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94
2023-10-22
為信徒留歷史
人類的歷史,都是由時間累積而來,但最後往往也因時間而逝去。所謂從古到今,從現在到未來,在歷史的長河裡,多少的人事,都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漸漸消失。過去的人做過什麼,現在的人不知道;現在的人做什麼,未來的人也無從知曉。那麼,歷史隨著時間湮滅,就如同人生的一期生命這麼短暫,實在也很可惜。
我想,生命的意義,乃在於能為人類留下歷史,能為社會留下慈悲,能為自己留下信仰,能為世間留下貢獻。所以,我們在佛光山,就希望能為信徒留下歷史。也就是說,對於信徒過去所做的功德善舉,我們替他留下歷史的痕跡,讓後來的人知道他的善良與發心,這就是為他、為後人留下歷史功德。
那現在我們能做的,像佛光山百萬人興學,我們就在大學裡,樹立一片紀念碑牆,刻上參與者的名字。碑文的材質是石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的長河裡,必定能持久的保護這些信徒的功德歷史,讓它能長久的作為後世子孫的典範。
另外,佛陀紀念館是由千家寺院、百萬人士所共同發心建造的,佛光山為了保護他們的信心、善行,將他們的功德芳名刻在佛館的牆上,保護他們的善心功德,不要輕易的隨著光陰流逝,消失在時間的巨流裡。
再如,佛光山如來殿、雲居樓的陶壁上,所有布施者的善舉功德,都鐫刻在上面。所以當有人想要了解到佛光山的經濟,我們都說,信徒的功德、善緣、因果,都掛在我們的牆壁上,不但信徒可以看到,人天也都能知道,佛菩薩也都能了解。
《普門品》說「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說,所有信徒的功德,都不會被抹煞的;因為功德歷史,在佛光山的碑牆上,這些資料裡都有記載。因此,我們說要為信徒留歷史,要把他們的功德留在人間,就是這個意思。
出家的年齡
入道為僧,需要什麼資格?過去有的寺廟,你要帶多少錢財來,我才准你在此出家;或者說你在我這裡做苦工多少年,我才准你出家;或是因為你是什麼達官貴人,我不得不讓你在此出家;也有的是江洋大盜,金盆洗手,不幹壞事了,發心出家;或者經商失敗、被人倒閉了,負債累累,沒有辦法,只有逃往寺院,所謂遁入空門;也有的人情場失意,心灰意冷,就來陪伴青燈古佛,安慰寂寞的心靈。
當然,這許多發心出家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種種情況不一;尤其,這些人沒有經過考試、沒有經過時間上的適應就入道出家,所以也就難怪說僧團裡「龍蛇混雜」了。
關於出家,在《大寶積經》裡有提到出家分為四種:第一、身心都出家;第二、身雖未出家,但心已出家;第三、身出家,心未出家,也就是人在寺院,心在紅塵;第四、就是無信,對佛門沒有尊重,身心俱不出家。
其實,出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要有出家的性格。你對世間上的五欲六塵,要有出離心,要能放得下,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要肯廣結善緣,施予慈悲利益;或者對於佛法,能有真正深刻的體驗、了解,對於四聖諦、十二因緣的基本佛理,深信無疑,對於禪淨都能修持,這樣出家,才有意義。
但是,當今的佛教僧團,佛門廣開,並沒有對想要出家的人,做出這許多的了解,也沒有經過各種的考試,所以在佛門裡「龍蛇混雜」,也就在所難免了。尤其有一些幼小的兒童,因父母沒有能力養育,就把他送到寺院出家;或者年老了,無兒無女,沒有依靠,以古稀之齡要求入道出家。你說,佛教成為育幼院,成為養老院,如此怎麼會有力量弘傳佛法呢?佛教又怎麼能興隆呢?
就是依佛經所說,很小的孩子出家,也要能為常住盡一點義務,所以兒童出家做沙彌,稱為「驅烏沙彌」,至少你要能趕走烏鴉,不要在寺廟裡面製造髒亂,總要做一些工作,對常住有益。年老的人,過了六十五歲,不可以受比丘戒,只可受沙彌戒,讓你做沙彌,不能做比丘,這還是有些限制的。
但是,當今佛教裡的出家制度,並未能嚴格執行考試;我們看,一般社會的學校,都要考試才能入學,出家不經過考試,怎麼能出家呢?如果不能對出家資格限制,僧團怎麼能興旺呢?
現在由於佛教沒有對有心出家者訂定規章、戒律,讓一些沒有信心的出家人進入佛教,濫竽充數,對佛教毫無益處,甚至造成僧團很多的問題。現在有人譏諷出家人為「吃教的和尚」,或說是「職業的和尚」,或是「寄佛偷生的出家人」。如此種種,想來真是不免令人良深浩嘆!
