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帶來〈星雲頌〉、〈歌頌偉大的師公〉。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佛光山徒眾獻唱〈雲湖之歌〉、〈太虛大師五十歲生日詩〉。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佛光山叢林學院以〈弘法者之歌〉、〈祈告十方-師父上人版〉的佛教聖歌,讚頌大師的一生。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領眾恭讀〈佛光星公祈願文〉。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帶領誦持《金剛經》。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讚頌會2月20日、在農曆2月1日星雲大師出家紀念日,於大師的真身舍利堂舉行。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信眾在舍利堂外觀看直播。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圖說:信眾誦持《金剛經》。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星雲大師讚頌會 佛教聖歌、人間音緣傳遍五大洲
2023-02-20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讚頌會2月20日、在農曆2月1日星雲大師出家紀念日,於大師的真身舍利堂舉行。早上全山弟子和各地信眾,逾3千人在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帶領下誦持《金剛經》。下午以佛教聖歌、人間音緣和朗讀文章讚頌開山祖師,透過線上直播,讓音聲傳遍佛光山五大洲道場,逾3千人參與。
星雲大師在〈真誠的告白〉中提到:「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以佛曲讚頌大師,也是彰顯其一生倡導「人間佛教」示教利喜的精神。讚頌會由心保和尚主法,以〈佛光讚〉祝禱大師乘願倒駕慈航,普利人天皆吉祥,法水永流長。
誦持《心經》後,首先由佛光山的王子與公主─大慈育幼院帶來〈星雲頌〉、〈歌頌偉大的師公〉。「點點的星星,能擴大了人生;片片的雲,能象徵著自由」。大師曾說自己是顆小星星,是片浮雲,在浩瀚的星空都能仰望他的身影,雲水三千悠遊人間。
接下來由佛光山徒眾獻唱〈雲湖之歌〉,歌詞中流露出大師與祖庭深厚的情感,從大師對宜興地理位置的描述,讓人感受到即使雲湖煙雨朦朧也不失人文薈萃的文明;詞曲優美,歌頌〈雲湖之歌〉是對大師精神的緬懷;以及大師視為座右銘的〈太虛大師五十歲生日詩〉。
佛光山叢林學院以〈弘法者之歌〉、〈祈告十方-師父上人版〉的佛教聖歌,讚頌大師的一生,以人間佛教,濟世度人,行三好、四給、五和的人生,祈願法幢不傾,正法長存,平安幸福照五洲。
心保和尚領眾恭讀〈佛光星公祈願文〉,祈請大師勿以弟子們為念,弟子們將遵從師父的咐囑,荷擔家業,傳承宗風。希望今日短暫告別,他日乘願再來,教化人間,廣度眾生,行菩薩道,再續法緣。〈讚師偈〉則是道出大師的「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師平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大師作詞的〈惜別歌〉,期望彼此珍重,不忘要把佛法興隆,弘法利生,闡揚宗風。
心保和尚開示,大師心懷度眾慈悲願,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將佛法普遍人間。大師說過「我是佛」,鼓勵每個人都跟佛相應。佛法不是只有修行人才需要,每個人都需要慈悲、智慧、禪定、精進,當能深入佛法,就能從一般凡夫再提升進步,圓滿與佛平等。在追思懷念大師的同時,更應記住大師的種種教誨,如不忘初心,做己貴人,隨時隨地思惟大師教導的法義。在懷念的當下,最重要的是將佛法實踐在人間,如同大師說的「行佛」,行佛所行,身心跟佛法相應,所想的都是佛法,所做的都是佛事,在這當中,可以感受到大師無所不在。
讚頌會圓滿後,大家仍然不捨離去,於舍利堂內禮拜,對大師有著無限的緬懷。
星雲大師在〈真誠的告白〉中提到:「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以佛曲讚頌大師,也是彰顯其一生倡導「人間佛教」示教利喜的精神。讚頌會由心保和尚主法,以〈佛光讚〉祝禱大師乘願倒駕慈航,普利人天皆吉祥,法水永流長。
誦持《心經》後,首先由佛光山的王子與公主─大慈育幼院帶來〈星雲頌〉、〈歌頌偉大的師公〉。「點點的星星,能擴大了人生;片片的雲,能象徵著自由」。大師曾說自己是顆小星星,是片浮雲,在浩瀚的星空都能仰望他的身影,雲水三千悠遊人間。
接下來由佛光山徒眾獻唱〈雲湖之歌〉,歌詞中流露出大師與祖庭深厚的情感,從大師對宜興地理位置的描述,讓人感受到即使雲湖煙雨朦朧也不失人文薈萃的文明;詞曲優美,歌頌〈雲湖之歌〉是對大師精神的緬懷;以及大師視為座右銘的〈太虛大師五十歲生日詩〉。
佛光山叢林學院以〈弘法者之歌〉、〈祈告十方-師父上人版〉的佛教聖歌,讚頌大師的一生,以人間佛教,濟世度人,行三好、四給、五和的人生,祈願法幢不傾,正法長存,平安幸福照五洲。
心保和尚領眾恭讀〈佛光星公祈願文〉,祈請大師勿以弟子們為念,弟子們將遵從師父的咐囑,荷擔家業,傳承宗風。希望今日短暫告別,他日乘願再來,教化人間,廣度眾生,行菩薩道,再續法緣。〈讚師偈〉則是道出大師的「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師平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大師作詞的〈惜別歌〉,期望彼此珍重,不忘要把佛法興隆,弘法利生,闡揚宗風。
心保和尚開示,大師心懷度眾慈悲願,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將佛法普遍人間。大師說過「我是佛」,鼓勵每個人都跟佛相應。佛法不是只有修行人才需要,每個人都需要慈悲、智慧、禪定、精進,當能深入佛法,就能從一般凡夫再提升進步,圓滿與佛平等。在追思懷念大師的同時,更應記住大師的種種教誨,如不忘初心,做己貴人,隨時隨地思惟大師教導的法義。在懷念的當下,最重要的是將佛法實踐在人間,如同大師說的「行佛」,行佛所行,身心跟佛法相應,所想的都是佛法,所做的都是佛事,在這當中,可以感受到大師無所不在。
讚頌會圓滿後,大家仍然不捨離去,於舍利堂內禮拜,對大師有著無限的緬懷。
最新消息
大學校長論壇締約創新高 58校攜手共創教育新願景
2025-11-06佛光山大學校長論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
2025-11-06杜克大學師生參訪北卡佛光山 體驗佛教文化與禪意生活
2025-11-06我要做觀音 多倫多佛光兒童學習慈悲信仰
2025-11-06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
2025-11-06曼城佛光山重陽敬老傳溫情 善童親手製作鏈珠送長者
2025-11-06中華大學生命教育 舉辦禪繞畫體驗課程
2025-11-06佛光新加坡青年書院第15期結業 帶心學習深入佛法
2025-11-06心定和尚勉勵沙彌 行三好修四成就
2025-11-06佛大海外實習生與多倫多佛光山交流 以科技與創意深化國際交流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