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一個健全的人,同時要有慈悲、有智慧,悲智同等的重要。 圖/如地提供
圖說: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常不輕〉。
圖/佛光山法堂書記室提供《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悲智雙運
2025-11-10
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
今天和各位講「悲智雙運」。
「悲智雙運」對我們為人處世很重要,慈悲有兩個意義,慈,是給予快樂;悲,是解除痛苦。
在這裡「悲智雙運」的悲,包含了「慈悲」的內容。慈悲之心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泉源,有的人是好人,但是他濫慈悲,比方布施,有些人不知道分辨好壞,覺得可憐就把錢亂給了人;做事幫忙人,卻幫了倒忙,做了不正派的事,這個慈悲不但沒有救人救世,反而幫了壞人做了壞事,所以這個叫做沒有智慧的濫慈悲。慈悲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分辨我做這個事情的價值、好壞、等級,我自己需要怎樣的慈悲。
有的人聰明有智慧卻沒有慈悲,對什麼事都有一套道理,都有見解看法,對人生的了解也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請他幫助別人一點,他卻「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這種人雖有智慧、有知識,但沒有慈悲、沒有結緣、不肯助人,這個也不好。我常覺得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所以一個健全的人,同時要有慈悲、有智慧,悲智同等的重要。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釋迦牟尼佛讚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現場聞法的無盡意菩薩,聽到釋迦牟尼佛講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就把身上的瓔珞拿下來供養,這是無盡意菩薩的智慧,這個供養,表示我要把智慧給你。
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你的功德很偉大,感動了我。然而,你光有慈悲不行,我要把智慧給你,所以我要供養你智慧。」
觀音菩薩說:「謝謝你,我的慈悲裡面就有智慧,我是悲智雙運。」
佛陀這時對觀世音說:「你雖然已經慈悲智慧具足,但是也要憫念世間的眾生,大家要互相來往結緣,你就接受無盡意菩薩的供養吧!」
觀世音菩薩就接受無盡意菩薩的瓔珞供養,並且把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給佛陀,表示向上回向;一份供養給多寶佛塔,表示應該廣結善緣。
慈悲要普及一切,要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我的愛心、我的服務、我給他的關懷。在佛門裡面做一個善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慈悲人,做一個智慧人,這都有許多的選擇,不是自己一味盲目的濫慈悲。
像過去在大陸,印光大師曾說,佛教會衰敗,因為有些寺廟濫傳戒法、濫掛海單、濫收徒眾出家,這會敗壞佛教的風氣,對佛教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慈悲不能濫用,智慧也不能空談。「悲智雙運」就是我們要同時實踐慈悲與智慧,雙雙一樣的同等重要。
我們用「悲智雙運」做人處世很好,人人都能落實在生活上,這是最美好的生活。
祝福大家!
●常不輕
「常不輕」是一位菩薩的名字,在《法華經》裡有「常精進菩薩」,還有「常不輕菩薩」。常不輕菩薩,他見到任何人,同等慎重的向你合掌、禮拜,很真誠的跟你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做佛。」意思是說,你們都是未來要成佛的人,我怎麼敢輕視你們呢?我特別向你們表達了我內心的尊敬!所以他有不輕視人的特性,因此我們就尊稱他為「常不輕菩薩」。
我們在社會上做人處世,對於有錢人,或有名、有地位的人,我們常把他看得很高尚、很羨慕他,忘失了自己,甘願自我卑下。其實從「佛性平等」來看,他偉大,我也是偉大,彼此平等,所以要不亢不卑的。
相對的,對於比較貧窮、笨拙的人,我也不能看不起他。這個人不如我、這個是貧窮的人、這個是智能不足的人、這個人能力不是很強,我都不能看不起他,一樣要尊重他。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愚者也有一得,誰知道在什麼時候,他也能發揮比常人還要大的作用呢?
