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寶寺佛學講座 慧倫法師開講〈六祖壇經講話〉法要
【人間社 黎維桂 新竹報導】2021-01-18佛光山法寶寺1月16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以《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為題,向信眾講授禪法,法師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及生命故事,闡述如何在生活中提升覺性的方法,贏得大眾熱烈掌聲。 慧倫法師開場提到,《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第七品,無盡藏比丘尼向惠能大師問疑《涅槃經》的對話,「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說明一切經文讓迷人開悟,愚者心解;如果有人指引方向,可以了悟經中要義。 「什麼是人間佛教修行的理念?」法師表示,「萬法本在自心,從自心證悟真如本性。」當初,五祖弘忍大師一句話,「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惠能即落實於生活中與法同在,終於嚐到自性的巧克力。 法師談到,《六祖壇經》是創先的詮釋學,在人生十字交叉的兩條路,世俗人生的水平線與十法界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路,如果能向上提升,則覺悟自性。法師鼓勵大眾,多學習古德精進向上,提升自己的覺性。 法師分享遊客到佛光山參訪時,走過「不二門」一段有趣的對話,指出,生活要與禪相應,從有所住中跳脫出來,才能自在解脫;「不二門」即是「無所住的本心」,從現象中,可以見到自性本心。 法師以六個主題說明《六祖壇經》的見性法門,從第一行由品談,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在生活中的會客、走路、講話、掃地與繞佛等,於一切時中念念不住,就是在修行。法師提醒,常問己心在嗎?這點很重要。 如何是佛法不二法門?佛性即是不二法門,不二之心即是佛性,智者從「能」「所」當中跳脫,沒有分別對待。般若是無形相、智慧心就是。第三決疑品談到,所謂自性覺即是佛,但是眾生因有相、有分別,透過自覺可識本心。 第四定慧品,闡述「無念」是無塵勞心,念真如本性。第五坐禪品,提到外離一切相是禪,內心不亂是定,自心本性清淨安定。 「談到今日禪者的毛病在那?」在墨守公案禪、口頭論禪、鸚鵡禪、枯木禪、健身禪與五味禪等;法師表示,最上乘禪是頓悟自心,學禪要如百川入大海,同一鹹味。眾生被攀緣、妄念、煩惱所覆,因而失去清淨本心。 第六懺悔品說明薰修自心,不可離心向外尋求。第七機緣品是心地法門,是超越對待的;隨緣而住,隨緣生活。第八頓漸品中清楚說到,頓、漸法門的之差別。 第九護法品為六祖慧能與薛簡,就「不二之性」的對話,述說道由心悟,豈在坐;當下不被外境所迷,印心即佛;法師以打籃球為喻,用平常心,專注心打球,可以把球打得好,其道理是一樣的。 第十付囑品,教導如何認識「自心的眾生」, 如何成就「中道義」?從反求諸己中,契合中道義,可以看到自己的心。「 平常心」就是佛教的生活觀。 「如何在生活中養成禪的性能?」法師引述星雲大師所說,「禪」是永遠活在現前當下的此刻。法師強調,了了分明每一個當下,當下的這一念自在,就是禪。
相關新聞
-
與心對談 心保和尚八關齋戒佛學講座
佛光山台北道場2021年首場八關齋戒佛學講座「與心對談」,1月9日禮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於14樓如來殿向逾600位戒子與信眾宣說。和尚從「心是什麼,心有多大?心能生煩惱、心會造業,心能悟道、心能覺悟,心為緣起」,到「心能修行」,引領大眾體悟佛法即是心法。 「你有關心過自己的心嗎?」和尚問,我們平常都會關心別人,噓寒問暖的。何時曾關心過自己的起心動念,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身口意所表現的背後即是「心」的表達。意指人的思想、念頭、觀念、心境、理智、感受、辨別能力等等。依五蘊說,心即是色、受、想、行、識的組合;依八識心王說,心又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心」是多元的組合,需要觀照與覺察。 「心如大海無邊際,無邊無際」,如何了知心有多大?三界唯心,萬法為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道信禪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又《勸發菩提心文》:「虛空非大,心王最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願力有多堅,力量就有多強。心就是我們的世界。 心保和尚接著說,「心會生煩惱,心會造業。」心會升起貪欲,貪欲會轉化,進而毀人一生。《法句譬喻經》:「貪欲忘道,快心放意,不計無常,生世如寄,罪報延長」,故苦海無邊。《佛說八大人覺經》:「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佛陀觀照「無我」真理;倘若因為有「我」,而產生我貪、我瞋、我痴、我慢等煩惱,則念頭相續無間,受苦更無間斷。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心」會障道,惹來災難、橫禍。