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彭寶珊分享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 圖/倫敦佛光山提供倫敦佛光山受邀參加醫學會議 分享佛教與臨終關懷
2021-10-08
英國 SAM (Society for Acute Medicine) 於10月5、6日在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會議中心舉辦第十五屆國際會議,現場150人與線上450人,共近600位醫護人員與會。此次的會議主題為平等與多元,特別安排一場臨終關懷論壇,邀請各宗教代表共同研討交流,妙慧講師彭寶珊代表倫敦佛光山出席與談。
彭寶珊從佛教的角度探討「生、老、病、死」,分享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他說,每一期生命的結束也象徵著新一期的生命的開始,因此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死亡並不可怕,反而充滿著無限的希望,是正面、積極的。以佛教的這種理念,可以幫助病患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減輕家屬親人的不捨和悲痛。
臨終關懷主要目的是幫助病人有尊嚴且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因此在護理的時候應注意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應有高度的慈悲、耐心給予適當的協助:保持病人心理的平和很重要,不論是病患或身旁的親友和醫護人員都要保持正念,協助病患放下牽掛。
彭寶珊為與會的醫護人員提供幾項佛教臨終關懷的實操,如念佛機、助念團、臨終前保持神識清明,所以建議適量使用嗎啡等藥物。他也提出可以安排佛教團體為病患助念,使其提起正念、安然離去。
彭寶珊從佛教的角度探討「生、老、病、死」,分享了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的「老、病、死、生」新理念。他說,每一期生命的結束也象徵著新一期的生命的開始,因此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死亡並不可怕,反而充滿著無限的希望,是正面、積極的。以佛教的這種理念,可以幫助病患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減輕家屬親人的不捨和悲痛。
臨終關懷主要目的是幫助病人有尊嚴且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因此在護理的時候應注意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應有高度的慈悲、耐心給予適當的協助:保持病人心理的平和很重要,不論是病患或身旁的親友和醫護人員都要保持正念,協助病患放下牽掛。
彭寶珊為與會的醫護人員提供幾項佛教臨終關懷的實操,如念佛機、助念團、臨終前保持神識清明,所以建議適量使用嗎啡等藥物。他也提出可以安排佛教團體為病患助念,使其提起正念、安然離去。
最新消息
心保和尚關懷怡朗佛光緣 勉勵不忘初心共成佛道
2025-11-19雪梨三好四給二手市集 推動佛教環保惜福理念
2025-11-19佛光山西澳中華學校年度成果展 再創華語教學亮點
2025-11-19般若之旅安頓身心 南天寺三日禪為東西方學員注入正念
2025-11-19北美印地安喬克托全球帕瓦節 佛光山是唯一受邀佛教團體
2025-11-19中國大陸僧信訪問團 參訪萬年寺
2025-11-19紐約幼童軍社區行動 清掃逾2百袋落葉
2025-11-19守護星雲人間音緣音樂會 以樂音傳遞真善美
2025-11-19巴西華僑運動會 逾2千華僑延續使命接力傳承
2025-11-192025第十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宜興開幕
2025-11-19
相
關
消
息







