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來自全台50位青年幹部齊聚討論團務發展。 人間社記者唐鈺原攝
圖說: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合力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南區幹部找出最初記憶點─兒童夏令營是接引青年的開始。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透過體驗式學習,建立新舊幹部間的默契與共識。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會議引導師黃致潔帶領青年討論2022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各組分享腦力激盪後的重點議題。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北區團務長闕曉菁說明北區年度目標。 人間社記者王詩景攝
圖說:青年幹部為自己喜歡的議題投下一票。 人間社記者陳珮榮攝中華佛青幹部聯誼成長營 凝聚共識與願力
2022-02-24
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2月19、20日,於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辦「2022年區團務幹部暨團社長聯誼成長營」,來自全台50位青年幹部參與。邀請Paterson Process會議引導師黃致潔,帶領青年討論2022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翌日,前往桃園龍潭進行團隊探索活動,透過體驗式學習,建立新舊幹部間的默契與共識,加深自我對團務的期許。
執行長有度法師表示,今年主題是「智慧與創新」,創新不是憑空,而是從原本的框架來創新。透過黃老師的領導,從不同角度切入,跳脫過去模式,腦力激盪並融合青年們的想法,讓各國青年有更美好的會議體驗。
討論內容包含國際佛光青年會議議題發想、工作坊課程等活動安排。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共同找出3項人間佛教可著力的議題,分別為良質教育、氣候行動、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信仰是佛光青年最重要的核心,青年共同決議工作坊主題聚焦在「生命教育–如何面對死亡」、「各國道場線上導覽」、「線上論壇、直播的技術分享」及「結合各國文化與佛法的特色桌遊」。
特別安排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培養青年團體動力,思考團體的定位及未來。「每個人都有影響力,而只有你自己能證明自己。」從3個what著手,看到、聽到、想到什麼(what);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So what);接著思考現在該怎麼做(Now what),層層引導參與者產生行動,並藉由探索活動增加幹部對於團隊運作與認識,透過討論,建立共同目標,換位思考來促進團務推動。
團務分享與規畫,邀請4區青年幹部分享,過去在青年團感動、印象深刻的回憶,並反思區團務委員能為分團做哪些事,及區團的未來展望,建立新舊青年的連結,產生共識。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讚歎,佛光青年跟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心中的願力,以大眾做為自己的出發點,願意為團務付出假日寶貴時間。一個組織的創立有4個階段: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一件事情從發想到實現,需要突破許多困難才能成就。
「當你發心發願,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天馬幹部陳俗均表示,一個人若發心堅定,會有許多善知識相助。期許每一位幹部將更多的感動和學習帶給青年。在分團的輔助上,可以常常問自己,「站在團長角度思考,受到什麼幫助可以讓我跨過那個障礙。」
有度法師期勉青年學習無盡燈法門,每個人都是一小盞的光,但把大家的光聚在一起,這光芒可以去影響更多的人。把佛光青年當作品牌形象,將歡喜散發出去,讓更多人加入佛青的行列。
執行長有度法師表示,今年主題是「智慧與創新」,創新不是憑空,而是從原本的框架來創新。透過黃老師的領導,從不同角度切入,跳脫過去模式,腦力激盪並融合青年們的想法,讓各國青年有更美好的會議體驗。
討論內容包含國際佛光青年會議議題發想、工作坊課程等活動安排。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共同找出3項人間佛教可著力的議題,分別為良質教育、氣候行動、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信仰是佛光青年最重要的核心,青年共同決議工作坊主題聚焦在「生命教育–如何面對死亡」、「各國道場線上導覽」、「線上論壇、直播的技術分享」及「結合各國文化與佛法的特色桌遊」。
特別安排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帶領體驗式學習,培養青年團體動力,思考團體的定位及未來。「每個人都有影響力,而只有你自己能證明自己。」從3個what著手,看到、聽到、想到什麼(what);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建立關聯性,讓參與者與團體有連結感(So what);接著思考現在該怎麼做(Now what),層層引導參與者產生行動,並藉由探索活動增加幹部對於團隊運作與認識,透過討論,建立共同目標,換位思考來促進團務推動。
團務分享與規畫,邀請4區青年幹部分享,過去在青年團感動、印象深刻的回憶,並反思區團務委員能為分團做哪些事,及區團的未來展望,建立新舊青年的連結,產生共識。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讚歎,佛光青年跟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心中的願力,以大眾做為自己的出發點,願意為團務付出假日寶貴時間。一個組織的創立有4個階段:親切感、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一件事情從發想到實現,需要突破許多困難才能成就。
「當你發心發願,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天馬幹部陳俗均表示,一個人若發心堅定,會有許多善知識相助。期許每一位幹部將更多的感動和學習帶給青年。在分團的輔助上,可以常常問自己,「站在團長角度思考,受到什麼幫助可以讓我跨過那個障礙。」
有度法師期勉青年學習無盡燈法門,每個人都是一小盞的光,但把大家的光聚在一起,這光芒可以去影響更多的人。把佛光青年當作品牌形象,將歡喜散發出去,讓更多人加入佛青的行列。
最新消息
紐西蘭全國天主教學校宗教教師 南島佛光山交流研習
2025-11-26牛津劍橋佛學社參訪倫敦佛光山 青年展開人間佛教文化與禪修之旅
2025-11-26小手寫溫暖 西方寺為安寧病患送上節日關懷
2025-11-26勝鬘書院紐約參學 看亞裔美國人挑戰與機遇
2025-11-26晚唐宮廷服飾文化 法門寺地宮的紡織考古發現與研究
2025-11-26佛光青年圓夢 掌握人生選擇
2025-11-26警民之愛 西來盃公益籃球賽助孩童溫暖過節
2025-11-26屏二分會一社區一蓮花 傳遞健康正知見
2025-11-26雪梨佛光人推動環保與多元文化 榮獲新州議會表揚肯定
2025-11-26佛光人的家 佛光村入住說明會
2025-11-2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