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航幼兒園童趣藝境小書創作展覽 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出
【人間社 陳芷芸 屏東報導】2022-05-15佛光山慈航幼兒園5月7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屏東館開展,「慈航童趣藝境 小書創作展覽」展出孩童繪本小書作品159件,藉由閱讀走入繪本教學探索,讓幼兒寓教於樂中激發閱讀樂趣。 佛光山福國寺住持妙詠法師說明,此次是慈航幼兒園第2次到屏東佛光緣美術館展覽,雖然因疫情沒有開幕儀式,但學期教學成果展現、不因疫情而打折,感謝授課老師精心規劃、全心投入教學,讓孩童創作一本屬於自己的小書,每件作品充滿孩童童趣、讓人歡喜。 園長吳叔勳表示,小書創作是慈航教學特色課程,每個學期設定主題、引導孩童製作小書,在淺移默化中、展現幼兒無限的創意與潛能,每樣作品都是幼童精心創作,本次主題以「多元環保素材」教學及「童心、創意」為核心,啟蒙創作思維,讓幼兒美感教育展現於創作中。 吳叔勳進一步解說,此次展覽作品內容,大班「做伙來耍紙」、中班「水果香」、小班「天啊!大塞車」的教學主題,探索主題相關活動足跡,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媒材及回收紙盒等、用小手剪、貼、黏呈現不同作品,展覽特殊風貌獲得大眾讚許。展期5月7日至7月3日歡迎大眾闔府蒞館欣賞。
相關新聞
-
佛光緣美術館佛誕節特展 行為藝術家石晉華的「曹溪一滴」
「曹溪一滴‧石晉華─慶祝2022國定佛誕節特展」4月24日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展出藝術家石晉華是台灣少數的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從17歲開始的病苦,到因為佛教找到生命的出口,且將他的宗教實踐與修持表現在藝術創作;作品包括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完成和首次發表的行為藝術創作〈墨行〉、〈走鉛筆的人〉、〈身體銘痕〉等,都可看到對於生命與苦難的深刻沉思。 主題「曹溪一滴」指的是佛理的真諦妙義,也是藝術家想與觀者分享的精神與感悟。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今年首次以觀念行為藝術家的創作做為佛誕展展出,石晉華是少數可以用經典,並為佛教創作的藝術家,更是可以將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的當代藝術家。〈墨行〉來自經典《修行道地經》 ,手持裝滿墨汁的鉢在白布上來回行走,稍不專心,墨就會滴在畫布上,每一點的墨跡都是妄想和分心;行走的過程象徵佛教說的「業」,「業」會留下痕跡,但石晉華仍然很自在地透過藝術講述他的覺知與覺醒。 知名策展人陳宏星說,石晉華是用身體勞力作觀念藝術的人,「但我認為他不是做苦力,他做的是當代的宗教藝術。」打破媒材的藩籬,身體或概念都可以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石晉華將對佛法的理解和作品結合,其修行、創作和生活是一體的,一天24小時所有的思想都是沉浸在藝術創作中,「在視覺上一開始可能很難接受石晉華的作品,但接觸到他的精神內涵後就會受到感動。」 石晉華的母親因為想為心裡的痛苦找到出口,於是皈依佛教,進而影響全家人信佛,他由於身體的病痛而學佛,「所以學佛的一切原因,都是因為人生的苦。」在美國讀書時接觸了佛法,將所有的經歷、思想,鍛鍊成了作品。代表作〈走鉛筆的人〉紀錄著石晉華從1996到2016年、總共20年的苦行歲月。他手握鉛筆,往返在長約10公尺、高約2.5公尺的白色牆面前,口中誦唸「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或者持咒,走到一面牆從全白到全黑為止,用掉的鉛筆無以計數。 「當時在做這個作品時要做很多決定,一旦決定就沒有退路。現在回頭來看,如果我還要再做這樣的作品,其實要做的就還是這些。」 〈墨行〉創作概念來自《修行道地經》,佛說一國王要求一死囚持著滿鉢的油步行,以不得溢出一滴油定其生死的故事。故事中的油在石晉華的作品中改成了墨汁,他持著裝滿墨的鉢,來回走在白布上,當墨溢出來時就注入清水,直到鉢完全清澈為止,也象徵著心地回歸本來清淨的面貌。 〈墨行〉和〈走鉛筆的人〉本質都是在懺悔累生累劫的惡業,「但是我在〈墨行〉時,是在佛館這個有陽光且明亮的地方創作,所以心境上快樂多了。」如今他比以往更自在豁達,就是做該做的事,不在乎作品是否會被當成藝術看待,他相信在佛光緣美術館展出將會遇到更多懂他創作的人。 開幕有佛陀紀念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佛光山信眾監院室監院覺善法師、法寶堂行政辦公室主任慧菩法師、佛光山功德主陳瑞珍和蔡薛美雲、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和蘇素賢伉儷,以及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主任連俐俐、高雄水彩畫會理事長陳文融等出席。
-
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 洪根深沐手寫經展開幕
