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26
2024-02-18
●不老不壞
佛教裡有一些信徒,他不能了解到信仰佛法的真義,就用世間法來妄求。比方說,對生命要求「長生不老」,對身體要求「金剛不壞」;你說,世間上有不老、不死的人嗎?有不舊、不壞的東西嗎?在無限歷史的長河中,頂多是讓他可以活久一點,但沒有不老、不死的人,也沒有不壞、不滅的事物。
世間上的東西,即使堅固如金剛、如鑽石;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它還是會壞的。如果,世間上這許多不壞的金剛、不老的人類,都長住在這世間,這不合因果;世間無常,世間循環,世間生生不息,一切都是流轉的。
例如:氣候流轉,有春夏秋冬;萬物流轉,有老病死生;心念流轉,有生住異滅。因為流轉,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了還會再來,來了也會再去;等於一個家庭裡面,這批客人走了,下一批客人就再來了。來客都不離開,該來的不來,該走的不走,你說這些客人怎麼能招待呢?這不合佛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真理,也不合乎世間萬物循環的無常原則。
為了求長壽,我們可以保健,讓生命活得健康,活得長久一些;但是身體的健康強壯,也不要以為有保健品就可靠,一旦身體老朽了,還是要淘汰換新的,這是必然的道理。
在經典裡有一段記載︰波斯匿王的母親去世後,他極度哀傷,就去請佛陀說法。佛陀告訴他,世間有四件事是很自然的,也是讓人感到無奈的。第一、有生就會老;第二、病了就會容顏枯槁;第三、死後神識就會離體;第四、死後就要永別親人。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緣生緣滅;一旦緣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終究要分離,所以人要把握有緣時,好好的相攜相助。
不過,世間萬物雖然都有毀壞的時候,其實也不要緊,壞了可以重生;大樓倒了可以再建,山上的果實收成了以後,可以再播種。所以這一切該來的,要給他來,該去的,就給他去,不要妄自的求那許多不合真理的長生不老、金剛不壞,那都是違背佛法的妄想。
●一麻一麥
我們對於一個人平時講話總是喜歡「誇大其詞」,與事實相距甚遠,就說那個人很「誇張」。
在宗教裡,有些宗教徒也很喜歡誇耀他的信仰,總是不著邊際的把他所信的,或者各種神話、各種榮耀,說得像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像這樣子言過其實、沒有數據的信口誇張,其實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
比方說,我在這裡等你,你把我等死了!只不過是等的時間久了一點,哪裡就真的把人給等死了呢?或是等了五分鐘,就說:我等了你半天了,你怎麼現在才來?甚至於很多人都讀過、也唱過的〈滿江紅〉,第一句話就說「怒髮衝冠」,怒髮真的能夠衝冠嗎?乃至成語「淚如雨下」,眼淚流下來真的像下雨嗎?像這些都是過度誇張的形容詞。
佛教當初在印度弘傳,信徒也是對佛陀過分的表示虔誠,對於佛陀的事蹟、佛陀的修行與生活,並不是很了解,所以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說得天花亂墜。例如,佛陀在伽耶山苦行修道,每天以麻麥充飢,結果佛教徒就把他說成只吃「一麻一麥」。試問,一粒麻、一粒麥,能維持生命嗎?他必定不是只有吃一粒麻、一粒麥,而是一些麻、一些麥,可能不是很多,但也不能形容成「一麻一麥」,那是不合情理的。
另外,又說佛陀在伽耶山打坐時「雀巢灌頂」,鳥雀在他的頭頂上都做了窩,這也是有問題!因為難道佛陀在那裡打坐的幾年期間,都不起來大小便嗎?那麼起來的時候,雀巢在他的頭上,那窩呀、蛋呀,怎麼處理呢?這個應該是說,佛陀在打坐的時候,鳥雀都不畏懼他,都可以自在的站在他的頭頂上。當然,可能只站了一會兒就飛走了,或許有這樣的事實,但也不能形容成「雀巢灌頂」。
我們對於偉大的佛陀表示崇敬,應該是要讚美他的人格,讚美他的道德,讚美他的慈悲,讚美他的智慧;但不需要用一些神話般的傳說,也不需要像形容神狐鬼怪的那種方式來形容佛陀。佛陀是不需要靠那許多神奇怪異來表現偉大的;佛陀是表現他的人格崇高,表現他的福慧圓滿,表現他的慈悲、威德。
佛陀關懷社會,拯救眾生苦難,尤其他所證悟的真理,能讓人獲得解脫;佛陀是一位智者,是一位覺者,是一位超凡的、偉大的人,我們不可以太過分的把他神奇化、靈異化、迷信化,這反而減輕了偉大佛陀的聖格。我想,我們對於佛陀的其他方面,也都應該做如是觀。
佛教裡有一些信徒,他不能了解到信仰佛法的真義,就用世間法來妄求。比方說,對生命要求「長生不老」,對身體要求「金剛不壞」;你說,世間上有不老、不死的人嗎?有不舊、不壞的東西嗎?在無限歷史的長河中,頂多是讓他可以活久一點,但沒有不老、不死的人,也沒有不壞、不滅的事物。
