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峨眉國小「三好品格之星」表揚,由校長彭煥章(中)為獲獎學生披上彩帶。 圖/峨眉國小提供
圖說:峨眉國小「三好校園」英語歌謠發表及才藝表演。 人間社記者葉淑美攝
圖說:學生分享〈2024地球日.打造零塑膠未來〉剪報作品。 人間社記者葉淑美攝
圖說:學生分享「讀報尋寶趣」剪報。 人間社記者葉淑美攝
圖說:峨眉國小5年級教師謝孟穎(右)帶領學生展示讀報作品。 人間社記者葉淑美攝〔三好校園〕讀報教育三步驟 日常生活行三好
2024-05-31
「承蒙你,有閒來尞!」(感謝你,有空來玩!)新竹縣峨眉國小有120多年校史,是新竹縣唯一連續4年入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學校透過讀報教育三步驟、客家諺語走廊、日常生活行三好等方式,優化孩子的品德,發展永續校園文化。
峨眉國小創立於日本明治31年(1898年),全盛時期有師生上千人,後來因人口外移,如今全校學生僅約70人。儘管學生人數不多,但校方仍非常注重品德教育,更致力於多元化學習,將生活周遭的大自然、四季節氣融入課外教材。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為推廣峨眉鄉為孝道示範基地,今年初在峨眉國小舉辦孝道工作坊,推廣孝道示範體驗。學校舉辦慶生活動時,也會邀請家長到校,讓學生為母親奉茶、洗腳;校長彭煥章更帶頭示範,邀請母親到校,親自為母親奉茶、洗腳,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彭煥章表示,峨眉國小連續4年入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將三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藉此涵養學生品格。學校推行多元閱讀素材課程,可以彌補閱讀在偏鄉之不足,尤其是讀報教育,透過晨間沉靜式閱讀,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增加人文素養。
他說,峨眉國小每月會舉辦「三好品格之星」表揚,鼓勵全校師生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並由學校建立遴選機制,肯定獲獎學生的日常生活表現,表揚時由他為獲獎的學生披上「三好品格之星」彩帶,以增加學生的榮譽感。
讀報教育第一步:剪報閱新聞
5年級教師謝孟穎表示,《人間福報》具有多元化與世界觀,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因此她推動「讀報教育三步驟」,第一步就是吸引學生閱讀意願,搭配「讀報閱新聞」表單,讓學生透過剪報,把感動的、勵志的、警惕的、快樂的人事物,貼在表單上,彌補制式課程的不足。
讀報教育第二步:讀報尋寶趣
謝孟穎說,透過讀報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因此讀報教育第二步就是建立「讀報尋寶趣」表單,結合新聞六要素(5W1H,又稱新聞六何),讓學生在讀報時,可以訓練文章摘要與解讀能力。
讀報教育第三步:4F引導思考
謝孟穎指出,推廣讀報教育,除了閱讀之外,更希望學生能夠反省自己的行為,因此利用4F引導思考法,依照事實(Facts)、感受(Feeling)、發現(Finding)、未來(Future)四步驟進行引導,例如閱讀〈2024年地球日打造零塑膠未來〉一文,學生即可反省自己能為地球做甚麼。
她說,學校教室後方的公佈欄,貼滿學生的作品,透過讀報教育,學生不僅閱讀能力提升,作文能力也變好,每個月進行讀報成果發表時,表達能力也有明顯進步。
客家諺語走廊 推行客語生活化
峨眉國小位於客家庄,學校致力推行客語生活化,不僅建立客家諺語走廊,還用毛筆寫出客家諺語。讓學生樂於學習充滿典故又有趣的客家話。此外,學校還成立客家歌謠社、二胡社、舞獅社等社團,讓學生有表演的舞台。其中,舞獅社學生廖秉彥參加2024年「安平開台聖母盃全國龍獅鼓藝錦標賽」獲國小創新技藝個人組第一名。
食農教育 認識植物我最行
峨眉鄉最有名的是茶葉,以「東方美人茶」聞名,校園裡也種有茶樹,學生會摘取嫩葉,做出「學生手作茶」。校園陰涼處設有溫室棚,種植木耳、杏鮑菇等太空包,除了讓學生可以觀察菌種生長、學習澆水照護外,也可以採摘食用。
開學時,老師會帶領學生種下「希望之樹」;植樹節時,學校會邀請峨眉鄉農會成員到校指導小朋友種茶苗、高年級學生種下柑橘樹。桶柑是峨眉鄉的名產,曾有社區居民在桶柑產季時,因不忍心老果農孤零零的在市場賣桶柑,於是一口氣買了50斤送到學校與師生們分享。