「汝等皆當做佛」,今天你看到他在某一方面比較笨拙,他不是專家,他不會唱歌,但他可能會畫畫,畫得非常高明;人人各有所精,各有所長,所以我們對別人的人格都要尊重。普賢菩薩十大願,把「禮敬諸佛」排在第一。
一切諸佛在哪?人間都是諸佛,每個人都是未來的佛。有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是佛。我把所有的人等,都看成是佛,看成是聖賢,看成是君子;不要說別人是佛、是聖賢、是君子,你若有這種心,自己也是佛,自己也是聖賢,自己也是君子。
所以「常不輕」是一種修養,在我們做人處世上需要很高的修養。尤其在機關裡服務當公務員,對上級長官也不必太過卑下,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他;對下級、屬下也不要輕視他,沒有他們與團隊的合作,工作不會完成。
像我在世間快九十年的歲月,遇到好多年輕、優秀、有專才的人,當初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小孩、兒童。我過去在宜蘭弘法時,很多兒童班的小朋友,過了幾十年,現在再看他們,曾經在大學當教授的都已經退休了。那時候才十歲出頭,現在過了六十年,都七十歲了,當然退休了。所以我兒童班的很多學生,都做過醫生、做過教授,做過很多的什麼委員、長官,也都退休了。
很多人默默耕耘,他們守住本分、善心,是社會重要的成員。你說,我們能看不起他們嗎?所以向「常不輕菩薩」學習尊重,希望大家能有「常不輕」的修養,自己的心靈也會跟著提升。
今天和各位講「悲智雙運」。
「悲智雙運」對我們為人處世很重要,慈悲有兩個意義,慈,是給予快樂;悲,是解除痛苦。
在這裡「悲智雙運」的悲,包含了「慈悲」的內容。慈悲之心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泉源,有的人是好人,但是他濫慈悲,比方布施,有些人不知道分辨好壞,覺得可憐就把錢亂給了人;做事幫忙人,卻幫了倒忙,做了不正派的事,這個慈悲不但沒有救人救世,反而幫了壞人做了壞事,所以這個叫做沒有智慧的濫慈悲。慈悲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分辨我做這個事情的價值、好壞、等級,我自己需要怎樣的慈悲。
有的人聰明有智慧卻沒有慈悲,對什麼事都有一套道理,都有見解看法,對人生的了解也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請他幫助別人一點,他卻「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這種人雖有智慧、有知識,但沒有慈悲、沒有結緣、不肯助人,這個也不好。我常覺得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所以一個健全的人,同時要有慈悲、有智慧,悲智同等的重要。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釋迦牟尼佛讚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現場聞法的無盡意菩薩,聽到釋迦牟尼佛講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就把身上的瓔珞拿下來供養,這是無盡意菩薩的智慧,這個供養,表示我要把智慧給你。
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你的功德很偉大,感動了我。然而,你光有慈悲不行,我要把智慧給你,所以我要供養你智慧。」
觀音菩薩說:「謝謝你,我的慈悲裡面就有智慧,我是悲智雙運。」
佛陀這時對觀世音說:「你雖然已經慈悲智慧具足,但是也要憫念世間的眾生,大家要互相來往結緣,你就接受無盡意菩薩的供養吧!」
觀世音菩薩就接受無盡意菩薩的瓔珞供養,並且把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給佛陀,表示向上回向;一份供養給多寶佛塔,表示應該廣結善緣。
慈悲要普及一切,要讓大家都能享受到我的愛心、我的服務、我給他的關懷。在佛門裡面做一個善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慈悲人,做一個智慧人,這都有許多的選擇,不是自己一味盲目的濫慈悲。
像過去在大陸,印光大師曾說,佛教會衰敗,因為有些寺廟濫傳戒法、濫掛海單、濫收徒眾出家,這會敗壞佛教的風氣,對佛教有不良的影響,所以慈悲不能濫用,智慧也不能空談。「悲智雙運」就是我們要同時實踐慈悲與智慧,雙雙一樣的同等重要。
我們用「悲智雙運」做人處世很好,人人都能落實在生活上,這是最美好的生活。
祝福大家!