世間上的東西,即使堅固如金剛、如鑽石;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它還是會壞的。如果,世間上這許多不壞的金剛、不老的人類,都長住在這世間,這不合因果;世間無常,世間循環,世間生生不息,一切都是流轉的。
例如:氣候流轉,有春夏秋冬;萬物流轉,有老病死生;心念流轉,有生住異滅。因為流轉,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了還會再來,來了也會再去;等於一個家庭裡面,這批客人走了,下一批客人就再來了。來客都不離開,該來的不來,該走的不走,你說這些客人怎麼能招待呢?這不合佛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真理,也不合乎世間萬物循環的無常原則。
為了求長壽,我們可以保健,讓生命活得健康,活得長久一些;但是身體的健康強壯,也不要以為有保健品就可靠,一旦身體老朽了,還是要淘汰換新的,這是必然的道理。
在經典裡有一段記載︰波斯匿王的母親去世後,他極度哀傷,就去請佛陀說法。佛陀告訴他,世間有四件事是很自然的,也是讓人感到無奈的。第一、有生就會老;第二、病了就會容顏枯槁;第三、死後神識就會離體;第四、死後就要永別親人。也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緣生緣滅;一旦緣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終究要分離,所以人要把握有緣時,好好的相攜相助。
不過,世間萬物雖然都有毀壞的時候,其實也不要緊,壞了可以重生;大樓倒了可以再建,山上的果實收成了以後,可以再播種。所以這一切該來的,要給他來,該去的,就給他去,不要妄自的求那許多不合真理的長生不老、金剛不壞,那都是違背佛法的妄想。
●一麻一麥
我們對於一個人平時講話總是喜歡「誇大其詞」,與事實相距甚遠,就說那個人很「誇張」。
在宗教裡,有些宗教徒也很喜歡誇耀他的信仰,總是不著邊際的把他所信的,或者各種神話、各種榮耀,說得像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像這樣子言過其實、沒有數據的信口誇張,其實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
比方說,我在這裡等你,你把我等死了!只不過是等的時間久了一點,哪裡就真的把人給等死了呢?或是等了五分鐘,就說:我等了你半天了,你怎麼現在才來?甚至於很多人都讀過、也唱過的〈滿江紅〉,第一句話就說「怒髮衝冠」,怒髮真的能夠衝冠嗎?乃至成語「淚如雨下」,眼淚流下來真的像下雨嗎?像這些都是過度誇張的形容詞。
佛教當初在印度弘傳,信徒也是對佛陀過分的表示虔誠,對於佛陀的事蹟、佛陀的修行與生活,並不是很了解,所以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說得天花亂墜。例如,佛陀在伽耶山苦行修道,每天以麻麥充飢,結果佛教徒就把他說成只吃「一麻一麥」。試問,一粒麻、一粒麥,能維持生命嗎?他必定不是只有吃一粒麻、一粒麥,而是一些麻、一些麥,可能不是很多,但也不能形容成「一麻一麥」,那是不合情理的。
另外,又說佛陀在伽耶山打坐時「雀巢灌頂」,鳥雀在他的頭頂上都做了窩,這也是有問題!因為難道佛陀在那裡打坐的幾年期間,都不起來大小便嗎?那麼起來的時候,雀巢在他的頭上,那窩呀、蛋呀,怎麼處理呢?這個應該是說,佛陀在打坐的時候,鳥雀都不畏懼他,都可以自在的站在他的頭頂上。當然,可能只站了一會兒就飛走了,或許有這樣的事實,但也不能形容成「雀巢灌頂」。
我們對於偉大的佛陀表示崇敬,應該是要讚美他的人格,讚美他的道德,讚美他的慈悲,讚美他的智慧;但不需要用一些神話般的傳說,也不需要像形容神狐鬼怪的那種方式來形容佛陀。佛陀是不需要靠那許多神奇怪異來表現偉大的;佛陀是表現他的人格崇高,表現他的福慧圓滿,表現他的慈悲、威德。
佛陀關懷社會,拯救眾生苦難,尤其他所證悟的真理,能讓人獲得解脫;佛陀是一位智者,是一位覺者,是一位超凡的、偉大的人,我們不可以太過分的把他神奇化、靈異化、迷信化,這反而減輕了偉大佛陀的聖格。我想,我們對於佛陀的其他方面,也都應該做如是觀。
最新消息
藝家人藝起來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新舊義工聯誼
2025-08-27南華大學職涯輔導實力獲肯定 教師與職員雙獲全國殊榮
2025-08-27東禪第三教師分會校園宣講「Me Too 停止性騷擾」專題講座
2025-08-27南台別院首度舉辦「繪本說讀玩」 大小朋友一同感受繪本魅力
2025-08-27丹佛講堂深入西方社區 傳遞人間佛教真善美
2025-08-27南非杜省公會與約堡協會 攜手推廣中國茶文化
2025-08-27墨爾本佛光山供僧緬懷星雲大師 歡喜供養廣植福田
2025-08-27佛光青年匹克球初體驗 以運動弘法凝聚共識
2025-08-27三好頭前國中 校園講座遇見幸福
2025-08-27福山寺蟬聯五屆績優宗教團體 獲彰化縣政府表揚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