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把時間留給自己」講座結束後,松五分會舉行讀書會交流心得。 圖/國際佛光會松五分會提供心得交流 把握當下 預防失智
2019-04-06
佛光山蘭陽別院4月6日舉辦福報心生活講座,邀請前榮總神經內科醫師劉秀枝,主講「把時間留給自己」,為民眾介紹阿茲海默症,及如何預防失智症。國際佛光會松五分會林美露、林靜玉、陳奕穎及盧美如於講座結束後,在蘭陽別院旁河濱公園舉行讀書會,交流心得。
林靜玉說,自己的媽媽及婆婆一樣生病就醫,吃藥態度卻大不相同,媽媽認為吃藥只能延緩症狀加重速度,無法完全痊癒,對藥效不會過度執著;婆婆則認為既然醫師開了這麼多藥,就應該有相應的療效,導致陪伴的家屬備感負擔,所以照顧病人需要同理心及耐心。
陳奕穎表示,劉醫師提及親人曾罹患失智症者,即屬高危險群,但不等於一定會失智。陳奕穎勉勵自己,希望效法劉醫師,把預防失智當作一生的志業,藉由多寫新聞稿,多多動腦,不但能預防失智又能以筆耕弘法,一舉數得。
林美露則談到,罹患阿茲海默症各期症狀不同,初期時看不出來,到中期容易走失,晚期可能已不認得親人,甚至大小便失禁,將造成家人照護負擔及壓力。參考劉醫師講述的醫學研究,可以透過多刺激腦神經、持續運動及終身學習等方式預防失智,並以正面態度看待老年,惜福感恩。
盧美如分享,從本次講座學會分辨失智症狀,明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明天會比今天更老,雖然失智讓人惶恐,但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珍惜現在,精進修行,隨遇而安。
林靜玉說,自己的媽媽及婆婆一樣生病就醫,吃藥態度卻大不相同,媽媽認為吃藥只能延緩症狀加重速度,無法完全痊癒,對藥效不會過度執著;婆婆則認為既然醫師開了這麼多藥,就應該有相應的療效,導致陪伴的家屬備感負擔,所以照顧病人需要同理心及耐心。
陳奕穎表示,劉醫師提及親人曾罹患失智症者,即屬高危險群,但不等於一定會失智。陳奕穎勉勵自己,希望效法劉醫師,把預防失智當作一生的志業,藉由多寫新聞稿,多多動腦,不但能預防失智又能以筆耕弘法,一舉數得。
林美露則談到,罹患阿茲海默症各期症狀不同,初期時看不出來,到中期容易走失,晚期可能已不認得親人,甚至大小便失禁,將造成家人照護負擔及壓力。參考劉醫師講述的醫學研究,可以透過多刺激腦神經、持續運動及終身學習等方式預防失智,並以正面態度看待老年,惜福感恩。
盧美如分享,從本次講座學會分辨失智症狀,明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明天會比今天更老,雖然失智讓人惶恐,但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不如好好珍惜現在,精進修行,隨遇而安。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