●常不輕
「常不輕」是一位菩薩的名字,在《法華經》裡有「常精進菩薩」,還有「常不輕菩薩」。常不輕菩薩,他見到任何人,同等慎重的向你合掌、禮拜,很真誠的跟你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做佛。」意思是說,你們都是未來要成佛的人,我怎麼敢輕視你們呢?我特別向你們表達了我內心的尊敬!所以他有不輕視人的特性,因此我們就尊稱他為「常不輕菩薩」。
我們在社會上做人處世,對於有錢人,或有名、有地位的人,我們常把他看得很高尚、很羨慕他,忘失了自己,甘願自我卑下。其實從「佛性平等」來看,他偉大,我也是偉大,彼此平等,所以要不亢不卑的。
相對的,對於比較貧窮、笨拙的人,我也不能看不起他。這個人不如我、這個是貧窮的人、這個是智能不足的人、這個人能力不是很強,我都不能看不起他,一樣要尊重他。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愚者也有一得,誰知道在什麼時候,他也能發揮比常人還要大的作用呢?
「汝等皆當做佛」,今天你看到他在某一方面比較笨拙,他不是專家,他不會唱歌,但他可能會畫畫,畫得非常高明;人人各有所精,各有所長,所以我們對別人的人格都要尊重。普賢菩薩十大願,把「禮敬諸佛」排在第一。
一切諸佛在哪?人間都是諸佛,每個人都是未來的佛。有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是佛。我把所有的人等,都看成是佛,看成是聖賢,看成是君子;不要說別人是佛、是聖賢、是君子,你若有這種心,自己也是佛,自己也是聖賢,自己也是君子。
所以「常不輕」是一種修養,在我們做人處世上需要很高的修養。尤其在機關裡服務當公務員,對上級長官也不必太過卑下,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他;對下級、屬下也不要輕視他,沒有他們與團隊的合作,工作不會完成。
像我在世間快九十年的歲月,遇到好多年輕、優秀、有專才的人,當初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小孩、兒童。我過去在宜蘭弘法時,很多兒童班的小朋友,過了幾十年,現在再看他們,曾經在大學當教授的都已經退休了。那時候才十歲出頭,現在過了六十年,都七十歲了,當然退休了。所以我兒童班的很多學生,都做過醫生、做過教授,做過很多的什麼委員、長官,也都退休了。
很多人默默耕耘,他們守住本分、善心,是社會重要的成員。你說,我們能看不起他們嗎?所以向「常不輕菩薩」學習尊重,希望大家能有「常不輕」的修養,自己的心靈也會跟著提升。
最新消息
贈《獻給旅行者365日》寶典 禧榕軒大飯店共成文化善行
2025-11-20宏法社贈書三校 以閱讀陪伴偏鄉學童展開心靈旅行
2025-11-20金剛寺公益贈香米 實踐三好傳關懷
2025-11-20達拉斯出席土耳其教會感恩餐會 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友誼
2025-11-20金門縣文化局參訪佛館 期許打造有血緣、文化、慈悲的島嶼
2025-11-20高雄市調查處參訪佛館 佛門公門目標都為社會祥和
2025-11-20國際佛光會墨爾本協會舉辦醫療講座 探討身心靈健康
2025-11-2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交通工具4-3
2025-11-20慧開法師與大馬法師接心開示 指引人間佛教傳承與未來方向
2025-11-19心保和尚關懷怡朗佛光緣 勉勵不忘初心共成佛道
2025-11-19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交通工具4-3 2025-11-20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交通工具4-2 2025-11-19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交通工具4-1 2025-11-18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老二哲學 2025-11-17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⑩ 2025-11-16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禪門的管理法⑨ 2025-11-15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苦樂童玩記4-4 2025-11-14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苦樂童玩記4-3 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