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彭寶珊分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 圖/倫敦佛光山提供倫敦佛光山受邀參加醫學會議 分享佛教與臨終關懷
2021-10-08
英國 SAM (Society for Acute Medicine) 於10月5、6日在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會議中心舉辦第十五屆國際會議,現場150人與線上450人,共近600位醫護人員與會。此次的會議主題為平等與多元,特別安排一場臨終關懷論壇,邀請各宗教代表共同研討交流,妙慧講師彭寶珊代表倫敦佛光山出席與談。
彭寶珊從佛教的角度探討「生、老、病、死」,分享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他說,每一期生命的結束也象徵著新一期的生命的開始,因此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死亡並不可怕,反而充滿著無限的希望,是正面、積極的。以佛教的這種理念,可以幫助病患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減輕家屬親人的不捨和悲痛。
臨終關懷主要目的是幫助病人有尊嚴且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因此在護理的時候應注意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應有高度的慈悲、耐心給予適當的協助:保持病人心理的平和很重要,不論是病患或身旁的親友和醫護人員都要保持正念,協助病患放下牽掛。
彭寶珊為與會的醫護人員提供幾項佛教臨終關懷的實操,如念佛機、助念團、臨終前保持神識清明,所以建議適量使用嗎啡等藥物。他也提出可以安排佛教團體為病患助念,使其提起正念、安然離去。
彭寶珊從佛教的角度探討「生、老、病、死」,分享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他說,每一期生命的結束也象徵著新一期的生命的開始,因此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死亡並不可怕,反而充滿著無限的希望,是正面、積極的。以佛教的這種理念,可以幫助病患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減輕家屬親人的不捨和悲痛。
臨終關懷主要目的是幫助病人有尊嚴且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因此在護理的時候應注意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應有高度的慈悲、耐心給予適當的協助:保持病人心理的平和很重要,不論是病患或身旁的親友和醫護人員都要保持正念,協助病患放下牽掛。
彭寶珊為與會的醫護人員提供幾項佛教臨終關懷的實操,如念佛機、助念團、臨終前保持神識清明,所以建議適量使用嗎啡等藥物。他也提出可以安排佛教團體為病患助念,使其提起正念、安然離去。
最新消息
親子同心跑出慈悲 達拉斯講堂家庭日洋溢愛與歡笑
2025-11-04倫敦佛光山甘露灌頂皈依典禮 21人發心成為三寶弟子
2025-11-04妙法寺雲水書車傳遞善與愛 龍井親子草地悅讀幸福
2025-11-04菩提分會果雕與甜點特展 展現佛光生活美學
2025-11-04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教育推廣 黑與白之間靈動的哲思
2025-11-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書香結善緣
2025-11-04南瓜創意雕刻 芝加哥佛光家庭共度秋季豐收節
2025-11-042025年新加坡佛光山兒童與少年佛學班結業典禮
2025-11-04紐約幼童軍以故事啟發三好 以行動傳遞愛
2025-11-04新馬寺兒童佛學班 參訪新加坡佛光山
2025-11-0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