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威夷佛光人參訪月光寺 發願參加落成典禮
【人間社 陳容謙 花蓮報導】2023-10-01國際佛光會夏威夷協會一行15人,在夏威夷佛光山住持依宏法師和協會會長仝汪文娟帶領下,9月30日參訪佛光山月光寺,多數人首次造訪花蓮,對於花蓮和月光寺留下深刻印象,發願1年後回到花蓮參加月光寺落成開光典禮。 依宏法師表示,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即將於10月5日至9日在佛光山舉行,夏威夷佛光人組團到台灣參加盛會,並藉此機會安排在台灣的「尋根之旅」,參訪佛光山在台灣的部分道場,相互交流學習。 依宏法師說,夏威夷佛光人參訪團於9月28日抵達台灣,即展開台灣的尋根之旅,第一站落腳位於台北的佛光山普門寺,接著到東北角的北海道場、宜蘭縣境的佛光大學、蘭陽別院、仁愛之家,於30日傍晚到達月光寺。 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帶領月光寺眾法師相迎,並引導眾人參觀興建中的大雄寶殿,隨後在二樓美術館預訂場館分享月光寺的沿革、工程特色及進度,以及未來經營方向。 晚上7點,月光寺特別安排國際佛光會吉安第三分會宣講員陳秀卿為大家介紹花蓮的地理環境、風土民情、花蓮特產等,為這趟旅程中增添了豐富的知識。 介紹過程中,麥克風電池剛好用盡,陳秀卿感性地說,月光寺建寺不易,法師們勤儉持家,不浪費任何資源,連小小的電池都會用盡才做資源回收,眾人備受感動。 參訪團抵達月光寺當晚,正值農曆8月16日,中秋節賞月氛圍仍濃,皎潔的月光灑在月光寺大雄寶殿仿唐建築的鐵灰色屋頂,反射出柔美波光,呈現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致,有信眾提及《華嚴經》偈頌:「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讚歎月光寺是吉祥地。 領隊依宏法師表示,尋根之旅15名團員中,有2人首次來到寶島台灣,多數人則是第一次拜訪花蓮及參訪月光寺,對於花蓮大山大海景觀留下深刻印象。10月1日上午,大家在依依不捨的心情中告別月光寺,並發願1年後再回來參加月光寺的落成開光典禮。 隨後,團員們繼續踏上尋根之旅,往南到台東的佛光山日光寺、屏東的潮州講堂、高雄的旗山禪淨中心,在世界會大會前回到佛光山。
相關新聞
-
素食身心靈饗宴 馬佛光舉辦講座會與人間音緣
一連四天的iVege Market素食展,9月22至25日在吉隆坡成功時代廣場舉行,逾80個攤位推廣素食,馬佛光文化配合素食展,舉辦四場講座會與人間音緣音樂會,提供民眾融合身心靈及正思惟都具備的素食展覽。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以「萬里僧蹤–人間佛教的使命」為題,分享在巴基斯坦的弘法經驗,把早在2000年前便留下佛教歷史遺跡的古國「巴基斯坦」介紹給聽眾。覺誠法師表示,巴基斯坦雖是伊斯蘭教國家,卻留下不少佛教歷史遺跡與雕塑,證明當地人的祖先普遍是佛教徒。雖然有些文化遺產因戰爭或遭極端分子破壞,但祖先留給他們的智慧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在當地,雖然仍有極少數的佛教徒,平時也用當地的古語誦念佛經,但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僧侶,因而對第一位來到他們國家的佛光山法師感到很好奇,並以虔誠的心,恭迎法師們的到來。」覺誠法師說,自己為人們簡介佛法的基本教義,如皈依的意義、八正道、五戒等,這些從未受過正式佛教課程的當地人法喜充滿,一再希望法師能再為他們分享更多佛陀的故事。 此外,人間音緣工作坊歌手與本地著名歌手黎升銘在「人間音緣–法音清流」表演活動中,帶給聽眾一首首充滿正能量、輕快且悠揚的佛曲和流行曲。其中〈魚缸〉一曲,唱出許多人在面對生活種種困難時,渴望打破現狀的心聲,這首歌曲也收錄在馬佛光文化出版的《到此一遊》專輯內。 為提高大眾對素食食品及健康的知識,馬佛光文化分別邀請中醫師、營養師及熟稔有機食品的的營運長等人分享。