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讓人生活方便,心情愉悅舒服,這就是最好的地理。 圖/Pexels提供【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73-日日是好日
2023-08-12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相信,地理風水、時辰方位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禍福。因此,出殯要挑選時日,安奉龕位要選擇好的地理風水;甚至買房子、搬家、開店、新官上任,也要看大門、辦公桌的方位。其實,許多的習慣、風俗都是人為的,太過於迷信、執著,反而弄得大家人仰馬翻,疲累不堪。
佛世時,善生童子以為每天早晨洗浴,禮敬六方,就可以增長命財。佛陀藉機教導他,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法理、心理上,只要誠意,自覺心安,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時,因為一切福田都沒有離開心地。
我們看,同一條街上的商店、住家,一樣的方向,一樣的門戶,有的人發財,有的人倒閉;有的人順利,有的人挫折。可見並不是因為風水的關係,而是經營事業的方式,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不一樣,所以產生的結果自然不同。又如兩個人對坐,你的右邊是我的左邊,我的前方是你的後方,到底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哪邊是前,哪邊是後?
再說,每一天當中,都有多少人結婚,多少人離婚;多少人喜慶,多少人祭悼。同一個黃道吉日結婚,有人幸福美滿,有人不幸仳離;這都說明選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彼此如何相處、結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好時辰、好地理,不是在心外;只要心好,處處都好。
所謂天有天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當然,地也有地理,地理風水也有其道理。地理是依據地形和天體的方位而判斷它對人的影響力,那是一種自然的常識。
雖然地理風水有它的原理,卻不是真理,所以佛教主張不要迷信地理風水之說,應該跳脫迷信;人的吉凶禍福,就佛教因果業力來講,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才感得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左右的結果。
記得我在創建佛光山時,曾有人勸我:「這片山林地質不佳,風水又不好,尤其高屏溪就在山的前面流過,將來錢財全部都會流走。」我告訴他:「我覺得溪水流過去很好,這代表法水永長流。」等到佛光山建好了,又有人說:「你真會看風水,揀到一個『良機』,這是一塊好福地啊!」其實我哪裡懂得什麼風水,當初購買這塊麻竹園,是為了解人燃眉之急,是為了救人一命才買下的。另一方面,當時剛好也想找一片便宜的山林來辦學,所以佛光山是為了佛教要培養人才而興建的,可見地理風水也是唯心所造。
在社會上,一般的地理師認為最佳的地理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龍蟠、右虎踞。」其實說穿了,就是「前有景觀,後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現代最佳的生活環境來說,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一、要有通風,前後左右,順暢無阻。
二、要有陽光,採光自然,溫暖衛生。
三、要有視野,一望無際,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兩利。
只要符合上述的要件,能夠讓人生活方便,心情愉悅舒服,我想這就是最好的地理。佛教認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處處是好地」,只要給予大家方便,做到皆大歡喜,每一天都是最好的吉日良辰。因此,真正的地理風水師,就是自己的心;只要心有善念,行為正派,不執著、迷信,那麼每一天都是歡喜平安的好日子,每一處都是適合人居的福田寶地。
●退讓原來是向前
排班,講究次序,這是佛教所重視的。如所有的經典記載,佛陀早期的弘化生活,僧侶托鉢都要「次第乞食」;在中華文化也有許多優良的傳統,諸如做人講究「溫、良、恭、儉、讓」,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將是多麼美好的社會,多麼和諧的人我關係呀。
可惜的是,現在這些美好的傳統,有些已經都變質、走樣了。例如,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大家在歡度跨年夜的時候,上海黃浦區外灘的陳毅廣場,發生一起人擠人的踩踏事件,總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四十九人受傷。
現在的社會,不管走到哪裡,到處都在推擠,誰也不肯退讓。為了要早一點擠進演唱會場,連公安、警察都攔不住;為了要和名人照相、握手,就是警衛、安全人員也無法阻擋。因為大家都不肯排隊,即使有人願意排隊,也有人要從中插隊,不肯依序前進;一個不依程序、沒有前後標準的社會,如何能公平有治安呢?所以現在在一片復興中華文化的呼聲中,謙虛、退讓的美德,我們應該要把他再加強、提起。
排隊、謙讓,在文明的人類社會裡,必是不可少的美德與規範。我們看,在夏威夷的公園裡,幾萬人的集會,只有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在旁邊維持秩序。只見他們的手指一比,大家就乖乖的隨著手勢指引,或向左、向右,或前進、停止,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安靜無聲。相對的,有一些國家,人民不守規矩、紀律,即使你用一根繩子圍起來,甚至築起一道牆,他也要翻牆而過。
大家以為「爭先恐後」,就可以占到什麼便宜。其實,人生有前面的半個世界,也有後面的半個世界。前面的世界是窄門,大家擠得頭破血流,傷害了人際的和諧;假如你能退讓一步,後面的世界沒有人要,你擁有了後面的半個世界,不是無比的逍遙自在嗎?