有一首偈:「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心保和尚說,他在美國弘法時的親身經驗的故事,有一位美國商人,為了抗議稅制不公,開著一架載滿汽油的飛機衝撞美國國稅局大樓(IRS),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心能悟道、心能覺悟」,覺悟的人就是佛。人有覺悟的本能。《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善用其心,獲勝妙功德。」一句話影響一生。和尚開示,夢裡明明有六趣,覺來空空無大千,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無涅槃可入。又,《金剛經》:「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為緣起,心能修行」,心為緣起,心是色、受、想、行、識之五蘊和合體。緣起為無常、緣起為無我、緣起為性空,所以心為無常、無我、性空,心為不可得。修行需要時間,透過修行,可以證悟實相;最後,心保和尚勉眾,修行必須靠自己,自己用功就可以進步,就有力量;否則,就沒有力量,也無人可以替代你來修行。
-
寶華寺佛學講座 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
佛光山寶華寺1月8日舉辦2021年首埸佛學講座「生命的永續經營-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宗教科學角度,探討此項人生重要課題,250餘名信眾及社區大眾不畏嚴寒低溫齊聚聆聽。法師開示風趣幽默,聽眾心開意解。 慧開法師開頭提到從東、西方各大宗教的觀點與立場來看,有情的生命來就是永續的,卻發現大多數的人們,對於生命的經營並沒有永續。為建立生命不死的永續經營信念,以「生命永續」四句偈:真誠擁抱生命,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永續經營來生,與「生死自在」四句偈:活得充實而精采,老得成熟而睿智,病得沉思而豁達,走得瀟灑而無憾,與大眾共勉。 如何建立生命不死的永續經營信念,慧開法師提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念,談到有關生命不死與生命永續的解說與詮釋,人間佛教的信念,信仰可以決定人生未來的去向,可達到不生不滅的永恆境界,即生命是永恆的,是不死的,有無限的未來。 何謂「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秘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落幕的舞台,慧開法師歲末新春贈送「生死自在四千萬」秘笈,一、千萬不拖過人生的賞味期(保質期)。二、千萬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三、千萬要保留精神與體力作為往生之用。四、千萬要及早成立個人的往生後援會及互助會,如此可以與佛相應,善終瀟灑走一回。 如何才能瀟灑走一回,慧開法師傳授心法,人人都要及早規劃生命的永續經營與往生的準備,生命的終極奧秘蘊藏在「死亡」,同時也是「往生」的過程常中,「求往生」就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才能夠真正超克死亡。 「求往生」絕對不是要放棄生命「求死」,而是要養精蓄銳,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集中心念發願往生,藉由持誦佛號,與佛Online,念佛要有「感覺」,念佛要如憶念慈母,帶有深厚「感情」,念佛要深知諸佛護念,心生「感動」,有了前面三感,久久功深,自然就會有感應,醞釀與佛、菩薩(或耶穌基督等)感應道交而來接引的契機。 最後,慧開法師傳授「瀟灑走一回」心法秘笈口訣「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作皆辦,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身心康寧。正念現前,捨報安祥。與佛Online,佛來接引。」期勉與會大眾,現世當中活著要努力認真地做功課,福慧雙修,力行三好,才能身心優雅地「瀟灑去來」,具體實踐人間佛教生死達觀。 義大教授劉文仁分享,2014年拜讀慧開法師出版的「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心中甚是感動不已,因為坊間很少文章能以如此清晰的觀念與理論闡述如此重大的生死問題。 很高興再次有緣聆聽慧開法師傳授「生命的永續經營」思維理路的開示,搭配慧開法師去年10月新作「生命的永續經營」上中下整套書籍的輔助下,相信未來更能正確面對「生命」及「死亡」的認知,感恩慧開法師的付出,願法喜常存心中。
-
普門寺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 慧傳法師主講「行道天下 福滿人間」
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元月8日禮請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主講「行道天下.福滿人間」,慧傳法師藉由弘法經驗、精采影片與感人故事,引導與會大眾及在YouTube同步聆聽的信眾,學習如何透過星雲大師的著作與開示等智慧法語來與大師接心,進而力行三好、跟隨星雲大師的腳步弘揚人間佛教,因為唯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方能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之道及佛道相應。 2020年春聯一筆字「行道天下.