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剪黏大師陳三火「以摃代剪」的技法,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別具神韻,圖片中達摩祖師的袈裟,碎片層層疊疊,交錯貼出生動造型,完美呈現了袈裟的飄逸及層次感。 人間社記者劉家源攝
圖說:另一件作品「灌籃」,選手身上的運動服,額頭、手腕綁的毛巾,因灌籃動作產生的人體線條與律動感,若不近看,實難想像是由堅硬、隨機碎裂的陶瓷片黏製而成。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碎花瓶製袈裟~火獅有創意
2020-10-17
自稱「火獅」的剪黏大師陳三火,有一次隨手用破碎的花瓶創作,卻無意間為傳統剪黏藝術開創了「以摃代剪」的新技法,獨創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技法,以回收破花瓶、碎陶碗等「廢物再生」而成,讓流傳四百多年的剪黏技藝走出新格局,陳三火老師因此於2015年榮獲藝術民俗工藝類最高榮譽「全球中華文化薪傳獎」。
因為「以摃代剪」,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別具神韻,就如圖片中達摩祖師的袈裟,碎片層層疊疊,交錯貼出生動造型,完美呈現了袈裟的飄逸及層次感。
另一件作品「灌籃」,選手身上的運動服,額頭、手腕綁的毛巾,因灌籃動作產生的人體線條與律動感,若不近看,實難想像是由堅硬、隨機碎裂的陶瓷片黏製而成。
想欣賞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剪黏工藝之美、之巧,走一趟佛陀紀念館本館的二樓展廳,逸品盡收眼底。
定點導覽14:00歡迎大家前往聆聽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演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
展演時間:2020-07-22 至 2021-04-18
展覽專網:http://lnago.com/ADO6I
因為「以摃代剪」,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依花瓶被敲破的自然形狀,來找尋適合的剪黏位置,使人物的姿態更為活靈活現、別具神韻,就如圖片中達摩祖師的袈裟,碎片層層疊疊,交錯貼出生動造型,完美呈現了袈裟的飄逸及層次感。
另一件作品「灌籃」,選手身上的運動服,額頭、手腕綁的毛巾,因灌籃動作產生的人體線條與律動感,若不近看,實難想像是由堅硬、隨機碎裂的陶瓷片黏製而成。
想欣賞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剪黏工藝之美、之巧,走一趟佛陀紀念館本館的二樓展廳,逸品盡收眼底。
定點導覽14:00歡迎大家前往聆聽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
展演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
展演時間:2020-07-22 至 2021-04-18
展覽專網:http://lnago.com/ADO6I
最新消息
堅持理想一路到底 普中校友楊世均的世界麵包冠軍之路
2025-10-24光明大學師生以藝術詮釋生命 以舞蹈傳遞善與美的精神
2025-10-24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2025-10-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