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大師談四法最上 系列10】四種涵養
2018-01-19
《省心錄》說:「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人要養成寬容的美德,能夠寬諒他人無心之過,讓人有改過向上的機會,才是君子之行。關於「四種涵養」,說明如下:
第一、覺人之詐,不發於言:我們跟朋友相處,發覺他對你有所圖謀時,最好不要輕易地揭穿,只要心裡有數即可。清代史襄哉說:「恭可平人怒,讓可息人爭。」如果你能表現得不爭不權謀、禮讓守節操,以誠心忠實對待,反而比漫罵指責、勾心鬥角,更能讓對方感動而有所改進。
第二、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時候別人講話傷害我、侮辱我,你不要將不滿之心表現在臉上,因為你將怒氣形於色,反而讓他人覺得你沒有涵養。宋代蘇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一個人可以忍得了別人的羞辱,是大勇之人,如藺相如、句踐、韓信,他們不都是因為難忍能忍,所以成為一代名將的嗎?
第三、察人之過,不揚於人:中國人一向有「隱惡揚善」的美德,也就是不傳揚他人的缺點或是非。但是,當遇到一些大奸大惡,我們仍應訴諸於法,以免危及大眾;如果只是個人的小過失,以及一些不當的言行,我們可以仗義直言告誡他,請他改過,但不要隨便向他人宣揚。因為不斷揚善,才能讓大眾有「見賢思齊」的心,如此才能減少惡的行為,進而增長善行,淨化社會。
第四、施人之惠,不記於心:古人云:「受人之恩不可忘,施人之恩不可記。」平常我們或許有機會幫別人一些忙,為人做一些服務,施人一些恩惠,但是我們不能老是念念不忘,甚至希望別人回報。佛教講「無相布施」,聖經也說:「左手拿出去的不要告訴右手。」就是說明施人之惠不要記在心上,才是真正的布施。梁武帝一生造了很多寺廟、供養了很多僧人,但是菩提達摩祖師卻說:「了無功德。」所以布施要做到不為名、不求利、不望報的無相布施,才是大功德。
俗語說:「志大量小,無勳業可為。」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的事業就有多大。具備以上「四種涵養」,不但成就自己穩重踏實、磊落容忍的性格,更是仁愛的施予。「四種涵養」就是:
第一、覺人之詐,不發於言。
第二、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第三、察人之過,不揚於人。
第四、施人之惠,不記於心。(出自《星雲大師全集.星雲法語》)
第一、覺人之詐,不發於言:我們跟朋友相處,發覺他對你有所圖謀時,最好不要輕易地揭穿,只要心裡有數即可。清代史襄哉說:「恭可平人怒,讓可息人爭。」如果你能表現得不爭不權謀、禮讓守節操,以誠心忠實對待,反而比漫罵指責、勾心鬥角,更能讓對方感動而有所改進。
第二、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時候別人講話傷害我、侮辱我,你不要將不滿之心表現在臉上,因為你將怒氣形於色,反而讓他人覺得你沒有涵養。宋代蘇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一個人可以忍得了別人的羞辱,是大勇之人,如藺相如、句踐、韓信,他們不都是因為難忍能忍,所以成為一代名將的嗎?
第三、察人之過,不揚於人:中國人一向有「隱惡揚善」的美德,也就是不傳揚他人的缺點或是非。但是,當遇到一些大奸大惡,我們仍應訴諸於法,以免危及大眾;如果只是個人的小過失,以及一些不當的言行,我們可以仗義直言告誡他,請他改過,但不要隨便向他人宣揚。因為不斷揚善,才能讓大眾有「見賢思齊」的心,如此才能減少惡的行為,進而增長善行,淨化社會。
第四、施人之惠,不記於心:古人云:「受人之恩不可忘,施人之恩不可記。」平常我們或許有機會幫別人一些忙,為人做一些服務,施人一些恩惠,但是我們不能老是念念不忘,甚至希望別人回報。佛教講「無相布施」,聖經也說:「左手拿出去的不要告訴右手。」就是說明施人之惠不要記在心上,才是真正的布施。梁武帝一生造了很多寺廟、供養了很多僧人,但是菩提達摩祖師卻說:「了無功德。」所以布施要做到不為名、不求利、不望報的無相布施,才是大功德。
俗語說:「志大量小,無勳業可為。」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的事業就有多大。具備以上「四種涵養」,不但成就自己穩重踏實、磊落容忍的性格,更是仁愛的施予。「四種涵養」就是:
第一、覺人之詐,不發於言。
第二、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第三、察人之過,不揚於人。
第四、施人之惠,不記於心。(出自《星雲大師全集.星雲法語》)
最新消息
雪州鄉村發展評委會考察 仁嘉隆幸福村榮獲瓜冷縣冠軍
2025-10-22維摩詰經啟示與人間義工菩薩行
2025-10-22歡慶重陽 大社分會與靜和醫院住民同慶
2025-10-22美國新州佛光人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台北道場
2025-10-22南天青年佛學營「做自己的貴人」 聞思修證引導內在成長
2025-10-22景東里首辦幸福生活講座 里民擁抱幸福人生
2025-10-22大明社區大學秋季公民素養周 講座內容精采期待
2025-10-22曼城佛光青年齊聚迎新 啟動未來新篇章
2025-10-22多倫多青年心連心 覺察情緒慈悲回應
2025-10-22印度沙彌學園新生出家入道 承續法脈弘願啟程
2025-10-22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8-5 2025-09-23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2 2025-09-03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應世無畏 2025-04-2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福壽觀4-4 2024-12-20
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 全球僧信發心奉行人間佛教緬師恩 2024-02-24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7 2023-12-09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73-日日是好日 2023-08-12
最深刻的思念 各道場和金門佛光人讚頌大師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