校長彭煥章表示,品格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峨眉國小在「三好」的品德氛圍中,發展出友善校園環境,讓孩子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培養同理心、尊重與關懷,讓這些「帶得走」的能力,一生都能實踐、受用。
峨眉國小創立於日本明治31年(1898年),全盛時期有師生上千人,後來因人口外移,如今全校學生僅約70人。儘管學生人數不多,但校方仍非常注重品德教育,更致力於多元化學習,將生活周遭的大自然、四季節氣融入課外教材。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為推廣峨眉鄉為孝道示範基地,今年初在峨眉國小舉辦孝道工作坊,推廣孝道示範體驗。學校舉辦慶生活動時,也會邀請家長到校,讓學生為母親奉茶、洗腳;校長彭煥章更帶頭示範,邀請母親到校,親自為母親奉茶、洗腳,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彭煥章表示,峨眉國小連續4年入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將三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藉此涵養學生品格。學校推行多元閱讀素材課程,可以彌補閱讀在偏鄉之不足,尤其是讀報教育,透過晨間沉靜式閱讀,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增加人文素養。
他說,峨眉國小每月會舉辦「三好品格之星」表揚,鼓勵全校師生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並由學校建立遴選機制,肯定獲獎學生的日常生活表現,表揚時由他為獲獎的學生披上「三好品格之星」彩帶,以增加學生的榮譽感。
讀報教育第一步:剪報閱新聞
5年級教師謝孟穎表示,《人間福報》具有多元化與世界觀,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因此她推動「讀報教育三步驟」,第一步就是吸引學生閱讀意願,搭配「讀報閱新聞」表單,讓學生透過剪報,把感動的、勵志的、警惕的、快樂的人事物,貼在表單上,彌補制式課程的不足。
讀報教育第二步:讀報尋寶趣
謝孟穎說,透過讀報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因此讀報教育第二步就是建立「讀報尋寶趣」表單,結合新聞六要素(5W1H,又稱新聞六何),讓學生在讀報時,可以訓練文章摘要與解讀能力。
讀報教育第三步:4F引導思考
謝孟穎指出,推廣讀報教育,除了閱讀之外,更希望學生能夠反省自己的行為,因此利用4F引導思考法,依照事實(Facts)、感受(Feeling)、發現(Finding)、未來(Future)四步驟進行引導,例如閱讀〈2024年地球日打造零塑膠未來〉一文,學生即可反省自己能為地球做甚麼。
她說,學校教室後方的公佈欄,貼滿學生的作品,透過讀報教育,學生不僅閱讀能力提升,作文能力也變好,每個月進行讀報成果發表時,表達能力也有明顯進步。
客家諺語走廊 推行客語生活化
峨眉國小位於客家庄,學校致力推行客語生活化,不僅建立客家諺語走廊,還用毛筆寫出客家諺語。讓學生樂於學習充滿典故又有趣的客家話。此外,學校還成立客家歌謠社、二胡社、舞獅社等社團,讓學生有表演的舞台。其中,舞獅社學生廖秉彥參加2024年「安平開台聖母盃全國龍獅鼓藝錦標賽」獲國小創新技藝個人組第一名。
食農教育 認識植物我最行
峨眉鄉最有名的是茶葉,以「東方美人茶」聞名,校園裡也種有茶樹,學生會摘取嫩葉,做出「學生手作茶」。校園陰涼處設有溫室棚,種植木耳、杏鮑菇等太空包,除了讓學生可以觀察菌種生長、學習澆水照護外,也可以採摘食用。
開學時,老師會帶領學生種下「希望之樹」;植樹節時,學校會邀請峨眉鄉農會成員到校指導小朋友種茶苗、高年級學生種下柑橘樹。桶柑是峨眉鄉的名產,曾有社區居民在桶柑產季時,因不忍心老果農孤零零的在市場賣桶柑,於是一口氣買了50斤送到學校與師生們分享。
校長彭煥章表示,品格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峨眉國小在「三好」的品德氛圍中,發展出友善校園環境,讓孩子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培養同理心、尊重與關懷,讓這些「帶得走」的能力,一生都能實踐、受用。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