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單節內燃動力客車「勝利號」五分車,行駛過急水溪橋上的畫面。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停靠在火燒店站的「勝利號」五分車,充滿懷舊情懷。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新營糖業鐵道文化園區」陳列的蒸氣火車頭。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南瀛綠都心公園」的草原妝點彩繪小鹿,象徵平埔族居住時出沒的梅花鹿群。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南瀛綠都心公園」是日據時代新營神社的社苑所在,花木扶疏、景色優美,被譽為「新營之肺」。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新營美術園區有藝術家不二良設計的「童年狂想曲」裝置藝術,打造現代藝術與休憩空間。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天鵝湖環保公園拱橋與碧水藍天相映,景色怡人。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天鵝湖畔的天鵝雕塑。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天鵝湖環保公園環湖木棧道總長2公里,枝葉扶疏、陽光掩映。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新營縣府日式木造官舍」是新營第一座日式屋邸歷史建築。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新營太子宮祖廟為國家三級古蹟。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新營太子宮(新廟)是北方宮殿式建築,廟頂矗立太子爺銅像,是新營知名地標。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
圖說:鐵線橋堡通濟宮古廟是國家三級古蹟,龍柱、彩繪及泥塑精巧細膩。 人間社記者胡琇媚攝〔寶島采風〕甘蔗飄香韻猶在 糖都轉型夢再開
2025-09-15
新營坐落於嘉南平原的心臟地帶,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台灣著名的「米倉」與「糖都」。田野在鐵道的低語聲中,交織稻香與蔗香;平埔族的古韻在土壤深處流淌,這處人文薈萃之鄉,正在傳統與現代間靜默蛻變,迎接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新營原本是平埔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明末鄭成功實施屯田,從最初鹽水區的屯兵地(舊營)逐漸向東開拓,設立新的屯兵營區,以此命名為「新營」。當時與新營相對的屯營還有上營、下營、大營、柳營、林鳳營等。
到了清康熙年間,新營屬諸羅縣大奎壁庄;乾隆時期改劃為嘉義縣轄下,分為太子宮堡及鐵線橋堡。日據時代,西部縱貫鐵道通車,新營設站,加上糖業蓬勃,讓新營成為嘉南地區重要交通與經濟樞紐。
蔗影風光 鐵道流金歲月
1906年,台灣四大製糖所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遷至新營,並成立新營製糖工場,利用嘉南大圳充沛的水源,大規模種植甘蔗,使新營成為糖業重鎮。戰後,「新營糖廠」成為台糖三大總廠之一,擁有宿舍、醫院、學校等完善的生活設施,形成糖業聚落文化。
與糖廠共生的是著名的「糖鐵」,糖鐵軌距只有76.2公分,約為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因此火車稱為「五分車」。雖然台灣糖業自1980年代開始衰退,新營糖廠也於2002年停工,然而仍以「新營糖業鐵道文化園區」轉型為觀光事業。
「新營糖業鐵道文化園區」保留大量的軌道、火車頭與車廂,成為鐵道迷朝聖地。其中的「中興車站」是五分車觀光列車起點,行駛「勝利號」單節內燃動力客車。「勝利號」小火車是 1949 年日本製造,停駛多年後,2024年2月復駛。
糖鐵火燒店車站附近有「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吳晉淮是台灣重要作曲家,畢生創作《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等歌曲200多首。不過,「火燒店」地名並非字面上的意義。據說當地早年有一家碗粿店生意很好,被稱為「好銷店」,後來音轉為「火燒店」。
「新營鐵道地景公園」位於新營糖廠製糖區舊址,以台糖軌道故事為活化主軸,整合倉庫、五分車軌道、月台,讓遊客感受糖業變化的歷史時光。
綠蔭拾光 漫步藝想世界
「南瀛綠都心公園」原為日據時期的新營神社社苑,戰後成為中山公園,後轉型為多功能綠地。園區內彩繪梅花鹿象徵平埔族遺跡,人工湖與岸邊的新營文化中心相映成趣,被譽為「新營之肺」。
「新營美術園區」則沿嘉南大圳支線而建,結合樹蔭、陽光及大型公共藝術雕塑,融入藝術家不二良以動漫風格設計的「童年狂想曲」裝置藝術,「小鼠」公仔與書桌椅交錯,以及七彩長廊,成為親子互動與藝術教育兼備的公共空間。
湖光文韻 遇見未來新章
新營最富自然與人文融合之美的,莫過於「天鵝湖環保公園」。原名「埤寮埤」的天鵝湖,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從早期水利設施轉變為生態景觀湖。園區設有木棧道、涼亭、拱橋與白色天鵝雕塑,不僅可垂釣、散步,更是留鳥覓食勝地。
「新營縣府日式木造官舍」原是日本商人本田三一的宅邸,戰後作為縣政府員工宿舍。建物採和洋折衷風格、保存完整,構造工法細緻,呈現傳統木造建築特色,是當地知名歷史建築,目前委外經營,作為日式人文氣息的茶空間。
