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大樹下故事屋 校長創意互動獲熱情回應
【人間社記者 李祖翔 高雄大樹報導】2018-11-16高雄新威國小的「學童偶像」校長林淑芳16日蒞臨「2018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用30年的教育底子為孩子說故事,4所小學的熱情回應讓她驚呆了!沒想到那麼受歡迎。而維新國小校長楊欽助也發揮臨場功力,以地藏王菩薩和歷史孝順故事,祝福他們上國中後一切順利。 「你們覺得他叫什麼名字?」林淑芳拿起道具抱枕詢問,林森、古華、三多和德南小學1至6年級的孩子說:「小粉?小耳藍?小羊?」答案是:快樂的貢丸。 她說,貢丸以前並不快樂,她有個愛賭博的爸爸和常挨打的媽媽,「如果她是你同學,你會怎麼做?」孩子年紀雖小,卻聰明的回應:「安慰她!幫她打113專線!告訴她別哭了!」校長順勢補充,還可以通知老師、主任和校長去幫助她。 後來貢丸爸爸被警察抓走,她和媽媽過著快樂的生活,此時班上轉來了一個衛生習慣不好的貧困學生,貢丸主動和他當朋友,讓他博得好人緣。 林淑芳分別邀請2組小朋友上台扮演貢丸和轉學生,問他們怎麼解決故事主角的問題?古華國小的男孩說:「我要每天洗澡、自己整理抽屜!」德南國小的女孩說:「我要每天打電話給他,叫他記得洗澡!」最後三多的小女生分享整個故事的心得:「要愛乾淨、互相照顧,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外表而不喜歡他。」獲得校長的大禮物。 林淑芳說她常利用朝會的十分鐘對全校孩子說故事,題材就取自生活中觀察到的事件,如有人在玩蛇板(似滑板),就趁機分享同心協力的故事,其他人就懂得要相互合作;而學生常和她吐露心事、聊家庭和擁抱,把她當偶像,所以她也不辭勞苦,為了把這種氛圍帶到佛館大樹下,特地開了1個半小時的車,只為半小時的分享,尤其運用道具、角色扮演激發學生思考,再製造上台的機會,孩子的吸收和反應出乎所有人意料。 維新國小校長楊欽助原定說3個孝順的小故事,得知竹圍國小剛從觀音殿過來,立即描述了促進人緣的觀世音菩薩和孝順的地藏菩薩小故事,雖然後來的故事「虞舜耕田」及「閔損蘆衣」比較嚴肅,有獎徵答時孩子的回答卻大跌眼鏡的詳盡,校長笑得合不攏嘴,祝福他們上國中後一切順利,然後開心地擺出最帥姿勢和他們合影。
相關新聞
-
24節氣養生食法 秋玉檸檬解肝燥
2018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24節氣養生食法」,11月12日在佛陀紀念館雙閣樓舉行,邀請屏南、屏北社區大學、摩尼生機生活館負責人但漢蓉,教導與會民眾製作「秋玉檸檬解肝燥」的備料與製作方法,並說明愛玉有多重療效功能,是身體保健很好的食材。 24節氣養生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一環,是順天運行的飲食方法,不同季節的茶飲食方法。佛陀紀念館舉辦「24節氣養生食法」,藉此讓社會大眾了解依節氣養生保健的樂活食療。 愛玉有多少療效功能?但漢蓉表示,愛玉可以養肝降肝火、解暑熱、腎臟排毒等功效。甚至洗到第三次的愛玉加水煮沸的愛玉水,仍有治療痛風的功效。乃至愛玉殼加水煮沸飲用,也是消暑、利尿的飲品。 但漢蓉指出,愛玉除有豐富膠質,煮沸過的愛玉水屬於鹼性水質,有調解血壓,喝過愛玉水可讓頭比較不會脹痛。 他舉例,一位學生患有腎藏功能失調,吃愛玉、喝愛玉水一段時間,再經生化檢查,腎臟痊癒;另有長期燥熱失眠,喝一點愛玉水,清肝降火,容易入睡的案例。建議大家一星期可以吃3天的愛玉或愛玉水,每天吃2次,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現場開放給民眾括愛玉籽,試喝愛玉水,品嘗製成果凍狀的愛玉,民眾讚不絕口,對講座「秋玉檸檬解肝燥」反應熱絡並提問,但漢蓉也皆一一給予解答。
-
陳美齡:我們都是地球人 請幫助「被遺忘的孩子」
「有些地方,小孩子不滿10歲就加入軍隊,被迫殺人。有些地方,小孩子為了一餐一宿,被迫出賣身體。有些地方,小孩子沒飯吃,要撿地上的小麥碎屑。難以相信這是發生在同一個地球上的故事,無論天災還是人禍,首當其衝的永遠是小孩子。」今年7月甫於香港出版《我們都是地球人——被遺忘的孩子》新書的作家陳美齡如是說。 香港歌手出身的陳美齡,旅居日本後即以「宣揚世界和平」等題材巡迴演講,2008年更曾在日本112個都市舉行和平音樂會,獲得廣大回響。11月12日應佛陀紀念館之邀,在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以同名新書《我們都是地球人——被遺忘的孩子》為題發表演講,表示新書是他幾十年來視察各地的經驗總結,記錄了一個個「悲慘中透著堅強和人性光輝」的孩子們的故事,及這些見聞,帶給他的衝擊和感悟。 