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從南港茶製場遠眺台北101大樓。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桂花是南港的「區花」。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桂花吊橋」因當地有大片桂花林而得名。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外型為台灣山巒意象。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的牆面,呈現聲波的律動感。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產業區」建築外觀猶如寶石。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陳列的文物。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陳列的樂器等文物。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陳列的獎座。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形象牆。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保留日據時代木構洋風桁架。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
圖說: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陳列的作品〈開木!開幕〉。 人間社記者吳新傳攝〔寶島采風〕台北最東邊祕境 淡蘭古道桂花香
2024-04-09
南港是昔日「淡蘭古道」的中繼站,也是「台灣包種茶」的發源地。二戰結束後,南港被劃入工業區,由於工廠排放濃密的黑煙,一度使南港成為「黑鄉」,後來重工廠遷離,南港逐漸轉型為商業區,如今是充滿活力、多元文化的城區。
雙北交界 浪漫茶山風情
南港因位於基隆河南岸而得名,清代移民以福建安溪人居多,其中又以茶農占多數。相傳清光緒11年(1885年),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來台,發現南港舊庄一帶適合茶樹生長,於是引進茶樹栽種,使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的原鄉。
除了包種茶之外,南港也是全台第二大的桂花產地。桂花被喻為謙沖君子,也是南港區的「區花」。南港栽植桂花,主要是因茶農為使包種茶更加香郁,於是以桂花燻茶葉,成為當時新興的製茶技術。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茶製場)海拔高約380公尺,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初夏夜晚,螢光點點,非常浪漫。當地栽植的桂花屬於「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因此也叫「月桂」。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台北101大樓。
走進茶製場,可認識台北的茶葉風華史,當地茶農也會輪流在茶製場「說茶」、「奉茶」,甚至「唱茶」(製茶打油詩)。茶製場周邊有環山步道群,步道上有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的「界碑」,被譽為「台北最東邊祕境」。
東區門戶 流行音樂中心
日據末期,南港包種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煤礦與磚瓦業。二戰結束之後,因重工業進駐,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直到1980年代,工廠逐漸撤出,南港才擺脫「黑鄉」惡名,重見藍天。
1990年代以後,南港開始變身,包括基隆河截彎取直、鐵路地下化、興建展覽館、引進產業聚落、三鐵共構等,將南港規劃為「台灣智埠中心」,打造軟體、會展、車站、文創、生技等5大中心的東區門戶,讓「黑鄉」變「黃金」。
其中,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就是重要文創建設之一。2020年9月開幕的北流,由「表演廳」、「文化館」、「產業區」等3棟外型獨特的建築體與腹地廣大的戶外表演空間組成,建築體之間以空橋作為連結。
「表演廳」以台灣山巒意象為外型,喻意華語流行音樂綿延不絶,再創高峰。「文化館」外觀有如音樂寶盒,牆面呈現聲波的律動感,內部展示台灣流行音樂重要故事與史料。「產業區」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為目標,建築外觀猶如寶石,希望激盪出寶石般的光芒。
瓶蓋工廠 文創產業基地
二戰期間,歐亞海運中斷,當時台灣總督府推動「南進政策」,確立「工業台灣,農業南洋」,並在台成立「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生產軟木塞、金屬瓶蓋和碳化板,其中碳化板因具有隔熱與絕緣效果,提供海軍作為保修軍艦的材料。
二戰結束後,工廠由台灣省專賣局接管,1958年改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俗稱「南港瓶蓋工廠」,營運至2004年停產。工廠經過整修後,2020年以「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面貌問世,園區保留6棟歷史建築,並導入文創產業。
胡適公園 緬懷自由哲人
胡適(1891-1962)是近代自由主義的先驅,畢生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等治學方法,他擁有34個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人之一。1962年在中研院開會時,因心臟病發過世。