現任Radiant營運長丘婕琳提及,有機食品沒有農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汙染,且無人造改良合成、香料、色素、味素等化學添加劑,具備完整的營養,鼓勵大家多接觸、多食用。 擁有20年中醫保健經驗的中醫師許絲敏主講「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人體經絡中的生物時鐘若被打亂,將導致提早衰老、疾病纏身甚至死亡;提醒大家早上11時至下午1時不建議動手術,若下午3時至5時有睡意或尿頻者,可用雙手搓揉腎臟部位,以舒緩不適。 醫學營養師魏順平說,素食者容易缺少蛋白質、維生素B群、鐵質及Omega3,常出現低高密度脂蛋白、貧血、脫髮等問題,因此需要多攝取含瘦蛋白的食品,如豆腐、豆豉、鷹嘴豆;含維生素B群的全穀類,如糙米、藜麥;含鐵質的深綠葉蔬菜、甜菜根及含Omega3的燕麥和堅果。
-
人間行者孫彩領 香積菩薩發心耕耘
在佛門,吃飯也是一種修行。佛光山紐約道場義工孫彩領,在大寮發心23年,在典座行堂服務中,化身為觀音菩薩度眾,是人間行者,讓來道場用齋的人,都能感受為大眾服務的用心。 孫彩領自2000年投入紐約道場義工行列,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在大寮發心,邁向第23年,她默默付出,不落人後地護持道場、供養三寶,總是心懷感恩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才有機會在大寮修福修慧、磨去習氣,廣結善緣。落實「三好、四給」的精神。 孫彩領跟同修王招玉於1980年從台灣遷移美國定居,育有1男、1女、4個孫子,王招玉於1984至2002年在美國「家園大廚」廚房管理18年,兢兢業業,為生活奮鬥。他以多年的經驗與專業,護持常住,在大寮發心。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孫彩領也深深體會到在大寮發心是與人廣結善緣最直接的方式之一,20多年來勘為佛光菩薩楷模。 國際佛光會菩提分會2007成立,孫彩領即刻加入分會,並繼續發心擔任道場大寮義工,風雨無阻,她善用簡單食材,烹煮美味佳餚,讓信眾讚不絕口。2020年孫彩領服務時數近1000小時,由常住頒發「精進義工獎」予以表揚。佛光人從服務中實踐「給」的精神,將歡喜與祝福傳遞給大眾。 孫彩領表示,「只要大家吃得歡喜,她就歡喜。」她與同修除了每周三擔任大寮義工,在法會或各種活動中也能經常看到她發心服務的身影,她從典座工作中,體會到服務奉獻的精神,是人間佛教行者的最佳典範。 王招玉則是於2008年擔任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理事,秉持「一師一道」的信念,追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腳步,護持道場20餘載,一路走來,本著「生生世世護持佛法」的初心,為大眾盡個人棉薄之力。 星雲大師說:「忙就是營養,發心就有力量。」擔任義工的孫彩領與王招玉內心法喜充滿,典座法師常耳提面命「義工就是結緣」、「菩薩就是為人服務」,發心,表面上看起來是利益他人,實際上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
口譯員Lorraine Viade 佛光西來的本土菩薩
佛光山西來寺本土信徒 Lorraine Viade,自西來寺口譯組於2018年成立讀書會就參與其中,她以專業的角度確認中翻英內容的精準度,過程耗時費神,輔導法師慧澤法師及成員都一致對她給予「菩薩」的美譽,表示她實踐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說的「給人利用才有價值」,值得學習。 慧澤法師表示,星雲大師在西來寺建寺時,提出佛教要「本土化」,而在本土化的四大重點,第一項就是「語言本土化」。西來寺線上口譯培訓班,目前已有近20位學員加入。除了西來寺口譯組的義工以外,也吸引了北美不同地區的佛光人加入,包括奧斯汀、底特律、聖地牙哥等。希望透過線上口譯培訓班,可以培訓各道場及佛光會口譯人才,協助推動各地的弘法事業。期許更多有雙語能力的佛光人加入,慧澤法師並感謝Lorraine多年來的付出。 