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名人名言> 法寶寺臨終關懷講座 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名人名言

字級

法寶寺臨終關懷講座 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人間社 黎維桂 新竹報導】 2022-03-23
佛光山法寶寺「臨終關懷系列課程」,3月18日邀請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安寧緩和護理教育師劉曉菁,暢談「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他們教會我的生命大事」,從護理師觀點及從事安寧療護生命故事,告訴學員要及早規劃個人安寧療護,人生最後就能暖暖地告別。

劉曉菁從台北榮總下班來到新竹法寶寺上課,有治療犬「OBI」與她同行,她說OBI是從導盲犬轉入,跟隨她在榮總安寧病房服務已3年,牠善解人意,對癌末病人提供穩定有品質的陪伴與療癒,有些病人也很貼心給牠祝福,互動良好感情融洽。

劉曉菁表示,從事安寧療護20餘年,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時,看見直升機、救護車頻繁送受傷病患到醫院,許多災民的小孩在醫院照顧受傷長輩,讓她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及心痛,因此立志投入臨床照顧行列。

劉曉菁在21歲時,從事臨床照顧,有一天,醫院裡有一位病危的阿伯,要回鄉下老家養病,臨走時拉著她的手說:「小姐,救救我!」,她難過得眼淚直流,不知怎麼辦才好,除了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她也心痛,深刻體會到「學習安寧照顧,是我生命中重要的課題。」

人們雖然物質生活豐裕,而每個人都會面臨生死問題,要如何照顧病人的身、心、靈,讓病人善終?因此,她大學畢業後,走入安寧照顧領域,在20餘年的經歷裡,發覺獲益最多是自己,做事習慣變成不急而更細心。

為何做安寧療護?她說,因為看見受苦病人的需求,而醫療核心是照護,但卻被現代醫學所忽略,插管、化療、電療處置,讓病人受更多苦,因此安寧療護是讓病人身、心靈得到治癒及照護。

談及社區安寧療護、長照安寧推動的生命故事時,她期勉大眾,要以歡喜心,事先選擇自己未來的安寧療護,不要讓後輩子孫難決定,造成人生後事處理上的困擾與遺憾。

安寧療護是本著照顧「人」的理念,不是一個「地方」;在病房或病人家中得到實現,從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中,從活著的每一天到最後,都能得到妥善照護。

安寧療護主要是對病人及家屬,在苦難中得到陪伴與療癒,「伴行」是建立關係的開始與基礎,因有關係的建立,當感受到愛與接納時,人會願意開始分享,尋找屬於自己的苦難意義,所以,平時要向親人多說愛語,建立良好互動,無愧於心地過每一天;有一天要離別時,一句「再見」將是「永恆」。
12345678910第6 / 2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