福滿人間」,星雲大師祝願大家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三好行道天下、福滿人間。連續12年以星雲大師墨寶為講座主題、精心研究其意義的慧傳法師表示,星雲大師每年提供這麼好的內容來祝福與勉眾,應該好好闡揚,要懂得耕耘心田、力行三好,才能「行道天下,福滿人間」。 「道」是什麼?慧傳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提到,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了要學道,這個道即是佛道,是我們走向圓滿生命的道路,諸佛菩薩擁有發心、慈悲、恭敬、正信、忍辱等善良美德,要能運用於生活,才能與道交流、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如何認識佛光山?慧傳法師談到,星雲大師教導大家,不要只看佛光山的外表,要看內涵。並分享星雲大師說,佛光山未來50年,重視文化、教育、音樂、體育等,並以連續四年榮獲體育績優獎勵的普門中學為例,說明星雲大師教導球員不但要重視球技,更要重視品德與讀書,也透過體育來接引大家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實踐三好。 慧傳法師分享星雲大師教導大家,具有以下幾種不好的性格,包括:忘恩負義的人、不守信用的人、利欲薰心的人、得寸進尺的人、自私貪婪的人與玩法弄權的人等,都是無法與「道」相應的人。並播放影片《抱歉》,內容描述一群人進入電梯後因超重而導致無法關門,在場沒有人願意禮讓,最後走出來的卻是一位行動不便的人。透過影片的啟示,慧傳法師以星雲大師的法語教導大家,舉手之勞的服務、恰到好處的讚美、真誠的關心,都是隨喜的道德生活。 慧傳法師也期許大家,如果能將上述不良的心態轉變成正向的心態,例如:將忘恩負義變成知恩圖報、不守信用變成遵守信用、利欲薰心變成無私的人、得寸進尺變成知所進退等,也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樣才能與道相應、福滿人間。 慧傳法師並以星雲大師《佛法真義》法要勉眾,做好事就是修身、淨化身業,把侵犯、傷害人的惡行,換成利益大眾的佛行;說好話就是修口、淨化口業,把瞋恨、嫉妒人的惡口,換成柔軟讚歎的佛口;存好心就是修心、淨化我們的意念,把愚痴的邪心,換成慈悲智慧的佛心。並不忘叮嚀大家,要念念勤修十善業,永斷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與邪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能與佛道相應,力行三好更是合乎佛陀的本懷、讓世界更美好。 講座前,普門佛光童軍團表演〈聽我說謝謝你〉來感謝大家護持善法,讓活動更添色彩,也見證信仰傳承的重要,讓大家看到佛教的未來。
-
台南講堂佛學講座 慧開法師主講「生命的永續經營」
佛光山台南講堂1月3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主講「生命的永續經營」,約有350人齊聚講堂,聆聽慧開法師揭示永續生命的經營之道。 慧開法師開場便介紹輪迴觀念在東西方文化中的淵源,強調輪迴並非東方文化的特產;從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理念,再到聖經的遺落篇章,都可以見到西方世界對於生命頭尾相續,不斷流轉的看法。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寫道:「生命是永續的,也是無限的。」慧開法師闡說,肉體生命雖然有限,但心性生命會持續下去,所以不要畏懼死亡,要坦然面對。 「死亡跟新生是生命進行曲的一體兩面。」慧開法師進一步闡述,從細胞的死亡到人的死亡並不可怕,那是正常的生命過程;反而是細胞不死,無限制繁殖,像癌細胞那樣才是可怕。所以死亡應該用平常心看待,接受死亡是生命中不可略過的一個經驗。 佛教時常以「往生」代稱死亡,因為死亡對佛教徒來說,不僅是一段歷程的結束,更有離此向彼的積極意義。慧開法師說:「祈求往生西方就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因此法師希望大家保留精神和體力,避免受到延命醫療的干預,集中心念,藉由持誦佛號醞釀佛菩薩接引的契機。 為此,法師強調成立「往生後援會」的重要性,平時應該和家人多做溝通、取得認同,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並在健保卡上登記等等,都是很好的規劃與準備。 講座現場有許多較為年長的聽眾,對於這一次的演講內容很有感觸。王彩祥回憶起曾經上過的生命教育課程,認為人的不捨與錯誤的認知反而讓許多癌末病患遭受折磨;如果家人有正知正見,讓病人有尊嚴的離去,那才是人生難得的福報。 高瓖齡也表示應該隨時做好心理準備,免得事到臨頭方寸大亂;為了讓年輕的孩子對生死有正面的看法,他也常常分享人生無常的觀念。
月光寺逾4萬碗臘八粥結緣 分享佛陀成道喜悅與歲末祝福
2021-01-22慶祝法寶節結緣平安粥 祈願萬事「粥」全
2021-01-22【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334
2021-01-22把愛傳出去 關懷禮品宅配到獨居老人家中
2021-01-21台北道場松五分會贈臘八粥 持續推動「三好校園」
2021-01-21法寶節勿忘佛陀本懷 素食義賣給人歡喜方便
2021-01-21紐約佛光人學煮臘八粥 錄製珍貴合輯
2021-01-21贈書結善緣 臘八粥飄香陸軍官校
2021-01-21〔人間菩薩〕郭茵娜自利利他行菩薩道
2021-01-21法寶節「以粥代茶」 體會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