西來寺線上口譯培訓班每月進行兩次培訓,學員除了學習《法相》一書的佛學英文辭彙,並聆聽住持慧東法師的開示錄音檔,練習即時同步翻譯,學員字斟句酌,以求內容能被本土人士理解,對中文完全不理解的Lorraine是最佳的諮詢對象,今年她因個人因素需暫時退出,學員表達了不捨與感謝,Ching P.表示,「口譯並不是有趣的事情,需要極大的毅力,我曾數次想放棄,但一看到Lorraine總是耐心地陪伴我們,又讓我有動力堅持下去。」 Lorraine Viade為波多黎各裔美籍人士,出生於天主教家庭,現為洛杉磯縣心理健康部門的主管,她為遭受虐待或忽視而被安置在寄養家庭中的兒童及家庭提供諮商與資源,部屬稱她為問題解決者(A Solution Finder),口譯組學員說這跟她在組裡擔任的角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Lorraine約於2000年接觸西來寺,她喜歡在寺裡靜謐的氛圍安定身心,進而皈依受戒,在2018年她受邀參與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Encyclopedia of Buddhist Arts)英文版校對工作,並加入口譯組。於2015年,她協助西來寺成立以英語孩童為招生對象的兒童佛學班(Dharma School for Kids),2022年改名為三好學園(TAG school)並增設家長班,Lorraine以專長心理健康為家長授課親子關係課程。 採訪當天適逢三好學園開學日,Lorraine一驚喜現身,就受到家長與義工歡迎,驚呼連連,互相擁抱,三好學園輔導法師慧澄法師也對Lorraine致上謝意。 「我認同人間佛教的理念,所以我走入人群,以菩薩聞聲救苦為己任,為人服務,雖然過程難免辛苦,但我全心投入並樂在其中」,被問起為何能堅持多年的付出,Lorraine如此回答。
-
雪梨北岸市政府拜訪北雪梨佛光緣 讚歎佛光山道場融入社區弘法利生
雪梨北岸Ku-ring-gai市政府市議員Clr Barbara Ward於9月27日偕同澳中峰會主席楊東東、澳中峰會常務理事杜婷、雪梨上海商會榮譽會長暨Clickpress集團亞太地區總監曹佩青、福建會館會長洪永裕等人拜訪佛光山北雪梨佛光緣,希望認識佛光山海外道場在當地融入社區與發揮教育的功能;監寺覺觀法師帶領國際佛光會雪梨協會會長胡命安、北一分會督導王盈瑩及佛門親家朱美麗等人接待。 覺觀法師引導貴賓們作寺院巡禮及簡單介紹寺院的多元化功能,同時帶領貴賓們在佛前獻燈祈福。胡命安重點介紹佛光山與佛光會在雪梨地區及大洋洲的弘法狀況;王盈瑩闡釋寺院積極配合市政府,融入社區及參與當地活動,包括慶祝佛陀聖誕暨多元文化活動、環保植樹、參與全國性的清潔澳洲日、參與澳紐軍人節及成立佛光童軍傳承信仰等活動。 王盈瑩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半碗鹹菜的理念創建滴水坊,期能達到「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功德;佛光山很重視環保護生,寺院未來的弘法目標是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GDs),希望為社區環保盡一份力量。 覺觀法師贈送星雲大師英文書籍《366 days with Wisdom》給市議員Clr Barbara Ward結善緣,Clr Barbara Ward指出,對寺院的教育工作與寺院參與社區活動很感興趣,邀請佛光緣參加市政府在未來舉辦的多元宗教會議及活動,凝聚社區的各宗教進行交流互動。
和平之路雖遠 有志者腳步不停歇
2023-10-03150佛光親屬歡聚新馬寺 互訴親情道情億難忘
2023-10-03西來大學校長與拉曼大學簽署備忘錄 並與馬大及雙威大學切磋
2023-10-03青海非遺快閃表演 精采絕倫
2023-10-03福大分會專題講座 戴登鐘談佛教與生活
2023-10-03佛化文定好因好緣 丁宇信、施俐安永結同心
2023-10-03怡保禪淨中心營會超前部署 培訓工委
2023-10-03啟蒙新知滿足好奇心 聯興國小行讀報教育
2023-10-03佛館舉辦中西聯姻佛化婚禮 在佛陀見證下締結良緣
2023-10-03「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