有一首偈語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你不肯退後一步,就無法插滿整田的秧苗,所以謙讓裡,有甚深的哲理,謙讓裡,有無比廣闊的天空。
退讓,才有前進的空間,才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因為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社會大眾,因此隨時隨地,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別人,要懂得謙讓;你能謙虛、讓人,別人才會對你有好感。尤其在人群裡,唯有懂得相互謙退、禮讓,大家各退一步,才能相安無事。如中國有名的「將相和」,藺相如因為能對廉頗禮讓,最後也感得廉頗登門負荊請罪,這是何等美好的人性光輝之展現。因此,不要以為謙虛、退讓,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懂得謙讓,對個人品格的涵養,對國家社會的和諧發展,其影響之大,都是不言而喻。所以排隊、退讓的美德,這是我們在復興中華文化的當下,大家應該要齊心努力的地方。
佛世時,善生童子以為每天早晨洗浴,禮敬六方,就可以增長命財。佛陀藉機教導他,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法理、心理上,只要誠意,自覺心安,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時,因為一切福田都沒有離開心地。
我們看,同一條街上的商店、住家,一樣的方向,一樣的門戶,有的人發財,有的人倒閉;有的人順利,有的人挫折。可見並不是因為風水的關係,而是經營事業的方式,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不一樣,所以產生的結果自然不同。又如兩個人對坐,你的右邊是我的左邊,我的前方是你的後方,到底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哪邊是前,哪邊是後?
再說,每一天當中,都有多少人結婚,多少人離婚;多少人喜慶,多少人祭悼。同一個黃道吉日結婚,有人幸福美滿,有人不幸仳離;這都說明選日子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彼此如何相處、結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好時辰、好地理,不是在心外;只要心好,處處都好。
所謂天有天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當然,地也有地理,地理風水也有其道理。地理是依據地形和天體的方位而判斷它對人的影響力,那是一種自然的常識。
雖然地理風水有它的原理,卻不是真理,所以佛教主張不要迷信地理風水之說,應該跳脫迷信;人的吉凶禍福,就佛教因果業力來講,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才感得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左右的結果。
記得我在創建佛光山時,曾有人勸我:「這片山林地質不佳,風水又不好,尤其高屏溪就在山的前面流過,將來錢財全部都會流走。」我告訴他:「我覺得溪水流過去很好,這代表法水永長流。」等到佛光山建好了,又有人說:「你真會看風水,揀到一個『良機』,這是一塊好福地啊!」其實我哪裡懂得什麼風水,當初購買這塊麻竹園,是為了解人燃眉之急,是為了救人一命才買下的。另一方面,當時剛好也想找一片便宜的山林來辦學,所以佛光山是為了佛教要培養人才而興建的,可見地理風水也是唯心所造。
在社會上,一般的地理師認為最佳的地理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龍蟠、右虎踞。」其實說穿了,就是「前有景觀,後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現代最佳的生活環境來說,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一、要有通風,前後左右,順暢無阻。
二、要有陽光,採光自然,溫暖衛生。
三、要有視野,一望無際,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兩利。
只要符合上述的要件,能夠讓人生活方便,心情愉悅舒服,我想這就是最好的地理。佛教認為「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處處是好地」,只要給予大家方便,做到皆大歡喜,每一天都是最好的吉日良辰。因此,真正的地理風水師,就是自己的心;只要心有善念,行為正派,不執著、迷信,那麼每一天都是歡喜平安的好日子,每一處都是適合人居的福田寶地。
●退讓原來是向前
排班,講究次序,這是佛教所重視的。如所有的經典記載,佛陀早期的弘化生活,僧侶托鉢都要「次第乞食」;在中華文化也有許多優良的傳統,諸如做人講究「溫、良、恭、儉、讓」,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將是多麼美好的社會,多麼和諧的人我關係呀。
