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修持靜心

佛光山第三屆傳播菁英禪修坊 遠離塵囂享受寧靜之美

【人間社 陳德啟 高雄大樹報導】2023-09-24

忙碌於傳播媒體事業的菁英一行30人,遠離塵囂走進佛光山,跨越宗教的束縛,透過9月22至24日三天兩夜「佛光山第三屆傳播菁英禪修坊」的心靈沉澱,在禪修、佛法輕鬆談、《六祖壇經》、與佛接心、與大師接心、大佛平台抄經、茶禪等一系列課程的熏習中,每個人均被喜悅、寧靜的氛圍縈繞著。 「禪修入門與引導」,佛光山修持監院室監院慧思法師引導大家安坐於蒲團上,放鬆身體各部位。告訴大家從覺受上,唯有心歇,自然會放鬆;唯有心安,心就可寧靜、放下,大家在此享受寧靜之美,也是一大福報。「雙手甩起來,腳步踏出去」,眾人在維那慧誠法師鏗鏘有力的提醒下,邁開大步繞佛而行,從中找回曾經迷失的自我。 「道在日常-佛法輕鬆談」於如來殿梯型會議室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身教言教。趙怡娓娓道出與大師數十年的佛光因緣,雖然大師已圓寂,但是僧信二眾更團結,工作更起勁,努力完成大師遺願,並將大師在佛光山樹立的制度予以發揚光大。舉出許多實例說明大師的毅力、胸襟與智慧等人格特質,令人既感動又佩服。慧屏法師述說擔任大師侍者期間,攝受於大師的幽默、心量、智慧與給的精神,所言皆是聖言量,例如「真正的眼盲是對世間的苦難看不見」;「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都蘊含其智慧與慈悲。 專題講座「人生禪」,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透過《六祖壇經》講述惠能大師生平、禪學思想和禪法特色,並列舉大師人間佛教的弘傳思想呼應惠能大師禪宗思想的人間性。從佛陀於靈山會上的「拈花微笑」、達摩東來,細說禪宗的歷史脈絡,傳到六祖惠能大師後,讓禪宗普遍化、接地氣,「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南宗頓悟禪,逐漸形成為「五家七宗」的禪宗派別。談及惠能禪的核心思想,總括以「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為宗」十二字箴言說明之。 茶禪課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的意外現身,人人臉上洋溢驚喜之情。法師分享跟隨大師弘法的點滴,大師熱心於傳播弘法,至世界各地巡迴演講,為了佛法永流傳,而陸續在廣播電台、電視台製作節目;乃至創立了「人間衛視」,藉由先進科技,方便大家不用奔波就能聽到佛法,並希望在座媒體人能不吝指導,共為人間佛教而努力。接續講述大師「以音聲作佛事」的方便法門,運用多樣化的梵唄演唱方式至歐美等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讓眾人獲得安定心靈的力量。 與大自然對話,經過兩天禪修淬鍊的傳播人已然是禪行者,第三天,佛光山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引領大家前往鳥語花香的曼陀羅園,藉由放鬆操、慢步經行,與大地同呼吸瞬間,也彷彿與佛同行在樹林裡,「照顧腳下!」法師不斷提點大家,在經行中覺受提起、放下,路要自己走,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流汗,調整身體代謝;淚流,洗滌內心塵垢,「喫茶去」,禪悅法喜之心油然而生。 綜合座談,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與大家相見歡,以「星燈不滅‧談星雲大師的三不朽人生」為題與大家一起緬懷大師立功、立德、立言的弘法事蹟及慈悲智慧行。提及大師童年養成忍耐力、勞動力、慈悲力的性格,渡海來台弘法則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信念推動人間佛教。 課程結束後,一行人前往佛館巡禮,參觀五和塔、禮拜佛牙舍利、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展,收穫滿行囊。連續三屆都參加的朝日國際傳播公司董事長周在台歡喜分享,每次參加都有不同的驚喜,此次最大驚喜就是慈容法師的意外現身,感受其慈悲、包容,順應大家的請求。希望此次精進學習讓大家都能將三好落實,讓社會國家更祥和。 喬商廣告董事長劉安立感動地表示,此行不僅學到佛法精髓,也見證大師重視教育、新聞媒體的偉大精神,接觸的愈多就愈令人感動。幾百人靜默無聲的過堂用齋、行堂規矩都令他非常震撼,不禁告訴自己要常來參加活動。

相關新聞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3 / 33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