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旱稻是早期原住民栽種的主食之一
2012-10-02
旱稻是早期原住民栽種的主食之一,因收成少且口感較差,如今幾乎被捨棄而改食水稻,新竹縣尖石、五峰兩鄉內仍有少數稻農執著於傳統旱稻的種植,綠油油的稻田,十分突兀。
尖石鄉農業課表示,鄉內居住地區缺少適宜種植水稻的農地,因此發展出適合種植的旱稻,旱稻又名陸稻,生長於旱地,山坡地亦可栽培,已往是原住的主要糧食,亦可用為釀酒、點心、糕餅、米粉、醬油之原料。
前縣議員曾安勝表示,鄉境內大部分是丘陵地,在農業時期,多數泰雅族人仍從事初級農耕,兼事狩獵、採集之生活,最重要的農作物則為粟及旱稻,因當時未生產肥料,農耕方式以焚墾輪休為主。他說,因旱稻口感不如水稻,且收成僅及水稻的一半,如今,鄉內的丘陵地已相繼被改種水蜜桃、高冷蔬菜、甜柿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旱稻面積逐漸減少,僅餘極少數的稻農,守著2、3公頃的丘陵地種植,在山地鄉想要見到旱稻還真不容易。
沒有水灌溉的旱稻,田裡的稻作仍是綠油油一片,稻農期待11月份收成時是個豐收年。
尖石鄉農業課表示,鄉內居住地區缺少適宜種植水稻的農地,因此發展出適合種植的旱稻,旱稻又名陸稻,生長於旱地,山坡地亦可栽培,已往是原住的主要糧食,亦可用為釀酒、點心、糕餅、米粉、醬油之原料。
前縣議員曾安勝表示,鄉境內大部分是丘陵地,在農業時期,多數泰雅族人仍從事初級農耕,兼事狩獵、採集之生活,最重要的農作物則為粟及旱稻,因當時未生產肥料,農耕方式以焚墾輪休為主。他說,因旱稻口感不如水稻,且收成僅及水稻的一半,如今,鄉內的丘陵地已相繼被改種水蜜桃、高冷蔬菜、甜柿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旱稻面積逐漸減少,僅餘極少數的稻農,守著2、3公頃的丘陵地種植,在山地鄉想要見到旱稻還真不容易。
沒有水灌溉的旱稻,田裡的稻作仍是綠油油一片,稻農期待11月份收成時是個豐收年。
最新消息
南華大學文學系辦國際研討會 啟用「敦煌學專區」深化研究能量
2025-11-18佛光西來學校小小書法家 勇闖南加州學術賽場
2025-11-18新營講堂關懷弱勢淨化社區 傳遞佛光愛
2025-11-18西來寺三好學園佛學會考 親子攜手共精進
2025-11-18《藥師經》現代解讀 佛法智慧療癒身心
2025-11-18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
2025-11-18〔寶島采風〕風華古宅飄書香 文化綠廊續芬芳
2025-11-18心保和尚關懷圓通寺 讚歎三好家庭傳承有佛法
2025-11-18慈航半世紀、福國新十年 人間音緣感恩音樂會
2025-11-18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放光人生
2025-11-18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