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卑南四十特展」透過文獻檔案資料新聞攝影報導等,回顧卑南遺址帶給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堂課。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
圖說:1980-1982卑南遺址搶救考古大事記。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
圖說:
鐵路局蓄勢待發的車站施工使用怪手,投機者伺機而動的盜掘怪手,考古隊不得已的發掘怪手,為1980-1982卑南遺址上的一景。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
圖說:卑南遺址搶救考古當時,台東地方記者功不可沒,當年遺址上的最新動態透過媒體定期傳送到大眾面前,才得以形成社會輿論及各界關注。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
圖說:鍾光華與杜若洲夫妻將畢生購藏卑南文物全數捐給史前館,其中採集的遺物石鐮展出有杜若洲別號「一簞」《岩刀銘》的題詩,抒發遺址上感懷。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
圖說:卑南遺址搶救考古計畫正副主持人宋文薰與連照美教授。1981年1月,宋文薰說:「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客』參觀。連照美說:「一個石板棺往往花去考古隊員一天時間還無法完成,依此常使得站立坑外的『觀光客』等待得不耐煩而口出怨言。」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攝史前館「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述說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堂考古課
2020-10-2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即日起,於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推出「卑南遺址發掘四十週年-搶救考古檔案回顧展」(簡稱「卑南四十特展」),以紀念當年引起各界關注的卑南遺址搶救考古事件。展覽鎖定該事件初期最兵荒馬亂的1980至1982年,透過文獻檔案資料等回顧卑南遺址帶給臺灣公民社會的一堂課,展期至2021年2月28日止。
1980年7月1日南迴鐵路盛大開工,臺東火車站(時稱卑南站,後改稱臺東新站)興建工程進行整地與取土作業前一天,意外鏟出石板、骨骸與遺物。由於臺東在地文化人士的共同努力,加上媒體效益與學術關注,卑南遺址得以在工程執行率、非法盜掘、預算延宕等多重壓力下,啟動臺灣首次的搶救考古。
這項回顧展策展人黃郁倫研究助理表示,十年前史前館也以特展方式紀念卅週年,此次「卑南四十特展」鎖定當年卑南遺址作為樞紐,使媒體、市民、商人、學術、政府等相關係者匯聚一堂,透過文獻檔案資料、新聞攝影報導等,片段還原當時遺址上流動的身影與捲動的情景。
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第一單元展出珍貴報紙及新聞畫面,向當時臺東的地方記者致敬,卑南遺址能成為臺灣搶救考古的開端,當時地方記者功不可沒,當年遺址上的最新動態透過媒體定期傳送到大眾面前,才得以形成社會輿論及各界關注。第二單元的兩份官方簡報,見證臺東縣政府與臺大人類學系(時稱考古人類學系)在關鍵時刻為保留卑南遺址所付出的努力與策略,透過文件、文獻、攝影等可以看出當時遺址上匯聚的人物身影與對事件的敘述,包括臨危受命的考古隊、絡繹不絕的參觀民眾、意圖牟利的盜掘者、關懷考古的在地公務人員與民間人士等。
事實上,早在卑南遺址事件之前,臺東因特殊的地緣條件,在地已經萌芽對考古與文資保存的公民意識。因此第三單元脫離1980年,將史前館籌建之提案脈絡向前追溯,也將卑南遺址搶救考古更往前回溯至二戰末期。
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卑南四十特展」受到許多人的協助才得以完成,包括當年的記者陳嘉信、民眾鍾光華,考古隊員學生王強、屈慧麗、葉美珍、韓旭東,台東縣政府已故課長吳敦善的子女吳漢成、吳小純等。
今年適逢史前館啟動康樂本館建築再造工程及常設展廳更新計畫,「卑南四十特展」可說是前瞻未來的同時,回望史前館最原初的根基,以及與在地和市民之間的關係。
1980年7月1日南迴鐵路盛大開工,臺東火車站(時稱卑南站,後改稱臺東新站)興建工程進行整地與取土作業前一天,意外鏟出石板、骨骸與遺物。由於臺東在地文化人士的共同努力,加上媒體效益與學術關注,卑南遺址得以在工程執行率、非法盜掘、預算延宕等多重壓力下,啟動臺灣首次的搶救考古。
這項回顧展策展人黃郁倫研究助理表示,十年前史前館也以特展方式紀念卅週年,此次「卑南四十特展」鎖定當年卑南遺址作為樞紐,使媒體、市民、商人、學術、政府等相關係者匯聚一堂,透過文獻檔案資料、新聞攝影報導等,片段還原當時遺址上流動的身影與捲動的情景。
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第一單元展出珍貴報紙及新聞畫面,向當時臺東的地方記者致敬,卑南遺址能成為臺灣搶救考古的開端,當時地方記者功不可沒,當年遺址上的最新動態透過媒體定期傳送到大眾面前,才得以形成社會輿論及各界關注。第二單元的兩份官方簡報,見證臺東縣政府與臺大人類學系(時稱考古人類學系)在關鍵時刻為保留卑南遺址所付出的努力與策略,透過文件、文獻、攝影等可以看出當時遺址上匯聚的人物身影與對事件的敘述,包括臨危受命的考古隊、絡繹不絕的參觀民眾、意圖牟利的盜掘者、關懷考古的在地公務人員與民間人士等。
事實上,早在卑南遺址事件之前,臺東因特殊的地緣條件,在地已經萌芽對考古與文資保存的公民意識。因此第三單元脫離1980年,將史前館籌建之提案脈絡向前追溯,也將卑南遺址搶救考古更往前回溯至二戰末期。
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卑南四十特展」受到許多人的協助才得以完成,包括當年的記者陳嘉信、民眾鍾光華,考古隊員學生王強、屈慧麗、葉美珍、韓旭東,台東縣政府已故課長吳敦善的子女吳漢成、吳小純等。
今年適逢史前館啟動康樂本館建築再造工程及常設展廳更新計畫,「卑南四十特展」可說是前瞻未來的同時,回望史前館最原初的根基,以及與在地和市民之間的關係。
最新消息
光明大學師生以藝術詮釋生命 以舞蹈傳遞善與美的精神
2025-10-24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2025-10-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
2025-10-24巴拉圭大使傅達耀訪佛大 關懷42名華語生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