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禪師們的三言兩句,就能把人心中的無明、挫折,一概掃除,光明磊落,讓人見到自心本性。 圖/Pexels提供【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⑩
2025-11-16
道沒有內外之分
唐末五代的雲門文偃禪師,到道明禪師門下參學。有一天,文偃剛從外面一腳要跨入門檻時,道明禪師用力把門關上,雲門痛得大叫:「唉喲!我的腿壓在裡面了。」
道明禪師就問:「你腿在裡面,那你人在哪裡?」
雲門禪師答道:「我在外面。」
道明繼續再問:「你人在外面,怎麼腿跑到裡面來啊?」雲門言下大悟。
禪門就是機鋒,你在要緊的節骨眼上,會想到人間分什麼內外嗎?心和境,應該要合一,世界都在心中了,哪還會有內外之分?
三心不可得,你點哪一顆心?
德山宣鑑禪師聽說南方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講頓超法門,對此說法,他非常不以為然:「成佛哪裡有什麼頓超法門?哪有那麼容易!」為了破除這個說法,他就挑著自己註解的《金剛經青龍疏鈔》,到南方來想駁斥頓超法門,他認為修道是慢慢漸進的,所謂三大阿僧祇劫,大家要有恆心,哪裡能即刻成就?
到了南方,肚子餓了,看到一間小店,想進去買二個燒餅充飢;入門後,就把擔子放下來,「老太太,跟你買個點心充飢。」
老太太一看,是個大和尚,就問:「你擔子裡挑的是什麼啊?」
德山說:「這是我註解的《金剛經青龍疏鈔》。」
老太太一聽,「哦!《金剛經》,那是佛教的頓超法門。你如果能回答我《金剛經》裡的一個問題,我的點心就供養你,不收錢;如果你不能回答,恕我的燒餅,一個也不給你。」
德山心想,一個老太太,對《金剛經》能有什麼認識?就說:「什麼問題,你問吧!」
老太太說:「《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和尚,你要吃點心,是點哪個心?」
德山啞口無言,覺得慚愧,好像自己的修道,連個老太婆都不及,只有忍耐地餓著肚皮,把經挑走,並把《金剛經青龍疏鈔》燒毀。
後來聽說龍潭禪師有道,就想去掛單親近,請教他如何安心。走到龍潭禪師駐錫的寺院門口,見到一個和尚,就問:「這是什麼地方啊?」「這是龍潭啊!」
德山說:「沒有龍,又沒有潭,哪裡是龍潭呢?」
和尚就說:「你不是到龍潭了嗎?」這一句話,讓他大悟。
禪師們的三言兩句,就能把人心中的無明、挫折,一概掃除,光明磊落,讓人見到自心本性;可以說,他們不但能管理自心,也能讓人心經過他們高明智慧的點撥而大徹大悟,這就是禪門的教育。
在大藏經裡,收錄的《景德傳燈錄》、《指月錄》、《碧巖錄》、《嘉泰普燈錄》、《古尊宿語錄》等禪門語錄,都是管理學;這些都是千百年來,禪師們參究自心,悟道以後,為人指點迷津的語錄,萬千變化,只在三言兩句之中,就能撥雲見日。
所以禪門有說,不立語言文字,實際上,一切妙義都在他不著邊際的空無之中,給你點醒、給你開悟;若你懂得禪門的管理,世間很多複雜的問題,化繁就簡,不就容易解決了嗎?
以上所舉的禪門管理,只是千百多種的管理公案之一二,鳳毛麟角而已,有興趣者可以再去翻閱禪門語錄,到處皆是人生的指南,若你懂得,一則公案,就可以讓你開悟的。
唐末五代的雲門文偃禪師,到道明禪師門下參學。有一天,文偃剛從外面一腳要跨入門檻時,道明禪師用力把門關上,雲門痛得大叫:「唉喲!我的腿壓在裡面了。」
道明禪師就問:「你腿在裡面,那你人在哪裡?」
雲門禪師答道:「我在外面。」
道明繼續再問:「你人在外面,怎麼腿跑到裡面來啊?」雲門言下大悟。
禪門就是機鋒,你在要緊的節骨眼上,會想到人間分什麼內外嗎?心和境,應該要合一,世界都在心中了,哪還會有內外之分?
