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來自全台50位青年幹部齊聚討論團務發展。 人間社記者唐鈺原攝
圖說: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合力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南區幹部找出最初記憶點─兒童夏令營是接引青年的開始。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透過體驗式學習,建立新舊幹部間的默契與共識。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會議引導師黃致潔帶領青年討論2022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各組分享腦力激盪後的重點議題。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北區團務長闕曉菁說明北區年度目標。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青年幹部為自己喜歡的議題投下一票。 人間社記者陳珮榮攝中華佛青幹部聯誼成長營 凝聚共識與願力
2022-02-24
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2月19、20日,於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辦「2022年區團務幹部暨團社長聯誼成長營」,來自全台50位青年幹部參與。邀請Paterson Process會議引導師黃致潔,帶領青年討論2022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翌日,前往桃園龍潭進行團隊探索活動,透過體驗式學習,建立新舊幹部間的默契與共識,加深自我對團務的期許。
執行長有度法師表示,今年主題是「智慧與創新」,創新不是憑空,而是從原本的框架來創新。透過黃老師的領導,從不同角度切入,跳脫過去模式,腦力激盪並融合青年們的想法,讓各國青年有更美好的會議體驗。
討論內容包含國際佛光青年會議議題發想、工作坊課程等活動安排。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共同找出3項人間佛教可著力的議題,分別為良質教育、氣候行動、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信仰是佛光青年最重要的核心,青年共同決議工作坊主題聚焦在「生命教育–如何面對死亡」、「各國道場線上導覽」、「線上論壇、直播的技術分享」及「結合各國文化與佛法的特色桌遊」。
特別安排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培養青年團體動力,思考團體的定位及未來。「每個人都有影響力,而只有你自己能證明自己。」從3個what著手,看到、聽到、想到什麼(what);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So what);接著思考現在該怎麼做(Now what),層層引導參與者產生行動,並藉由探索活動增加幹部對於團隊運作與認識,透過討論,建立共同目標,換位思考來促進團務推動。
團務分享與規畫,邀請4區青年幹部分享,過去在青年團感動、印象深刻的回憶,並反思區團務委員能為分團做哪些事,及區團的未來展望,建立新舊青年的連結,產生共識。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讚歎,佛光青年跟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心中的願力,以大眾做為自己的出發點,願意為團務付出假日寶貴時間。一個組織的創立有4個階段: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一件事情從發想到實現,需要突破許多困難才能成就。
「當你發心發願,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天馬幹部陳俗均表示,一個人若發心堅定,會有許多善知識相助。期許每一位幹部將更多的感動和學習帶給青年。在分團的輔助上,可以常常問自己,「站在團長角度思考,受到什麼幫助可以讓我跨過那個障礙。」
有度法師期勉青年學習無盡燈法門,每個人都是一小盞的光,但把大家的光聚在一起,這光芒可以去影響更多的人。把佛光青年當作品牌形象,將歡喜散發出去,讓更多人加入佛青的行列。
執行長有度法師表示,今年主題是「智慧與創新」,創新不是憑空,而是從原本的框架來創新。透過黃老師的領導,從不同角度切入,跳脫過去模式,腦力激盪並融合青年們的想法,讓各國青年有更美好的會議體驗。
討論內容包含國際佛光青年會議議題發想、工作坊課程等活動安排。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共同找出3項人間佛教可著力的議題,分別為良質教育、氣候行動、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信仰是佛光青年最重要的核心,青年共同決議工作坊主題聚焦在「生命教育–如何面對死亡」、「各國道場線上導覽」、「線上論壇、直播的技術分享」及「結合各國文化與佛法的特色桌遊」。
特別安排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培養青年團體動力,思考團體的定位及未來。「每個人都有影響力,而只有你自己能證明自己。」從3個what著手,看到、聽到、想到什麼(what);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So what);接著思考現在該怎麼做(Now what),層層引導參與者產生行動,並藉由探索活動增加幹部對於團隊運作與認識,透過討論,建立共同目標,換位思考來促進團務推動。
團務分享與規畫,邀請4區青年幹部分享,過去在青年團感動、印象深刻的回憶,並反思區團務委員能為分團做哪些事,及區團的未來展望,建立新舊青年的連結,產生共識。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讚歎,佛光青年跟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心中的願力,以大眾做為自己的出發點,願意為團務付出假日寶貴時間。一個組織的創立有4個階段: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一件事情從發想到實現,需要突破許多困難才能成就。
「當你發心發願,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天馬幹部陳俗均表示,一個人若發心堅定,會有許多善知識相助。期許每一位幹部將更多的感動和學習帶給青年。在分團的輔助上,可以常常問自己,「站在團長角度思考,受到什麼幫助可以讓我跨過那個障礙。」
有度法師期勉青年學習無盡燈法門,每個人都是一小盞的光,但把大家的光聚在一起,這光芒可以去影響更多的人。把佛光青年當作品牌形象,將歡喜散發出去,讓更多人加入佛青的行列。
最新消息
沙巴人間音緣佛光普照 500聽眾體悟星雲大師慈悲智慧
2025-11-27在雨聲、茶香與覺照間 溫哥華佛光人體驗禪心
2025-11-27佛光童軍三好家庭營 共築和諧與善念
2025-11-27丹佛講堂感恩節送暖 三好四給關懷社區警消與基層服務人員
2025-11-27曼城佛光人再展慈悲願力 捐贈物資助抗癌研究
2025-11-27菩提寺感恩節送暖 向人民保母致敬
2025-11-27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參訪佛館 讚歎佛光山行善「有影」
2025-11-2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母親──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3
2025-11-27員林講堂三好親子彩繪燈籠 創意點亮願力之燈
2025-11-26松信分會彩繪燈籠 社區里民歡喜豐收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