可惜的是,現在這些美好的傳統,有些已經都變質、走樣了。例如,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大家在歡度跨年夜的時候,上海黃浦區外灘的陳毅廣場,發生一起人擠人的踩踏事件,總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四十九人受傷。
現在的社會,不管走到哪裡,到處都在推擠,誰也不肯退讓。為了要早一點擠進演唱會場,連公安、警察都攔不住;為了要和名人照相、握手,就是警衛、安全人員也無法阻擋。因為大家都不肯排隊,即使有人願意排隊,也有人要從中插隊,不肯依序前進;一個不依程序、沒有前後標準的社會,如何能公平有治安呢?所以現在在一片復興中華文化的呼聲中,謙虛、退讓的美德,我們應該要把他再加強、提起。
排隊、謙讓,在文明的人類社會裡,必是不可少的美德與規範。我們看,在夏威夷的公園裡,幾萬人的集會,只有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在旁邊維持秩序。只見他們的手指一比,大家就乖乖的隨著手勢指引,或向左、向右,或前進、停止,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安靜無聲。相對的,有一些國家,人民不守規矩、紀律,即使你用一根繩子圍起來,甚至築起一道牆,他也要翻牆而過。
大家以為「爭先恐後」,就可以占到什麼便宜。其實,人生有前面的半個世界,也有後面的半個世界。前面的世界是窄門,大家擠得頭破血流,傷害了人際的和諧;假如你能退讓一步,後面的世界沒有人要,你擁有了後面的半個世界,不是無比的逍遙自在嗎?
有一首偈語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你不肯退後一步,就無法插滿整田的秧苗,所以謙讓裡,有甚深的哲理,謙讓裡,有無比廣闊的天空。
退讓,才有前進的空間,才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因為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社會大眾,因此隨時隨地,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別人,要懂得謙讓;你能謙虛、讓人,別人才會對你有好感。尤其在人群裡,唯有懂得相互謙退、禮讓,大家各退一步,才能相安無事。如中國有名的「將相和」,藺相如因為能對廉頗禮讓,最後也感得廉頗登門負荊請罪,這是何等美好的人性光輝之展現。因此,不要以為謙虛、退讓,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懂得謙讓,對個人品格的涵養,對國家社會的和諧發展,其影響之大,都是不言而喻。所以排隊、退讓的美德,這是我們在復興中華文化的當下,大家應該要齊心努力的地方。
最新消息
南天寺兒童文學創作駐寺 以文載道傳遞慈悲智慧
2025-10-29佛光童軍與青年慶重陽 長照機構長者暖心房
2025-10-29大明社大公民素養周 談醫療職場中的情緒挑戰與醫病關係
2025-10-29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入圍名單出爐 決審會議11月29日在南華大學登場
2025-10-29美國新州佛光山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小天星
2025-10-29iACT「同一天空下的夜晚」 共同感受愛與希望的力量
2025-10-29倫敦佛光山重陽長青祈福聯誼 敬老感恩共沐法喜
2025-10-29傳統書刻學習坊 體驗刀筆之間的藝術風華
2025-10-29《佛說八大人覺經》 引導眾生覺悟人生真諦
2025-10-29佛光會送餐桌椅至光復災區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
2025-10-29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5 2025-09-23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2 2025-09-03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應世無畏 2025-04-2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福壽觀4-4 2024-12-20
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 全球僧信發心奉行人間佛教緬師恩 2024-02-24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7 2023-12-09
最深刻的思念 各道場和金門佛光人讚頌大師 2023-04-24
佛光山系統幼兒園感念大師 發願力行三好、四給 2023-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