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佛光山日光寺開講「AI時代的人間佛教」

心靈補給

字級

佛光山日光寺開講「AI時代的人間佛教」

【人間社 石秋風 台東報導】 2021-03-10
AI的時代來臨,全球環境、生命科學、醫療技術等的發展,都是人工智慧的運作模式,如何面對未來發展,要學習星雲大師「人生三百歳」的精神,鼓勵下一代的年輕人,學習「栽下梧桐樹,引得鳯凰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創造多智能的未來發展。

佛光山日光寺於3月5日,邀請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委、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主講「AI時代的人間佛教」,與會貴賓蕭芳芳律師、娜路彎大酒店林炎煌董事長伉儷、台東縣政府政風處副處長李旺政伉儷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東督導區各分會督導、會長、信眾等,出席人數近250人。

慧讓法師帶來活潑生動的影片與大眾互動,如5G的無人機、以電腦操控駕駛、不再用現金支付費用的時代、人臉識別等,將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並指出「學佛修行五個安身立命的方法,對治Al時代來臨的影響,分別從高度、廣度、深度、厚度、溫度」分段說明。

西方學者對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研究,發現孔家思想深深影響華人的教育,長幼有序、尊卑問安的禮儀,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類文化的「高度」,不易在AI時代被取代。

從「廣度」而論,在職場上,如星雲大師「人生三百歲」的闡述,充分展現自己實力。鼓勵下一代晚輩,到道場當義工,學習更多人際關係的應對方式,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再論述「深度」,例舉醫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說明一輩子只深入研究一種醫學,熱情不減,在獲獎感言中,引用「栽下梧桐樹,引得鳯凰來,花若盛開……。」強調人生不需苦苦追求得不到的東西,而是要先充實自己,自然就能吸引別人注視的目光。

說到「厚度」,星雲大師初次上台演說,也時常有畏懼惶恐的現象,克服挫折的方法,就是多學習、多次重複的演練與分享,經過六次的反複練習之後,技能必然純熟。

「溫度」呢?日本發明機器法師誦經,法師會被取代嗎?機器人與真人法師有何差異?不同之處在於「溫度」,主動關懷,解惑排憂,給人信心的感覺,比起沒有人情味溫暖的機器人;機器法師是無法取代真人法師,實質溫馨的祝福。

AI的時代,在國外也可同步點燈、佛館上空的無人飛機表演、叢林有什麼的教學節目,都是運用現代科技的技術,接引更多人來薰習佛法。唯有多學習,以同體共生的形式與機器人互動,傳遞三好的訊息啟動機器人,灌輸慈悲的觀念,機器人必定回饋給予正面的行為模式。

法師勉勵信眾,如何耕耘心田?唯有種下信仰的種子,才能強化自己的法身慧命,例如:年長的老菩薩,患有癌症,心中堅信有佛法信仰的力量,以生命大無畏精神來布施,以助人之心出發,必得諸佛庇護,就是一分安定的力量。

佛學講座於晚間9㸃結束,大眾全程聆聽,領受法益,法喜充滿。
12345678910第1 / 5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