胡適身故後,安葬在中研院對面,後來擴大闢建為「胡適公園」,胡適在中研院旁的故宅也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公園內有噴泉池、水景花園、箴言牆、涼亭等設施,其中涼亭為北京大學同學會募資興建。
胡適的墓誌銘則是由北京大學教授毛子水所寫,文中寫道:「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雙北交界 浪漫茶山風情
南港因位於基隆河南岸而得名,清代移民以福建安溪人居多,其中又以茶農占多數。相傳清光緒11年(1885年),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來台,發現南港舊庄一帶適合茶樹生長,於是引進茶樹栽種,使南港成為台灣包種茶的原鄉。
除了包種茶之外,南港也是全台第二大的桂花產地。桂花被喻為謙沖君子,也是南港區的「區花」。南港栽植桂花,主要是因茶農為使包種茶更加香郁,於是以桂花燻茶葉,成為當時新興的製茶技術。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茶製場)海拔高約380公尺,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初夏夜晚,螢光點點,非常浪漫。當地栽植的桂花屬於「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因此也叫「月桂」。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台北101大樓。
走進茶製場,可認識台北的茶葉風華史,當地茶農也會輪流在茶製場「說茶」、「奉茶」,甚至「唱茶」(製茶打油詩)。茶製場周邊有環山步道群,步道上有台北市與新北市汐止區的「界碑」,被譽為「台北最東邊祕境」。
東區門戶 流行音樂中心
日據末期,南港包種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煤礦與磚瓦業。二戰結束之後,因重工業進駐,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直到1980年代,工廠逐漸撤出,南港才擺脫「黑鄉」惡名,重見藍天。
1990年代以後,南港開始變身,包括基隆河截彎取直、鐵路地下化、興建展覽館、引進產業聚落、三鐵共構等,將南港規劃為「台灣智埠中心」,打造軟體、會展、車站、文創、生技等5大中心的東區門戶,讓「黑鄉」變「黃金」。
其中,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就是重要文創建設之一。2020年9月開幕的北流,由「表演廳」、「文化館」、「產業區」等3棟外型獨特的建築體與腹地廣大的戶外表演空間組成,建築體之間以空橋作為連結。
「表演廳」以台灣山巒意象為外型,喻意華語流行音樂綿延不絶,再創高峰。「文化館」外觀有如音樂寶盒,牆面呈現聲波的律動感,內部展示台灣流行音樂重要故事與史料。「產業區」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才為目標,建築外觀猶如寶石,希望激盪出寶石般的光芒。
瓶蓋工廠 文創產業基地
二戰期間,歐亞海運中斷,當時台灣總督府推動「南進政策」,確立「工業台灣,農業南洋」,並在台成立「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生產軟木塞、金屬瓶蓋和碳化板,其中碳化板因具有隔熱與絕緣效果,提供海軍作為保修軍艦的材料。
二戰結束後,工廠由台灣省專賣局接管,1958年改名「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俗稱「南港瓶蓋工廠」,營運至2004年停產。工廠經過整修後,2020年以「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面貌問世,園區保留6棟歷史建築,並導入文創產業。
胡適公園 緬懷自由哲人
胡適(1891-1962)是近代自由主義的先驅,畢生倡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驗是真理的唯一試金石」等治學方法,他擁有34個博士學位,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博士學位的人之一。1962年在中研院開會時,因心臟病發過世。
胡適身故後,安葬在中研院對面,後來擴大闢建為「胡適公園」,胡適在中研院旁的故宅也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公園內有噴泉池、水景花園、箴言牆、涼亭等設施,其中涼亭為北京大學同學會募資興建。
胡適的墓誌銘則是由北京大學教授毛子水所寫,文中寫道:「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最新消息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4
2025-11-28沙巴人間音緣佛光普照 500聽眾體悟星雲大師慈悲智慧
2025-11-27在雨聲、茶香與覺照間 溫哥華佛光人體驗禪心
2025-11-27佛光童軍三好家庭營 共築和諧與善念
2025-11-27丹佛講堂感恩節送暖 三好四給關懷社區警消與基層服務人員
2025-11-27曼城佛光人再展慈悲願力 捐贈物資助抗癌研究
2025-11-27菩提寺感恩節送暖 向人民保母致敬
2025-11-27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參訪佛館 讚歎佛光山行善「有影」
2025-11-2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3
2025-11-27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