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紙上博物館〕92故事巷 看見歷史記憶
2019-10-22
新店文史館又稱「92故事巷」,展示新店地區歷史演進文物與史料。在這裡,您可以看到民國38年因通貨膨脹而有「四萬換一塊」(4萬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的台幣改制,也可以看到舊時常民文物,以及新店溪由盛而衰的歷史記憶。
新店文史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由於成立於民國92年,因此又稱為「92故事巷」。文史館結合博物館學專業領域,引進「由物見史」概念,為典藏文物作深入描述,標示文史與文物的在地特色,是一個活化的地方文史館。
【常設展內容】
●地理環境
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的新店,境內屬丘陵地形,有南勢溪與北勢溪在此匯集成為新店溪,是淡水河重要的支流之一。過去,新店溪水量充沛,一年四季可行舟,清嘉慶、道光年間,泉州墾民在碧潭東岸開設店舖,與下游的「店子街」相較,是一個比較新的商店區,因此稱為「新店」。
●河運與灌溉
十八世紀的台北盆地,是一個河運時代,淡水河系的大漢溪、新店溪,除了提供灌溉用水外,也可航行船隻。後來隨著農墾擴大,人口遽增,河岸街鎮形成。上游成為茶、煤、樟腦等物產的集結地,中游負責貨物集散轉運,下游則將進口的日用品輸往內陸。
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的主要灌溉水源地,乾隆17年(1752年),以大坪林五莊地主蕭妙興等合力墾成大坪林圳,灌溉大坪林的旱田;同年郭錫瑠在大宅頭設竹蛇籠攔水築成「青潭圳」(後人尊稱瑠公圳)。新店溪在瑠公圳竹蛇籠攔阻之後,使大潭水位常保,碧波萬頃,至清末成為著名景點「碧潭」。
●平埔族與泰雅族
在漢人移民進入台北盆地之前,新店原野樹林蔥鬱,梅花鹿穿梭其間,丘陵山區住著泰雅族,平地住著凱達格蘭平埔族,他們種植黍、芋,也捕魚、獵鹿。日人伊能嘉矩在《蕃人事情》一書中,即詳細記載平埔族人吃蒸飯、喝米酒,以及泰雅族黥面等習俗。
●傳統生活展演
近百年來新店人的居住型態變化很大,早期居民移墾,草創家業,都是將陋就簡,住宅形式大多屬閩南的漳泉式建築,建材以竹幹為支柱,再用竹片編成牆,砌以石灰與泥土;也有以土埆築屋砌牆,這種房子就稱為「土埆厝」。
自清朝中葉起,由於墾地增大,大戶人家逐漸構築大型住屋,並開始使用土磚與瓦片做為建築材料。
●聚落發展與信仰
新店安坑原名「暗坑」,原指林木蒼鬱的山谷,林成祖墾號除了開發如今的中和、南勢角一帶以外,也帶領漢人移民開發安坑一帶。暗坑原來是凱達格蘭族秀朗社土地,開發之初原稱「暗坑庄」,後來覺得名稱不雅,才改名「安坑」。
先民自大陸渡海來台,多數村落都有一座廟宇,如供奉「盤古帝王」的開天宮,廟下方的引水石硿,就與郭錫瑠和蕭妙興開圳有密切關係;創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太平宮供奉「開漳聖王」,是外五張庄的信仰中心;潤濟宮主祀俗稱「三界公」的三官大帝,陪祀「九天道祖」。
此外,長老教會於1874年在新店設佈道所,1886年位於新店溪畔的哥德式禮拜堂竣工,曾被譽為「台灣北部最美觀的建築」。
●建設與教育
日人於1898年設立新店公學校,即今新店國小前身;1899年設景尾公學校大坪林分教場,1906年獨立為大坪林公學校,也就是大豐國小前身。另有「台北師範附屬小學新店分教場」供日本孩童就讀,後來改為「新店尋常小學校」,校址就是現今的文山國中。
1920年日本政府將全台劃分五州三廳,台北州下轄一市、九郡、六街等。文山郡下轄有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等四莊。不久將景尾分廳遷移至新店成為「新店支廳」,新店於是開始繁榮起來。
提到新店,就會想到碧潭吊橋。吊橋是1936年由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發起興建,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當年6月開工,歷時一年完工。
