洛省建寺時,朱四色在朋友的邀約下,經常到描戈律圓通寺參加各種活動。受到法師們慈悲的接引,在人間佛教的薰陶下,對佛法充滿了信心,從此便發心立願一定要盡心護持人間佛教。她在寺院擔任香燈暨福田組的服務。 學佛後的朱四色內心充滿了正能量,遇到任何困難,總是能夠永不退道心的信任佛菩薩。她說自己以前缺乏忍耐心,薰習佛法以後,涵養提高了不少。她歡喜廣結善緣,貧民區經常缺水,她總是免費提供水資源給身邊的貧民。 有一次因為不小心手部骨折,她不僅沒有抱怨,馬上虔誠的誦持〈藥師咒〉,受到藥師佛力的加持,沒多久骨折竟然痊癒了,從此更堅固了她對佛菩薩的堅定信仰。學佛能自利利他,朱四色希望把這樣的信仰嘉惠更多人,因此經常陪伴身邊的老人、接引很多的青年到寺院參加各種活動。 她認真修持大師所倡導的「三好」,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中的孩子,讓他們也生起了對佛教的熱愛。女兒葉嫦娥曾擔任伊洛佛光山青年團團長,服務大眾,樂此不疲。兒子葉明順則是一名護理師,擔任救助隊隊長,曾在紅十字會服務多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多次回道場開設急救學習班,指導兒童學習基礎急救技巧、火災緊急應變、垃圾資源回收及如何協助行動不便者等。 一家人都是三好理念的實踐者,因佛法而讓全家的感情更融洽。
-
〔人間菩薩〕林美瑜以法相會 世界真美好
林美瑜師姐的母親施碧華老菩薩,曾經到過台灣佛光山總本山參訪,看到雄偉的大雄寶殿非常讚歎,再受到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慈心悲願的感動,回到菲律賓就囑咐子女,一定要找尋到佛光山菲律賓的道場。 林美瑜師姐父親林文炳居士往生時,希望以佛教禮儀來辦理後事,和妹妹林美璇一同來到佛光山萬年寺,恭請法師協助父親的後事,在大門口巧遇住持妙淨法師,熱心的住持即刻就答應,並親自帶領法師助念、開示,由過程中瞭解臨終助念的重要性,因有此殊勝因緣接觸佛光山菲律賓寺院,父母的後事都恭請佛光山法師給予最好的安排。有感於佛光山的法師慈悲喜捨之心給人的溫暖,從此林美瑜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發心對三寶護持永不放棄。 自從加入佛光大家庭以後,這些年來林美瑜發心為道場奉獻服務,她積極參加道場舉辦的各項活動,本身在香港上班,回到馬尼拉一定先到萬年寺禮佛,並且把握當下因緣加入義工行列。除了護持佛光山創辦的全球第五所大學——光明大學的建校之外,還參與各種慈善賑災、社區關懷等;她感恩大師把深奧佛法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眾都能隨文理解人間佛教的義理,並且從中得到心靈和精神的滋養。大師不畏艱難險阻,弘傳人間佛教普利人天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和感動。 學佛以後,林美瑜找到了人生的中道思想,學會對人事保持平等心和包容心,每當遇到生活帶給自己無明煩惱的時候,就會想起佛學課程中法師的開示,用佛法來對治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無形中就化解自己心中生起的各種煩惱。雖然面對不同信仰的家人,學佛的林美瑜深知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不曾刻意去改變彼此的信仰,一家人互相尊重、熱愛溝通、相處融洽,因此家庭幸福美滿。 林美瑜表示,能夠成為佛弟子是今生最大的福報,佛法帶給她的不僅是精神上的寄託和依靠,更是心靈的歸宿感;每次回到道場佛光人彼此間團結友愛,其樂融融,就像是回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在這裡不僅有法師耐心的開示深入經藏,收穫智慧的寶藏,還能跟師兄師姐們一起以法相會,感受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淨土世界真美好。 雖然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夠像平時一樣,每週都可以回到道場共修學習,但是佛光人的精進學習,未曾因為疫情而按下暫停鍵;佛光山全球各道場都發動了線上的共修、讀書會和佛學講座,大家學會居家上線以法相會。林美瑜十分感恩大師和法師在疫情期間始終心繫眾生,不斷創新突破種種的障礙,走向雲端空中以佛法相會,凝聚全球佛光人的信心。多災難的2020年剛結束,在過去一年裡菲律賓受到疫情和颱風的侵襲,常住慈悲多次伸出援手,在菲律賓的災區發放救援物資,令人十分的感動,希望在新的一年,世界的疫情能早日止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
〔人間菩薩〕服裝設計師OJ Hofer 樂當慈悲喜捨的佛光人
OJ Hofer是菲律賓傑出的服裝設計師,多年前走進佛光山宿務慈恩寺參訪,巧遇法會而與佛門結下因緣,當時遇到已故的葉素珊非常友善的接引他。Hofer表示,從那以後每次走進慈恩寺,都會感受到熱情的歡迎。佛學講座通常用普通話進行,但有霖法師都會將其翻譯成英文。每當他對所聽到的內容有其他疑問,葉素珊也會耐心的為他解釋。在這裡的法師和義工總是給他一種難以言喻的歸屬感,因此Hofer感受到這裡人人都充滿慈悲喜捨之心,對美麗又充滿愛的道場走訪就更加頻繁。 在一次參訪中觀看了《悉達多音樂劇》表演,結束後有霖法師問他,是否願意為劇團裡的主要角色設計服裝?Hofer非常的高興且毫不猶豫地說:「沒問題的,師父!」當有法師問他專業費用如何時,他不假思索的說:「我不收任何費用,這一切我是為佛陀所做。」自2013年起,Hofer就開始擔任Siddhartha的服裝設計師。Hofer回憶起《佛傳》在台灣演出,滿懷感動的提到有一場表演結束,尊敬的星雲大師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後台,親自接見了悉達多音樂劇劇組的成員,尊貴的大師開示,要大家永遠將佛陀牢記在心。他又告訴大家,無論在世界上哪裡演出,都要把和平與佛陀帶到每一個地方去。 Hofer從小在基督教會的學校接受教育,家族中95%都是羅馬天主教徒,他的祖母、父親更是穆斯林,而他表示,自己是家庭中唯一幸福的佛教徒。2016年與《悉達多音樂劇》一起旅行到台灣,參加大學巡迴演出時,正逢總本山舉行戒會。Hofer也把握當下因緣受持菩薩戒,Hofer很快便把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告知父母親和其他兄弟姐妹。父親告訴他:「可以做任何使你變得更好的事」,那一年Hofer與近三千位佛子一起在高雄佛光山大雄寶殿前受持了莊嚴的菩薩戒。 Hofer表示,自己非常幸運。過去曾與前菲律賓總統Macapagal Arroyo在內的許多知名客戶合作,最初以為和這些VIP一起工作,是他時裝設計師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經歷。但是自願為Siddhartha設計後,才意識到名利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意義。透過佛光山為佛陀付出,讓自己的設計工作變得更加深刻,才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當Hofer第一次將父母親帶到慈恩寺參訪時,法師向他們致意並熱情接待,不僅融化了不同宗教人士之間的隔閡,Hofer的父母也認同了他在佛光山所做的事。從此父母更加支持他的決定,也了解他做的是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事,他們的兒子變得更加優秀了。在Hofer看來,悉達多音樂劇能成功是來自佛光人集體創作所成就的,更表示在未來的道路上,會堅定不移的做好一個慈悲喜捨的佛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