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在西來寺的會堂,楊瑞紀督導為青年進行折紙禪的教學活動。 圖/西來寺提供
圖說:國際佛光會洛杉磯佛光青年第一分團督導楊瑞紀(Richard Yeung)與同修陳瑜(Emily Chen)在西來寺認識,也在寺裡舉辦佛化婚禮,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主法。 圖/西來寺提供
圖說:國際佛光會洛杉磯佛光青年第一分團督導楊瑞紀(Richard Yeung)與同修陳瑜(Emily Chen)。 人間社記者楊瑞紀攝
圖說:洛杉磯佛光青年第一分團與輔導法師外出參學合照。 圖/楊瑞紀提供
圖說:楊瑞紀督導與青年於折紙禪活動大合照。 圖/西來寺提供ABC數學青年向佛學 人生「不算而解」
2022-11-15
「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信仰需要傳承,而人間佛教在美國落地生根的三十幾年的歲月裡,帶來了什麼影響?讓我們聽聽第二代亞裔移民的ABC本土青年(American Born Chinese)、國際佛光會洛杉磯佛光青年第一分團督導,同時也是中學數學老師的楊瑞紀(Richard Yeung)怎麼說。
在西來寺的會堂,楊瑞紀剛結束青年一團折紙禪的教學活動後,緊接著到香雲堂受訪。人未到,爽朗的笑聲先到。他分享:「在孩童時期,跟著媽媽在西來寺當義工,但上初中後,覺得滑板比佛寺更有趣,漸漸就沒有再跟媽媽過來了。」停頓了幾秒,「小孩子都會這樣覺得吧?」楊瑞紀笑著反問採訪人,似乎期待獲得認同。實際上,這也是許多佛光家庭下一代的寫照。一直到20歲那年,孩童時期在西來寺認識的朋友邀請楊瑞紀到西來寺擔任兒童育樂營的義工,才再次接續了與人間佛教的緣分,並在2010年加入佛光青年團,轉眼在青年一團已經12個年頭。
在美國土生土長,楊瑞紀說自己具有喜歡發問、不輕易服從的「美式批判性思考」,因此宗教信仰是一件相對遙遠的事。成年後,他體驗到人間佛教的實用性,才確定了信仰。疫情期間,發生多起仇視並欺凌亞洲人的事件,在佛門的無常觀指引下,他學習專注當下,不過度憂慮,使他在紛擾的氛圍中得以身心安定。
對於要如何接引青年的課題,楊瑞紀以他的經驗表示,除了邀請參加寺院的活動或擔任義工,青少年也可在寺院外的活動建立友誼,成為生活中互相扶持的死黨好友,同時也是同參道友。法師的解惑也很重要,讓青少年體會佛法在生活中的可行性與實用性,他們會更有意願留下來。「青少年需要體驗失敗,並從中站起,過去法師指引我接受生活現況、隨緣調整前進,不受情緒控制,這對我幫助很大。」他強調。
在青年一團相識、也是青年一團督導的同修陳瑜(Emily Chen)打了小報告:「Richard太追求完美。」楊瑞紀聞言,大笑後回答:「我確實是啊!感謝星雲大師說的『一半一半』,還有禪修,幫助我學習放下執著,接受不完美。」
在9年的教學生涯中,楊瑞紀常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失敗」。曾有學生邀請他參加高中畢業典禮,並再三向他致謝,因為他強調接受現況與調整心態的重要性,使這位在中學時期課業差強人意的學生,高中階段突飛猛進。這讓楊瑞紀感受到教育所帶來的改變力量非常有意義,不是在於學生的學業表現,而是學生性格上的成長與突破。
採訪尾聲,楊瑞紀提起幾年前回台灣參加國際佛光青年會議大會,聆聽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接心,大師言語間流露對人的真誠關懷與慈悲,把大眾的需求當作優先考量,觸動了他的內心,令他當時感動莫名,這也是他對大師最深刻的印象。
