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對大眾開示。 人間社記者覺讓法師攝
圖說: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領眾念佛修持。 人間社記者覺讓法師攝
圖說: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領眾頌經修持。 人間社記者覺讓法師攝心保和尚開示 發四弘誓願一心念佛成就菩提道業
2018-12-24
慶祝彌陀聖誕,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12月23日在惠中寺領眾念佛開示念佛法要。心保和尚表示,發心來念佛就是發心來修行,念佛法門簡單易行,而且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有心隨時隨地皆可念佛。
佛陀因為精進修行,有禪定智慧以及度眾的大願心,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才成就佛道。大家要跟世尊學習,唯有透過學習,方可體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心就是佛。因此,不要將佛神格化。念佛能讓我們明心見性,了解心的本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內無所失外無所得。
念佛當下會發現一個念頭起,另一個念頭就滅了,生生滅滅來來去去,就可體悟到生滅是幻化無常了不可得的,知道此義理,那麼對世間又何需罣礙呢?不知生滅法者,心心念念就會有執著煩惱。聲音、念頭皆是生滅法,但人往往只見到表面的生滅相,不知道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的。念佛時要放下萬緣,凈心正念、相續不斷的念,就可在念頭生滅起落中,見著本來清淨的般若空性,明心見性也會自然現前。
永明延壽禪師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因此,心保和尚說,只要有「真信、切願、正行」的三資糧,追隨阿彌陀佛的48大願,精進念佛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淨土並非去享受福報,是要去那裡修行菩薩道,因此,發願往生還要有慈悲心、普度眾生的願力,那麼所念的佛號,聲聲都是我們的修行,都是我們的願心,終究能體悟「即心即佛,是心是佛」的義理,並且願意依教奉行。
世尊在《阿彌陀經》中,三次勸請大眾要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這是眾生此期生命中,能了脫生死最重要的課題。大眾要相信有阿彌陀佛,有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就有得度的因緣。真信就能啟動菩提心、大願心,想要幫助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因此,心保和尚勉勵大家,要依四弘誓願的教誨,去念佛、去修行、去度眾,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將八萬四千煩惱歸納,不出貪瞋癡三毒範圍。祖師大德常說「佛度有緣人」,但只要淨心思惟,就可用善巧方便度不同根機的人,這代表想要度眾生還是有方法的,能度己度人達到明心見性,就是有大福報、大自在的人。透過精進念佛的實踐,諸佛菩薩就會慈悲護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攝受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證得無生法忍不退轉位,乘願再來度眾就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因為精進修行,有禪定智慧以及度眾的大願心,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才成就佛道。大家要跟世尊學習,唯有透過學習,方可體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心就是佛。因此,不要將佛神格化。念佛能讓我們明心見性,了解心的本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內無所失外無所得。
念佛當下會發現一個念頭起,另一個念頭就滅了,生生滅滅來來去去,就可體悟到生滅是幻化無常了不可得的,知道此義理,那麼對世間又何需罣礙呢?不知生滅法者,心心念念就會有執著煩惱。聲音、念頭皆是生滅法,但人往往只見到表面的生滅相,不知道它的本質是緣起性空的。念佛時要放下萬緣,凈心正念、相續不斷的念,就可在念頭生滅起落中,見著本來清淨的般若空性,明心見性也會自然現前。
永明延壽禪師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因此,心保和尚說,只要有「真信、切願、正行」的三資糧,追隨阿彌陀佛的48大願,精進念佛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淨土並非去享受福報,是要去那裡修行菩薩道,因此,發願往生還要有慈悲心、普度眾生的願力,那麼所念的佛號,聲聲都是我們的修行,都是我們的願心,終究能體悟「即心即佛,是心是佛」的義理,並且願意依教奉行。
世尊在《阿彌陀經》中,三次勸請大眾要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這是眾生此期生命中,能了脫生死最重要的課題。大眾要相信有阿彌陀佛,有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就有得度的因緣。真信就能啟動菩提心、大願心,想要幫助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因此,心保和尚勉勵大家,要依四弘誓願的教誨,去念佛、去修行、去度眾,就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將八萬四千煩惱歸納,不出貪瞋癡三毒範圍。祖師大德常說「佛度有緣人」,但只要淨心思惟,就可用善巧方便度不同根機的人,這代表想要度眾生還是有方法的,能度己度人達到明心見性,就是有大福報、大自在的人。透過精進念佛的實踐,諸佛菩薩就會慈悲護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攝受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證得無生法忍不退轉位,乘願再來度眾就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