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徒眾短期研究班 呂凱文闡述星雲大師跨文化弘法的挑戰與回應
2025-10-01
人間佛教研究院第25期徒眾短期研究班於9月30日邀請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呂凱文教授,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傳燈異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在跨文化弘法的挑戰與回應」為題,深入剖析人間佛教國際化的意涵與實踐。
呂凱文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第七章揭示佛教國際化的深刻內涵。從「走出去」到「本土化」,星雲大師超越地域侷限,讓佛教在全球化浪潮中回應語言轉譯、文化差異、宗教認同等挑戰。他以佛陀教法的歷史傳播為例,說明佛法自印度傳出後便展現跨文化特質,無論絲路交流、漢傳佛教的深耕,或南傳佛教的興盛,都證明佛法具備跨地域的潛能。星雲大師承繼此精神,視佛教為全人類的智慧資源,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世價值。
他進一步梳理人間佛教的國際化歷程:由東南亞弘法起步,繼而建立美洲西來寺,並拓展至歐洲與澳洲,最終形成全球網絡。海外道場不僅是弘法據點,更是文化交流、教育推廣與慈善服務的平台。呂凱文歸納星雲大師的三大策略:主動「走出去」、建構「國際化」組織,以及落實「本土化」發展,強調佛教唯有尊重當地文化、語言與需求,才能真正扎根。
面對跨文化弘法的結構性挑戰,星雲大師以現代性回應,透過宗教民主化、世俗公共性與媒體傳播,使佛教進入公民社會與日常資訊流。他不僅弘揚信仰,亦重視教育、慈善、環保與和平,讓佛教成為具公共性的「社會資源」。從佛光衛星電視到網路弘法,人間佛教走在宗教媒體化的前端,有效回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
最後,呂凱文強調,《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第七章所呈現的,不僅是佛教跨越國界的歷史,更是一場「文化翻譯工程」與「現代性對話實驗」。星雲大師示範了佛教如何既能「走出去」,又能「落地生根」,為宗教國際化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典範。
他提醒,傳燈異國並非結束,而是持續的課題——如何在守護佛法核心精神的同時,不斷回應不同文化與社會的需求。唯有透過對話、學習與調適,人間佛教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智慧資源,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慈悲與智慧。
呂凱文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第七章揭示佛教國際化的深刻內涵。從「走出去」到「本土化」,星雲大師超越地域侷限,讓佛教在全球化浪潮中回應語言轉譯、文化差異、宗教認同等挑戰。他以佛陀教法的歷史傳播為例,說明佛法自印度傳出後便展現跨文化特質,無論絲路交流、漢傳佛教的深耕,或南傳佛教的興盛,都證明佛法具備跨地域的潛能。星雲大師承繼此精神,視佛教為全人類的智慧資源,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世價值。
他進一步梳理人間佛教的國際化歷程:由東南亞弘法起步,繼而建立美洲西來寺,並拓展至歐洲與澳洲,最終形成全球網絡。海外道場不僅是弘法據點,更是文化交流、教育推廣與慈善服務的平台。呂凱文歸納星雲大師的三大策略:主動「走出去」、建構「國際化」組織,以及落實「本土化」發展,強調佛教唯有尊重當地文化、語言與需求,才能真正扎根。
面對跨文化弘法的結構性挑戰,星雲大師以現代性回應,透過宗教民主化、世俗公共性與媒體傳播,使佛教進入公民社會與日常資訊流。他不僅弘揚信仰,亦重視教育、慈善、環保與和平,讓佛教成為具公共性的「社會資源」。從佛光衛星電視到網路弘法,人間佛教走在宗教媒體化的前端,有效回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
最後,呂凱文強調,《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第七章所呈現的,不僅是佛教跨越國界的歷史,更是一場「文化翻譯工程」與「現代性對話實驗」。星雲大師示範了佛教如何既能「走出去」,又能「落地生根」,為宗教國際化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典範。
他提醒,傳燈異國並非結束,而是持續的課題——如何在守護佛法核心精神的同時,不斷回應不同文化與社會的需求。唯有透過對話、學習與調適,人間佛教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智慧資源,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慈悲與智慧。
最新消息
國防部軍備局第205廠參訪佛光山 護衛大家也護衛心靈
2025-10-16人間有情佛光有愛 為光復災區送溫暖
2025-10-16東禪寺人間生活十日禪 體驗動靜間回歸本心
2025-10-16北卡英語素食烹飪 以美味推廣健康與慈悲
2025-10-16大新國小參訪均頭 教育理念溫馨交流
2025-10-16印度北方邦義診 佛教聖地僧伽施以療法蠲除病痛
2025-10-16竹東大覺寺 捐贈「吉祥公益米」溫暖人心
2025-10-16世界鐵人三項選手訪南天寺 視障運動員體悟佛法與競技共融
2025-10-16宿霧強震第二波賑災行動 佛光人深入偏鄉博哥送暖
2025-10-1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鄉土情4-1
2025-10-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