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 國際青年義工大悲殿初體驗 歡喜感受宗教融合
【人間社 林淑妙 大樹報導】2022-02-05「新年快樂,歡迎上香祈福。」走到佛光山大悲殿,看到青年義工親切地招呼來山遊客進入殿堂祈福,在大悲殿前廣場有「觀音迷宮」,引領大眾認識四大菩薩,另有「金卡吉印」祈願卡讓民眾祈福;來自印尼的曾惠靖、陳書娜、何智菲信仰基督教,首次來到佛光山大悲殿擔任義工,他們異口同聲表示,沒想到佛光山對於其他宗教信仰是如此的包容,讓他們感到很歡喜。 來台就讀大學的曾惠靖、陳書娜、何智菲,希望過年期間能擔任義工,並了解台灣過年的文化,於是他們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佛光山大悲殿擔任義工,首次來到佛教寺院,協助引導、拿香、大悲咒水與來山遊客結緣,雖然不太會說中文,但三人透過肢體動作跟遊客們互動,他們表示,很開心,同時在這裡感到內心很平靜、歡喜,自己身為基督徒來到寺院當義工,感受到佛光山對其他宗教非常包容。問他們未來有因緣的話,還會不會想來佛光山擔任義工?三人異口同聲表示,一定會再來到佛光山當義工。 大悲殿前廣場設有「觀音迷宮」,來山民眾只要跟著地上貼的指引走,便能認識四大菩薩,透過遊戲方式吸引大人小孩一起互動、拍照;在大悲殿內,也看到民眾攜家帶眷禮拜觀音,並透過「金卡吉印」祈願卡,為自己、家人祈福,其中以「諸事吉祥」祈願卡最熱門,寓意著新的一年,圓滿如意、諸事吉祥。 不同於一般寺院,佛光山的第一座殿堂是大悲殿,於1971年開光落成,此後,便有無數感人的感應事跡,這是觀音菩薩的慈悲、無畏守護,如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今年的新春法語「處世無畏‧和平共存」。
相關新聞
-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全家首次當義工 夏美真大讚:佛光山讓父母很安心
經常帶著全家同遊佛陀紀念館的林俊枝、夏美真伉儷,今年過年不再當遊客,而是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佛光山當義工,除了讓孩子學習服務社會、懂得奉獻外,夏美真也大讚佛光山是個安全的環境,讓父母安心當義工,孩子獨立、廣結善緣的好地方 。 林俊枝在孩子年幼時,常帶著全家來到佛陀紀念館參觀,同時解決民生問題,等到孩子漸長,便覺得孩子需要學習服務社會及奉獻,來到佛光山,讓全家人心靈獲得平靜,而人間佛教的生活化,也讓孩子感到歡喜,因此,他透過同事引薦來到佛光山擔任義工,夏美真說,事前也跟孩子溝通,孩子歡喜接受,這是全家首次擔任義工。 來到佛光山擔任義工首日,林俊枝被分派至交通組開接駁車,夏美真則帶著兩個孩子在覺華園引導遊客,剛開始,兩個孩子對環境、人感到陌生,表現得有些生怯,經過法師、師姐的鼓勵,加上夏美真的循循善誘,原本生性內向的林宏澤和弟弟林辰澤便勇敢開口詢問遊客,是否需要地圖?邀請遊客掃QR Code,整天下來,兩兄弟歡喜地跟媽媽表示:「希望再到佛光山當義工。」首次當義工的夏美真表示,雖然很辛苦,但在心靈上感受到滿足,心是被填滿的,尤其傍晚,看到有父母親帶著孩子全家來兌換禮物那一霎那,讓她很感動,「因為遊客有將我們的引導聽進去,他們獲得身體健康、佛法、心靈滿足。」 隔天,夏美真前往麻竹園服務,而兩兄弟依然留在覺華園當義工協助指引遊客,9歲的林辰澤表示,覺得當義工很好玩,可以跟很多人接觸;看到孩子的表現,夏美真表示,訓練孩子不怕人群,未來才會懂得應該在何種時機表達自己的想法,且佛光山是個能讓父母親完全安心的地方,所以第二天就能很放心地讓孩子自行跟著覺華園的法師、師姐一起為遊客指引方向,她感謝佛光山提供如此安全的環境,讓父母安心當義工,孩子也能獨立學習。
-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宋代點茶 體驗茶之美與禪味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雙閣樓春節期間推出「生活美學─禪茶風韻」,2月3日大年初三宋代點茶,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偕同大家體驗,在茶湯上寫字、畫圖,感受獨特的茶文化之美;每個步驟都必須全神貫注才能完成宋代點茶,而在茶湯上稍縱即逝的字或圖案,更是提醒要把握當下。 心保和尚開示,茶是一種文化,泡茶是一門學問,必須對茶葉、茶壺、茶水有深入了解,在把握種種因緣下,泡出一壺清香的茶,如何泡出有禪味的茶,完全在於心地工夫。專注在泡茶的每一個細節上,對於茶香、茶色、茶味的變化了然於心,專注就是禪,所謂茶禪一味。當專注時,會發現沒有過去、未來,一切就在當下。泡茶可以使心沈澱,安靜、專注、觀照,是很好的修行。 佛館法務處執行長覺霖法師引領如何以茶筅將茶粉調成茶膏、將茶湯打出細緻的泡沫,接著以茶膏在茶湯上點茶,可以寫字和畫圖案。有人寫下了「禪」、「三好」、「虎年平安」等字,或是像是咖啡拉花般畫出各種圖案。心保和尚在茶湯上寫出了「風」字,他說:「風吹起,風消失,這是風的生滅,從生滅當中了知世間本就是生滅、無我,當把『我』放下時就是解脫。」 有些人已是第二次嘗試,駕輕就熟,看著自己創作的茶湯,拿起手機拍照和親友分享,表示很有成就感。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和副館長依潤法師,偕同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陳和順、戚品淑伉儷,以及陳順章、蘇素賢伉儷等多位貴賓參與。
-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春節「回家」當義工 佛光青年實踐佛法
