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尤芳達主講AI 智能時代心的教育 回歸向上與向善
2024-03-05
人工智慧已於近年快速改變科技發展以及人類的生活,佛光山台北道場於3月3日邀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教授,以「AI智能時代心的教育」為題,點出人工智慧新時代應具備的觀念,與大眾分享當前教育如何因應快速變遷的時代趨勢培育人才,全場百餘名民眾出席。
數位科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尤芳達提到過去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從勞動力轉化為科技進步。當前人類面對科技整合,透過人工智慧快速進展,縱使科學家也無法預測每日最新科技的進步幅度,因此思考未來的人才培育與人工智慧科技共存,為重要課題。
教育的初心是什麼?尤芳達提醒,很多人認為幸福健康與快樂是教育的根本,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讓教育回歸「向上」及「向善」。向上即為不間斷的終身學習,力量在於自趨力,個人自發性學習;然而知識學習若無良善,可能因權力或利益而形成偏差,所以學習過程亦應培育向善,將所學用於個人家庭與社會,與佛教所謂慈悲智慧並存,概念無二。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非過去的正規授課教學。現今網路發達,知識及資訊可快速取得,具備生命力的學習應為溝通合作與創新,欣賞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似如百花齊放的景緻。傳統的教育著重問題解決,從書本中汲取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知識的工作缺乏標準答案,須透過生活經驗錯中學,即所謂的知行合一。
生命經驗如何培養人才?尤芳達引述許多學者研究,人才除不斷吸取知識外,更應在不斷適應過程中,保持心理平衡與維持情緒智商(EQ)。尤芳達以近年暢銷書《快思慢想》,提示除自身習慣外,透過經驗對新事物改變既有學習模式,重塑自我腦神經網絡。
「人工智慧讓我們發現純知識學習的不足,面對逆境挫敗的心境學習,進而產生力量,乃至以經驗改變壞習慣重新思考,建立人格特質,方能面對未來,以生命教育駕馭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而星雲大師提倡的行三好或經科學研究的靜坐,恰為面對新時代所須的生命教育,讓我們用『心力量』培育新時代的向上向善好人才。」尤芳達勉勵大眾。
數位科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尤芳達提到過去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從勞動力轉化為科技進步。當前人類面對科技整合,透過人工智慧快速進展,縱使科學家也無法預測每日最新科技的進步幅度,因此思考未來的人才培育與人工智慧科技共存,為重要課題。
教育的初心是什麼?尤芳達提醒,很多人認為幸福健康與快樂是教育的根本,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讓教育回歸「向上」及「向善」。向上即為不間斷的終身學習,力量在於自趨力,個人自發性學習;然而知識學習若無良善,可能因權力或利益而形成偏差,所以學習過程亦應培育向善,將所學用於個人家庭與社會,與佛教所謂慈悲智慧並存,概念無二。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非過去的正規授課教學。現今網路發達,知識及資訊可快速取得,具備生命力的學習應為溝通合作與創新,欣賞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似如百花齊放的景緻。傳統的教育著重問題解決,從書本中汲取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知識的工作缺乏標準答案,須透過生活經驗錯中學,即所謂的知行合一。
生命經驗如何培養人才?尤芳達引述許多學者研究,人才除不斷吸取知識外,更應在不斷適應過程中,保持心理平衡與維持情緒智商(EQ)。尤芳達以近年暢銷書《快思慢想》,提示除自身習慣外,透過經驗對新事物改變既有學習模式,重塑自我腦神經網絡。
「人工智慧讓我們發現純知識學習的不足,面對逆境挫敗的心境學習,進而產生力量,乃至以經驗改變壞習慣重新思考,建立人格特質,方能面對未來,以生命教育駕馭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而星雲大師提倡的行三好或經科學研究的靜坐,恰為面對新時代所須的生命教育,讓我們用『心力量』培育新時代的向上向善好人才。」尤芳達勉勵大眾。
最新消息
菲律賓Bogo市大地震 慈恩寺暨佛光人啟動賑災行動
2025-10-04英國曼城消防局開放日 曼城佛光童軍體驗緊急救援
2025-10-04昆士蘭佛青Bodhi Lab 探討因緣果報
2025-10-04佛教葉紀南中學參訪香港佛光道場 體驗三好精神
2025-10-04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節前致意
2025-10-04二結長者慶中秋 製作月球燈點亮心燈
2025-10-04安養中心住民座談會暨中秋節活動 三色米糕暖中秋
2025-10-04法水寺舉辦戶外歡喜禪 三代同堂共修感恩自然
2025-10-04加拿大街頭書展 多倫多佛光人介紹人間佛教
2025-10-04臺北監獄皈依典禮 收容人與佛接心展開新人生
2025-10-04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