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法務監寺有住法師為信眾開示「淨土三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說明「信、願、行」淨土三資糧,深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並繼續精進念佛。 圖/佛光山台北道場提供台北道場佛七 有住法師開示「淨土三經」
2022-12-16
「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12月13日佛光山台北道場佛七法會,法務監寺有住法師為信眾開示「淨土三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說明如何具足「信、願、行」淨土三資糧,深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並繼續精進念佛。
如何認識阿彌陀佛?有住法師說明,在《佛說阿彌陀經》裡可看到諸佛稱讚阿彌陀佛及其居住的生活環境。從《佛說觀無量壽經》裡可看出阿彌陀佛無差別的平等心及「親力親為」地接引「九品往生」。看《佛說無量壽經》以了解過去世因地修行的阿彌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學習態度,說明為什麼阿彌陀佛可以成佛,可以成就莊嚴的極樂世界,且感得那麼多眾生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在一起。
法師說《佛說阿彌陀經》裡,六方諸佛均異口同音讚歎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及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依此經修行會有一切諸佛護念。阿彌陀佛所居住的環境,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如白鶴、孔雀、鸚鵡等,出和雅音,聞是音者,皆悉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阿彌陀佛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生活井然有序,令人嚮往到極樂世界修行。如同星雲大師在〈向阿彌陀佛祈願文〉裡說「國土,沒有環境的汙染;經濟,沒有財產的佔有;生活,沒有惡人的殘害;處眾,沒有人我的是非」等。
有住法師解釋《佛說觀無量壽經》裡所提到重要的「九品往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無邊、三根普被。經文裡說明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此三類人往生,均是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紫金台等,「授手迎接」。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此三類人往生,阿彌陀佛及所有比丘、眷屬圍繞,「放光接引」。下品上生、下品中生此二類人往生,阿彌陀佛則化佛,乃至化觀音、化勢至菩薩來迎接。下品下生則是看到金色蓮花,隨之往生。
《佛說無量壽經》裡看到過去世因地修行的阿彌陀佛曾是國王,後因聽聞世自在王佛說法,而發心出家,法號為法藏比丘。見世自在王佛時,請佛開示說法,如何修行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速成正覺且拔除一切眾生生死。世自在王佛對法藏比丘回說:「你應該知道答案」。法藏比丘謙虛地請世自在王佛慈悲告訴他諸佛是怎麼成就淨土之行,世自在王佛也非常慈悲,為他說二百多億諸佛淨土之行。法藏比丘很有耐心地聽完,花五劫時間認真思惟,並請世自在王佛印證,而有之後發的四十八大願,可看出法藏比丘勤奮好學、耐煩信受。
星雲大師常告訴眾人「人成即佛成」。有住法師勉眾學佛應想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做?如能像法藏比丘因了解、觀察、思惟自己可以怎麼實踐,才發下這四十八大願一樣,常想待人有禮貌、對人多讚歎等,落實修行在生活中,也是一分願力所在。
如何認識阿彌陀佛?有住法師說明,在《佛說阿彌陀經》裡可看到諸佛稱讚阿彌陀佛及其居住的生活環境。從《佛說觀無量壽經》裡可看出阿彌陀佛無差別的平等心及「親力親為」地接引「九品往生」。看《佛說無量壽經》以了解過去世因地修行的阿彌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學習態度,說明為什麼阿彌陀佛可以成佛,可以成就莊嚴的極樂世界,且感得那麼多眾生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在一起。
法師說《佛說阿彌陀經》裡,六方諸佛均異口同音讚歎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及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依此經修行會有一切諸佛護念。阿彌陀佛所居住的環境,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如白鶴、孔雀、鸚鵡等,出和雅音,聞是音者,皆悉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阿彌陀佛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生活井然有序,令人嚮往到極樂世界修行。如同星雲大師在〈向阿彌陀佛祈願文〉裡說「國土,沒有環境的汙染;經濟,沒有財產的佔有;生活,沒有惡人的殘害;處眾,沒有人我的是非」等。
有住法師解釋《佛說觀無量壽經》裡所提到重要的「九品往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無邊、三根普被。經文裡說明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此三類人往生,均是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紫金台等,「授手迎接」。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此三類人往生,阿彌陀佛及所有比丘、眷屬圍繞,「放光接引」。下品上生、下品中生此二類人往生,阿彌陀佛則化佛,乃至化觀音、化勢至菩薩來迎接。下品下生則是看到金色蓮花,隨之往生。
《佛說無量壽經》裡看到過去世因地修行的阿彌陀佛曾是國王,後因聽聞世自在王佛說法,而發心出家,法號為法藏比丘。見世自在王佛時,請佛開示說法,如何修行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速成正覺且拔除一切眾生生死。世自在王佛對法藏比丘回說:「你應該知道答案」。法藏比丘謙虛地請世自在王佛慈悲告訴他諸佛是怎麼成就淨土之行,世自在王佛也非常慈悲,為他說二百多億諸佛淨土之行。法藏比丘很有耐心地聽完,花五劫時間認真思惟,並請世自在王佛印證,而有之後發的四十八大願,可看出法藏比丘勤奮好學、耐煩信受。
星雲大師常告訴眾人「人成即佛成」。有住法師勉眾學佛應想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做?如能像法藏比丘因了解、觀察、思惟自己可以怎麼實踐,才發下這四十八大願一樣,常想待人有禮貌、對人多讚歎等,落實修行在生活中,也是一分願力所在。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