「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洪根深沐手寫經展」4月16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開幕,展出出身澎湖的知名水墨藝術家洪根深《心經》、《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大般若經》等多媒材運用的鈔經書法裝置藝術,以及取自經典的佛畫等;洪根深並將今年3月在佛館風雨走廊下寫生的畫作〈佛陀紀念館〉,於開幕上致贈佛館。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心經》中的「心無罣礙」所要具足的智慧條件,在此之前要「以無所得故」,因為我們總認為有個「我」做了什麼、成就了什麼,所以有所得,真正無所得才能「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前是「照見五蘊皆空」,這是佛陀的般若智慧。去除煩惱不易,但是佛法可以;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這是佛法的可貴。 展出藝術家洪根深表示,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具備人間性、現代性,落實慈悲、文化、藝術、教育,推廣人間,普度眾生;展覽主題「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有感現今疫情嚴峻,希望天佑台灣,大家喜樂平安。提及抄經的因緣,為2005年岳丈過世,洪根深見到兒子誦經祈福,他問:「我可以幫忙什麼?」兒子回答:「你可以抄經。」於是從《地藏菩薩本願經》開始,洪根深的抄經修持之路至今都沒間斷過。洪根深發願抄寫600卷的《大般若經》,現已累積3600張,他期許這個功課一直下去,無論修持、藝術都日益精進。 澎湖縣政府參議王國裕代表澎湖縣長賴峰偉致意,提到洪根深協助策畫洪根深美術館成立,捐贈大批畫作典藏,而鑲嵌壁畫〈心經‧潮騷〉則是洪根深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藝術和佛法有安定人心的力量,肯定洪根深將佛法融入藝術,將藝術弘法融入生活中,而他為台灣藝術界的努力更是令人欽佩。 澎湖縣文化局局長洪棟霖表示,洪根深美術館原址為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如今是澎湖重要地標、現代水墨重鎮;另轉達澎湖縣議長劉陳昭玲之致意,並希望後續有機會和佛館加強藝術、文化交流,共同促進佛法、藝術的推動。 此次展覽使用媒材包括塑膠布、塑膠板、木板等,以表現多元的抄經裝置藝術展示;另外洪根深從去年創作多幅與佛光山、佛館有關的畫作,還有取材經典的佛畫、當代水墨作品,以及畫冊、文具、年表等,讓大家看到藝術家這一生創作的點點滴滴。 展覽開幕由心保和尚偕同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等剪綵;另有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順章、蘇素賢伉儷,佛館顧問趙大深和戴玉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主任詹獻坤、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等出席。
-
黃敏芳「細妹按靚‧緣鄉情濃」、卓淑敏「回歸自然」法寶堂開幕
「細妹按靚‧緣鄉情濃」黃敏芳創作個展暨「回歸自然」卓淑敏創作個展,4月9日佛光山法寶堂開幕,黃敏芳以美濃風情、客家女性圖像,以及運用廢棄棉布、環保材質製作的藝術品,讓媒材展現新生命和客家人的勤儉精神。卓淑敏則以繪畫展現宇宙生命循環不息的意境,部分作品並結合AR呈現,帶給大眾不同的觀賞體驗。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2位藝術家在此展出不僅人氣旺,還有眾多親友團的支持,展現和諧的景象。提及以星雲大師的「三好」、「四給」,可以建立起「五和」的社會,2位展出藝術家的家庭符合「五和」中的「家庭和順」,大師說過「順」的意義是代表家庭的倫理、次序,社會穩定的根基從家庭開始,而家庭的根基就是倫理與次序,家庭和順、人間祥和就是最美的一幅畫。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表示,宗教能夠淨化人心,藝術則能提升靈魂、療癒內心,提到黃敏芳總是那麼熱情、保有赤子之心,他的作品之所以動人,因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可見環境對人影響之大。也鼓勵在場學子珍惜生活和活在當下,愛惜這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前屏東大學副校長黃東富、財團法人天帝教樞機蕭敏堅分別提到黃敏芳、卓淑敏的藝術經歷和創作特色,如黃敏芳求學時期原本讀的體育,但走上藝術創作之路,他的客家元素展現和溫馨和溫暖;卓淑敏致力繪本創作,他此次的展覽則是彰顯宇宙生命的歷程皆是自然。 黃敏芳的花燈作品遍及海內外,也和佛光山有著深厚的花燈緣,但舉辦個展還是生涯首次,憶起2歲時因爺爺的啟蒙,從此對藝術的熱愛至今沒停歇過,就讀台東師專體育師資科時,自稱是「體師科中的美勞組」,甚至為了想要有更多時間畫畫打算休學。也感謝同修無論他在畫畫或做花燈,總是給予最大的支持。黃敏芳以星雲大師今年給大家的祝福「處世無畏‧和平共存」期許自己穩定心情,無論多大的事都要有勇氣面對。 卓淑敏與佛光山最初的結緣是教師禪修營,他認為創作是覺察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也希望與觀賞者對話,從他的作品分享看到、感受到了什麼。並感謝經典給予的啟發,從「盡虛空遍法界」,讓他感受到藝術沒有國界、宗教大同的境界。 開幕並安排客家音樂和舞蹈演出,慧傳法師偕同貴賓鳴鑼,象徵展覽開幕,此次有佛光山法寶堂堂主慧屏法師、天帝教第三任首席使者童光照、天帝教樞機院樞機使者邱光劫、台中市政府市政顧問蔡奕珍、高雄市美濃區區長鍾炳光、太暐國際公司負責人吳東卿等172人出席。