人類的歷史,都是由時間累積而來,但最後往往也因時間而逝去。所謂從古到今,從現在到未來,在歷史的長河裡,多少的人事,都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漸漸消失。過去的人做過什麼,現在的人不知道;現在的人做什麼,未來的人也無從知曉。那麼,歷史隨著時間湮滅,就如同人生的一期生命這麼短暫,實在也很可惜。
我想,生命的意義,乃在於能為人類留下歷史,能為社會留下慈悲,能為自己留下信仰,能為世間留下貢獻。所以,我們在佛光山,就希望能為信徒留下歷史。也就是說,對於信徒過去所做的功德善舉,我們替他留下歷史的痕跡,讓後來的人知道他的善良與發心,這就是為他、為後人留下歷史功德。
那現在我們能做的,像佛光山百萬人興學,我們就在大學裡,樹立一片紀念碑牆,刻上參與者的名字。碑文的材質是石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的長河裡,必定能持久的保護這些信徒的功德歷史,讓它能長久的作為後世子孫的典範。
另外,佛陀紀念館是由千家寺院、百萬人士所共同發心建造的,佛光山為了保護他們的信心、善行,將他們的功德芳名刻在佛館的牆上,保護他們的善心功德,不要輕易的隨著光陰流逝,消失在時間的巨流裡。
再如,佛光山如來殿、雲居樓的陶壁上,所有布施者的善舉功德,都鐫刻在上面。所以當有人想要了解到佛光山的經濟,我們都說,信徒的功德、善緣、因果,都掛在我們的牆壁上,不但信徒可以看到,人天也都能知道,佛菩薩也都能了解。
《普門品》說「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說,所有信徒的功德,都不會被抹煞的;因為功德歷史,在佛光山的碑牆上,這些資料裡都有記載。因此,我們說要為信徒留歷史,要把他們的功德留在人間,就是這個意思。
出家的年齡
入道為僧,需要什麼資格?過去有的寺廟,你要帶多少錢財來,我才准你在此出家;或者說你在我這裡做苦工多少年,我才准你出家;或是因為你是什麼達官貴人,我不得不讓你在此出家;也有的是江洋大盜,金盆洗手,不幹壞事了,發心出家;或者經商失敗、被人倒閉了,負債累累,沒有辦法,只有逃往寺院,所謂遁入空門;也有的人情場失意,心灰意冷,就來陪伴青燈古佛,安慰寂寞的心靈。
當然,這許多發心出家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種種情況不一;尤其,這些人沒有經過考試、沒有經過時間上的適應就入道出家,所以也就難怪說僧團裡「龍蛇混雜」了。
關於出家,在《大寶積經》裡有提到出家分為四種:第一、身心都出家;第二、身雖未出家,但心已出家;第三、身出家,心未出家,也就是人在寺院,心在紅塵;第四、就是無信,對佛門沒有尊重,身心俱不出家。
其實,出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要有出家的性格。你對世間上的五欲六塵,要有出離心,要能放得下,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要肯廣結善緣,施予慈悲利益;或者對於佛法,能有真正深刻的體驗、了解,對於四聖諦、十二因緣的基本佛理,深信無疑,對於禪淨都能修持,這樣出家,才有意義。
但是,當今的佛教僧團,佛門廣開,並沒有對想要出家的人,做出這許多的了解,也沒有經過各種的考試,所以在佛門裡「龍蛇混雜」,也就在所難免了。尤其有一些幼小的兒童,因父母沒有能力養育,就把他送到寺院出家;或者年老了,無兒無女,沒有依靠,以古稀之齡要求入道出家。你說,佛教成為育幼院,成為養老院,如此怎麼會有力量弘傳佛法呢?佛教又怎麼能興隆呢?
就是依佛經所說,很小的孩子出家,也要能為常住盡一點義務,所以兒童出家做沙彌,稱為「驅烏沙彌」,至少你要能趕走烏鴉,不要在寺廟裡面製造髒亂,總要做一些工作,對常住有益。年老的人,過了六十五歲,不可以受比丘戒,只可受沙彌戒,讓你做沙彌,不能做比丘,這還是有些限制的。
但是,當今佛教裡的出家制度,並未能嚴格執行考試;我們看,一般社會的學校,都要考試才能入學,出家不經過考試,怎麼能出家呢?如果不能對出家資格限制,僧團怎麼能興旺呢?
現在由於佛教沒有對有心出家者訂定規章、戒律,讓一些沒有信心的出家人進入佛教,濫竽充數,對佛教毫無益處,甚至造成僧團很多的問題。現在有人譏諷出家人為「吃教的和尚」,或說是「職業的和尚」,或是「寄佛偷生的出家人」。如此種種,想來真是不免令人良深浩嘆!
最新消息
北區協會區務會議 凝聚推進發展方針
2025-08-22中區協會區務會議 佛光人五力展現弘法能量
2025-08-22擁抱科技守護佛心 溫哥華「佛陀的AI教法」啟發新思惟
2025-08-22《浩瀚星雲》音樂劇籌備 光明大學宿霧藝術學院啟動
2025-08-22落實視力保健 均頭榮獲「全國近視防治楷模獎」
2025-08-22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 佛光山13所別分院獲肯定
2025-08-22月光TEA-TALK相遇如歌 生命中美麗的和弦
2025-08-22北卡佛光山「豆腐三味」烹飪課程 推廣健康素食
2025-08-22獲獎連連 昆士蘭佛光童軍團慶7周年
2025-08-22理論實踐相融合 南天寺助力新州宗教教師專業成長
2025-08-22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3 2025-08-14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2 2025-08-13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⑫ 2025-08-10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⑪ 2025-08-09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1 2025-08-12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公平正義 2025-08-1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2-2 2025-08-08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2-1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