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校園風光> 國際佛光會集集分會「反校園霸凌」宣導

校園風光

字級

國際佛光會集集分會「反校園霸凌」宣導

【人間社 胡堯儲 南投集集報導】 2022-10-09
為維護校園安寧杜絕校園霸凌事件,9月28日國際佛光會集集分會,特別邀請檀講師陳璿宇主講「從霸凌看校園安全-跟霸凌Say Bye-bye」,向集集國中二年級學生40人進行宣導。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校園霸凌中,國中佔69.3%,國小佔45.6%,可見其嚴重性。陳璿宇先向在座的學生詢問有無被霸凌的經驗?4位學生怯生生地舉手,顯示大多數的孩子並不十分了解「霸凌」的定義,現實生活中,「霸凌行為」有很多情況下被淡化,而不被認為是一種傷害。

陳璿宇解釋校園霸凌的形式有「口語傷害」如,威脅、嘲笑、辱罵、取綽號等,「肢體傷害」,「關係排擠」,以及現代產物的「網路霸凌-散播不實訊息」等,廣義的解釋,只要讓「受凌者」產生心理、精神、肉體上不愉快的行為都可以歸之為「霸凌」。

陳璿宇指出,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有「霸凌」在發生,小自人際關係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大至國與國之間的「霸權以強欺弱」,校園、職場、網路不一而足,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也各有不同。「霸凌」基本上就是一種「弱肉強食的『生態』」,霸凌者大多有「控制主宰的慾望」以及「曾被霸凌轉而欺負更弱的對象」的心理狀態。

同時,「霸凌」行為的形成是很複雜的,有個人心理的因素,個性,反社會,嫉妒,心理不平衡,報復,有家庭的因素,家長的身教不佳有樣學樣,有社會的因素,公眾人物的錯誤示範,國家政策的錯誤,學校管理機制的失靈等等,解決的方案絕非單一的措施可以達成的。

要減少校園「霸凌」重點在於:當「霸凌」發生時,「受凌者」要如何應對?「旁觀者」的態度為何?及至公權力如何介入。陳璿宇告訴學生,被霸凌者要勇敢地向「霸凌者」說「不」!旁觀者要能伸出援手,因為你不站出來,下一個被霸凌的人可能就是你!

陳璿宇語重心長的期望,讓人沒有施暴的動機及條件才是「反霸凌」的終極目標,這必須要從家庭教育做起「身教重於言教」;要從社會教育做起「培養國民的榮譽感、羞恥感、正義感、學會尊重、自重」,公權力的介入應該是最後的手段!

課後,聆聽這次宣講的學生,都表示對霸凌的本質以及如何面對霸凌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






12345678910第1 / 9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