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恆河沙
2025-10-20
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
今天要和各位講「恆河沙」。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河流,因為河流都是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水的地方就有財富。水對我們人生的關係很重要,所謂地、水、火、風,這是宇宙間組成物質的四大元素,都很重要。
我們中國有黃河、長江;在印度,佛陀在各大國之間來往弘法,時常經過恆河,所以佛經裡面經常舉譬喻「恆河沙」,表示「無量無數」,也就是數量繁多的意思。例如,你布施多少錢財?「恆河沙」!布施如「恆河沙」數量的錢財固然很多,不過這還只是有形有相的世間財富,不如你能「無相布施」,也就是不著相、不計較、不貪圖功德、不貪圖報酬,這些才是真正的施捨,是無相的功德。
或者你用「法布施」,功德更大。法施能讓大家明因識果,許多事情轉換觀念,透過正向思考,激發生命的潛能,所以用真理來布施,可以豐富生活的內涵。因為錢財布施給你,你有用完的時候;用佛法布施給你,比方說:教你相信因果,你可能一生一世受益無窮;教你奉行慈悲,你一生一世都能做個好人。
在佛法裡面,一句話,或者一個道理,聽到心裡面去,一生都受用不盡。甚至佛教講來生,到了另一期生命,雖然有所謂的「隔陰之迷」,但只要心田識海的種子存在,還是可以受用這一句話的利益。所以佛經裡面常常說: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布施「四句偈」,也就是不如布施佛法的功德偉大。
你有很多的財富,量如恆河沙;恆河裡面那麼多的沙,一粒沙又是一個恆河,如是「沙等恆河」,那就是「無量數」。布施無量無邊財富的巨大功德,都不及「四句偈」、不及一句佛法,能讓人受用於無窮無盡。
所以剛才講的,主要就是:寶施有窮有盡,法施無窮無盡。寶施有用完的時候,法施是用不完。法施就等於教會你一種技能,你可以自立生活,不用人家來救濟,這是用不完的。
當然,救苦救難要隨緣,有時用一點物質布施,能夠幫助人家度過一時的急難也是好事。然而比物質重要的,就是法施。舉一個例子說: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小孩子吵鬧,就拿個十塊錢給他說:「不要吵,去買糖果!」孩子拿了錢出去了,家裡暫時安寧了,就可以跟客人談話。這個財布施暫時很容易解決問題,但不究竟。應該要教導兒女:「客人來了,你要安靜、要有禮貌……。」這是教育,教起來就比較困難,而所教的道理,要奉行就更為困難了。所以我們布施財富之外,還要布施佛法,布施道理。
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能夠勤轉法輪,弘揚佛法真理,功德更廣大,更能超越恆河沙數的功德。
祝福大家!
●四句偈
大家學佛應該都聽過或抄寫過佛教的各種經典,比方《金剛經》裡有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其實也不一定只有這四句叫「四句偈」,可以說任何佛法都是偈語,有四句就成為一首「四句偈」,就像: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這也是「四句偈」,就像中國文學裡唐詩、千家詩,有七言的詩句、有五言的詩句。
今天在這裡跟各位講,我在佛光會裡提出「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這是根據佛法的內涵所寫,很適合大家作為日常修行的依據。
這四句偈對我們學佛非常重要,而且有啟發性,「慈悲喜捨」是四無量心,可以遍滿法界。這個四無量心不光是利人,同時也提升了自己。之外還要「惜福結緣利人天」,懂得珍惜自己的福報,自己也要繼續修行,要廣結善緣,所以惜福結緣,才能具有慈悲喜捨的情懷。
第三句「禪淨戒行」,無論是參禪、淨土法門念佛或持守戒律等,在家信徒要有五戒,自己要發心求授五戒、八關齋戒;守持戒法,尤其是受持菩薩戒,可以幫助我們內心的成長與昇華。
總之,學佛要修學分,首先要受戒,受戒就有規律、有好的行儀。就像車子行駛在道路上,有交通規則要遵守;火車行駛在軌道上,就不至於出軌。所以受戒很好,就是保護自己的平安。
「禪淨戒行平等忍」,一切佛法要平等,讓人世間的男女要平等,貧富雖有差距,但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你有智慧、我愚痴,可是我們同樣生而為人,生存的生命條件是平等的。
平等忍,忍就是智慧。我們要認識平等的真義,認識禪、淨、戒行,最後要圓滿「慚愧感恩大願心」。所以每一位想要學佛修行的人,先要有慚愧心。「慚」,對不起自己;「愧」,對不起他人。慚愧以後還要感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要發大願。
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有大願,例如,普賢菩薩十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等,凡事要有所成就,要先從發願開始,有願就有力,實踐願力廣結善緣,終能有所成就。
「四句偈」可以供佛光會員大眾,平常於早晚課做為「回向偈」的唱誦;或於飯前合掌,念一遍「四句偈」,可以加深信心與願力。希望各位都能奉行佛光「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今天要和各位講「恆河沙」。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河流,因為河流都是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水的地方就有財富。水對我們人生的關係很重要,所謂地、水、火、風,這是宇宙間組成物質的四大元素,都很重要。
我們中國有黃河、長江;在印度,佛陀在各大國之間來往弘法,時常經過恆河,所以佛經裡面經常舉譬喻「恆河沙」,表示「無量無數」,也就是數量繁多的意思。例如,你布施多少錢財?「恆河沙」!布施如「恆河沙」數量的錢財固然很多,不過這還只是有形有相的世間財富,不如你能「無相布施」,也就是不著相、不計較、不貪圖功德、不貪圖報酬,這些才是真正的施捨,是無相的功德。
或者你用「法布施」,功德更大。法施能讓大家明因識果,許多事情轉換觀念,透過正向思考,激發生命的潛能,所以用真理來布施,可以豐富生活的內涵。因為錢財布施給你,你有用完的時候;用佛法布施給你,比方說:教你相信因果,你可能一生一世受益無窮;教你奉行慈悲,你一生一世都能做個好人。