「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需要我們伸出援手,因為我們都是地球人。」長期關注兒童問題的陳美齡說,1985年他首次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亞北方的難民營,一路所見盡是赤腳、衣衫襤褸的成人,他們不只瘦到「皮包骨」,甚至如同「行走的骷髏」,很多媽媽因為餓到沒力氣、且走且爬,一邊還不忘抓著自己的小孩,當義工車子經過,媽媽就拚命呼喊:「請救救我的小孩!」 還有一群飢餓的小孩,搶食運糧車上掉落的小麥,卻被民兵揮鞭喝斥趕走。這一幕幕悲慘景象,都讓置身太平盛世的陳美齡,深受震撼。曾多次出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視察當地兒童的生活,包括戰禍、饑荒、童兵、買春、割禮、愛滋病等不忍卒睹的問題,讓他義無反顧,1998年起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渺小、無力。世界上的問題實在太複雜,太難以解決了。但每次當我想起兒童的笑臉或受苦的表情,我往往能找到力量振奮起來,決定用自己的聲音去報導現狀,呼籲大家一起幫助這些被遺忘的孩子。」陳美齡發自內心的呼籲,希望有更多人聽到,同時付出行動。演講結束,陳美齡除了高歌一曲,也贈書50本給佛館,由副館長永融法師代表接受。 身兼歌手、作家、演講家多重身分,今年63歲的陳美齡,本身是史丹福大學教育博士,也成功培養3個兒子進入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其家庭教育理念,深受廣大家長肯定。陳美齡的人生經歷相當豐富多彩,從結婚生子的喜樂、義工見聞的震撼,到50出頭確診乳癌,抗癌成功後擔任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不同階段的經歷,給了他不同的啟示,讓他對生命有獨特看法,也給了他投身公益的力量。
-
滿觀法師名家講座 「佛心與詩心」相遇
「2018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自11月10起至18日,每日各有一場名家講座,首場11月10日於佛館雙閣樓三樓展開,邀請佛光出版社編輯部主任滿觀法師談「佛心與詩心」。從經典中的經偈、歷代高僧大德的禪詩、星雲大師的詩心,分享他們的慈悲、風趣、智慧、悲切的宏願。現場有佛光山弘講師依導法師、勝鬘書院、佛光緣美術館分會及參加佛館「心的旅程」成員等逾200人。 講座前並進行「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攝影比賽頒獎,邀請佛館副館長永融法師頒獎。永融法師表示,佛館是因佛陀真身舍利而建造,因此佛誕節也是佛館指標性活動之一。透過比賽,許多攝影愛好者為佛館留下精采紀錄,感謝大家共同為佛館留下歷史。「活動是一時的,但是留下的歷史鏡頭能讓大家回味無窮。」並歡迎大家前往本館欣賞得獎作品。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也到場關心,並為大眾介紹滿觀法師。如常法師表示,他剛進佛光山時,滿觀法師手上正在進行佛光山一個重要的計畫,也就是後來出版的高僧傳漫畫版,都是滿觀法師擔任佛光出版社執行長時所完成的。後來滿觀法師調派到上海大覺文化,協助出版星雲大師著作的簡體版書籍,遠至新疆、蒙古都可以看到大師的書。 滿觀法師以《詩經》破題,指出《詩經》是中國第一本詩歌集,孔子言:「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306篇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沒有半點虛假。法師以〈靜夜思〉、〈春望〉、〈三輪車〉等膾炙人口的唐詩或兒歌,與星雲大師作詞的「人間音緣」結合,為大家講演。 講演內容分為四個主題:從經偈看佛心;從禪詩明悟境;僧情巧遇詩魂;窗前喜見佛顏。滿觀法師羅列十二部經中的「應頌、諷頌」,摘出與契經相應的詩偈,藉由古今大德的偈頌,行示教利喜的教化,揭示佛陀慈悲本懷。 一、從經偈看佛心:法師以《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金剛經》等經偈,表示所有眾生及萬法,皆如鏡中花、水中月,剎那生滅,虛幻不實。《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便揭示了無我、無相、無住、無念的真義。 滿觀法師進一步說明,世間「執著」最苦,該提起時提起,該放下時放下。並以〈普賢菩薩警眾偈〉、《法華經》內容勉勵大眾,精進是生活的態度,要認真、要惜福;懂得懺悔才能洗淨罪業,「千萬不要『勇於認錯,永不改過』。」 