-
海派文化藝術節 李磊「憶江南」展現詩性與抽象
第十一屆海派文化藝術節「憶江南—風景舊曾諳‧李磊的詩性與抽象」繪畫藝術展,3月19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開幕,300人出席。主辦單位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承辦單位上海文化聯誼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藝術家李磊現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以37幅抽象繪畫作品、12對詩作,呈現以江南為主題,同時也是映照出內心情景、詩性與抽象的「憶江南」。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金雷透過視頻致詞,表示海派文化藝術節至今舉辦十一屆,為兩岸搭建合作分享的平台,促進藝術的交流往來。李磊的「憶江南」透過詩詞的意境,展現詩性與抽象,以西方的媒材技法畫出東方的抽象之美。此外,疫情期間能成功舉辦展覽實屬不易,感謝多方的努力。 李磊以書面委託藝術家宓雄代為致詞,提到曾經參訪佛陀紀念館,當時生起「如果能在這裡展出那是多麼好」的念頭,如今,天隨人願。中華文化的情懷是他創作的養分,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就放在他畫室的案頭上。大師說:「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於他來說就是「畫好畫」,以畫作呈現人類最善美的部分。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提及與李磊的因緣,星雲大師的一筆字展曾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展出,而李磊曾任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2016年到佛館參訪,如常法師說:「當時我壓根不知道他已在心中發願要在佛館展出,今天可說是如願以償了。」 要如何欣賞抽象藝術?如常法師認為「要有悟性」,以達摩祖師為慧可安心的禪宗公案為喻,即使知道他們之間「我已經為你將心安好了」的對話,但有因此真正安心了嗎?這就是抽象藝術的本質。李磊正是從詩詞和直觀生命,畫出了「憶江南」。 蕭勤基金會執行長吳素琴提及「憶江南」以詩詞破題,作品展現秀麗的江南,以四季春夏秋冬為子題,從文字和色彩的韻律感,呈現大自然之美與意境。台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黃光男表示,李磊的藝術展現和一般不同,其作品是悟性、抽象的,抽象不是無相,而是將許多不同的相結合在一起最好的表現。 眾貴賓為展覽揭幕,開幕有知名抽象藝術家蕭勤、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和陳素雲伉儷、加捷生醫董事長陳和順和戚品淑伉儷等多位貴賓出席。 隨後,為「我見.我創-第三屆佛館文創商品設計」頒獎,首獎「跳祈:佛館意象跳棋組(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董佳玟、丁微凌、王姵寒、王釔欣)、貳獎「八塔調味組」(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劉家玉)、叁獎「聖樹書籤多功能精緻金屬書籤」(中原大學設計學系、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孫瑋穜、鄭琪耀)、肆獎「Santumbler聖塔隨行杯」(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系陳靖雅),和創意優選共8組,由如常法師、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陳和順頒獎。
沙巴禪凈中心佛學講座會 絲路上的犍陀羅
2022-06-24馬佛青到東禪寺學習直播 參訪東禪佛教學院
2022-06-24澳洲專業人士參加中天寺「舒解壓力、身心平衡」工作坊
2022-06-24遇見就是風景 森林浴奇妙之旅
2022-06-24三生有幸座談會 陪伴喪親者解開心中「結」
2022-06-24北市北督導線上研習 分享會務輔導及公關文宣
2022-06-24【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33-3
2022-06-24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許亞芬闡明「蛻變的蛹,如何化蝶」
2022-06-23覺誠法師拜訪巴基斯坦大使 落實共生吉祥好因緣理念
2022-06-23倫敦中譯英翻譯團隊慶四週年 妙光法師千里之外祝賀傳佳音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