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旱稻是早期原住民栽種的主食之一
2012-10-02
旱稻是早期原住民栽種的主食之一,因收成少且口感較差,如今幾乎被捨棄而改食水稻,新竹縣尖石、五峰兩鄉內仍有少數稻農執著於傳統旱稻的種植,綠油油的稻田,十分突兀。
尖石鄉農業課表示,鄉內居住地區缺少適宜種植水稻的農地,因此發展出適合種植的旱稻,旱稻又名陸稻,生長於旱地,山坡地亦可栽培,已往是原住的主要糧食,亦可用為釀酒、點心、糕餅、米粉、醬油之原料。
前縣議員曾安勝表示,鄉境內大部分是丘陵地,在農業時期,多數泰雅族人仍從事初級農耕,兼事狩獵、採集之生活,最重要的農作物則為粟及旱稻,因當時未生產肥料,農耕方式以焚墾輪休為主。他說,因旱稻口感不如水稻,且收成僅及水稻的一半,如今,鄉內的丘陵地已相繼被改種水蜜桃、高冷蔬菜、甜柿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旱稻面積逐漸減少,僅餘極少數的稻農,守著2、3公頃的丘陵地種植,在山地鄉想要見到旱稻還真不容易。
沒有水灌溉的旱稻,田裡的稻作仍是綠油油一片,稻農期待11月份收成時是個豐收年。
尖石鄉農業課表示,鄉內居住地區缺少適宜種植水稻的農地,因此發展出適合種植的旱稻,旱稻又名陸稻,生長於旱地,山坡地亦可栽培,已往是原住的主要糧食,亦可用為釀酒、點心、糕餅、米粉、醬油之原料。
前縣議員曾安勝表示,鄉境內大部分是丘陵地,在農業時期,多數泰雅族人仍從事初級農耕,兼事狩獵、採集之生活,最重要的農作物則為粟及旱稻,因當時未生產肥料,農耕方式以焚墾輪休為主。他說,因旱稻口感不如水稻,且收成僅及水稻的一半,如今,鄉內的丘陵地已相繼被改種水蜜桃、高冷蔬菜、甜柿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種植旱稻面積逐漸減少,僅餘極少數的稻農,守著2、3公頃的丘陵地種植,在山地鄉想要見到旱稻還真不容易。
沒有水灌溉的旱稻,田裡的稻作仍是綠油油一片,稻農期待11月份收成時是個豐收年。
最新消息
三寶寺感恩季送暖 慰問警消守護社區安全
2025-11-12《台灣超人》紐約放映最終場 傳遞台灣溫暖力量
2025-11-12佛光人齊心行善 三寶寺冬季玩具捐贈開跑
2025-11-12響應電子廢品回收日 多倫多佛光童軍團守護地球
2025-11-12波士頓有你真好 歲末感恩溫暖滿滿
2025-11-12中天寺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 佛子發心行三好
2025-11-12佛光山南方寺及巴生區佛光人 響應口腔健康講座
2025-11-12佛光人聯合贈米 送愛北投道生療養院
2025-11-12丹佛講堂謝月照畫展開幕 藝術弘法展現和諧共生
2025-11-12COP30蔬食A計畫獲連署回響 實踐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
2025-11-1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