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第21期短期研究班 程恭讓講述阿含經的人間佛教思想

教育人文

字級

第21期短期研究班 程恭讓講述阿含經的人間佛教思想

【人間社 李慧琳 高雄報導】 2023-09-24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舉辦的第21期徒眾短期研究班,9月23日邀請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為大眾講述「《阿含經》的人間佛教思想」,帶領大眾深入探源阿含經與人間佛教的義理要旨與相關論述。

程恭讓首先指出,佛陀教法之根本宗旨是追求實現人類現法樂、後世樂、究竟樂的辯證統一,並分別解說三者的意涵,現法樂指的是現世幸福,後世樂是後世的幸福,究竟樂則是最高最圓滿的幸福。

「這三者之間並非孤立存在、相互隔絕,也不是彼此平行,而是逐漸遞進的關係。」程恭讓表示,現法樂與後世樂是究竟樂的必要基礎,易言之,在追求究竟樂的道路上,需要有現法樂和後世樂的準備過程,如果人間沒有此二者的基礎建設,所謂的究竟樂可能只是一種虛幻的追求或空泛的目標。

「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則與早期聖典一脈相承,並且其論述更清晰、更準確」,程恭讓說明,從大師身上學習到佛法的核心精神,對佛法的體認也深受大師啟發。他舉大師於1982年在高雄壽山寺藥師法會上開示的主題〈快樂的方法〉為例,指出在當時的年代,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已有很完整的體系,其思惟不落入傳統窠臼又極具現代創新,令人敬服。

大師在開示中同樣指出學佛有三種快樂,大家參加藥師法會,都是希求快樂、如意及滿願,但世間的快樂皆有缺陷,學佛的人應嚮往三種快樂,即現法樂、後世樂、究竟解脫樂。現法樂指的是在拜佛或聽開示,自然而然感受到身心解脫舒暢,雖僅一時一刻,卻是永恆無盡。後世樂就是對後世、未來好好安排,現在所做各種功德,都是播在福田裡的種子,可在後世享用不盡。而究竟解脫樂則是法身的證悟,能夠永遠不再沉淪生死,這才是學佛最大目的。

另外,程恭讓也帶領學員透過巴利原文、漢譯及新譯之間的對勘,深入剖析《阿含經》等原始佛教經典的義理辯證及現代詮釋,並從佛陀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等方向,提出原始佛教的三大核心價值,即重視人道、現實人生和社會參與,而這三點正闡釋了佛陀教法旨在合理解決人類福德生活的問題。

最後,程恭讓引用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指出,書中可以看到大師對於佛教的社會參與之合理性、必要性高度予以強調和關注的思想意識,也能看到大師重視面對現實人生的積極性。

程恭讓總結指出,若將《雜阿含經》與人間佛教兩相比較,應該說星雲大師的表述更加清晰明確,而對於《雜阿含經》的解讀則不僅需要語言、文獻的知識,更需要人間佛教智慧光明的照耀。「我們可以把《雜阿含經》視為表現人間佛教思想理念及其三大基本價值方向的原始版,而把星雲大師體現百年現代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視為是人間佛教思想理念及其三大基本價值方向的現代版,而這也正是大師對佛教社會思想的貢獻與力量。」
12345678910第6 / 46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