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簡稱國圖南館),選址新營,預計2026年啟用,將成為南台灣重要的知識儲備基地,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設施,將帶動新一波人文風潮。
地方信仰 百年香火綿延
「鐵線橋堡通濟宮」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新營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廟分新舊:古廟結構小巧卻工藝精緻,為國家三級古蹟;新廟落成於1995年,奉祀創廟時期五尊媽祖神像,展現深厚的聯庄信仰文化。
太子宮是地名也是廟名。相傳明朝永曆年間,泉州5位先民渡台,隨身攜奉中壇元帥神像在此落腳。新營太子宮主祀俗稱「三太子」、「太子爺」或「中壇元帥」哪吒。新營太子宮也有新、舊廟之分,祖廟為傳統木構建築,為國家三級古蹟。
新廟則是北方宮殿式建築,1992年完工,廟內陳列的太子爺專用神轎,相傳為明末清初雕刻,是隨太子爺渡海來台的古物。廟頂矗立太子爺銅像,高31台尺、重達12噸,是新營區知名的地標。
新營原本是平埔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明末鄭成功實施屯田,從最初鹽水區的屯兵地(舊營)逐漸向東開拓,設立新的屯兵營區,以此命名為「新營」。當時與新營相對的屯營還有上營、下營、大營、柳營、林鳳營等。
到了清康熙年間,新營屬諸羅縣大奎壁庄;乾隆時期改劃為嘉義縣轄下,分為太子宮堡及鐵線橋堡。日據時代,西部縱貫鐵道通車,新營設站,加上糖業蓬勃,讓新營成為嘉南地區重要交通與經濟樞紐。
蔗影風光 鐵道流金歲月
1906年,台灣四大製糖所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遷至新營,並成立新營製糖工場,利用嘉南大圳充沛的水源,大規模種植甘蔗,使新營成為糖業重鎮。戰後,「新營糖廠」成為台糖三大總廠之一,擁有宿舍、醫院、學校等完善的生活設施,形成糖業聚落文化。
與糖廠共生的是著名的「糖鐵」,糖鐵軌距只有76.2公分,約為國際標準軌距的一半,因此火車稱為「五分車」。雖然台灣糖業自1980年代開始衰退,新營糖廠也於2002年停工,然而仍以「新營糖業鐵道文化園區」轉型為觀光事業。
「新營糖業鐵道文化園區」保留大量的軌道、火車頭與車廂,成為鐵道迷朝聖地。其中的「中興車站」是五分車觀光列車起點,行駛「勝利號」單節內燃動力客車。「勝利號」小火車是 1949 年日本製造,停駛多年後,2024年2月復駛。
糖鐵火燒店車站附近有「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吳晉淮是台灣重要作曲家,畢生創作《關仔嶺之戀》、《暗淡的月》等歌曲200多首。不過,「火燒店」地名並非字面上的意義。據說當地早年有一家碗粿店生意很好,被稱為「好銷店」,後來音轉為「火燒店」。
「新營鐵道地景公園」位於新營糖廠製糖區舊址,以台糖軌道故事為活化主軸,整合倉庫、五分車軌道、月台,讓遊客感受糖業變化的歷史時光。
綠蔭拾光 漫步藝想世界
「南瀛綠都心公園」原為日據時期的新營神社社苑,戰後成為中山公園,後轉型為多功能綠地。園區內彩繪梅花鹿象徵平埔族遺跡,人工湖與岸邊的新營文化中心相映成趣,被譽為「新營之肺」。
「新營美術園區」則沿嘉南大圳支線而建,結合樹蔭、陽光及大型公共藝術雕塑,融入藝術家不二良以動漫風格設計的「童年狂想曲」裝置藝術,「小鼠」公仔與書桌椅交錯,以及七彩長廊,成為親子互動與藝術教育兼備的公共空間。
湖光文韻 遇見未來新章
新營最富自然與人文融合之美的,莫過於「天鵝湖環保公園」。原名「埤寮埤」的天鵝湖,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從早期水利設施轉變為生態景觀湖。園區設有木棧道、涼亭、拱橋與白色天鵝雕塑,不僅可垂釣、散步,更是留鳥覓食勝地。
「新營縣府日式木造官舍」原是日本商人本田三一的宅邸,戰後作為縣政府員工宿舍。建物採和洋折衷風格、保存完整,構造工法細緻,呈現傳統木造建築特色,是當地知名歷史建築,目前委外經營,作為日式人文氣息的茶空間。
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簡稱國圖南館),選址新營,預計2026年啟用,將成為南台灣重要的知識儲備基地,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設施,將帶動新一波人文風潮。
地方信仰 百年香火綿延
「鐵線橋堡通濟宮」建於清康熙年間,是新營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廟分新舊:古廟結構小巧卻工藝精緻,為國家三級古蹟;新廟落成於1995年,奉祀創廟時期五尊媽祖神像,展現深厚的聯庄信仰文化。
太子宮是地名也是廟名。相傳明朝永曆年間,泉州5位先民渡台,隨身攜奉中壇元帥神像在此落腳。新營太子宮主祀俗稱「三太子」、「太子爺」或「中壇元帥」哪吒。新營太子宮也有新、舊廟之分,祖廟為傳統木構建築,為國家三級古蹟。
新廟則是北方宮殿式建築,1992年完工,廟內陳列的太子爺專用神轎,相傳為明末清初雕刻,是隨太子爺渡海來台的古物。廟頂矗立太子爺銅像,高31台尺、重達12噸,是新營區知名的地標。
最新消息
佛光會北區年會 歡喜齊心向前行
2025-11-02佛光西來學童遊戲體驗 行三好收穫心甜
2025-11-02月光寺多元族群料理 北區佛光人享蔬食
2025-11-02大崗山淨山健走 環保心保傳遞善與健康力
2025-11-02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
2025-11-02「華彩萬象」石窟藝術佛館開幕 沉浸體驗千年文化
2025-11-02南天大學社區藝術展開幕 一筆字映照藝術之光
2025-11-02沙巴SPM考生祈福 祈願考生自信展現實力
2025-11-02紐約中文學校家長會 凝聚教育共識
2025-11-02獅王文化節大顯獅威 泰山佛光蔬食禪味廣結緣
2025-11-02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