楊瑞紀期望在人間佛教行者及教學路上,向大師的「以眾為我」學習,人間佛教讓楊瑞紀體悟到最高層次的數學──人生不執著計較,自然不算而解。
在西來寺的會堂,楊瑞紀剛結束青年一團折紙禪的教學活動後,緊接著到香雲堂受訪。人未到,爽朗的笑聲先到。他分享:「在孩童時期,跟著媽媽在西來寺當義工,但上初中後,覺得滑板比佛寺更有趣,漸漸就沒有再跟媽媽過來了。」停頓了幾秒,「小孩子都會這樣覺得吧?」楊瑞紀笑著反問採訪人,似乎期待獲得認同。實際上,這也是許多佛光家庭下一代的寫照。一直到20歲那年,孩童時期在西來寺認識的朋友邀請楊瑞紀到西來寺擔任兒童育樂營的義工,才再次接續了與人間佛教的緣分,並在2010年加入佛光青年團,轉眼在青年一團已經12個年頭。
在美國土生土長,楊瑞紀說自己具有喜歡發問、不輕易服從的「美式批判性思考」,因此宗教信仰是一件相對遙遠的事。成年後,他體驗到人間佛教的實用性,才確定了信仰。疫情期間,發生多起仇視並欺凌亞洲人的事件,在佛門的無常觀指引下,他學習專注當下,不過度憂慮,使他在紛擾的氛圍中得以身心安定。
對於要如何接引青年的課題,楊瑞紀以他的經驗表示,除了邀請參加寺院的活動或擔任義工,青少年也可在寺院外的活動建立友誼,成為生活中互相扶持的死黨好友,同時也是同參道友。法師的解惑也很重要,讓青少年體會佛法在生活中的可行性與實用性,他們會更有意願留下來。「青少年需要體驗失敗,並從中站起,過去法師指引我接受生活現況、隨緣調整前進,不受情緒控制,這對我幫助很大。」他強調。
在青年一團相識、也是青年一團督導的同修陳瑜(Emily Chen)打了小報告:「Richard太追求完美。」楊瑞紀聞言,大笑後回答:「我確實是啊!感謝星雲大師說的『一半一半』,還有禪修,幫助我學習放下執著,接受不完美。」
在9年的教學生涯中,楊瑞紀常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失敗」。曾有學生邀請他參加高中畢業典禮,並再三向他致謝,因為他強調接受現況與調整心態的重要性,使這位在中學時期課業差強人意的學生,高中階段突飛猛進。這讓楊瑞紀感受到教育所帶來的改變力量非常有意義,不是在於學生的學業表現,而是學生性格上的成長與突破。
採訪尾聲,楊瑞紀提起幾年前回台灣參加國際佛光青年會議大會,聆聽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接心,大師言語間流露對人的真誠關懷與慈悲,把大眾的需求當作優先考量,觸動了他的內心,令他當時感動莫名,這也是他對大師最深刻的印象。
楊瑞紀期望在人間佛教行者及教學路上,向大師的「以眾為我」學習,人間佛教讓楊瑞紀體悟到最高層次的數學──人生不執著計較,自然不算而解。
最新消息
南華大學文學系辦國際研討會 啟用「敦煌學專區」深化研究能量
2025-11-18佛光西來學校小小書法家 勇闖南加州學術賽場
2025-11-18新營講堂關懷弱勢淨化社區 傳遞佛光愛
2025-11-18西來寺三好學園佛學會考 親子攜手共精進
2025-11-18《藥師經》現代解讀 佛法智慧療癒身心
2025-11-18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
2025-11-18〔寶島采風〕風華古宅飄書香 文化綠廊續芬芳
2025-11-18心保和尚關懷圓通寺 讚歎三好家庭傳承有佛法
2025-11-18慈航半世紀、福國新十年 人間音緣感恩音樂會
2025-11-18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放光人生
2025-11-18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