●常民文物
館藏中可一覽新店的古今樣貌,包括聚落、交通、產業、文化發展變遷等,還可了解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至民國38年的「台幣改制,新舊台幣兌換」,以及光復後的服飾演進等。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店人早年以各類民船在新店溪捕魚、運貨;如今新店溪航運式微,已成為歷史記憶。
【兩個專區】
●劉其偉紀念特展區
劉其偉(1912-2002年),早年攻讀電機工程,是工程師、探險家、作家、藝術人類學家,更是保育代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晚年致力於公益活動與教育事業。2002年1月1日獲頒新店市榮譽市民。
●瑠公圳的故事
郭錫瑠(1706年-1765年)是漳州南靖人,隨父來台。1740年引青潭口之水鑿圳,希望經過新店大坪林,越景美溪以達台北盆地。經過12年鑿石穿山未成,1752年與大坪林莊蕭妙興等墾戶交換水源,改由獅山邊大潭開圳。1765年郭錫瑠因病去世,長子郭元芬承父業,1767年完成水圳,是為「瑠公圳」。
瑠公圳自碧潭取水,圳道經大坪林、景美、公館乃至台北盆地,灌溉農田1200餘甲,堪稱台北第一大圳。
新店文史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由於成立於民國92年,因此又稱為「92故事巷」。文史館結合博物館學專業領域,引進「由物見史」概念,為典藏文物作深入描述,標示文史與文物的在地特色,是一個活化的地方文史館。
【常設展內容】
●地理環境
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的新店,境內屬丘陵地形,有南勢溪與北勢溪在此匯集成為新店溪,是淡水河重要的支流之一。過去,新店溪水量充沛,一年四季可行舟,清嘉慶、道光年間,泉州墾民在碧潭東岸開設店舖,與下游的「店子街」相較,是一個比較新的商店區,因此稱為「新店」。
●河運與灌溉
十八世紀的台北盆地,是一個河運時代,淡水河系的大漢溪、新店溪,除了提供灌溉用水外,也可航行船隻。後來隨著農墾擴大,人口遽增,河岸街鎮形成。上游成為茶、煤、樟腦等物產的集結地,中游負責貨物集散轉運,下游則將進口的日用品輸往內陸。
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的主要灌溉水源地,乾隆17年(1752年),以大坪林五莊地主蕭妙興等合力墾成大坪林圳,灌溉大坪林的旱田;同年郭錫瑠在大宅頭設竹蛇籠攔水築成「青潭圳」(後人尊稱瑠公圳)。新店溪在瑠公圳竹蛇籠攔阻之後,使大潭水位常保,碧波萬頃,至清末成為著名景點「碧潭」。
●平埔族與泰雅族
在漢人移民進入台北盆地之前,新店原野樹林蔥鬱,梅花鹿穿梭其間,丘陵山區住著泰雅族,平地住著凱達格蘭平埔族,他們種植黍、芋,也捕魚、獵鹿。日人伊能嘉矩在《蕃人事情》一書中,即詳細記載平埔族人吃蒸飯、喝米酒,以及泰雅族黥面等習俗。
●傳統生活展演
近百年來新店人的居住型態變化很大,早期居民移墾,草創家業,都是將陋就簡,住宅形式大多屬閩南的漳泉式建築,建材以竹幹為支柱,再用竹片編成牆,砌以石灰與泥土;也有以土埆築屋砌牆,這種房子就稱為「土埆厝」。
自清朝中葉起,由於墾地增大,大戶人家逐漸構築大型住屋,並開始使用土磚與瓦片做為建築材料。
●聚落發展與信仰
新店安坑原名「暗坑」,原指林木蒼鬱的山谷,林成祖墾號除了開發如今的中和、南勢角一帶以外,也帶領漢人移民開發安坑一帶。暗坑原來是凱達格蘭族秀朗社土地,開發之初原稱「暗坑庄」,後來覺得名稱不雅,才改名「安坑」。
先民自大陸渡海來台,多數村落都有一座廟宇,如供奉「盤古帝王」的開天宮,廟下方的引水石硿,就與郭錫瑠和蕭妙興開圳有密切關係;創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太平宮供奉「開漳聖王」,是外五張庄的信仰中心;潤濟宮主祀俗稱「三界公」的三官大帝,陪祀「九天道祖」。
此外,長老教會於1874年在新店設佈道所,1886年位於新店溪畔的哥德式禮拜堂竣工,曾被譽為「台灣北部最美觀的建築」。
●建設與教育