春節期間,有一群佛光青年運用假期到佛光山當義工,其中包括多名來自印尼的青年,服務期間並安排在大悲殿、大智殿進行早晚課。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2月3日早上於大悲殿與青年接心,期勉將所學的佛法落實於生活中,為世間帶來歡喜。 慧傳法師肯定佛光青年在疫情期間發起線上修持的精進力,以實例說明如何實踐〈佛光四句偈〉中的「惜福結緣利人天」,以及在佛門如何看待除夕與過年。以「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說明年關已到,代表生命已到了一個段落,但對世間的道理又了解多少,即使已經了悟道理,但已過了多少歲月,應該好好深思。另外,在佛門認為正月初一是「彌勒佛聖誕」,雖然彌勒菩薩尚未下生人間,但與其等待,不如「求彌勒,拜彌勒,不如自己做個彌勒佛」,此次大家回山當義工,也是替大眾帶來歡喜;最後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期勉增長知識並加以運用在生活中。在場有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等。 就讀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博士班的印尼籍的馬索利表示,在印尼,佛教被認為只有打坐、誦經,是老人家的事,而他所認識的佛光山很適合年輕人,且對大家都相當照顧。馬索利自小學佛,他認為佛教的觀念是一種邏輯,要靠自己研究、實證,才能發現答案。他發現其他的印尼學生都有各自宗教的學生會,但卻還沒有相關佛教的學生團體,於是邀約同是佛教徒的學生一起共修,由於疫情大家無法回鄉,因此號召青年到佛光山當義工,「回到佛光山幫助我們的家,精進修行,感受過年的氣氛。」 就讀高雄餐旅大學的羅妍而在印尼即有加入佛光青年團,他表示義工服務讓他感到很歡喜,「看到別人歡喜,然後就會有一切就都圓滿了的那種感受。」他感謝有這當義工的機會,尤其在佛光山,就像是有一個「家」的感覺。
-
〔佛光山2022年春節平安燈法會〕潘秋梅肯定《人間福報》 全家13位榮譽訂戶
「感謝福報,陪伴我走過金融整併的動盪期。」南屏別院博愛分會顧問潘秋梅於2日在佛光山除了推廣《人間福報》,自己也成為榮譽訂戶,他表示,《人間福報》所刊載的文章內容多元,具有知識性、教育性,能夠讓人產生力量、對社會產生乘數效果;因為認同福報,全家共有13位榮譽訂戶。 2000年4月1日《人間福報》創刊,潘秋梅的姊姊潘春梅就拿福報給他看,當時他看到大師寫的「迷悟之間」感到文章充滿力量,不同於一般的報紙,此後,他便開始訂閱福報,也鼓勵家人、親友、同事閱讀福報;約兩年後在銀行界服務的潘秋梅遇到金融整併,面對當時動盪不安的職場氛圍,他回憶道,當時自己內心的無助、擔憂、恐懼、不安僅能自己默默承擔,每每看到福報所刊載的文章,總令人的內心產生安定的力量,就連銀行主管,包括自己猶如盲龜浮木般獲得救贖;就這樣,福報陪伴著潘秋梅度過21個寒暑。 究竟《人間福報》擁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潘秋梅全家如此護持?他表示,因工作關係,每天閱讀很多不同報紙,唯有福報所刊載的內容,總能讓人再三細細品味,如:介紹古代名家、科學新知、國際要聞、公益組織、藝文等深入、正向報導,這是一般報紙所沒有的,福報能夠帶給人正向的力量、勇氣及和諧,就如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今年所給予的新春法語「處事無畏‧和平共存」。因為思想就是信仰,有信仰就能產生力量,而信仰最可貴的地方在於,能夠幫助我們遇到境界時轉念,《人間福報》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佛法能夠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而福報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佛法的捷徑。」潘秋梅表示,生活中,無論是搭高鐵、飛機,或者7-11都可以看到《人間福報》,只要你有心接觸,福報為我們的人生打開一扇光明的窗。面對現在媒體的亂象,他強調,閱讀福報能提升品德教育、自我約束、尊重生命等,讓正向思想如同蝴蝶效應發揮影響力,這對社會便能產生乘數效果,正因如此,他鼓勵親友一起閱讀福報、並成為榮譽訂戶。 由於福報的因緣,潘秋梅在10年前加入博愛分會,成為國際佛光會員,平日前往南屏別院服務大眾,也持續推廣福報,他表示,自己成為榮譽訂戶,進而能夠影響他人認識《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讚頌會 佛光人、愛樂人連袂獻上歌聲與樂音
2023-03-26依空法師里斯本說因緣法 佛光人汲取人生智慧
2023-03-26〔寶島采風〕後山傳奇寶桑庄 東海岸吹南島風
2023-03-26生命關懷事業與文化知識經濟結合 集集能德寺辦理示範活動
2023-03-26星雲大師讚頌會 以師心為己心
2023-03-26巴西香精課 如來之子家庭學藝經營
2023-03-26心定和尚獲頒道德領袖阿育王支柱獎 所有的光榮歸於星雲大師
2023-03-26慧知法師講演「永恆的星—星雲大師的般若智慧》 佛光人受益法喜
2023-03-26彰化友愛隊公益關懷 與長者三好四給同歡樂
2023-03-26做真實世界中自己的英雄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
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