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學生在周一共讀時間閱讀《人間福報》。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學生聚精會神從《人間福報》中截取重點,書寫學習單。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國中部教師陳儀玲指導學生閱讀《人間福報》策略。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學生人手一份《人間福報》。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
圖說:「大桃子」為「小桃子」說故事,透過學習環境的營造,傳承校園閱讀文化。 人間社記者謝佩蓁攝〔三好校園〕滋養美感愛讀報 喜閱無圍牆校園
2023-11-27
新北市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校舍以清水模打造,外觀很像美術館,學校每年舉辦藝術節,滋養孩子的美感教育,並以全閱讀教學及《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豐富學生的多元視角、擴大學習領域,也從中涵養優良的品格。
「桃子腳」是樹林區的一個舊地名,相傳古時從樹林到三峽,途中會經過三棵桃子樹,人們會在樹下歇腳、納涼而得名。2000年樹林區啟動「社區造校」工程,由地方長輩負責種樹,希望樹木將來陪伴子孫讀書,而「桃子腳」也從地名變成校名。
與其他學校不一樣的地方是,桃子腳為了維持校園空間美感,布告欄不僅有專屬的規格,學校也不會懸掛如榮譽榜之類的紅布條,以免破壞校園美感;在富含人文藝術氣息的校園中,藉由開放式的環境,鼓勵孩子適性發展,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校長郭昱晨表示,學校推動全閱讀教學,由教師帶領學生大量閱讀,再進行討論、思辨、表達,「以閱讀為本」、「以閱讀統整」進行課內文本教學,感謝《人間福報》提供推廣讀報教育的優質資源,希望閱讀能像學校的樹木一樣,永續深耕,成長茁壯。
郭昱晨指出,學校每周一有共讀時間,除了圖書館的讀物之外,每班還有「喜閱100」的書籍及報紙,《人間福報》因提供正確的閱讀策略,成為國中部閱讀教育的重點之一,學校由教務主任蔡宜芳、教師謝孟俶、翁雪娥、張婉莉等人共組閱讀推廣小組,設計各項閱讀策略,培養學子自主學習及閱讀能力。
教務主任蔡宜芳指出,校方利用圖書館教育延伸出主題書展、主題講座及相關課程,例如5年級的閱讀課程是由教師指導如何做簡報,學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收集簡報資料,進而發展成簡報册,透過主題可以發現學童的多樣性。
榮獲112年度教育部「閱讀推手」的教師謝孟俶,是負責讀報教育的幕後靈魂人物,她以「大手牽小手」營造校園學習環境,推廣「為愛朗讀」閱讀活動,帶領低年級的「小桃子」聽故事,直到成為會說故事的「大桃子」,傳承校園閱讀文化。
國小部教師張婉莉表示,她的閱讀教學重點聚焦在SDGs(永續發展目標),例如以「海洋」為主題的閱讀,在走廊上的海報,她第一周會設計清澈的海水、海洋、魚群等,到了第3周後會陸續加入塑膠垃圾、保特瓶、廢棄魚網,營造出海洋汙染的狀態,藉由學習單鼓勵孩子透過閱讀看見世界,將閱讀能力轉化為行動力,為世界做些改變。
教師翁雪娥表示,《人間福報》內容豐富,可提供課外補充教材,因此她將《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融入課堂,將學生們感興趣的題材,交由學生分組討論、上台報告,並以剪報收集資料、製作海報方式,呈現創意新聞。
學生陳昀立表示,自己從國一開始閱讀《人間福報》,發現報紙上刊登有佛教內容的故事,鼓勵讀者「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他對佛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也透過閱讀與環保藝術等新聞,豐富多元視角,培養面對未來所需具備的核心素養。
「桃子腳」是樹林區的一個舊地名,相傳古時從樹林到三峽,途中會經過三棵桃子樹,人們會在樹下歇腳、納涼而得名。2000年樹林區啟動「社區造校」工程,由地方長輩負責種樹,希望樹木將來陪伴子孫讀書,而「桃子腳」也從地名變成校名。
與其他學校不一樣的地方是,桃子腳為了維持校園空間美感,布告欄不僅有專屬的規格,學校也不會懸掛如榮譽榜之類的紅布條,以免破壞校園美感;在富含人文藝術氣息的校園中,藉由開放式的環境,鼓勵孩子適性發展,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校長郭昱晨表示,學校推動全閱讀教學,由教師帶領學生大量閱讀,再進行討論、思辨、表達,「以閱讀為本」、「以閱讀統整」進行課內文本教學,感謝《人間福報》提供推廣讀報教育的優質資源,希望閱讀能像學校的樹木一樣,永續深耕,成長茁壯。
郭昱晨指出,學校每周一有共讀時間,除了圖書館的讀物之外,每班還有「喜閱100」的書籍及報紙,《人間福報》因提供正確的閱讀策略,成為國中部閱讀教育的重點之一,學校由教務主任蔡宜芳、教師謝孟俶、翁雪娥、張婉莉等人共組閱讀推廣小組,設計各項閱讀策略,培養學子自主學習及閱讀能力。
教務主任蔡宜芳指出,校方利用圖書館教育延伸出主題書展、主題講座及相關課程,例如5年級的閱讀課程是由教師指導如何做簡報,學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收集簡報資料,進而發展成簡報册,透過主題可以發現學童的多樣性。
榮獲112年度教育部「閱讀推手」的教師謝孟俶,是負責讀報教育的幕後靈魂人物,她以「大手牽小手」營造校園學習環境,推廣「為愛朗讀」閱讀活動,帶領低年級的「小桃子」聽故事,直到成為會說故事的「大桃子」,傳承校園閱讀文化。
國小部教師張婉莉表示,她的閱讀教學重點聚焦在SDGs(永續發展目標),例如以「海洋」為主題的閱讀,在走廊上的海報,她第一周會設計清澈的海水、海洋、魚群等,到了第3周後會陸續加入塑膠垃圾、保特瓶、廢棄魚網,營造出海洋汙染的狀態,藉由學習單鼓勵孩子透過閱讀看見世界,將閱讀能力轉化為行動力,為世界做些改變。
教師翁雪娥表示,《人間福報》內容豐富,可提供課外補充教材,因此她將《人間福報》讀報教育融入課堂,將學生們感興趣的題材,交由學生分組討論、上台報告,並以剪報收集資料、製作海報方式,呈現創意新聞。
學生陳昀立表示,自己從國一開始閱讀《人間福報》,發現報紙上刊登有佛教內容的故事,鼓勵讀者「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他對佛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也透過閱讀與環保藝術等新聞,豐富多元視角,培養面對未來所需具備的核心素養。
最新消息
西方寺參與藝術美食節 以文化結緣傳遞佛法之美
2025-11-13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綻放法華禪寺
2025-11-13佛光山金光明童軍團淨灘行動 以行動守護永續環境
2025-11-13心保和尚與菲國佛光人接心 共祈行菩薩道發菩提心
2025-11-13逢甲大學參訪惠中寺 體悟娑婆的「妙法蓮華」
2025-11-13曼城佛光會和童軍齊赴英國國殤周日 與在地居民同祈世界和平
2025-11-13四海都有佛光人 光明寺喜迎郵輪旅行團
2025-11-13從心出發共育菩提 台北道場愛心媽媽培訓啟發新視野
2025-11-13屏東講堂知賓培訓 樹立佛光人專業形象
2025-11-13香雲寺關懷社區 參與奧斯汀退伍軍人節遊行觀摩學習
2025-11-13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