二、從禪詩明悟境:滿觀法師表示,禪的意譯為寂靜審慮,專注一境,讓心定慧等持。禪就是真心、佛心,能以佛心看世界一切的善美,心隨時都能處於慈悲、清淨、歡喜的境界,覺得自在解脫。人有生老病死,萬物有成住壞空,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靈山塔,都有真如自性,相信「我是佛」,向內心好好修行。 三、僧情巧遇詩魂:星雲大師不僅是一位大家熟知的宗教家、教育家、文學家,更是一位詩歌的創作者。如大師著作《詩歌人間》,用生動易懂的文字,將人間佛教的理念融和於唯美詩歌中,傳遞慈悲智慧。 四、窗前喜見佛顏:滿觀法師細觀周遭人事地物,以細膩筆觸道出生命歷程與修行腳印。當詩心與佛心相應,滿觀法師彙集現代詩61首,成為《窗前佛顏》一書,書中分成四個部分:人間悲喜、祈願祝禱、禪門迷悟、護生童詩,並由著名插畫家尤俠及法師30多年的好友專業美編嚴凱信共同負責書中插畫。 滿觀法師直言「寫詩,真的要看心情!」並以禪詩「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世間多苦,苦是人間的實相,希望大家知苦離苦,早日滌除塵勞,塵盡光生。
-
離島也有書香 雲水書車開往小琉球、金門
小琉球、金門等離島學子終於盼來雲水書車! 在〈大悲咒〉誦念聲中,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以楊枝甘露遍灑3部新增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祈願諸佛菩薩加被,讓書車滿載善心人士的愛心,把智慧、書香送抵偏鄉。受贈單位代表之一的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長王慧蘭表示,偏鄉學子受到滿滿祝福,在善心灌溉下,會茁壯為好苗子,成為這片土地的未來希望。 隆重的書車灑淨、啟動儀式,11月10日在佛陀紀念館菩提廣場舉行,為「2018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揭開序幕。功德主、海鷗叔叔、義工及受贈單位代表在主法和尚心保和尚帶領下,讀誦〈雲水書車啟程祈願文〉,祝願知識普及城鄉,書香滿人間,海鷗叔叔行車平安,隨車義工擴大生命,透過書車上山下海的服務,讓書香、智慧、文化與慈悲永續。 「永遠從關懷出發」是佛光山長期耕耘教育文化的宗旨,2007年在星雲大師主導下推出第一部「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為偏鄉學童送上精神食糧;2012年成長到50部,在全台結下許多善美因緣。今年再由功德主林素美、林鈺祥和韓堡璉伉儷、陳昱君捐贈3部書車,讓文化資源貧乏的小琉球、金門及屏東偏鄉的學童,也可以享受書香的美好。 心保和尚說,在星雲大師的願力和眾人支持下,終於有書車把書香送到離島小琉球、金門,是一大突破。「讓眾生歡喜,即供養一切諸佛。」他表示,書是良師益友,孩子因閱讀而翻轉人生,相關人士也因而心生歡喜,眾人可謂功德無量。 「感謝佛光山的慈悲,讓文化種子遍灑小琉球等偏鄉,這片善意,讓偏鄉的所有師生感動。」王慧蘭說,偏鄉學子透過近幾年參加國際書展,感受到文化書香的美好和佛陀的慈悲,已在心田種下善美種子,成功促成書香、文化、智慧和慈悲的延續。 在心保和尚、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長王慧蘭、佛光山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佛光山金蓮淨苑住持永勤法師、佛光山潮州講堂監寺如慶法師、琉球鄉公所民政課長黃乃懿、金門柏村國小退休校長陳為學,及功德主林素美、林鈺祥和韓堡璉伉儷、陳昱君、張歐淑滿、劉珀秀、黃淑美、楊瑞蘭、楊慧貞共同啟動下,3部書車將駛往離島偏鄉,為孩子啟動智慧、光明與夢想。
覺誠法師線上講座 談馬來西亞佛光山與人間佛教
2021-01-17福山寺佛化婚禮 曾楚淵與魏台欣締結良緣
2021-01-17用「彈性」面對疫情 雪梨佛光青年營開營
2021-01-17一社區一蓮花講座三義五穀宮開講 談養生之道
2021-01-17健走團體參訪南島佛光山
2021-01-17許文融「行願千里」紐西蘭二館開展 名家歎為觀止
2021-01-17三好歌曲傳唱五大洲 西澳代表勇奪佳績
2021-01-172021「三好歌曲」歌唱觀摩賽暨創作大賽 傳遞人間真善美
2021-01-17「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與寒冬包覆嬰兒的方式有關
2021-01-17國光讀報創先鋒 看見孩子創意成長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