三心不可得,你點哪一顆心?
德山宣鑑禪師聽說南方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講頓超法門,對此說法,他非常不以為然:「成佛哪裡有什麼頓超法門?哪有那麼容易!」為了破除這個說法,他就挑著自己註解的《金剛經青龍疏鈔》,到南方來想駁斥頓超法門,他認為修道是慢慢漸進的,所謂三大阿僧祇劫,大家要有恆心,哪裡能即刻成就?
到了南方,肚子餓了,看到一間小店,想進去買二個燒餅充飢;入門後,就把擔子放下來,「老太太,跟你買個點心充飢。」
老太太一看,是個大和尚,就問:「你擔子裡挑的是什麼啊?」
德山說:「這是我註解的《金剛經青龍疏鈔》。」
老太太一聽,「哦!《金剛經》,那是佛教的頓超法門。你如果能回答我《金剛經》裡的一個問題,我的點心就供養你,不收錢;如果你不能回答,恕我的燒餅,一個也不給你。」
德山心想,一個老太太,對《金剛經》能有什麼認識?就說:「什麼問題,你問吧!」
老太太說:「《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和尚,你要吃點心,是點哪個心?」
德山啞口無言,覺得慚愧,好像自己的修道,連個老太婆都不及,只有忍耐地餓著肚皮,把經挑走,並把《金剛經青龍疏鈔》燒毀。
後來聽說龍潭禪師有道,就想去掛單親近,請教他如何安心。走到龍潭禪師駐錫的寺院門口,見到一個和尚,就問:「這是什麼地方啊?」「這是龍潭啊!」
德山說:「沒有龍,又沒有潭,哪裡是龍潭呢?」
和尚就說:「你不是到龍潭了嗎?」這一句話,讓他大悟。
禪師們的三言兩句,就能把人心中的無明、挫折,一概掃除,光明磊落,讓人見到自心本性;可以說,他們不但能管理自心,也能讓人心經過他們高明智慧的點撥而大徹大悟,這就是禪門的教育。
在大藏經裡,收錄的《景德傳燈錄》、《指月錄》、《碧巖錄》、《嘉泰普燈錄》、《古尊宿語錄》等禪門語錄,都是管理學;這些都是千百年來,禪師們參究自心,悟道以後,為人指點迷津的語錄,萬千變化,只在三言兩句之中,就能撥雲見日。
所以禪門有說,不立語言文字,實際上,一切妙義都在他不著邊際的空無之中,給你點醒、給你開悟;若你懂得禪門的管理,世間很多複雜的問題,化繁就簡,不就容易解決了嗎?
以上所舉的禪門管理,只是千百多種的管理公案之一二,鳳毛麟角而已,有興趣者可以再去翻閱禪門語錄,到處皆是人生的指南,若你懂得,一則公案,就可以讓你開悟的。
最新消息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海潮音
2025-11-24日本山妙法寺參訪佛館 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2025-11-23南華寺課後輔導擴展至中學 學童載歌載舞表達感恩
2025-11-23第二屆三好盃咖啡沖煮賽暨佛光好事集 新春法寶堂登場
2025-11-23佛光會緬甸捐贈房舍 勉勵東禪學子堅定菩提道
2025-11-23香雲寺電影欣賞會 向內探尋看見自己
2025-11-23人間佛教研究院偕聖卡洛大學 合辦身心安適一日營
2025-11-23大慈佛社三代喜同堂 200人齊聚圓明寺樂活共讀
2025-11-23鄰居幫忙鄰居 洛杉磯協會攜手社區傳溫情
2025-11-23南華大學韓國33觀音巡禮二部曲再獲好評 頒聘4位韓國榮譽顧問
2025-11-23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