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聞思修

大師專區

字級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聞思修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2025-09-01
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

今天要和各位講「聞思修」。

「聞思修」是說明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聰明從哪裡來?從「聞、思、修」來!

「聞」的意思,是要聽聞。所謂「如是我聞」,透過讀書、聽講經、讀經,這個會開智慧,這就是「聞所成慧」;聽聞了以後,能實修,就成為自己的智慧了。

思,就是想。我用心去想像,所以有思想就有智慧。因為你思前想後,思慮周密,比別人的考量就多了一層。禪宗的「參話頭」,都要參、要學、要探究;思想的深入,就會成為智慧,這就是「思所成慧」。

修,就是修行、實踐。你可以「做中學」,一面做一面學。你真的發心做,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得圓滿;從做裡面,得到了許多經驗,那也可以開智慧,這就是「修所成慧」。

「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聞思修」三慧都達到純熟,每一項都能專注,就可以進入到三摩地,也就是進入三昧,就能成就正覺,就能成功。

我們學佛的護法信徒們,你們是怎麼樣來學佛的呢?有講經的地方,你要去聽經聞法。聽比看好,看,看過會忘記;遠的地方隔了一道牆就看不到。過去演了一台戲,過去了就看不到啦;可是我聽得到,你過去的事講給我聽,我可以聽得懂。很多的道理我們雖然彼此看不到,你隔著一面牆,隔了一個空間,但你講大聲一點,我還是聽得到。

這個聽,很有意思,很重要。大家多聽,所謂「如是我聞」、「多聞薰習」,你多聽人家講,比較容易記得。只是我們對於很多的道理,諦聽!諦聽!要注意聽,要會聽。所以《楞嚴經》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又說「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要在娑婆世間學習佛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聽、多聞。像我們過去沒有讀書,不過後來一些大德、老人家、前輩,講來給我們聽。過去怎麼樣、怎麼樣,我們聽聽就懂得了,這也是「聞所成慧」。

想一想,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很多的問題,你多幾個「為什麼?」比如你為什麼吃飯?為了肚子餓!肚子餓為什麼要吃飯?這就不簡單啦。修行,你真正的實踐,一面做一面學,就會經驗成熟,會累積很多的經驗。像開車久了,就能駕輕就熟。

大家依靠「聞思修」才能成功,最後從「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很自然的進入了心定境地,你就能體會到歲月靜好的生活。

祝福大家!

●知行合一

佛教裡面常常叫人要禪淨共修、福慧雙修、解行並重。

這個世間上的人、事、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人一定要有很多互通互聯的關係,所以這個「知行合一」十分重要。

有的人重智慧、重知解,天天研究,理論的文章寫得非常了得;但是,叫他去做事,發慈悲心,他就不肯發心了,那麼這個知識有什麼用呢?

有的人不求智慧,只想做好事就可以了。想做好事卻沒有智慧,把好事給做壞了,得到不正面的效果,勤勞做事又有什麼用呢?

《大寶積經》裡有一則故事,師兄弟兩個學佛,一個是修福不修慧,一個是修慧不修福,兩個人的因緣果報就各有不同了。師兄有智慧,但是他的生活資具很困難,連吃飯都成問題,雖然智慧已經證得阿羅漢的果位,托鉢的時候經常都是托空鉢,連飯都沒得吃。心想,這真是太豈有此理了,像這樣的聖賢、知識分子,連基本的生活都這麼困難,於是就漫無目的的走著走著,無意中就走到了王宮的門口。

這個證悟的阿羅漢看到一頭大象,非常驚呀,哎啊!這不是我過去世的師弟嗎?原來,他圓寂之後在王宮裡投胎成了一隻大象了。哎啊!我這師弟過去世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善事啊!可惜,就是沒有智慧,現在做了大象披掛著金銀花鬘,享受著王宮的上等侍候、餵養。不禁心中湧出很多的感觸,他對著大象說出了一首偈頌: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
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沒有修福報,所以沒有人供養,因此福慧要雙修,知行要合一。

過去中國儒家說「知易行難」,知識是很難的,像我寫「一筆字」,現在也寫了十幾年了,到最近才感覺稍微寫得好一點。好一點就是常有人跟我說:「請大師寫幾個字給我。」雖說寫一幅字要不了一兩分鐘,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不是這麼簡單,這可是我花了幾十年的歲月寒暑,慢慢磨鍊出來的。

等於過去有個工人,家裡的電燈不亮了、電器不靈了,你找他來幫忙修理一下。不要五分鐘修好了,問多少錢?兩千元。五分鐘要兩千元,那麼貴呀?不是啊!這個五分鐘不是簡單的,是我當初拜師學藝,不知花了多少精神財力,又費了幾十年歲月,才精通於這門技術的啊!

因此知識和行為要把它結合起來,做人處事、廣結善緣,修福修慧不要偏廢,「知行合一」用在修行與生活上面,都是同樣重要的。
12345678910第1 / 21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