在佛法裡面,一句話,或者一個道理,聽到心裡面去,一生都受用不盡。甚至佛教講來生,到了另一期生命,雖然有所謂的「隔陰之迷」,但只要心田識海的種子存在,還是可以受用這一句話的利益。所以佛經裡面常常說: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布施「四句偈」,也就是不如布施佛法的功德偉大。
你有很多的財富,量如恆河沙;恆河裡面那麼多的沙,一粒沙又是一個恆河,如是「沙等恆河」,那就是「無量數」。布施無量無邊財富的巨大功德,都不及「四句偈」、不及一句佛法,能讓人受用於無窮無盡。
所以剛才講的,主要就是:寶施有窮有盡,法施無窮無盡。寶施有用完的時候,法施是用不完。法施就等於教會你一種技能,你可以自立生活,不用人家來救濟,這是用不完的。
當然,救苦救難要隨緣,有時用一點物質布施,能夠幫助人家度過一時的急難也是好事。然而比物質重要的,就是法施。舉一個例子說: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小孩子吵鬧,就拿個十塊錢給他說:「不要吵,去買糖果!」孩子拿了錢出去了,家裡暫時安寧了,就可以跟客人談話。這個財布施暫時很容易解決問題,但不究竟。應該要教導兒女:「客人來了,你要安靜、要有禮貌……。」這是教育,教起來就比較困難,而所教的道理,要奉行就更為困難了。所以我們布施財富之外,還要布施佛法,布施道理。
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能夠勤轉法輪,弘揚佛法真理,功德更廣大,更能超越恆河沙數的功德。
祝福大家!
●四句偈
大家學佛應該都聽過或抄寫過佛教的各種經典,比方《金剛經》裡有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其實也不一定只有這四句叫「四句偈」,可以說任何佛法都是偈語,有四句就成為一首「四句偈」,就像: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這也是「四句偈」,就像中國文學裡唐詩、千家詩,有七言的詩句、有五言的詩句。
今天在這裡跟各位講,我在佛光會裡提出「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這是根據佛法的內涵所寫,很適合大家作為日常修行的依據。
這四句偈對我們學佛非常重要,而且有啟發性,「慈悲喜捨」是四無量心,可以遍滿法界。這個四無量心不光是利人,同時也提升了自己。之外還要「惜福結緣利人天」,懂得珍惜自己的福報,自己也要繼續修行,要廣結善緣,所以惜福結緣,才能具有慈悲喜捨的情懷。
第三句「禪淨戒行」,無論是參禪、淨土法門念佛或持守戒律等,在家信徒要有五戒,自己要發心求授五戒、八關齋戒;守持戒法,尤其是受持菩薩戒,可以幫助我們內心的成長與昇華。
總之,學佛要修學分,首先要受戒,受戒就有規律、有好的行儀。就像車子行駛在道路上,有交通規則要遵守;火車行駛在軌道上,就不至於出軌。所以受戒很好,就是保護自己的平安。
「禪淨戒行平等忍」,一切佛法要平等,讓人世間的男女要平等,貧富雖有差距,但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你有智慧、我愚痴,可是我們同樣生而為人,生存的生命條件是平等的。
平等忍,忍就是智慧。我們要認識平等的真義,認識禪、淨、戒行,最後要圓滿「慚愧感恩大願心」。所以每一位想要學佛修行的人,先要有慚愧心。「慚」,對不起自己;「愧」,對不起他人。慚愧以後還要感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要發大願。
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有大願,例如,普賢菩薩十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等,凡事要有所成就,要先從發願開始,有願就有力,實踐願力廣結善緣,終能有所成就。
「四句偈」可以供佛光會員大眾,平常於早晚課做為「回向偈」的唱誦;或於飯前合掌,念一遍「四句偈」,可以加深信心與願力。希望各位都能奉行佛光「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最新消息
雪州鄉村發展評委會考察 仁嘉隆幸福村榮獲瓜冷縣冠軍
2025-10-22維摩詰經啟示與人間義工菩薩行
2025-10-22歡慶重陽 大社分會與靜和醫院住民同慶
2025-10-22美國新州佛光人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台北道場
2025-10-22南天青年佛學營「做自己的貴人」 聞思修證引導內在成長
2025-10-22景東里首辦幸福生活講座 里民擁抱幸福人生
2025-10-22大明社區大學秋季公民素養周 講座內容精采期待
2025-10-22曼城佛光青年齊聚迎新 啟動未來新篇章
2025-10-22多倫多青年心連心 覺察情緒慈悲回應
2025-10-22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入道 承續法脈弘願啟程
2025-10-22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4 2025-10-22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3 2025-10-21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② 2025-10-19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① 2025-10-18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2 2025-10-17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1 2025-10-16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自序.緣起人間 願行一世2-2 2025-10-15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自序.緣起人間 願行一世2-1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