日人於1898年設立新店公學校,即今新店國小前身;1899年設景尾公學校大坪林分教場,1906年獨立為大坪林公學校,也就是大豐國小前身。另有「台北師範附屬小學新店分教場」供日本孩童就讀,後來改為「新店尋常小學校」,校址就是現今的文山國中。
1920年日本政府將全台劃分五州三廳,台北州下轄一市、九郡、六街等。文山郡下轄有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等四莊。不久將景尾分廳遷移至新店成為「新店支廳」,新店於是開始繁榮起來。
提到新店,就會想到碧潭吊橋。吊橋是1936年由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發起興建,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當年6月開工,歷時一年完工。
●常民文物
館藏中可一覽新店的古今樣貌,包括聚落、交通、產業、文化發展變遷等,還可了解民國34年日本投降後至民國38年的「台幣改制,新舊台幣兌換」,以及光復後的服飾演進等。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店人早年以各類民船在新店溪捕魚、運貨;如今新店溪航運式微,已成為歷史記憶。
【兩個專區】
●劉其偉紀念特展區
劉其偉(1912-2002年),早年攻讀電機工程,是工程師、探險家、作家、藝術人類學家,更是保育代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晚年致力於公益活動與教育事業。2002年1月1日獲頒新店市榮譽市民。
●瑠公圳的故事
郭錫瑠(1706年-1765年)是漳州南靖人,隨父來台。1740年引青潭口之水鑿圳,希望經過新店大坪林,越景美溪以達台北盆地。經過12年鑿石穿山未成,1752年與大坪林莊蕭妙興等墾戶交換水源,改由獅山邊大潭開圳。1765年郭錫瑠因病去世,長子郭元芬承父業,1767年完成水圳,是為「瑠公圳」。
瑠公圳自碧潭取水,圳道經大坪林、景美、公館乃至台北盆地,灌溉農田1200餘甲,堪稱台北第一大圳。
最新消息
來自三好的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佛光人得獎頒獎典禮
2025-09-23南華大學國際系勇奪「2025 CEPT 跨境電商技能認證全國競賽」亞馬遜模組冠軍
2025-09-23「乳」您所願 西來寺講座愛自己護乳房
2025-09-23捐贈公益米 松山第二分會與慈悲基金會攜手傳播愛
2025-09-23〔三好校園〕三好五正童心路 食農閱讀素養圖
2025-09-23溪埔派出所所長拜訪「好厝邊」 感念星雲大師「人人做警察」
2025-09-23珊瑚泉市國際和平日慶典 邁阿密佛光人傳遞和平與希望
2025-09-23溫哥華佛光山AI新聞寫作培訓 期以文字承擔弘法使命
2025-09-23南台別院共生吉祥講座 人間佛教在南非
2025-09-23星雲大師新春墨寶聖地牙哥展出 「吉祥」祝福廣受歡迎
2025-09-23
相
關
消
息
〔寶島采風〕見晴幽徑苔原綠 雲山翠嶺入清虛 2025-07-10
〔三好校園〕三好燈塔學校 點亮永續希望 2025-07-08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佛光盃菲律賓教練 感受國際賽三好精神 2025-07-04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世大運男籃全勝封王 佛光盃完美落幕 2025-07-06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體育弘法力行三好 佛光盃以球會友相約2026再見 2025-07-07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抱走男子組MVP 游艾喆堪稱賽會里長伯 2025-07-06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完勝澳門昊駿54分 世大運男籃全勝封王 2025-07-06
【2025佛光盃大學籃球邀請賽】颱風天擋不住熱情 澳洲選手場邊應援冠軍戰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